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改革开放40年丨“身边40年”征文比赛一等奖作品 了解一下!

改革开放40年丨“身边40年”征文比赛一等奖作品 了解一下!

时间:2019-02-26 02:48:35

相关推荐

改革开放40年丨“身边40年”征文比赛一等奖作品 了解一下!

(一)父母的婚礼

上个世纪70年代,我的父母结婚。那个时候,老一辈常说的特殊记忆——结婚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我们普通家庭没有办法实现。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缓慢增长,物资短缺,计划经济体制下只能凭票购买,这是经济实力的象征,也常常是权力的缩影。母亲说,父亲在生产队请了一天假,花了几块钱买了一匹布做了两套新衣服,缝制了新被子,请了最近的亲人吃了顿有肉的饭,前后不超过50块钱,就算把婚礼办了。没有钱大操大办,没有时间准备婚礼事宜,第二天就到生产队干活去了。至于“三大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即使这样,70年代“婚礼三大件”的历史不会被忘记,还深深刻在父母、老人们的记忆里,还在光影中追溯,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侧影。

(二)我们的婚礼

随着时间维度的跨越,到了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进行到热火朝天的年代,当年时兴的三大件也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消费价值观,那些早些年的三大件到了现在,也几乎成为家庭内的标配,同时因为改革开放的力量,三大件最开始的“洋车洋表”变成了我们身边物美价廉,质量可靠的中国制造。借用知名艺术家在纽约大学演讲的一段话:“新一辈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群人,因为我们的机会是最好的,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越来越重要。总有一天,中国会变成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那取决我们这一辈的努力。年轻一辈的创造力,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巨大财富,为中国做一些事,就是为整个世界做一些事。”在这样美好的年代,我和相恋多年的妻子也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底,我们在公司请了假匆忙到家,父母已经准备好了结婚的彩礼、礼服、器物、被子(“厚”辈),找了专门的婚庆公司,喜宴、主持、礼仪一应俱全。虽然时值寒冬,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但是,当时的鞭炮、礼乐、亲朋好友的祝福,仍犹在耳;嫁衣、彩礼、高朋满座的热闹,历历在目。我们的婚礼既遵循了祖辈的传统礼俗,也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房子、电器、婚车一应俱全,也折射出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三)90后的婚礼

每年国庆回家,免不了要参加几场婚礼,今年表妹的婚礼让我眼前一亮。现在的90后果敢、活泼、敢于创新、特立独行。他们的婚礼也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流水式婚礼,而更追求“私人订制”和“不落俗套”。在这种趋势下,一些专做定制、小而精致的婚礼策划工作室也逐渐受到90后的欢迎。据婚庆商家和婚礼策划人反映,这两年找他们策划求婚仪式的新人较之前有明显增多。表妹的婚礼在一家高档的酒店举行,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题婚礼,现场不仅有沙画故事、才艺表演,还有满目的桃花盛开,在水晶灯的照耀下分外有爱、温暖。他们的婚车是加长版劳斯莱斯,他们的烟酒全是高档烟酒,他们的婚礼浪漫奢华,他们的嫁妆和彩礼与我们那时候相比,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高度。当然,现在的婚礼除了奢华,也有极简风格,有传统的汉服婚礼、旅行结婚,也有不办婚礼的,90后个性的一代,在结婚方式上也各有不同。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在改变,谁又能料想到未来的婚礼是怎么样一番景象呢?

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的春风吹了四十年,四十年间,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意想不到的美好,从煤油灯、黑白电视、自行车、货币现金,到智能电器、高铁动车、支付宝。四十年来婚礼故事的变化,也折射出时代的巨大变迁。在光与影织就的夜景中,我窝在自己一手装修的房子里,看着满天繁星,回忆在杭州的点点滴滴,尤其感受到我爱的杭州真是好一个天上人间!

(华都股份 侯跃星)

致妈妈

好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写写自己的东西了,看着空白的纸张,心绪纷杂慢慢沉淀,光阴不待韶华,在看不见的地方以它恒有的速度缓缓流逝,蓦然惊醒回望,发现许多都已物非人亦非。

秋意渐浓,想必北方的枫树此时已浸染晚霞,若云蒸霞蔚,又似妈妈在夕阳下绽开笑脸时的酡红,好看且温暖,柔柔的映在我心底,美在眼中。

岁月渐染人生的角角落落,妈妈脸上岁月的痕迹渐渐显露,每一道皱纹每一丝白发都是它的作品,也见证了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时光回到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三四岁的懵懂稚童,心里所有的向往和渴望只有村里小卖铺高高的柜台上放着的塑料罐,里面放着五彩缤纷的糖果,含一块在嘴里甜蜜的如同自己是一只轻盈的在花间跳舞的蝴蝶。为此,我经常站在小凳子上翻看家里柜子的角角落落,直到彻底放弃。

我很委屈的问妈妈:“妈,我想吃糖,一个毛都没有,柜子我都挨个找过了。你放哪里了?”

妈妈头发很密,梳着一条半腰的长辫子,年轻的面庞上略有愁容,“那就没有了。”

我更委屈了,“怎么会一个都没有。我们这么穷吗?”那时候我对穷的理解就是连糖都买不起了就是很穷。

妈妈听完我的话,记忆中当时的表情有点模糊了,只记得妈妈顿了好一会儿,声音有点轻,慢慢回道“等你爸爸寄钱回来就能给你买糖了。”对此,我模糊的意识到只有爸爸挣钱了我们才能有吃的,虽然那时候我家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砖瓦房,有着少数人家才有的黑白电视,但是心里依然认定我家很穷很穷,穷的寒冬里穿芦花编制的毛窝子鞋,穷的很少吃猪肉,穷的买不起糖果。

稍微长大些,开始启蒙上学时,能够偶尔开心地撑着手掌等小卖铺老板给我数糖块了,但此时的向往和渴望却变化了,我想要个漂亮的铅笔盒和书包,而不是用哥哥背过的手工帆布斜跨包;学舞蹈时也想有一双红边的白帆布舞蹈鞋,而非妈妈一针一线绣的花布鞋。

由于家庭原因,在我六岁左右举家搬离远走他乡,来到附近的小城市,为了谋生活,家里做起了小生意,妈妈从农村家庭主妇的角色突然转变成小贩,起早贪黑,推着近百斤重的双轮排车,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准时出摊,同时兼顾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她也由初出茅庐时的手脚慌乱慢慢变得反应敏捷有条不紊。我渴望的漂亮的铅笔盒有了,崭新的双肩书包有了,红边的白帆布舞蹈鞋也穿上了,甚至有了零花钱。

犹记得,1997年邓小平同志逝世,追悼会全国实况转播,那时候一些人家已经开始用彩电收看,虽然我家还在看黑白电视。在看转播的第二天,那台电视机后箱忽然冒烟罢工了,以至于后面的一段时间里我进屋子时都远远绕开它,唯恐它突然爆炸。由于电视机坏了,大风车也没法子看。一天周末下午,晴天朗日,妈妈让我和她一起出摊“帮忙“,省的捂在家里闷,却万没想到,4点左右突然大变天,下起了雷阵雨,可能当时的排水系统不如现在发达,滂沱大雨很快积水成渊淹没马路,因为地势是斜的,三条马路的积水汇至一处,交汇瞬间滔滔急流冲了下来。不巧的是,很多小贩都是在下行路边摆的摊,包括我们。大家一片慌乱的往路边的商铺里转移,在两个好心的叔叔奋力帮助下,妈妈的排车终于被抢救回来,但轮胎仍然给冲跑了只剩下光秃秃的铁轱辘,车上的货物也被冲跑的差不多了。来不及套雨衣的众人都如落汤鸡般冷的瑟瑟发抖,躲在各个商铺里。我站在商铺门口亲眼目睹了一个小姐姐从上行被水流冲到我们附近的马路边,被救上来时裤子都磨透了,双膝血淋淋的被架走。骤雨初歇时,天已微黑,我和妈妈一路无话推着“哐哐哐”的排车凄凄凉凉的回了家,第二天我发起了高温,迷迷糊糊中好像看到妈妈坐在我床边哭泣嘴里还说着什么。后来听哥哥说我半夜起烧,差点烧白眼了,把妈妈吓坏了。我病好了没过多久,家里的黑白电视没再等着维修,直接换成了新式的长虹彩电,21寸,可漂亮,还是当时的名牌产品。一家人都很高兴,哥哥说我那个高烧没白烧。那台彩电我们看了好些年。

后来家里的彩电换成了液晶屏,家里的手推排车也变成脚蹬三轮车,再换成油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家人的通讯设备由传呼机到大哥大,到外置天线手机再到智能手机。生活一点一点的发生着变化,靠着爸妈的努力、勤恳和汗水,也依托着身处时代的改革变化。

也因着改革发展,有更多新事物的诱惑和新机遇的挑战,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所以家里的孩子大学毕业后都选择离开爸妈,在新的城市努力打拼扎根,对自己渴望的想要的,开始靠自己争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不断操劳的妈妈卸下担子,由家里的孩子们开始实现她现在的向往和渴望。

对于儿女的选择,妈妈没有反对,因为都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灯火辉映的街景、川流不息的车辆、琳琅满目的商铺等等,无处不展示着蓬勃生机和希望,她欣慰于儿女可以独立勇敢的撑起自己的小天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时光流去,韶华已逝,妈妈的黑发在岁月的浸染下生出屡屡白丝,没了曾经的浓密,齐耳的一头短发依然精神,双手的皱纹如同镌刻版深刻,脸上的皱纹是风霜的痕迹,却温暖熨烫心怀,如同枫叶经络在秋天这个季节为红枫增添异彩,相得益彰的美丽。

(浙农金泰 付英歌)

秋收40年:从镰到智慧云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收割稻谷的季节,也是农民金秋收获大忙的季节。

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当秋风吹过基地金灿灿的稻田,眼前一株株成熟而饱满的稻穗应约而来,闻着稻穗的清香,满怀着秋收的喜悦。

脑海中、荧幕里,七八十年代收割水稻时,农民们都是挥起镰刀哗啦啦割起来,一把把摆好,再抱起捆割好的稻谷用手工摔打,把谷粒从稻苗上打到“斗”里。他们每天天还没亮就已经来到了田头,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太阳落山还迟迟不愿收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便是40多年前庄稼人的真实写照。

直到有一天,这样的生活,因为一只“铁牛”的突然闯入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40年前,农民甚至还没有认识拖拉机这个奇怪的家伙。而现如今,联合收割机正大显身手,来回穿梭、紧张忙碌,所过之处只剩下一茬茬整齐的稻桩,一斗斗水稻被满满的装车运走。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机械化的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炊烟绕门扉,耕夫日落归”的景象再难见到了,也因为这声声的号角,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过上了“耕田不拉牛,插秧不低头,收割用农机,农事不发愁”的新生活。

恰逢省农业“两区”现场会演练,水稻插秧施肥一体机在经过“秧田”后,留下了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和一颗颗圆滚滚的肥料,实现了施肥作业与插秧作业同步进行。上世纪80年代初,农户只得早早插秧、再施肥,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也只能是风雨无阻。虽然吃尽了苦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但人工撒肥却无法做到均匀,极易导致秧苗吸收也不均匀,造成水稻长势、结穗很大差异,并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相比人工劳作,新装备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减少肥料养分的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效益双丰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农业早已不是孤军奋战。如今,“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智慧农业方兴未艾,更是充分体现了农业智能化,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更多的时候,一个手机APP就可拥有农机服务、庄稼医院等诸多功能,实时掌握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号,并可以针对农户需求为他们提供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机械化生产技术等各类农业资源,远程控制相应设备,让农民体验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农业服务,从而助推农业加速腾飞。

从40年前随处可见的挥镰到农机吼两吼,再到近年来的智慧农业,无不展示着现代农业极速的发展。秋收方式的改变是农民一步步走向富裕的最好的见证者,让广大农民从此真正告别繁重的体力劳动,挺直了腰杆,鼓起了腰包。如今的农村,已从一条条泥泞的乡村小路走到了宽阔平坦的水泥、柏油路,从一间间低矮简陋的平房扩建成一幢幢宽敞漂亮的高楼……人们过上了小康的日子,脸上也都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秋收40年,我们意不变。眼前这片金色的田野上,正传来悠悠的收获之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春风里,我们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现代农业文明的新时代。

(浙农股份 陈迈)

END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