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中美贸易战】《中美货物贸易全球格局演变与中美贸易战的内在逻辑》节选(朱福林 著

【中美贸易战】《中美货物贸易全球格局演变与中美贸易战的内在逻辑》节选(朱福林 著

时间:2018-07-30 18:28:29

相关推荐

【中美贸易战】《中美货物贸易全球格局演变与中美贸易战的内在逻辑》节选(朱福林 著

一、引言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相当重要与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GDP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的两个国家。据联合国贸发会数据,2017年中美两国GDP规模加在一起占到世界的40%。这两个重要级国家之间爆发的贸易摩擦必然影响深远而受到全球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演化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趋势与微观主体行为决策均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潜在原因相当复杂,仅从贸易角度来解构是完全不够的。由于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掺杂着过多非理性因素,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式进入另一个不同阶段。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首次定位为“战略性竞争对手”,反映出华府上下对中国定位的转折,这一变化势必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进展。

2017年8月,美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宣布美国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此项行动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的授权。主要审查美国长期以来秉持认为的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尤其是针对中国在强制技术转让、非法获取和使用美国技术等知识产权领域的行为。实际上,中美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争端由来已久。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多次对中国发起特殊301调查并展开双边谈判,但通过签署知识产权方面的谅解备忘录、在得到中国方面承诺加强美国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及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如《专利法》之后得到缓解。期间也发生过几次短暂的小型贸易战,例如,1994年和1995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两次针对中国采取了措施,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服务及电子产品加征100%的惩罚性关税。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一直持续不断,以至于国内对2017年美国新任贸易代表发起的“301调查”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认为美国此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美国发动贸易战本身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掺杂了多种因素,因此需要撕开中美贸易摩擦的面纱探究其内在逻辑。贸易战并不是稀罕事,自人类社会产生国际贸易以来,国家之间爆发贸易纠纷冲突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不同于一般性的贸易摩擦,由于中美两国经济体量庞大,政治制度迥异、分属不同的文明圈、社会治理差异显着等原因,使得此次贸易摩擦带有很多特殊性,并有可能对世界贸易格局与多边贸易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四、中美贸易战博弈焦点

中美贸易冲突不仅是一场经济贸易领域的对抗,更是涉及两国国家实力各方面的综合博弈。中美于2018年7月6日爆发了一场规模空间、旷日持久的史诗级贸易战。2018年6月15日,美国白宫宣布对1102种产品共计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其中,第一组涵盖的征税范围为340亿美元,于2018年7月6日12时正式开征;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第二组160亿的加征范围进行评估。同时,中方宣布对同等金额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迄今为止世界贸易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正式开打。

截至2019年3月底,中美相互加征关税的商品贸易总额达到3600亿美元,其中,美国向中国2500亿美元的商品征税,中国向美国1100亿美元的商品征税。2018年12月1日,在G20峰会期间,中美两国首脑在阿根廷举行的“习特会”给贸易战的升级按下了暂停键,两国同意休战90天,以3月1日为期限,如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则要把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税率从10%提升到25%。2019年4月3日,中美贸易代表团开启第九轮贸易谈判,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4日在在椭圆形办公室再度会见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副总理。

首先,就美国方面来看,贸易战虽然始于特朗普政府指责中国对美国的巨大逆差,但更在于美国对中国WTO承诺、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强烈不满,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构成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焦点之一。实际上,对美国来说,知识产权、经济规则问题比贸易逆差更是核心问题,这也是2018年3月22日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301报告更多地谈论中国技术转让制度不合理、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是导致美国利益相关人遭受巨大损失的原因。关志雄(2018)也指出,此份301报告的焦点并非贸易失衡,而是技术转移。显然,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真实目的并不在贸易领域,而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会、利用成本优势实现了“世界工厂”的工业地位,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基数效应之后,自然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暗含之义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于低附加值不利于一国长期经济实力的积累与上升,通过产业政策扶持向技术强国迈进成为崛起大国的必然选择。美国作为守成大国,凭借多年的优势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在面对崛起大国时心态难免会有所变化。美国的考虑是乘中国立足未稳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从美方加征关税的商品范围来看明显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来的。中美贸易战本质上不是关于公平贸易的市场竞争,而是两国在新产业革命上的战略竞争。近期发生的美国利用世界影响力在全球围堵华为迫使其5G技术的市场占有面临压力也显着表明了美方的焦虑。因此,此次中美贸易战也绝不仅是贸易不平衡问题,有可能关系到未来20-50年内世界产业发展主导权的问题,是大国地位能否实现更替的战略问题。陈继勇也认为,从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大视角来看,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并演变为贸易战反映了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快速崛起的防范与压制。

其次,中美爆发史上最大规模贸易战,其实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亦是中美建交以来首度正面冲突,背后涉及的关键问题是“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的较量,发展模式之争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焦点。中国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得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巨大成功、并在国际上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提升,相反西方国家受金融危机、债务危机拖累导致经济出现疲软以至质疑声不断、国际感召力趋于下降,两种模式的发展绩效形成鲜明对比。当年美国政界支持中国入世,目标是希望中国通过经济发展促进中国朝西方式政经体制转变,然而,入世后过去了十多年,美国发现中国不仅未向“西方模式”拉近,反而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模式”。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过,中国走不了西方的道路,中国是“越来越像它自己”。作为“西方模式”的代言人,美国的战略目标自然要遏制中国的崛起。过去数十年来,中美关系格局一直处在“斗而不破”的边缘状态,随着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原先的格局被推翻,中美关系迎来不确定时代。随着中国这一新兴大国的崛起,对现存大国美国势必构成一定挑战,因此不少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战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外在显像,倘若美国无法通过经贸领域压制中国,则其势必会动用其他一切可能的外交与军事手段施压,两国之间的对抗极有可能外溢至其他领域,中美有可能降入新冷战。

再者,中美贸易战的部分本质还在于科技战,这从美国不遗余力地利用其全球影响力围堵华为的一系列事件可见一斑,对未来科技主导权的争夺是中美贸易战的又一个焦点。多年的经济增长为中国发展科技事业打下良好基础,中国的科技实力与创新活跃度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加大科技研发及中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将来有可能在科技领域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者。根据《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2,是前25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的科研经费名列世界第二、专利申请量连续居世界首位,在某些局部领域中国科技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领导人适时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提出到2050年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中国在科技发展速度上的基数效应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科技体制的慢匀速度形成显着对比,从而让美国产生一定的忧患与焦虑。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领域来看,其不是针对中国更具比较优势的中低端制造商品,而是《中国制造2015》中计划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包括航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而并未对贸易逆差比重较大的纺织衣物加收关税,可见美国限制对象瞄准了中国高技术产业。这与美日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爆发的半导体贸易战如出一辙。1987年4月,里根政府对日本3亿美元的半导体及相关产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美国由于担心在半导体这一核心竞争力上输给日本,运用“减少贸易逆差”之名行科技压制之实。由于美日特殊关系,日本在贸易战中选择屈从较多,其结果导致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未能发展成日本的优势领域。

本文来源于期刊《上海经济研究》,节选了原文的两部分。因排版需要,省略了原文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引用请参考原文。

察言观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政治专文】《中美关系与“修昔底德陷阱”》(金灿荣 着)

美俄《中导条约》寿终正寝,导弹军备竞赛再起波澜?

本是“同盟友”,相煎何太急?

【中美贸易战】《中美货物贸易全球格局演变与中美贸易战的内在逻辑》节选(朱福林 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