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庄子》为何能与《周易》 《老子》称为道家代表作之“三玄”?

《庄子》为何能与《周易》 《老子》称为道家代表作之“三玄”?

时间:2020-09-26 13:40:43

相关推荐

《庄子》为何能与《周易》 《老子》称为道家代表作之“三玄”?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提到,神秘而又令人难懂的《周易》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并且《周易》作为五经之首,向来被人们尊为“群经之首,百科之源”,可它为什么又被称之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而作为晚辈的《庄子》又为什么能与《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

我们先从《周易》说起。《周易》能被称为儒家的代表著作当然是与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孔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身《周易》这本书很早之前就出现了,太史公司马迁对于它的作者是这样说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就是说他认为这就是周文王当初在商都身陷囹圄之时,估计闲来无事,每日里不断推演而成。

虽然现代人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并且传说《周易》的起源乃是河图洛书,有大贤制定八卦,文王才依此写下六十四卦的卦辞,那更是在久远的上古时期了。不管怎么说,这部惊世巨著定然是很早之前就有了,并且最迟的出现时间,也应该是孔子出生之前好几百年就有了。

《周易》讲的是理、象、数,因此读此书讲求变易、简易与不易。由于时间久远,它的内容随着文字含义日益变迁,让人越来越难以掌握。到了春秋时期,这部典籍已经很难读懂,也因此才被人认为秦汉之后无人能够真正通晓。

孔子晚年结束十四年的羁旅生涯后回到鲁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订整理六经,到了晚年都不停学习,传说他攻读《周易》,曾经无数次将这部典籍翻来覆去地读,结果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这才有了“韦编三绝”这么个故事。这个故事也从侧面表明《周易》是有多么的晦涩难懂。

《周易》原先只有经部,也就叫《周易》,后来孔子门生对《周易》增添了经文的注解以及筮占的原理和功用等各方面的论述,于是有了传部。这才被之后的儒家学派人士奉为儒家的经典著作。

而实际上,《周易》本身的出现并不带有任何属性。这部著作所论述的核心乃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朴素的唯物主义以及辩证法之方法论,来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并试图运用八卦来预测各种未来的不可知信息。

从它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再加上它对辩证法的运用这些来说,与儒家学派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相比,就似乎更契合老子的思想核心了。

《老子》整部书中的哲学思想看起来非常直白,就是围绕一个“道”字。但“道”又有着多重的规定。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但又无法被人直观看到,也就是说学“道”这件事得靠“悟”,你光看是肯定看不到的,因为它是处于精神与物质之间的一种状态。

“道”又是创造天地万物的根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且,“道”还是宇宙万物生存的普遍法则,它效法自然,无为而又无不为。

老子将这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道”作为天地间万物起源的根本所在,说的是跟我们如今常常看到科学杂志上所说的宇宙起源殊途同归,这就比起在老子之前的人们运用五行八卦等解释物种或事件的多样性、统一性,起码在认知水平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就如我们现在认为物体都由原子等组成一样,老子认为“道”才是宇宙的本源,他的本意应该算是否定了神创世这一说的。而且,虽然万事万物因“道”而生,可是“道”并没有如神一般有意识地干预万事万物的发展,真正起作用的是自然“无为”。这也是后来的道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以及道教出现的立教之本。

老子又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生与死是对立的,有与无是对立的,刚和柔也是对立的,但是它们虽然相互对立,却也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最后说到《庄子》。虽无法考证庄子具体出生的时间,但从他的书中可以看出与梁惠王以及齐宣王身处同一个时代,也就是说,他是战国时代的人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而老子应该比孔子还略年长,因此老子的活动年代应该是比庄子早了至少一百多年的。

庄子一辈子做到的最大的官职也不过是一个漆园小吏。但是别小看这个职位,偏偏让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而让他对从政产生厌恶,最后干脆不干了,专门去著书立说了,也因此才有了《庄子》这一部虽短小却堪称宏伟的巨著。

虽然如今对于《庄子》的整部典籍有着诸多争论,而争论的核心无非是这部典籍并非庄子著作完成,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庄子》的内篇由于界限比较明确且自成一体,应该是庄子自己完成。

《庄子》的内篇总计有七篇,其中有《逍遥游》、《齐物论》以及《大宗师》最是广为人知,也是最能集中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核心的。《逍遥游》为开篇之作,他在其中说出自己追求的就是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超脱于外物,以达到真正的逍遥。而超脱一说,就与老子悟道的思想高度比较契合了。

而《齐物论》主要表述的还是庄子对世界的认识论思想;《大宗师》则是突出体现庄子的宇宙观,也即所谓“真人”之“道”,这是内篇的核心思想体系。而我们今天常说的“相濡以沫”就是出自《大宗师》中的“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说的是泉水干了,鱼儿困在陆上相互依靠,互相吐点湿气温暖对方,又用唾沫湿润彼此的身体,还不如将过去在江湖中的日子彻底忘记。实际上是在表达,无论如何去夸赞圣明的君王还是如何抨击昏庸的君王,还不如统统不要去想,而将自己彻底融于大道之中。

他说“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也是说自然和人不可能相互对立而互相超越,能够认识这一点的人才能得“道”,称之为“真人”。

这是庄子的哲学思想,也因为他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庄子》也被人们尊称为《南华经》或《南华真经》。可以从中看出,他的哲学思想不是与老子的哲学思想分庭抗礼,而是互有侧重,但可说殊途同归,对于后世哲学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因此,《庄子》与《老子》、《列子》并称为道家最著名的三部典籍;魏晋之时则与《周易》、《老子》被列为“三玄”;到了大唐王朝,因高祖李渊在国子监亲自宣称道教先儒、佛为第一,道教在初唐大放异彩,这时,《庄子》与《老子》、《文子》、《列子》又被尊为道教四部经典。

百家号独家发布,并从未授权除百度以外的任何平台转载。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上方关注,与我共同学习国学典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