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01-03 03:59:40

相关推荐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十大经典原理[玫瑰]

管理学十大经典原理[玫瑰]

《谁背上了“猴子”?》

为什么经理们忙得不可开交,而下属却无所事事?下属的重负最终似乎都落在经理的背上。本文将教你如何摆脱重负。

这是《哈佛商业评论》最经典的管理学文章之一《谁背上了“猴子”?》中的一句话,作者用“背上的‘猴子’”这个形象的比喻,介绍了一个管理下属的理念。

作者认为:当你与下属讨论工作时,有一只“猴子”正跨在你们两个人的背上,等待讨论中你的最后一句话,来决定跳到谁的身上。

“让我考虑一下,我会给你一些建议。”——Duang!猴子立刻跳到了你身上。

“给我一些关于这项任务的资料。”——十分钟后,猴子随着邮件跳到了你身上。

管理的核心在于授权与控制,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要保证“猴子”始终在下属的身上,活得好好的。

但是,“背上的猴子”这一经典的管理学理论,往往被中国老板误用,和“执行力”一样,成为管理者推卸责任、掩饰无能的借口。

此外,这一理论不仅仅适用于企业管理,在专业服务、人际沟通、教育咨询等情景下都有用武之地。

以上内容来源于人神共奋 ,作者人神共奋

作者:人神共奋

来源:人神共奋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详情请见《管理者的时间是如何失控的?》

两种适用“猴子管理法则”的情景

“猴子管理法则”的核心是保证协作方在履行职责时,又能保持一定的主动性,所以,它虽然是管理学理论,但也适用以下两种工作生活情景:

第一种:专业服务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在类似管理咨询、广告营销服务、法律会计、以及提供各种专业服务的关系中,甲方的心态往往是觉得自己花了大价钱,专家就应该一手包办,把所有事都搞定,乙方有时为了表示自己的能力,也会一口答应客户所有的要求,包括很多需要大量动用甲方内部资源的工作。

此时,“猴子”全部跑到乙方身上。

另一种极端的情况,甲方忽视乙方的专业判断,只是把乙方当成自己的下属执行部门,强行要求乙方执行自己不专业的方案。

此时,“猴子”又过多地站在甲方的身上。

如果说,“猴子管理法则”要求上司始终保证“猴子”在下属身上,并一起喂饱“猴子”;那么在专业服务关系中,甲方乙方应该在合作关系之初,就要分清哪些“猴子”在甲方身上,哪些在乙方身上。

在开始合作后,双方的沟通中不能随便让“猴子”跑来跑去,形成扯皮,还要设法保证对方的主动性,做到共同喂饱所有的“猴子”。

第二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

包括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心理咨询师与被咨询者、志愿者与求助者,此外,还有朋友、夫妻、同事等关系中,一方有困惑向另一方求助。

在“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中,问题是后者的,后者才是需要解决问题的人,“猴子”理应始终在后者身上;可实际上,由于大部分时候都是“前者说,后者听”,“猴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跑到了前者的身上,导致后者对前者产生过度依赖,反而无法解决问题。

所以“猴子管理法则”同样适用于这一类互动。

以上内容来源于人神共奋 ,作者人神共奋

作者:人神共奋

来源:人神共奋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详情请见《管理者的时间是如何失控的?》

3月17日(连续第1201天读书打卡)#杨连海打卡分享# :

【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现代管理学讲激励理论:通常是将人的需求进行分类,强调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实际需求,确立其性质,然后想方设法加以满足。其实有时激励政策到位了,并不一定就能产生积极性。

因为人的思想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人的需求比理论描述的要复杂的多,多数情况下各种需求掺和在一起发挥作用,很难区分开。因此,单纯满足员工某一方面的需求,未必收到思想的激励效果。

毛泽东认为:从调查研究入手,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着眼提高全员的思想觉悟,显然更符合实际,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模型解读017】彼得原理:为啥你当不上领导?

彼得原理和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一起,并称为西方管理学上的三大定律。我们015期解读过墨菲定律,今天我们分享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由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提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趋向于上升到最终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称为“向上爬”理论。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领导,导致无所作为。

彼得原理很简单,但给了我们重要启发,我的主要启发是如下2点:

1. 你当不上领导是有原因的

不是你个人业绩好就能当上领导,领导和员工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模型。

员工需要的是管理自我,高效完成任务安排;

领导需要的是管理别人,协助团队完成项目。

也就是韦尔奇说的:“在你成为领导之前,成功就是个人的成长;在你成为领导之后,成功就是别人的成长。”

很多人,难当上领导,因为他放不下自我,凡事想着“你们都不行,都给我闪开!”

能成为领导的人,多数时间在辅导和赋能给别人,通过团队的协作拿下更高的目标。这会让你放掉自我,把时间花在组织和团队成员身上。

我周围很多超级个体,个人影响力很大,但当组建团队之后,面临种种困难,一时间很难完成身份转变。

比如,你招了一个编辑,看着那“蹩脚”的文字,恨不得亲自上手。但凡事亲力亲为,而非赋能给别人,始终还是“员工思维”。

在时间管理上,员工主要是分配好个人时间,而领导大部分时间在协调,统筹团队所有成员的时间。所以,领导很忙,大部分时间在开会,或者跨部门沟通,或者处理团队内部的各种事情。

甚至在很多公司,你能否升职,取决于你有没有培养出完全替代你的接班人?如果没有,抱歉无法升职。

还有一些公司,为了磨练领导的人性,把至少开除过团队一个成员,作为升职的标准。因为不会开除人的领导,以后通常会陷入个人感情,而不从理性上为团队和公司去筹划。

所以,很多人当不上领导是有原因的。

2. 凡事提前预演

彼得原理,阐释每个人趋向于上升到最终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其实,阻碍不能胜任的原因,就是思考方式和行为逻辑是不一样的。

这也给我们反面提出要求,凡事提前预演,打磨所需的能力属性。

比如,如果你想当COO(首席运营官),你需要提前把这个职业的能力要素都提炼出来,提前打磨好,如此才不至于被彼得原理俘获。

如何知道你将升职那个岗位要求呢?

1)可以询问或者观察你的上级领导,深度拆解领导职位所有的能力元素,从而在工作之外,将这些要素全部补齐,如此,才不至于一升职便成为瓶颈。

2)可以去招聘网站查询

你的上一级职位,通常在招聘网站都能找到岗位要求,多方对比和拓展,你便会提前拿到这个职位的能力元素,好好补功课。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他的工作一路开挂,目前是公司副总裁。他的成长就是不断提取高一级职位的能力要求,未雨绸缪,8年左右成为上市公司的副总裁,很迅速。

总之,彼得原理是管理上的“诅咒”,我们提前部署,打破成长的天花板,一路升级到向往的地方!

END

----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彼得原理

帕累托法则(英语:Pareto principle,也被称为 80/20 法则、关键少数法则、八二法则),是罗马尼亚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提出的一条管理学原理。该法则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帕累托于1906年提出了著名的关于意大利社会财富分配的研究结论: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这个结论对大多数国家的社会财富分配情况都成立。因此,该法则又被称为80/20法则。

八二法则是一种规律,也是一种实际现象,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样的法则,却又无可奈何。

关于时间

我们每天都在说自己很忙,想做的事情总是以“没时间”作为借口,如果好好静下心来,总结一下自己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就会发现可能只有20%的时间是有效的,其他80%的时间都使用到了一些杂事、无意义或者无效的事情上了。

但是,这80%的时间有时却不受我们自己控制,公司各种无意义的会议、领导安排的各种重复性工作,总有无可奈何的感觉。

工作外,经常刷刷手机,看看新闻、看看简书文章,1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也不能说这样的时间没有意义。

关于金钱

日常的吃穿住行,一般是我们的主要消费,如果真的要细算下来,其实我们只有20%的消费是必要的,剩下的80%消费是可以节省下来的。

但是,如果都是只消费必须的20%,这样的生活还有意义吗。过节一家人出去吃顿饭、给小朋友买卖玩具、天气热了买杯饮料,感觉这80%才是生活的气息。

其实八二法则大家都懂,我们大部分人也只是这80%的人,无论工作、生活都是80%占据了大部分内容,只因有了这80%才能衬托出另外的20%。

虽然财富在20%的人手里,虽然公司财富是20%的精英创造的,虽然每个家庭消费只有20%是必须的,虽然各种问题只需要解决最关键的20%。。。。。。

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剩下的80%或许不重要但是却不可缺少。

剩下的80%才有生活的气息,才有工作的氛围。

我们会努力向20%靠拢,却不能忘却剩下的80%,2+8=10才是完美的整体。

在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所有著作中,最难被透彻理解的恐怕就要属于他的前两本书《经济人的末日》和《工业人的未来》,因为它们都不是微观层面的管理学理论与技能方法论的教授,《经济人的末日》是一本论述政治领域的书,《工业人的未来》是一本有关经济领域的书,而正是这两本书搭起了德鲁克一生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指导框架和方向。

​《经济人的末日》,起笔于1933年希特勒上台前的几个月,时年德鲁克不到24周岁,1937年德鲁克移民到了美国,此书随后于1939年在美国首次出版,时年德鲁克不到30周岁。他在本书中解析了极权主义的起源是源于旧秩序(以“经济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的崩溃之后和新秩序(以“非经济人”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的社会秩序)成功建立起来之前这段时期里世界人民的艰难困苦和世界各国政权社会管理失效所引发的无所适从,这就给了“恶魔”力量乘虚而入的机会。极权主义宣称可以赶走一切痛苦,让所有人过上好日子。所有邪恶最初都会以救世主的姿态面世,但总归难以掩盖邪恶的本质。德鲁克成功预言了纳粹政权必然会走向法西斯军国主义,给世界带来灾难。但这并不是希特勒个人之罪,而是人类社会整体陷入彷徨的结果,这深层原因并不是道德之战,而是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需要重塑。

​《工业人的未来》是德鲁克一生中的第二本著作,此书成书于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首次出版于1942年初,时年德鲁克才不过33岁。他在此书中成功预言了德国必然失败,美国必然会参战,而且战后世界秩序一定是由美国来主导。而他预言美国参战的理由绝不是道义或权力欲望,而是因为人类经济规律发展所致。他预言美国主导世界的理由绝不是美国大发了战争财,而是因为美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具备了能把人快速组织起来的最先进最高效的社会生产能力的国家,唯有当时美国能够组织企业履行“社会功能”,同时赋予公民以积极且稳定发展的“社会身份”。

对于一个不到30岁的毛头小伙竟敢做如此精微的分析,无论得出什么结论,当时当然是没人会相信的。美国到底要不要参战,连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国会议员们都还拿不定主意,他竟敢言之凿凿下此论断。但最后的世界局势的发展态势确如德鲁克本人分析的那样,这就不得不让人震惊和佩服了。看来万事万物背后必然还有更精深的规律在主导,而这些规律早就被年轻时代的德鲁克所洞察和熟练掌握了。

​而随后几十年的现代管理学研究只不过是德鲁克在“落实”他的人生使命与愿景的具体措施而已。他的使命和愿景并不是只关乎他自己的幸福或某一国家某一民族的发展,而是全人类的有序良性发展。在这一高度上,他与儒家“世界大同”的主张殊途同归了!就这一出发点上,世界其他任何管理学大师或专家教授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不值一提的。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名正言顺”,这里的“名”就是名词,就是概念体系,不仅仅是名分。

管理者现在困于了理论性概念的混乱。

企业界学管理的混乱由此开始。

需要统一定义许多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每个概念反映的是一件事情的性质。

每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尽量用经典的故事给出描述性的定义,形成一套结构化的概念体系。

#大有学问##头条创作挑战赛#

进化的力量 刘润 官方正版 书籍推荐经典好书 商业 管理 流量

进化的力量 刘润 官方正版 书籍推荐经典好书 商业 管理 流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