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优势的个案工作—“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公益项目系列培训第23讲

优势的个案工作—“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公益项目系列培训第23讲

时间:2022-12-04 12:30:03

相关推荐

优势的个案工作—“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公益项目系列培训第23讲

优势的个案工作

“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

系列培训第23讲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共同发起了“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公益培训系列课程。本次培训课程的第二十三讲:《优势的个案工作》课程由苏细清老师讲授。现将整理好的课程内容共享给大家。

本期课程讲师

苏细清 博 士

苏细清博士, 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硕士课程副主任,社会工作实践与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注册社工。获得香港浸会大学社工系哲学硕士学位,获得香港浸会大学社工系哲学博士学位。具有近的国内心理咨询经验,以及近香港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的经验,服务领域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学生感恩、残障人士康复、精神康复、个案工作、个案管理及个案督导等。

第一部分 心理辅导前的准备

每次心理辅导之前,我们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首先,身体准备。我们的身体要放松,身心都要在位;

第二,资源准备,比如,我们需要联系的机构清单及练习方式等等;

第三,专业准备。需要的专业准备包括:比如情绪词典,用情绪词语去描述当事人当前的情绪状态,对于助人工作来讲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基本功:同理心或者叫共情。情绪用词实际上是很多隐含意义,包含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渴望,以及当事人当下的身心状态。

第四,情绪准备。比如刚刚接听了一个个案,当事人的心情让我也觉得非常低落。这个时候不太建议我们的心理辅导员马上接听下一个热线,而是先平复自己的情绪,需要我们先做一些心理建设跟情绪的自我整理。

热线援助的工作实际上是以情感支持为主;另外,救助是有边界的,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能够解决。介入一个个案,我们要去共情,但在结束这个个案后,我们会有一段时间的情绪波动;卷入很多的同时我们需要有能力抽离出来,这个边界很重要。

附:

自评——简式健康表

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工具,我相信可能很多人在线援助过程中会用得到,用0到5,或者0到10,让当事人来自评他当下感觉紧张或者不安的程度。

第二部分 个案工作的基本总结

一、危机干预时的PABC 评估模式

接触个案,首先我们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估。但与原先不同的是,我们现在所进行的评估,是通过语言和来电者发生联系,完成一系列评估的。比如,了解他的状况,现在是在哪里,东西够不够吃,生活物资的供应怎么样等等。但同样,当我们用合适的语言表示对他日常生活上的关注,我们的来电者会感觉被关怀。

1、人身安全以及保障的安全评估

(Phys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首先,评估当事人的人身安全状况。

“你现在身体感觉怎么样?”

“你现在食物,吃的东西够不够?”

“你现在在哪里?”(如果当事人不是在家里,那么他的不安全感都会很多。)

在这个沟通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如果你不会给他提供金钱或者食物上的帮助的话,就尽可能避免问类似的问题。

2、情感损害严重性评估表

(Affective severity scale)

除了人身安全,我们还需要去评估来电者的情绪状况,即情绪的稳定性。当事人情绪是否及不稳定,需要平复,或者我们在线提供平复的方法等。通过对话评估当事人情绪波动变化后,有没有采取应对的方式。比如,可以问“你现在情绪波动这么大,你会怎么去处理?。

3、行为损害严重性评估表

(Behavioral severity scale)

同时,行为方面的评估也非常重要,这里是指当事人日常生活的能力。比如:

“今天是不是按时吃饭?”

“一天都吃了几顿饭?”

“是不是连饭都没好好的吃?”

疫情爆发,实际上最大的影响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性都被打乱了;而当疫情持续的时间足够长,新的习惯就会不断的产生。因此,疫情的后遗症可能会非常多,包括个人的心理创伤,社会的、经济上的后遗症;这会导致我们需要一个恢复期,即日常行为功能的正常化、常态化。

4、认知损害严重性评估表

(Cognitive severity scale)

最后,还需要去了解当事人的认知,比如,他的专注力,会不会去解决某个问题,还是已经不知所措;或者他自己觉察到实际上在某些方面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等。

二、危机干预时的PABC 评估模式

当事人一般来说都会处于一种情绪有点崩溃,或者是比较焦虑的状态。这对于我们来讲,最好学会和掌握一些建构安全舒适区的方法。

1、建构安全舒适区(工作关系)的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深呼吸来达到身体和情绪上的放松,再通过意念来达到心理上的放松。方法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具体怎么做?它应该是有层级性的——从身体到情绪到心理这样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连续做三组即可,花不了太长时间,就能在一分钟之内让当事人的能身体快速的放松下来。

2、自我放松:身体放松 吸深呼吸+眼动(EMDR)定位安全舒适区(5分钟)

实际上,在短时间的热线辅导里,我们不可能带他做一个系统的心理辅导。这个时候我们要教给来电者一些方法,在他放下电话之前,我们需要提醒他,“在每一个你感觉到焦虑的时刻,就用刚才我教的那几个方法来放松一下自己。”

附:

EMDR要点

第三部分 从问题取向到优势取向

传统的问题取向工作模式有其局限。按我们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所述,当事人既然来了,当下肯定是带有心理创伤的,你可能也已经触动他的心理创伤等等。这时我们经常会操弄一些专业的词语,来标签我们人的心理状态。比如,“你现在心理处于很严重的创伤之类”。有些时候他的创伤可能是真的存在,但恰恰是这种病态的描述让他觉得这个事情很严重。因为我们有“专家”的权威,你的语言描述会把当事人吓坏了。

以这幅图为例,第1眼看起来是一个骷髅头,就像我们传统问题的取向一样,我们看到都是一个悲观的、负面的,有心理创伤的一个人。继而以此去推论他的内心世界是破碎的,他感觉到的世界就是恐怖的,他已经失能了,需要被救助。此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很容易在提升自己专家这种角色的同时,也忽略了他自己内在的能量。

优势取向实际上是指我们需要找到各种资源,包括我们本身具有的资源。比如,身体语言;我们的身体本来给了我们很多的能量,但实际上我们可能都没有认识到,而且很多时候没有用上。

一、优点评量和诊断评量之比较(song,)

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当事人的优势和向往。让他讲讲他的渴望,他当前生活各个层面想要的东西是什么?需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并不只是看到他的问题在哪里。立足于他的优势,我们的“专家”体现在服务态度上,我们对他每一样东西都能接纳,无条件的接纳。

具备这样的意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即助人者对优势取向基本假设的认同。

二、优势取向基本假设(salebey,2002)

如果你认可优势取向观点,那么,下面的动态积极的精神复原观值得进一步掌握。

三、动态积极的精神复元观(recovery)

1、复元包括的不仅仅是症状的减轻,还包括了对有价值的角色功能、福祉以及自尊的全面恢复。比如,我的角色功能,我原先的一些梦想,我的自尊等方面的一种恢复。

2、复元是一个非直线的、多面向的起伏中成长的过程。

3、恢复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同一套策略在不同的服务对象上起的作用可能会完全不同。

4、视角的转化:关注问题到优势资源,关注个人改变到人与环境的互动与整合,比如:我们从关注他的问题,转化到他优势资源的应用。优势资源中人的改变,以及人跟环境的互动和整合的改变。这个视角是很重要的,也就是人只有在环境之中互动的整合过程中才能改变。

5、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如见成效,继续尝试,发展阶梯性的问题解决策略(这里以一个抑郁症母亲的案例来说明)。

抑郁症,意味着自我感觉糟糕透了,人际关系都会越来越差,甚至有些功能也丧失了。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用时间的视角来重构这个抑郁症母亲的故事,或者她对自己的看法。

比如,我们可以去问,“我很好奇,妈妈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一天是怎么工作的?或者你是几点起床? ”“做了一些什么?”

从妈妈的描述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抑郁症的状态是10:00~1:00,家里没有任何人的时候。 你可以看到,如果说我们一直只看结果的话,这个母亲会有抑郁,但是如果了解了整个过程,我们会看到她不是24小时都在抑郁,她只是在一个片段上是抑郁的。因此,我们通过重新建构来诊断,她作为母亲,作为妻子,她的“功能”都特别好,也就是她作为关系之中的自我,呈现出来的功能是非常好的,但是作为个人她是有点抑郁的。

因此,我们就会希望在10点到11:00之间,给她一些以关系为导向的任务,比如她儿子走之前,跟妈妈说,“妈妈我特别想吃你做的饺子,特别好吃。”那就意味着在10:00~1:00,妈妈要忙碌起来,到市场采购,然后包饺子。这个时候她在10:00~1:00的抑郁时间就被压缩了,自然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独自一人去抑郁。另外,她的先生可以中间给她打电话聊一下天,也可以是“我觉得你**事情做的特别好,能不能帮我做一下?”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平凡的叙事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妈妈自己本身有很多的能量。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挪用她母亲的角色、妻子的角色来减少她没办法应对独自一人的状态,是一个非常短时间之内可以协助妈妈发现积极自我的方法,也是一个过程为本的方法。

6、经验与策略的个别化:健康的概念是主观建构的。如何是健康,达到什么状态是健康,我们需要从他角度去看,“你觉得怎么样感觉更好?”因为一个健康的概念通常是主观建构的:我自己感觉我不好了;或者我自己感觉我自己现在正在慢慢变好。在这方面一是我们要依据来访者熟悉经验与策略,也就是说,真正改变他自己的积极经验是非常个别化的,心理咨询员应该立足于探索他之前的经验,并敏锐把握来访者的变化,哪怕是微小的变化。在此,我特别希望心理咨询员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能准确并及时反映来访者的积极主动向好的变化,甚至是为维持向好所做的努力,而并非只是结果,就是关注其“betterment”。

7、立足于日常生活。就像刚才讲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每一个人都在调整自己,只是有的人现在比较快一点。现在同样在调整,我们也可以去跟他去谈。

8、建立基于个人熟悉的经验。好的、新的经验建构与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与自己过往最熟悉的经验相结合。来访者最经常做的,最喜欢的事情里往往蕴含他最熟悉的经验与策略,哪怕是游戏,也是蕴含很多学习策略。心理咨询员要通过与他互动,敏锐发现他所描述的常做的事情中可能含有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在他心理脆弱无助时,他自己都意识不到,或者这些经验蕴含在不被社会或家长所接受的事情中,这些经验被社会标识为 “不好”,而被当事人所忽略,甚至心理咨询员也会因为常识,想当然地忽视了。因此,这个点上,非常需要心理咨询员具有动态转化的能力。

四、优势取向的复元工作框架

总的来说,优势取向复元工作可按照以下基本步骤展开。

第四部分 优势取向应用于热线情境的个案工作

一、电话构成的咨询关系:人在情境中

受本次疫情特殊性的影响,此次心理援助基本上通过远程电话热线开展工作为主。虽然如此,我们也需要意识到,这里依然存在一种咨询关系,并且来电者所遇到的问题仍然是处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

接线员听到电话,是通过语言情境进入到来电者的经验背景体系,再通过他(她当下的情绪、言语表达等)折射出他感知到的世界,包括社会情境和政治文化情境。接线员与来电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我们促进个体改变对当下感受和认知进行修改,寻找新的积极的可能经验和解释方法。

1、人在环境中

实际上当前的问题可能引发他对夫妻的关系,对亲子关系的一些危机感等等,都会在这个情况下可能被诱发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到底应该是作为什么样的功能和角色存在。

2、在线辅导员的角色

在远程辅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以陪伴和情感回应为主,问题解决和提升潜能为辅。

(1)催化剂:心理工作者主要是回应来访者的个人压力的经验体系,提升个人内在的觉察力和洞察力。比如对自己经验唤起的原生家庭的经验,或反省到自己对当下环境的反应可能存在过分或偏差等。

热线接线员首先是一个情感的催化剂。在理论层面,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内在经验体系做一个解剖,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自我和环境系统的互动,在不停地建构我们的认知体系。当我们进入到当事人的经验体系里时,要思考怎么样和他进行积极的建构,从而使得他感觉到原来他自己是有能量的。

(2)来电者叙事的分析

通过来电者的叙事去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选择这件事情跟我聊,说明这件事情对你来讲很有意义,或者是非常重要。它的重要到底在哪里?”你可以对它进行探索。我们通过对话所建构和认同的一些事实,敏锐把握到这个叙述者可能的性格心态以及过往的经验,最重要要落实在对事件的关系和意义的发现和再发现,甚至是进行意义的再建构,这也是一个很好了解工作关系对来电者发挥工作效果的一个途径或方法。

(3)镜子和翻译者:积极聆听的层次

翻译有三个层次,从他的回忆、感受,来翻译他的需要,翻译他的自我。比如说“听你刚才这么讲,你现在应该是很伤心的,因为你希望/渴望/想要……”实际上我们帮他去正面表达他自己的需要。

我们经常在表达感受的时候,会用“你很讨厌”、“你这个人很麻烦”等,他的感受是通过情绪、身体各个方面表达,但语言上没有讲清楚。“我就不明白,我讨厌在哪里,哪里让你讨厌了?”如果换成说“你这件事情说的这句……话,让我感觉很难受,因为你这样子很伤我的心,我以为我你没有尊重我。”这样就把他内心深层的感受翻译出来了。

很多的心理问题或者关系的破裂,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表达出我们想要的,没有让对方感受到。

但在我们热线工作中,我们可能主要是翻译者的前两个层次,因为“翻译自我”需要更长时间去重构,一般来说在热线上去重构个人的自我是比较难的。

3、朋友/陪伴者:从我到我们

作为陪伴者,我们要去帮助他重建各种的信任,信任的危机,工作的危机,人际危机,对社会之间的观感的危机等等。

“From me to we”(从我到我们)这个部分很重要,我给了几个例子给大家看,比如,我们经常会问“你有什么要跟我聊的吗?”这样的话我们的对话就会集中在“有什么问题”(当然,我们也明白,他有急事才给我打电话);比如说“你现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这就变成聚焦对方的问题,接线员无形中就变成了当事人的救世主的角色,暗示对方“我能扛起你所有的问题”,这种不当的乐观承诺,是颇具破坏性的工作语言。但如果接线员说“我们有什么要聊的吗?”这样的话相当于让当事人停一下,不聚焦问题,让来访者有机会平静一些。另外,也可以说“我们要聊什么呢?我知道你现在很焦虑,没有关系,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而不是说“我一定会帮你的。”“我们”代替“我”可避免当救世主的心态。

二、助人改变的目标及工作原则

1、帮助当事人建构三种能力

能力感。身体的掌控实际上就是自我掌控能力的体现,比如,当一个人惊慌失措时,他的身体是抖的,控制不了。我们在短时间之内,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EMDR)可以让他的身体平静下来,让他恢复身体的掌控感。

自主性。即要有很多的选择。你可以给一个比较难的,和一个比较简单的选择,或者是不同的选择给他。后现代的人更强调的是“选择感”。

归属感。跟他人、群体在一起很重要,助人者的同理心能让来电者感觉到被接纳、理解。

2、有效助人的策略

好奇心。要对受助者常怀好奇心,才能肯定到他的力量。比如,一个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小孩,学习成绩不好,老迟到。如果从问题角度,肯定是批评对方。但我们作为受训的心理专业人员,需要对他常保持好奇心。比如,我们需要好奇,“在父母离婚的时候,你肯定是非常难过的,或者很焦虑,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家能否保住,在这样的状态下,我相信你应该是通过很多的努力,坚持回到学校学习”(而不是聚焦其学业不佳,迟到),这样的好奇的话让孩子感觉到原来自己这么微笑的努力被肯定,被欣赏,被鼓励,他会陡然感觉到努力的作用。如果这样的努力没有被人发现,没有被发现,他可能连这些可以做到的事情都会放弃,原本还能维持他返回学校,慢慢调整自己的努力,在不被忽视中失去了坚持的力量。因此,这种微小的努力是非常重要。我们要去欣赏他,帮他提炼出来,提升到他的自我觉醒。

有创意。 比如,我们有很多沙盘游戏,但沙盘游戏很多故事的主人翁都是老外。我们为什么不用中国的语言/语境来?比如,我们有五谷,这个中国特色的大米疗法(rice therapy)。就是一个非常居家的有趣的方法,可以替代沙盘游戏开展家庭的对话。

三、心理危机的处理

其中有一点,尤其是在大灾难之下的,当下和未来每一个人面对的都是危机的解决和生活功能的常规化,尤其在灾区。但对热线接线员来说,最重要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当下的情绪支援和危机的评估和处理,如果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则需要长时间的心理辅导跟进。

第五部分 核心的工作技巧:优势确定技术

根据多元优势理论,我们每个人可能具备多种优势。

而这些个人的优势技能或经验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技术一:挖掘优势(Discovering strengths)的途径,会问有用的问题(Saleebey, , p. 87)

技术二:身体能量:身体放松 情绪平息法(Physical Relaxation& Emotional Calm Down)

技术三:内在力量:自我觉察 洞察力 灌注希望(Self-awareness insight hope instilling)

大家可以学习用饼图的方式。比如,他说“我是一个笨蛋,我考试很差。”“我现在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我的情绪不稳定,我最近是在吃药……”我们要帮他一起分析。比如说:

“你觉得吃精神科药物对你影响有多大?”

“课程不太合适,你觉得有多大影响,占百分之多少?”

“ 老师讲的太快,听不懂占多少?”

“觉得压力很大,是多少?”

结果,“感觉自己很愚蠢”只占25%。这种方式可以让他能更具体地觉察到问题。

⏩案例:一个爱撒谎的孩子

一个孩子经常撒谎,你说怎么办?建议要对孩子撒谎有好奇心,要问四个有意义的问题:对谁撒谎?如果不撒谎,孩子预计可能会有什么负面的结果对谁不撒谎?为什么不撒谎,是因为他所面对的不撒谎的人会怎么表达呢?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孩子只对父母撒谎,说明他可能预估到如何没有撒谎父母会情绪爆发,暴怒,甚至是殴打辱骂;他对他的好朋友不撒谎,是因为好朋友可能会与他拥抱,安抚和平息他的害怕。这样的分析其实是要求父母应该在对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更多需要回应其内疚和难过的状态,比如向孩子的同学学习情绪的回应与安抚,而不是直接的负面的指责。

技术四:文化优势 认知优势:基于中国文化独特视角的认知弹性与认知重塑(Chinese Culture-based cognitive flexibility & cognitive reframing)

一勺盐放在一杯水里,你会觉得咸得要命,可是放到湖水里,又感觉不到了。同样的道理,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心胸小了事就大了,心胸大了事就小了。所以,遇事辩证地看待,问题也会少一些。阴阳辩证,阴阳平衡观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重要最宝贵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平衡,比如说知和行、身和心、感性和理性等等。我们古人讲阴和阳时,“孤阴而不生,独阳而不长”,也就意味着阴阳一定要平衡的,也可以说辩证是矛盾统一的。我们心理学,实际上像东方哲学,尤其像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二元对立的方法失效了,事物是一个动态的又可以相互转换的过程。

情绪问题,其实也可以采用阴阳两面图来展示。因为情绪从来不是问题,如何表达情绪才是问题。中国传统中医的情志疗法就包含了这一思想。

思可以治恐:理性分析信息来源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疫情的恐惧

喜可以治悲:唤起个人的积极开心的事情

悲可以治怒:做好最悲观的设想和打算

恐可以治喜:

怒可以治思:

为了让我们的思维更有弹性,可以多进行转换思考练习。也可以参考下面的负面核心信念转化方案进行练习。

技术五:保持对来访者的好奇与探索新的可能性(Curiousity & New Possibility Exploration)

如:中医养生

哪些食物可以调理精神状况?

黑木耳适用于内火旺盛、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的精神病患者。方法:取干黑木耳30克左右,用冷水浸泡至发开,加豆腐300克、核桃仁50克,加水炖煮,连汤服食。

石菖蒲适用于表现为阴性症状的精神病患者,如表情淡漠、寡言少语等。可取石菖蒲10克与一个猪心隔水炖煮,可以加精盐调味。

羊骨粥:羊骨1000克,大米100克,细盐少许,葱白2茎,生姜3片,莲米10克(研细)。将羊骨洗净,捶破,加水煎汤,以汤代水,加大米、莲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细盐、葱白,生姜,早晚温热服食。可补肾填精,聪脑安神,壮骨生髓,适用于肾精亏乏,脾胃不足的精神病虚证等。

百合适用于焦虑、惊恐、烦躁不安的精神病患者。食用方法:取百合60克,加入适量水煎煮,然后加入冰糖适量调味,每日分两次服用。

枸杞子适用于烦躁不安、心悸、易激惹的精神病患者。方法:可以直接生吃,或加水煎煮后饮汁。

·莲心适用于烦躁不安的患者。食用方法:莲心3克研末,与红枣10枚,一同煎汤饮用。

总结 优势取向心理辅导的整合模式

提问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Q1当下的时间优势指的是什么?

这是说,我们要聚焦当下我能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让来电者能够带动他身体行动起来,并让他感觉到可以完成一件事情。

比如,我今天要写一个研究报告,回复几封Email。报告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成的;那我可以先回两三个Email,把这件事情先完成掉。因此,我可以排列一下,先处理Email,把最小的事情做完,这就是当下能够立马做完的事情,能让自己有事情完结的成就感,实际上就是当下的时间优势。

Q2苏老师你好,请问心理社工志愿者在与患者接触时总是出现无助感,总感觉不能很好的解决他们的问题,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我们刚开始接个案时,会因为共情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带进去;当我们结束工作关系时,会需要有一段缓冲的时间。因为情绪不是进去了就能立马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要设定一个心理的边界,一定要承认我们本身的救助是有限的,否则就会导致我们特别想帮忙,从而导致自己的无力感。

此时,一方面确实我们要承认无力感,因为有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做的,比如政府;我们要去承认,现在大家都很恐慌,包括整个社会、国家都在学着应对疫情和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做自我的情绪整理,心理和身体的平复,情绪的平复。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好的机制,告诉自己这个(接听)事情已经结束了,心理边界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也非常建议大家在接每听一个个案以后,给自己几分钟或者一分钟或者30秒的一个深呼吸。还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不能解决他的全部问题,我们不能把自己当成是救世主。

Q3一个高中孩子,家人已确诊,现在自己一个人在家隔离,如何辅导他?

我们可能要考虑一下,一个高中的孩子:他到底能不能做饭,会不会正常三餐?常规化能不能做到?我想可能要帮他给他设一些工具书,或者一个任务list,就是生活的常规化,三餐有序。

首先要关注和评估,家里有没有食物,够不够吃?晚上一个人睡觉的时候是什么状态,是不是很害怕。因此,我们要把这些生活常规化的问题先给他搞定。

第二步,让他表达出他的担忧。比如,他对家人的担忧是什么?“妈妈,你今天好不好?”把这个担忧变成一个关爱的需求或者关爱的一个表达,与其让他被恐慌感染,不如让他用恐慌的力量去推动他去探寻家人的状况。如果可以的话发信息,至于家人能不能回信息我不知道,但至少他可以做这个事情;对于他和亲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他是可以做到的,就是关系为本的。

第三步,可以看看家里这个场域里他可以做什么。做一个高中生,他的角色是什么?现在可能是在开学期间,或者现在学校正常教学还不能恢复,那他该如何静下心来。也可以教他一些身体的平复方式等。

另外,我们要对孩子了解更多一点,如他什么身份、什么年龄,日常生活化状态怎么样,环境安不安全,心理安全的状态怎么样,转化安全或者安全感缺失的焦虑的这种力量,促使他去做可以做的行为:向别人表达他的关心,以及表达他的害怕,向别人去寻求,给亲戚打电话去询问等等,这都是我觉得他可以做的事情。

而且当他身边有一些亲戚知道他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可能就会经常打电话给他,让他感觉到一个社会资源的系统,就会慢慢地自觉去建构。因此,你可以看到优势取向的这种工作方式非常重要,就是帮他去建构意义,发现意义,以及建构一些别的任务去发展自己的能力。

比如,他以前可能跟亲戚都不是太了解,或者不太联系,这时候就可以给他建议,“你可以问问亲戚那边怎么样了,你有没有去问?”问完以后,亲戚知道他一个人的时候,可能就会慢慢进入到他的“生活场域”里,哪怕是通过电话或者微信,总之不要让他一个人待着他,他会越来越害怕,越想越恐慌。

Q4一名初三的学生想跟恋爱的男生一起上同一所的高中,她说她有认真学习,而母亲却说她因为恋爱影响学习,母女经常吵架,甚至女孩子离家出走,母亲来访怎么处理女孩的恋爱问题?

做家庭教育经常会讲到早恋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来看一个初三的女孩子,她要想恋爱时,她其实对男孩子的感觉充满了幻想。有一个“罗密欧朱丽叶效应”, 母亲实际上没有意识到,妈妈越阻抗,女儿就越发会有个弥补性倾向,会更愿意跟男孩子在一起。

其实,这个妈妈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第一,肯定女儿长大了;第二,女儿想要谈恋爱是正常的。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建议妈妈对女儿的喜欢的男孩要有好奇心,并不一定是针对某一个男孩,比如说“女儿,你喜欢的男孩他是什么样子?”注意不是特指其所喜欢的某个人,而是好奇地探索“你心目中最理想的男孩是什么样子?这个男孩子他有哪些特质?”,再分享自己作为母亲,作为比较资深的女生,对良好男性的期待,以及分享下妈妈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也会有青春萌动的经验,以及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不选择当时那个人的原因等。

妈妈在处理“早恋”问题时,通常把早恋变成一个怪兽来打,这个时候母子关系就形成了一个阻抗关系。妈妈不同意,孩子就越阻抗,就越要坚持。最后,阻抗的情绪导致后续更多的阻抗,孩子可能陷入到为反抗而反抗,妈妈会因为这个事情没有如自己预期那样解决而非常的挫败,,两者的心理充满挫败和阻抗,后来的事情和感受就很容易不好了,这样的反应连锁链(response chain)很多亲子关系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

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去深入的看,把关系缓和下来,母亲去给孩子分享她的人生经验。这是我们在家庭教育里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且我们的妈妈也曾经年轻过,不妨跟自己的女儿很真实的去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

比如,母亲作为一个资深的女性,在生活阅历之中对男性的期待有什么样的一些观察?你不必要给答案。在这方面你实际上慢慢地积极植入(这种我们叫性别期待的植入),对女儿来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改变和修改。她会慢慢去看,根据妈妈讲的这些观察再去对比自己喜欢的男生。我们不必要公开、直接地去讲,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比如说恋爱问题、性的问题,我们有个原则叫“点而不破”。妈妈也是有性别的人,妈妈对优秀的异性有什么样的期待,同时应用妈妈的生活阅历,分享性别期待时带上现实生活环境的考量,使得我们最终明白恋爱到婚姻是需要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成功,也包括失败。

通过分享,让孩子慢慢发现原来我们“最好的性别期待”是有不同的阶梯的,母亲的分享让我看到另外一群男性的特点,在人生爬梯的过程中,年轻的孩子就不会停下来说这个男孩子就是我的“最高期待”。细细分享,慢慢品味,孩子从中能领悟到性别发展,个性发展和爱情的发展,其实都是一个过程,有些人可能就是人生的一个节点,不必匆匆忙忙下结论。于是孩子可以也愿意开放地探索或放弃。阻抗会然母子关系破裂,在这个案例中可能导致孩子更早聚焦,形成执拗的“我只要这个”的偏执的念头,因为这样可以惩罚父母对自己的干预。

妈妈们要把这些做成一个过程,因为在这方面我相信这都是一个很漫长的讨论,是需要慢慢跟她聊的一个过程。

文稿整理 | 任丹玉

文稿校审 | 吴卫国

丛凤娇

文案编辑 | 吴卫国

桑 红

心理援助最新进展汇报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共同发起“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公益行动开展以来,1月29日至2月23日,开展26天,完成在线心理援助相关培训56批次,总培训时长81.6小时,参训人数306411人次,最大同时在线人数 9829人次。在这里要特别感谢Zoom云视频会议平台,为疫情下的心理援助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2月2日清晨6时,本公益项目与中国联通携手开设“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热线:400-680-6101正式开通!截止2月23日24时,热线拨打共2694次!特别感谢北京六合心理研究中心大力支持。

2月9日清晨6时,针对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心理援助专线正式开通!咨询请拨打热线400-680-6101,医务人员及家属请拨7,其他人员请拨9!为“最美逆行者”护航,24小时守候与相伴!

感谢深圳小鹅通技术支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