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西藏昌都市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全国人社系统新闻

西藏昌都市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全国人社系统新闻

时间:2019-03-29 18:55:45

相关推荐

西藏昌都市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全国人社系统新闻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西藏昌都市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作者:杨晓东 日期:-05-10[导读]昌都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信息闭塞, “外出打工苦一年、不如虫草挖几月”的懒散快富恩想浓厚,过度依赖“虫草经济”,“农忙耕田、农闲要懶”的现象在农牧区极为普遍,针对此问题,昌都市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积极探索并发掘新的就业岗位,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力转移就业规划,有序组织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国道317、318、214的交汇地,是进藏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市下辖11县,总人口78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35.46万人,其中从事农牧业生产的27.44万人,农牧区经济发展状况关系昌都经济发展的全局。为进步促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人社局就昌都市农牧民区劳动力实施技能培训成效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现就调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至昌都市共培训农牧民61144人。其中培训11063人,培训11200人,培训训15200人,培训23681人。

按年龄分:16至35周岁的农牧民共28617人,占总培训人口的46.8%,35至45周岁21950人占总培训人ロ口的35.9%、45至59周岁10577人占总总培训人口的17.3%。

按性别分:男性农牧民37297人,占总培训人口的61%女性共培训23847人,占总培训人口的39%。

按学历分: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农牧民4218人,占总培训人口的6.9%;初中文化程度农牧民20422人,占总培训人口的33.4%;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工36504人,占总培训人口的59.7%。

按工种分:建筑施工类工种培训17725人,占总培训人口的29%、餐饮酒店服务类工种培训8823人,占总培训人口的14.43%、工程机械操作类工种培训8541人,占总培训人口的13.97%、农牧业种养殖类工种培训12351人,占总培训人口的20.2%、机械修理类工种培训5930人,占总培训人口的9.7%、民族手工艺加工类工种培训4841人,占总培训人口的7.9%;其他类培训2933人,占总总培训人口的4.8%。

至,全市共投入农牧民技能培训资金12714.98万元,其中自治区投入5226.97万元,市县级配套整合6709.61万元,社会筹集资金778.4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开最摸底调查,坚持因人施教。历年来,市、县(区)人社部门举办技能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进行。市局举办培训班将指标分解到县(区),在由县(区)分解到乡乡(镇),乡(镇)在选派人员参训时,不能够了解市局培训的目的而盲目选派,农牧民群众按照乡(镇)的安排参加培训,对培训工种、培训时间不知情,造成培训管理难、抓壮丁、培训专业户等不良现象频发。

在总结历年农牧民技能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为了更好的迎合农牧民对技能培训的需要,以来,全市培训工作坚持以军旅式培训为先导,采取集中培训为辅,分散培训为主的方式进行。在开展培训前,由培训组织部门(县人社局或民办培训机构)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摸清当地产业、经济等基本情况和农牧民群众培训意愿,经与乡(镇)党委、政府对接后确定培训工种,报请市局审批,市局对拟参训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包括是否建档立卡,是否重复参加技能培训等)后,下达开班批复。

(二)精心设置课程,加加强日常管理。为加强培训班日常管理,提升农牧民群众的就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我局在今年所有的培训班中,均要求培训组织部门将就业政策宣传、就业观念引导和就业意愿调查作为培训班必不可少的硬性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分散办班,能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部分乡(镇)还抽调乡(镇)千部全程参与培训班的日常管理,当地的干部管理当地的农牧民群众效果明显,培训班的安全、纪律得到有效保证。

根据调查掌握,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口均为家中劳力缺乏致贫,缺乏劳力必然导致不能长期离开家前往市里集中参加培训,而 送培下乡 的方式能有效解决此问题。白天参加技能培训,晚上回家照顾家庭,料理家务,即不耽误学习,又不耽误生活,此做法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三)严格培训考核,注重培训效果。我局今年将培训的考核纳入重要日程,建立了培训班日常考勤表、培训班学员技能掌握情况调查表、培训班安全管理协议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同时,要求培训组织部门注重对日常培训影像、图片资料的收集上报。为便于市局实时掌握培训进展情况,市局建立了 就业工作群 ,将培训机构各县(区)就业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加强了上下沟通和各县(区)交流学习。

(四)做好后期跟踪,提高就业率。每期培训班结東前均要求培训组织机构填写《就业意愿调查表》,面对面向学员了解技能掌握情况,就业意愿和就业方向。市局、各县(区)和培训机构都统一建立动态 数据库 ,能够详细掌握培训后学员就业、创业情况,对培训后不能及时实现就业的,建立定期跟踪回访机制,在有合适的就业岗位时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推荐就业,将基础工作做在日常。

三、当前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及问是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目前现有劳动力35.46万人,其中男性19.12万,女性16.34万人,大量的农牧区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培训后转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目前,我市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做到 边培训边输出、以培训促就业 ,使农牧民转移就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转移就业难、培训效果不理想等各种问题。受地理宗教、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劳动技能差,汉语水平低,思想观念封,守旧,开展技能培训难度大,实现转移就业更难。

(一)转移就业存在一定程度盲目性。由于政府的管理

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农牧民求职就业主要是自寻门路或者通过亲威朋友介绍,由政府统一组织,劳务派遣和职业介绍机构所占的比例很小,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就业岗位少,就业面小,竞争力大,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各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在就业信息上交流与沟通不够,不能共享就业信息资源,致使农牧民在获取就业信息上存在严重的现实困难,使得就业范围受到了非常大的局限性。

(二)就业观念相对落后。目前我市农牧民就业和择业观念陈日,缺乏就业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政府安置就业依赖性较强,对通过市场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等、靠、要 的思想普遍存在。受传统思想影响,部分无业者在择业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到国家机关(事业)岗位才是就业,拥有长期稳定的工作才是就业,只有在城市工作才是就业;二是缺乏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的意识,不是主动参加技能培训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而是等有关部门组织安排才才加培训;三是受旧观念影响,普遍宁愿在农牧区闲着也不愿走出去到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单位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极大浪费。

(三)部门之间统等协调力度不够。人社、住建、科技、农牧、农发等部门虽然在农牧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基本是各自为政,政府统筹协调力度不够,缺乏相互配合,致使农牧民技能培训工作得不到规范有序的开展。

(四)产业发展滞后吸纳就业空间不足。目前我市产业发展尤其是特色产业发展滞后,吸纳就业空间大的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还基本处于 温饱农业 ,绝大多数属自给或半自给的自然状态,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数量不多,品种更少,处于低产出出、低投入、低积累的缓慢循环中,缺乏生产多种产品和使用一种产品转化为多种产品、低值变高值的能力,整个产业链的滞后,造成了就业空间的严重不足,对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造成严重影响。

(五)培训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大部分农牧民参加培训后,没有及时有效享受到就业推荐、职业指导、有序组织转移就业等后续服务工作,加上农牧民群众传统观念的影响,培训后仍回到家中待业,培训前什么样培训后还是什么样,对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转移就业没有实质性效果,既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农牧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下ー步建议

(一)政府积极引导有序组织转移就业。昌都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信息闭塞,农牧民群众特别是需要转移就业的劳动力无法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组织转移就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相对偏低无法判断自身能否适应新岗位,无信心参与转移就业。 外出打工苦一年,不如虫草挖几月 的懒散快富恩想浓厚,过度依赖 虫草经济 , 农忙耕田,农闲要懶 的现象在农牧区极为普遍,针对此问题,更需要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积极探索并发掘新的就业岗位,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力转移就业规划,有序组织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大力实施引导性培训转变群众观念。坚持把18-55周岁的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摆在重要地位,充分和利用 农闲 、 工闲 时间和技能培训期间,重点培训法律法规常识、 五个认同 、文明礼仪、组织纪律、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求职技巧、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等课程,逐步地、有效地促进各类人群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就业本领,掌握从业技巧,提升组织纪律性,培养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组织培训的方式和方法。

一是坚持军旅式培训为重点。坚持以军旅式培训为先导,协调当地驻军对参训人员进行10至15天的民兵预备役集中军训,增强组织观念、爱国意识、政治思想和就业理念,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培训场地拓展到各类企业、建筑工地、种养殖协会、新农村建设、扶贫易地搬迁等生产劳动一线,由政府就地组织劳动,切实组织引导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进入纪律的圈子,管理的摇篮,培训的基地,劳动的战场,让农牧民技能有基础,就业有门路,收入有保障,脱贫有途径。逐步实现劳动力由 短期型 、 体力型 输出向 长期型 、 技能型 输出转变,由 自发盲目转移 向 有组织转移 转变,由单纯的数量增长向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同步加快转变。

二是坚持 五实 要求做好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把农牧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中之重,坚持培训 五实 即实名、实训、实效、实技、实用的原则,结合昌都实际,顺应市场需求,紧紧围绕劳动力需求,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调动企业、厂矿、协会等一切社会力量,以 1+N 精准军旅式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为辅,依托托对口援昌省市异地培训为补充的方式,开展建筑建材、矿产水能开发、旅游业和服务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发展等行业基本技能培训。主要包括汽车修理、家政服务、厨师理发、驾驶、保安、装修、木工、电焊工、水电工、钢筋工电脑、营销管理、旅游服务、烹任餐饮、礼仪接待、导游知只、民俗文化、藏药种植及生产加工、藏毯、民族服饰、唐卡、金银铜器、传统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品加工制作技术等基本技能(工种)培训。通过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农牧民开展军旅式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能力,增强农牧民就业竞争力。

三是因地制宜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坚持把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摆在农牧区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因地制宜,围绕推进 一乡业 、 一村一品 、 一户一特 、 一户一业 建设,重点对年龄4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长期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从业人员,坚持以集中培训、送教下乡、流动培训、现场指导培训为主,以远程网上培训、电视广播培训为辅的方式,开展八宿荞麦、芒康葡萄、洛隆糌粑、丁青虫草、类乌齐牦牛肉、昌都蔬菜基地等特色农牧产业和种植、养殖、农畜产品、林下资源加工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等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牧民掌握先进的农牧业科技知识和农牧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致富本领,使农牧民真正成为农牧业综合开发的中坚力量。

四是实施创业培训。树立 眼前抓就业、长远抓创业 的思路,坚持把新型农牧民创业培训作为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向前发展。采取以经开区、产业园区等依托,以孵化基地为抓手,以本地集中培训为引导,协调对口援昌省市(企业),实施异地培训为辅的方式,重点对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种养殖专业户、村组干部、农牧区经纪人开展农牧业新技术、农产品加工营销、创业专业知识、农牧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为主的农牧民创业培训。改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其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创办农牧业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増收。

(作者单位:昌都市人社局)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杨海波[责任编辑:]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09-20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09-17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09-17人社部网站-09-16人社部网站-09-16中国劳动保障报-09-16

西藏昌都市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全国人社系统新闻门户网站 clssn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