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时间:2019-05-12 08:40:27

相关推荐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乃是说:“万物”乃“以为和[hè]”。

注意:冲和气,都是太极之形。

万物,就是那个“以为和”。

以——甲骨文象形是“初生的婴儿”(注意:初生婴儿的头朝下的倒悬之姿)。

为——运作起来

和——即,音声相和的“和[hè]”,和声的意思。

万物,是在阴阳运作中生出来的“(在人那里响应出来的)和声”。这个和声的姿态,倒悬于阴阳。

阴阳做何种解释,另说。从海德格尔存在论现象学的认识来说,阴阳是两股“对子”一般的势,这对子形成了万物得以出生的“势域”。(如果要问为什么可以用海德格尔来解说道德经,可以去研读张祥龙教授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十分充分。)

万物,都是人从某个“势域”中认识出来的概念(即“名”),其倒悬于势域的姿态,直接表明了“任何一物的概念”都倒悬于现象。

即:概念总是倒悬于现象。从概念出发去认识世界,就看到倒悬的世界。

顺便说,冲、气,是两种形式的运动,一种是可见(可知觉且有相)的冲,一种是不可见(可知觉但无相)的气。冲,是太极的显象;气,是太极的隐象。而“三生万物”中的“三“则是“冲、气”的合称。

万物,在势域的显隐运动中生出来。

即:我们知觉到了某势域中的“冲”和“气”的显隐运动,用类似“和声”的方式把“语词”带入语言,从而用“名、概念”的方式认识到万物。

基于上述解释可知:“阴阳”缺乏实指内容,它所指的是“可见与不可见(即显隐)”的“对子”关系,研读道家思想,把阴、阳实体化的思路(即把阴阳固化为概念,然后硬说啥啥是阴,啥啥是阳)是走偏了方向。从万物(的名)生于阴阳之冲气的角度来说,阴阳即太极、即“玄牝”、即众妙之门、即“势域”之“中”。

而这个“中”,就是中道。中道,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中庸思想之源——道家思想和早期儒家思想,乃是同出。领会中道,需在“精一”中辨识“几微”。

“精一、几微”做何解?大略说,“精”:时间中的势域生成性;“一”:时间中的势域整体性。而“几微”则只好说知者恒知,不知者恒不知,用现象学的话来说:知道“几微”是啥,乃是诸人必须自己跨进去的门槛,别人是没法帮你的。

补充一点内容:上图中“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图示(即下图)就是“卦象”的由来了。

“卦象”乃是在说:要把所认识到的东西(比如卦)还原到其得以被生成的势域环境中去整体把握(即回到象中,才能意以象尽),识得其不断生成中的精细微妙的变化,如此才能在其“活”中知道“它是啥”。脱离了认识得以生成的势域环境,这个认识就失“活”了,固化了、死了——一切形而上学,都死在“认识脱离了其得以生成的(势域)环境”。同样的道理,如果“卦象”被概念化(即只看到那个卦,看不清那个象),也是同样的形而上学。日常所能接触到的“阴阳之说”说卦却很少追溯象,故不足信也。

附:

这篇文章是/1/09写的,上次编辑的时间/2/17。

虽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未见于郭店老子。最近半年仔细研究了郭店老子,对本文这句话的意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冲气以为和”的新解释,见《冲气以爲和:试解释“如”此一桥的场所精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