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高考“思想类”阅读与写作指导

高考“思想类”阅读与写作指导

时间:2019-03-07 09:53:10

相关推荐

高考“思想类”阅读与写作指导

高考“思想类”阅读写作专题(湖南版)

一、敬畏生命——“思想内核”之阅读

阅读前言

散文的美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叙述描写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这种美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哲学和科学论文中都可找到。只要有深邃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思想的火花,如闪电划过夜空,给人以永久的记忆。

文章是作者思想的反映,对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自然离不开对作者思想观点的分析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作品的形象或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和理解是基础,评价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进行评论。

湖南卷对“思想内容”的考查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2.对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

3.对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点睛之笔,人物、景物的描绘,全文的主要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及段落层次划分等方法,来考查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把握。

4.综合分析、比较鉴别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一般而言,涉及敬畏生命话题的散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而要深入理解文中的意思,必须要注重对文中议论抒情部分的分析。因为这部分往往就是文章主旨所在,由这一部分反观前面的叙事部分,往往能领会到作者行文的匠心和作品思想的魅力。

当然,阅读这类散文,千万别忽视文章标题,标题往往是作者费尽了心思拟写的,所以,把文章的重要语句和标题联系起来思考,往往会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名题共赏

谈静

◆朱光潜

高考湖南卷

(正文略)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7~20题。17.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8.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4分)

答: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19.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5分)

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4分)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阅读突破策略

具体地说,针对高考不同的命题样式,我们可以做如下对策。

1.从重要词语出发:提炼思想。分析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实许多情况下作者态度的流露只在一瞬间,这一瞬间便体现在重要词语的内涵上。答题要注意分析命题人的意图,分清它是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还是依托重要词语来挖掘作者的思想。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解答要求。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可以不把作者的观点态度列出来,但是,理解思想是必须梳理出来的。

如上述第17题: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感知到对象。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有许多考生只能够答出“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两点,什么原因导致丢分呢?没有注意分析命题人的意图,没有依托重要词语来挖掘作者的思想。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可以不把作者的观点态度列出来,但是,理解思想是必须梳理出来的。

原文这样表述: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思想,一定要注意把握文章使用的材料,如事件、事物、景物、场面等。通过分析这些语言来理解作者的思想。如从本文“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这一句中就可以概括出第一点答案。

2.从重要句子出发:品析思想内涵。准确地说,作者深邃的思想都在重要的句子中。这样的句子必然是有丰富内涵的句子,但是它还与“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不一样。不同之处主要是在答题时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对重要的句子精髓的分析理解中品析思想内涵。

如上述第18题: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答: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答案】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这一题可以说是全国所有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最为精彩的一个题目,形式新颖,角度巧妙,充分考查了考生对作者深邃思想的理解,如果不在答题时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分析理解重要句子的精髓,是无法品析思想内涵的,更谈不上补写出省略的内容。

3.从重要段落出发:披沙拣金。有的概括要求结合全文,或者就在上下文间概括文章的中心,这种情况其实还是落在重要词句上,把上面两种工作做好了,一般的分析概括应该问题不大。

如上述第20题: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案】感受静趣裨益

考生普遍很容易地做对此题,只要找对了每一个部分最重要的词语便迎刃而解。

4.从修辞手法出发:明晰修辞,揭示思想内涵。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文章或句段的分析概括评价。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文章、句段,分析评价时首先是还原本意,进而揭示作者的真实用意。

如上述第19题: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

【答案】①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②都是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③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空灵的心境。

许多考生此题失误大丢分多,一般只能答出第一点“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丢分的原因在于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段没有抓住本意还原后进而揭示作者的真实用意,揭示思想内涵。原文第五段开头写道: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理解了“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本意,就能够揭示作者的真实用意,答出“都是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与“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空灵的心境”这两点。

相关信息:

[考点纵横]高考“联想类”阅读与写作指导

[考点纵横]高考“情感类”阅读与写作指导

[考点纵横]高考“个性类”阅读与写作指导

[考点纵横]高考“文化类”阅读与写作指导

[NextPage]

阅读突破集训一

散步

我喜欢散步。

据说,一些名人如甘地、卢梭、托尔斯泰等也都是喜欢散步的。但是他们与我无关。我喜欢散步,决不是出于对他们的摹仿。散步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推想起来,对空间的渴望,恐怕是最原初的动机。无论是会议大厅那貌似天空的拱圆形屋顶,还是工作室的欲坠非坠的天花板,都在时间中构成了一种潜隐的威胁,何况卫士般永远肃立的墙壁呢。

走出户外以后,世界也不是没有规范的。但是,在楼群,灯柱,梯级,斑马线,众多的缠绕中间,毕竟存在着无限多可选择的道路。回避即选择。身外许许多多事物,本可以不同自己发生任何的关联。譬如,偶一抬头便赫然看见太阳,设想低首而行,世上的光华灿烂又于我何干呢?所以,哲学家使用了“在场”一词。我即是我,既可以在场,也可以不在场,我行故我在。

散步时,我不带同伴,只带影子。集体行动是反散步的。说到舞蹈,我就不喜欢双人舞和多人轮舞。无条件地接受他人的约束,响应一种近于严密的节律,这种形式的艺术,纯粹是古代贵族王公及其豢养的优伶的遗传。我喜欢独舞。至于散步,则自如多了,简直没有节奏。或疾或徐,步调全没有法则。倘使路旁多出一位褴褛的瞽者,或是一株待活的蔷薇,都可以随时停下来。

行行重行行。没有行囊,没有远方的呼唤和近身的催促,无须尝旅人的苦辛。只要想散步,披一件夏威夷衬衫就足够了。风起时,再加一件大衣,随手把衣领竖起来也不失为一种风度。其实,于散步的人来说,根本不管什么风度不风度。这时,需要的

只是鞋子,或穿或趿,尽凭一时的兴会。赤足也未尝不好,就怕少了草地罢了。总之,鞋与不鞋,全为了取悦自己。

按照传统的关于阴阳的说法,散步主阴;以它的柔静,实在不宜称做运动的。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很可以为散步写意。书本上有所谓自由,大约指的就是这样一种随意性罢?散步是没有目的的。没有目的,自然没有探寻。无须寻找的道路叫什么道路呢?其实,散步只是走,并非走路。散步不是为了通往哪一道门。门是另一种存在。

自由无所思。即便有所思,也当自行消失于一片散漫优游之中了。罗丹的思想者,以拳头支持沉重的颅脑,因为紧张,致使全身的肌肉绷到发直。状态有如此不同。柏格森说:“像思想家那样行动,像行动家那样思想。”思想是需要状态的。状态决定一切。一天,我照例作着散步,突然发现双手空空荡荡,仿佛从来没有过的空空荡荡,这才觉得:我应当握着一点什么!

然而接着想,果真有那么一种用具握在手中,还能叫做散步吗?

1.在作者看来,所谓的散步既是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4分)

2.纵观全文,作者喜欢散步的两个理由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4分)

3.文章第八段“状态决定一切”中的“状态”应该怎样理解?(4分)

【突破题型】

4.本文与《荷塘月色》都写的是散步,从思想内容上进行比较,谈谈你的看法。(5分)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1)简析本文谋篇布局的技巧(2)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所谓的散步既是一种消遣,也是应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

2.①可以无拘束的行走;②可以无拘束的思考。

3.思想者所处的时间、空间以及所具有的心态。

4.观点有依据,言之成理即可。

5.【赏析提示】(1)本文以喜欢散步开篇,以否定带着负担的散步作结,文章多角度地表达了作者对散步的理解,章法严谨,浑然一体。(2)文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室内的约束和室外的自由对比,将个人的散步和群舞对比,表现了作者的好恶取舍,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NextPage]

阅读突破集训二

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

◆舒婷

不经意从一部日本畅销小说里读到:“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仿佛此时才觉得聚蚊如雷的市声,汹汹扰扰难以忍受,随即起来关窗。

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被一支动听的民歌传颂着。老师带孩子们来到河边写生,孩子们问:“老师,河在哪里?”老师流了眼泪。小时候他就在这河边摸鱼扑水练狗爬式,母亲挽着裤管淘米捣衣,河风送着整整一列船队。现在他的学生们看到的仅是一道小泥沟,连芦苇都渴死了。

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浇地发电。上级领导来了,才开闸放松辔头,暂现片刻龙腾虎跃的真身。如此观瀑布,跟看马戏团表演差不多。尤其当你听说,放两个钟头的水,将损失五千块钱,你便觉得那白花花流的都是银子,因而很是心疼。

游湖和观瀑毕竟不是日常生活,赞叹罢了。人都回到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里。浩渺的水,洛妃的水,大禹的水,“细雨轻烟”的水,“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水,水的神话,水的霓裳彩衣,水的冰清玉洁,都被人类一一解构。水的分子式是H2O,水源来自四通八达的管道,带着铁锈和漂白粉味儿。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水的乱世家族被温温吞吞封存在塑料瓶子里,随人们去旅行。谁敢“拨开青苔喝山泉”呢?哪怕随身带着黄连素片儿。

玫瑰、茉莉、紫罗兰,需要什么香味均可招之即来,因为香精的品种越来越齐全。炎热的南方,人们买门票租棉大衣,参观室内冰雕,用人造雪堆雪人,孩子们以为,南极就是建在公园里的一座冰库。商人懒得精心复制露珠,因为它在工业社会里无从依附。甚至诗人也不再露水蘸笔,生怕读者说他文艺腔,好酸。

什么都可以仿造,就连生命都可原版克隆。但露水的寂静之味,却是无法模拟无法拼凑的。露珠的凝然和滴落,是日月精华。在荷之上,在芝草之间,寂静悠远,其幽秘其清凉其浓淡深浅,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尝的。

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朝露与夜霜、梦想的绿地和传说中的原始森林。在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的今天,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1.文章第三段说“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精简机构”是指

;(2分)“瀑布都有了管教”,“有了管教”是指。(2分)

2.文章最后说:“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1)作者为什么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3分)

(2)作者为什么会有“赎罪”、“愧疚”这样的心情?(3分)

【突破题型】

3.文章写河流、湖泊、瀑布等内容与写露珠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4分)

4.文中写“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水的乱世家族”、“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等语句都包含贬意,表达了作者对的反感。(3分)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本文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本文

参考答案:

1.“精简机构”是指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减;“有了管教”是指瀑布被人为地控制,失去了自然之态。

2.(1)露珠是大自然的杰作,是自然环境和谐美好的标志,而它却远离了现代社会,人们难得见到它,因而令人怀念。(2)露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人类是有罪的,应该感到愧疚。

3.露珠与河流、湖泊、瀑布等都是“水”,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正是由于人类对包括河流、湖泊、瀑布在内的自然的破坏,才使得露珠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写河流等内容,揭示了露珠消失的原因。

4.表达了作者对人为的事物的反感。

5.【赏析提示】作者由一句话引发感受,点明题目和引领下文;列举了从古到今有关“水”的各种知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情趣;多用对比比较,写曾被赋予种种美好色彩的水,已经被人们弄得索然寡味;宫槐等是古老社会的产物,不妨放弃,而露珠象征了大自然的美好,人类永远不可缺少;文风细腻含蓄,表达了美好的事物容易消逝人们要及时珍惜的主旨。 [NextPage]

阅读突破集训三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熳,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围为何冷然?心慌慌,真想返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一笑;即使是阴冷的*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针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1.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开头“又是一年春柳绿”中为何用“柳”而不说“春草绿”?(4分)

2.文中加点的句子从写法上看有哪些特点,试分析其中的两个特点及其作用。(5分)

3.文中画横线句“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应怎样理解?(4分)

【突破题型】

4.作者认为微笑能带来“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其理由是————————————————(4分)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1)简析本文谋篇布局的技巧(2)简析本文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参考答案:

1.为下文“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作铺垫。

2.①运用排比增强语势,表达强烈感情。②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微笑的作用。

3.让自信、自爱、自持战胜疑虑、烦恼、心酸。

4.微笑能让人坦然面对生活;微笑能使人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微笑战斗,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5.略。[NextPage]

阅读突破集训四

最后的最后

◆莫小米

这几天,我一再地说,我一再地想——为什么,为什么直到现在,我才读到了这篇文章?

现在是什么意思?现在是,我的父母已先后去世,而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的最后,我没有和这篇文章相遇,所以在无知中铸成大错。

所有误解都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和临终者已经无法沟通,我们至亲的亲人已经无法讲出他们的心愿和需求,我们只好一意孤行。

而本来,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医学常识,事情并不复杂。

我想起我抓着父亲的手,他像山泉一样凉。我命令弟弟说:爸爸冷,快拿毯子!

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冷,只是因为循环的血液量锐减,皮肤才变得又湿又冷。而此时在他感觉中,他的身体正在变轻,渐渐地漂浮、飞升……

这时哪怕是一条丝巾,都会让他感觉到无法忍受的重压,更何况一条毯子!

我想起直到父亲咽气,医生才拔下了连接他身体的所有管子,输氧管、输液管、心电图仪……同时我们觉得他几天几夜没进水进食,总是试图做些哪怕是完全徒劳的尝试。母亲每天清早送来现榨的西瓜汁,装在有刻度的婴儿奶瓶里,我们姐弟每天都在交流着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CC。

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饿,相反,脱水和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产生出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种异常的欣快感。那时候,他已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天很蓝风很轻,树很绿花很艳,鸟在鸣水在流,就像艺术作品中描述的那样……

这时,哪怕给病人输注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了那种异常的欣快感,都会在他美丽的归途上,横出刀枪棍棒。

父亲是个寡言的人,在最后的谵妄状态中,却忽然变得喋喋不休,而且满口的家乡话。我担心他离我而去,我想喊住他,他毫不理会。现在才知道,那个时辰,他与外界的交流减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却异常活跃,也许青春,也许童趣,好戏正在一幕一幕地上演。我怎可无端打断他,将他拖回惨痛现实?

我应该做的,只是静静地守着他,千万千万不要走开。临终者昏迷再深,也会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间所说的回光返照吧,这时候,他必要找他最牵肠挂肚的人,不能让他失望而去。

我还记得父亲此生表达的最后愿望,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气管。可是我们两个不孝子女是怎样地违拗了他的意愿啊,我和弟弟一人一边强按住了他的手,直到他的手彻底绵软。

而我的朋友在这点上就做得正确多了,她在母亲呼吸衰竭几近窒息、医生征询是否切开气管时,作为长女,她做了否定的选择。尽管她签字的手在颤抖,尽管她事后不断问自己,有没有做错。

现在才知道,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同时也减轻家属的医疗经济负担。不分青红皂白地“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是多么愚蠢和残忍!

父亲走了。医生做出定论,护士过来做了最后的处理。一旁看热闹的病人和家属说:儿子、女儿都在,快哭,快喊几声嘛。

可不知为什么,我竟然一点也哭喊不出来,弟弟也执拗地沉默着。现在才知道,听觉是人最后消失的感觉,爸爸没有听到我们的哭泣,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难过?

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这我明白。只是现在才知道,自然竟然把最后的最后安排得这样有人情味,这样合理,这样好,这样——自然而然。是人自作聪明地横加干涉,死亡的过程才变得痛苦而漫长。

现在,我读到了这篇文章。我要保留着它直到最后的最后,如果有可能,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办理,任我的灵魂作最后的欣快飞翔。

(选自《青年文摘》第21期)

1.作者反复说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才知道”,请问:“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用一两句话概括。

2.本文倒数第6段写“我”的朋友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3.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中间主体部分的结构又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突破题型】

4.本文是叙事散文。对于它所抒发的“情”,最突出的,有人认为是遗憾懊悔,有人认为是对父母真挚的爱。你的观点呢?请选择一种你认同的看法,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探究。

(设题:郭振海)

参考答案:

1.“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有其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我们不要人为地将其死亡的过程变得痛苦而漫长。

2.本段肯定“我”的朋友拒绝给呼吸衰竭几近窒息的母亲做切开气管手术的事例,意在说明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我”违拗父亲要拔去氧气管的最后愿望是多么愚蠢和残忍。

3.开头提问设置悬念,结尾答问巧妙地照应开头。中间主体部分是(先)分(后)总式结构:边叙边议,用排比手法,前五个“现在才知道”并列,分别小结当年侍候临终的父亲时所犯的具体性错误;第六个“现在才知道”是总结前五个。

4.说法一:本文表现的情感主要是遗憾懊悔。开头就以无限懊悔的口吻连续追问自己读“这篇文章”晚了,在父母临终时不了解他们的心愿和需求,于无知中铸成大错;中间大篇幅铺叙自己侍候临终的父亲时所干的种种蠢事,使父亲备受煎熬,六个“现在才知道”的“才”更表达了“悔已晚矣”的心理;文末说“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办理”亦含有“我”对父母不能“照此办理”的深深遗憾。

说法二:本文表现的情感主要是对父母真挚的爱。因为:①“我”在父亲临终时的所作所为,都是基于对父亲的关心、照顾,都是想让父亲的病早日康复,或想让父亲的生命得以延长。②作者之所以遗憾自己读到“这篇文章”晚了,还是因为对父亲的一片赤诚,是想让老人家临终时减少痛苦,多些“欣快感”。(如果答成本文是通过叙事进行说理的文章,主旨是表现“要尊重科学,运用科学为人类服务”之类,只要紧扣文本分析阐述,言之成理亦可。) [NextPage]

阅读突破集训五

思想的天鹅

◆林清玄

有时候我在想,人的思想究竟像什么呢?有没有一种具体形象的事物可以来形容我们的思想?

偶尔,我觉得思想像彩色的蝴蝶,在盛开的花园中采蜜,但取其味时,不损香色。而这蝴蝶不能在我们预设的花园中飞翔,它随风翻转,停在一些我们考察的花丛中,甚至让我觉得,那蝴蝶停下来时,有如一株花。

偶尔,我觉得思想犹如海洋,广大与深度都不可探测,在它涌动的时候,或者平缓如波浪,或者飞溅如海啸,或者反映蓝天与星光。只是,思想在某些时候会有莫名的力量,那像是鱼汛或暖流、黑潮从不知的北方到来,那可能就是被称为“灵感”的东西。

偶尔,我觉得思想像是《诗经》中说的“鹞飞戾天,鱼跃深渊”的鹞或是鱼。上至飞鸟下至渊鱼,无不充满了生命力,无不欢欣悦豫,德教明察。鹞鸟的眼睛最锐利的,可以在一千公尺以上的高空,看见茂盛草原中奔跑的一只小鼠;鱼的眼睛则永远不闭,那是由于海中充满了凶险,要随时改变位置。

不过,蝴蝶的翅力太弱,生命也太短暂;而海洋则过于博大而不能主宰;鹞则太过强猛,欠缺温柔的性质;鱼则过于惊慌,因本能而生活。

如果给思想一个形象,我愿自己的思想像天鹅一样。天鹅的学名叫鹄,是吉祥的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的那种两翼张开有六尺长的大鸟。它生长在酷寒的北方,能顺着一定的轨迹越过高山大河到达南方的温暖之地,它既善于飞翔,也善于游泳;它性情温和而仪态优雅;它善知和群,能互相守望;它颜色分明,非白即黑;它能安于环境,不过分执著……天鹅有许多的品质,它的耐力、毅力和气质,都是令人倾倒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对

情感至死不渝的天鹅,不知道使多少人为之动容。我愿意自己的思想浩大如天鹅之越过长空,在动荡迁徙的道路上不失去温和与优雅的气质。更要紧的是,天鹅是易于驯养的,使我不至于被思想牵动,而能主引自己的思想,让它在水草丰美的湖滨自在优游。

据说,驯养天鹅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把天鹅的一边翅膀修剪,使它失去平衡不能飞,它就会安住于湖边。另一种方法是,把天鹅养在一个较小的池塘里。由于天鹅起飞,必须先在水中滑翔一段路途,才能凌空而去,若池塘太小,它滑翔的路程太短就不能起飞了。

驯养思想的天鹅似乎不必如此,而是确立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泊作为天鹅的家乡,让它保持平衡的双翼,也让它有广大的湖泊,然后就放心地让它展翅翱翔吧!只要我们知道天鹅是季候之鸟,不管它飞到万里之外,在它的心灵中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经过数万里的时空,在千百劫里流浪,有一天,它就会飞回它的家乡。

在我的心灵之湖泊,有一只时常起飞的天鹅。我看它凌空而去,心里充满对生命的探索的无限热忱。它总会飞回来,并以一种优雅温柔的姿势,在湖中降落。

(节选自《读者》,第8期)

1.作者说有时思想像是一只蝴蝶,“而这蝴蝶不能在我们预设的花园中飞翔,它随风翻转”,这是什么意思呢?

2.如何理解第3段画线句的意思呢?

3.第4段画线句所包含的真正深意是什么呢?请简要解说。

【突破题型】

4.作者开始时把思想比作什么?总觉得还是不太恰当后,又比作什么?这种写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呢?请简要回答。

(设题:李弗不)

参考答案:

1.“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有其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我们不要人为地将其死亡的过程变得痛苦而漫长。

2.本段肯定“我”的朋友拒绝给呼吸衰竭几近窒息的母亲做切开气管手术的事例,意在说明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我”违拗父亲要拔去氧气管的最后愿望是多么愚蠢和残忍。

3.开头提问设置悬念,结尾答问巧妙地照应开头。中间主体部分是(先)分(后)总式结构:边叙边议,用排比手法,前五个“现在才知道”并列,分别小结当年侍候临终的父亲时所犯的具体性错误;第六个“现在才知道”是总结前五个。

4.说法一:本文表现的情感主要是遗憾懊悔。开头就以无限懊悔的口吻连续追问自己读“这篇文章”晚了,在父母临终时不了解他们的心愿和需求,于无知中铸成大错;中间大篇幅铺叙自己侍候临终的父亲时所干的种种蠢事,使父亲备受煎熬,六个“现在才知道”的“才”更表达了“悔已晚矣”的心理;文末说“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办理”亦含有“我”对父母不能“照此办理”的深深遗憾。

说法二:本文表现的情感主要是对父母真挚的爱。因为:①“我”在父亲临终时的所作所为,都是基于对父亲的关心、照顾,都是想让父亲的病早日康复,或想让父亲的生命得以延长。②作者之所以遗憾自己读到“这篇文章”晚了,还是因为对父亲的一片赤诚,是想让老人家临终时减少痛苦,多些“欣快感”。(如果答成本文是通过叙事进行说理的文章,主旨是表现“要尊重科学,运用科学为人类服务”之类,只要紧扣文本分析阐述,言之成理亦可。) [NextPage]

二、真知灼见,发人未发——“思想内核”之写作

写作前言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关于“深刻”的要求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深刻”,主要是针对思想内容而言。就记叙文来说,“深刻”就是在表达文章主旨时要让事实来说话,以形象来显示。即使所叙写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也要能使读者领悟到这件小事在生活中的普遍意义或社会的本质内涵。就议论文来说,“深刻”,就是具有深透的见解,对人具有启发作用,就是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用辩证思维剖析问题,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认识问题,能看清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并且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在“有创新”中提出了“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其实,要使见解有新意,关键还是要思考如何让“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推理”和“想象”是并列的两个概念,但二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推理“独到”,就是要求考生能够突破思维定势,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或结果;想象“独到”,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做到想象或新奇独特,或耐人寻味。推理、想象能否做到“独到”,也是检查考生逻辑思维或形象思维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综观近几年湖南高考低分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其中认识不深、见解肤浅、思维陈旧的现象比较突出。就记叙文写作来说,出现这种失误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观察与思考的欠缺。如果考生平时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就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入到本质的层面去思考,就不能由事物的“果”推知事物的“因”,就不能生发出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更不能让自己的观点给他人以启发性。

二是表达手法的不当。记叙文写作讲究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如果不注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记叙时面面俱到,议论时泛泛而论,那只能写成蜻蜓点水般的认识肤浅之作。

就议论文写作来说,出现认识不深、见解肤浅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举例过详,分析太少。议论文讲究事例论证,但有的考生用三分之二的篇幅去叙述事例,到了结尾再来几句空泛的议论,结果全文所举事例过于冗长,叙述繁锁,不仅不符合文体要求,而且内容单薄,分析不到位。如,湖南高考一考生在写“谈意气”这篇议论文时,主要叙述了“有个人由于过于的意气用事,最终走上了条不归路”的事例,然后得出“一时的意气用事,酿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这不仅对社会、对国家都会有影响的,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都在警告我们,不要意气用事,请三思而后行吧;为了你们的家人,为了你们的朋友,请你们对自己负责”这么一段分析,文章因见解肤浅无新意、分析不到位而被判为低分。

二是只看表象,不看实质。有的考生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只看它的表面现象,就轻易地下了结论,而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忽视在“为什么”上的深入开掘,文章只是观点加材料,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写出来的议论文,要见解深刻、有新意就很难了。湖南高考语文评卷组专家李作霖先生在谈到考生立意肤浅时认为:材料中有一句“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这句话可以让考生想到那个近乎俗谚的美学命题“距离产生美”(或“美在距离”)。但由于多数考生是在日常语境中体会这句话而从未在理论上对它有过系统思辨,所以他们只能在“远看一朵花,近看豆腐渣”的意义上来理解距离和美,把距离理解为客观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而不知道这一美学命题中的“距离”实质上是一种主观的审美态度。美学命题(“哲理”)与经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使考生无法在道理上圆通,只能找一些同义反复的现象来印证这一命题。至于“跳出事物以把握事物”、“距离与认识”等符合题意的认识方面的命意,考生要辩证地阐明其中的含义,就更加不易了。 [NextPage]

佳作共赏

人生的出与入

在公园晨光中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二人下棋,围观者众。执子一人犹豫不定,满头大汗,显然是进退维谷,四面梦歌。这时观众大呼:“跳马!”执子者毛塞顿开……是啊,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跳出身处的事物,以客观、冷静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往往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国维说:“诗人之于宇宙、需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入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生的“入”固然重要,可“出”同样不可忽视。有一位数学家致力于推算圆周率,他深入自己的研究,花费了数十年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几千位。当他把这一耗费了自己无数心血的成果公布时却被告知他在小数点后百位时便出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大部分的工作都只是徒劳。这位数学家“入”不可谓不深,可换来的却不是鲜花与掌声。如果他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跳出计算,以他人的眼光视察自己的结果,那么他的结果恐怕不会是一场空了吧。

不仅在科研、学习上,我们应把握好人生的出和入,在生活中更应如此。

生活中难免会有苦难、不如意。这时我们不能沉于其中而无法自拔,而应跳出苦难、学会容忍、面对它。史铁生被禁锢在轮椅中,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他用笔为自己装上翅膀,飞向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同样坐在轮椅中的还有另一位巨人——霍金,他只用了一根指尖便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带着信仰的力量、他飞行在苍茫的宇宙、窥破了自然的真理成为当之无愧的巨人。跳出苦难的人将近成功。在他们面前,王国维的博学多才似乎显得苍白无力。理想的幻灭、精神的折磨使这位文学巨匠选择了死亡。其实他只要跳出苦难,站在历史的长河边以一颗超然的心面对改朝换代,那么后人在想起这位国学大师时便不会扼腕叹息了吧!

入是奋斗,是冲锋的号角;出是理智,是客观的评价。一张一合、一松一驰之间,人们才能进向自己所期许的地方。愿大家在“入”之余也要时刻不忘“出”的重要。

点评:

文章以叙写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情景开篇,自然地引出“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这一观点,然后引用王国维的精彩论断以及某数学家不能“出乎其外”而导致研究失误的事例,从反面来论述“在科研、学习上,我们应把握好人生的出和入”的看法,随后,通过史铁生和霍金的事例从正面有力地论述了“跳出苦难,获取成功”的观点。文章对“人生的出与入”的看法,由在科研工作中不可忽视“出”到现实生活中如何“跳出苦难”,认识逐层深入,观点愈显鲜明,达到了“见解深刻”的发展等级要求。 [NextPage]

诗意地生活

掬一捧清水,我便醉倒在春风里。空气中尽是幽幽的香气,那些无比珍惜的年华便从指尖绕过,无声无息。

诗意,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意是“恰似那满城的春雨,飘洒在我心底”。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现实中或是梦中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充满诗意。

常有人说:“现实真是太残酷了!”现实中的平凡与庸俗是与诗意格格不入的。海子、海明威、三毛都在生命灿烂的季节自尽,他们的文字无不鼓励人们热爱生活,坚强向上。当他们内心完美的诗意生活与现实相违背时,他们走向了极端。读他们的文字时,我哭了,不是因为女孩的多愁善感,而是因为他们的诗意生活找不到与现实的结界时我哭了。我突然悟到诗意是建立在现实上的,他们太热爱诗意,我们平凡人同样有自己的幸福。那是需要用心去领会的。不要过于追求虚妄,其实平凡也是诗意地生活。

诗意可以是一杯香茗,可以是一池清水,可以是一缕花香。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蕴藏着诗意。而我们就在这无限的诗意中生活。几米写过“街上的灯忽明突暗,我的大头鞋打在石板路上寂寞的响,我知道这条路上不是我一个人走过”。他有严重的病痛折磨他,却没有放弃心中的梦。他用画笔和空灵富有哲理的文字影响了多少迷茫的人们。因为他诗意地生活,为生活的渴望让他心灵芬芳,被诗意包围,文字中、画面中能读出诗的意境,那么他一定是把病魔也当作是人生中的一首诗了。他一定幸福地生活着。放开紧闭的心,去拥抱生活中的诗意吧!诗意地生活就是把任何苦难都当作诗去品味,然后酿出人生的甘霖。

胡兰成说:“他喜欢用透明玻璃杯喝红酒。”张爱玲最终离开了他,别人眼中委琐的爱情,可只有沉浸在其中的人才知道,那是诗。醉的感觉就是诗,如果有一刻你因为一件小事而心灵沉醉,那就是诗意地生活。

热爱平凡的人,热爱世界万物,热爱上天施压给你的苦难,把现实与诗般的心境交融在一起,那样你就能诗意地生活,不要抱怨生活中无诗意。

点评:

文章针对有人“抱怨生活中无诗意”的片面认识,从“心灵充满诗意”、“平凡也是诗意地生活”、“把苦难当作诗意去品味”等角度具体地诠释了怎样去生活才是“诗意地生活”,材料新鲜,内容具体,感受真切。文章虽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叙事、描写、抒情有机结合,加上引用名句、列举事例,因而对“诗意地生活”的诠释比较深刻。文中“掬一捧清水,我便醉倒在春风里。空气中尽是幽幽的香气,那些无比珍惜的年华便从指尖绕过,无声无息”等用语新颖,富有吸引力;“把苦难当作诗意去品味”、“热爱上天施压给你的苦难”等见解精辟,颇具新意。

谈意气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地规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佯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点评:

这篇满分作文,善用论据群,说理深刻。议论文要说理透彻,就要用事实说话,而这里的事实的列举需要的不是细腻的描叙,而是概括的叙述,这样往往容易使例证显得枯燥无味,如果能注意精选论据群,并将这些事实论据用整齐的排比句式表达出来,就能使语言富有气势。本文作者运用“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等精选出来的论据群组成排比句式,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此外,文章的结尾,将作者在前文论证的观点糅合在一个比喻句中,用这种句式来归结自己对意气的独特感受,具体形象,生动有力;文章的“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这三个分论点也具有启发性。[NextPage]

写作突破策略一、使文章“见解深刻、有新意”,应该注意的几点:

1.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记叙文的“深刻”,也可以说就是对考生思维品质深刻性的要求,这就需要考生能在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这就需要考生特别注意把握好对事物的认识与思考,其实质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就会使认识产生飞跃。

2.巧妙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经验的作者在写散文时,都会注意在记叙、描写的同时,恰当地议论、抒情。因为在记叙、描写中加上恰到好处的议论、抒情,往往能够凸显作者的主旨,深化文章的中心。如,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当写到有关柔石的“迂”的几件事后,就恰到好处地议论说“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这一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凸显了柔石的精神风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善用不同的方法,“推”他人所未推之理。所谓推理,指的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论出新判断的思维过程。要使推理有“独到之处”,就要在已知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换个角度去思考,使最后的结论跟正常推理不同,但又合乎情理,这样才能在文章中显示自己的理性和智慧。要使推理有独到之处,就应该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归纳推理自然巧妙地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运用类比推理生动形象地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如,上述《谈意气》这篇满分作文,文章开头由自然界中的“雏鹰腾飞搏击长空”、“骏马奔驰奔腾万里”的意气,自然地联想到“人傲立于世”的意气,就运用了类比联想,观点的推出新颖贴切,生动形象。

4.调动平时的积累,“想”他人所未想之形象。所谓想象,指的是人们在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要使想象有“独到之处”,就要使你所创造的形象与众不同。这需要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利用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使文章内容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这样才能在文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及人格魅力。要使想象有独到之处,就要善于联想,巧用关联,使形象丰富;就应该打破时空界限,穿越时间隧道,与历史人物或未来人物沟通,再造历史或未来场景。

二、掌握几种使文章“见解深刻、有新意”的技巧:

1.由表及里,深入开掘。文章的立意,贵在高远、丰厚、新颖,为此,作者就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积极开掘生发,以寻找材料的深层意蕴。提炼主题、开掘意蕴的成败,关键在于意蕴的高低深浅。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才能获得。这种方法反映作者思想的穿透力,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开掘取意并非直线式,需要作者认真分析,反复思索,才能获得深层意蕴。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因此,寻找生发材料的深层意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反复的思索、挖掘。上述《诗意地生活》一文从诗人富有诗意的文句入笔,然后就“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充满诗意”而列举了一些生动的事例,从而由表及里,深入开掘,最后得出了“不要抱怨生活中无诗意”的观点。

2.变换角度,辩证立意。辩证立意,就是在确定立意时,对原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审视,从材料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这种变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来立意的方法,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辩证地看问题、辨证地立意也就最能显出文章的深度。运用这种方法立意时,一要注意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二要注意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适当变化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力求对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判断。不过,在具体运用时辩证立意常常将顺向立意与逆向立意结合起来。

3.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从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这要求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生活中的小事件,为大题、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具体运用时,可以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忽视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也可以从联想中精取一点,拓展联想的空间;还可以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细微的事物作为切入口。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因为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虽看似平淡,但如果放在特定的环境中,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会产生不寻常的意义。如,上述《人生的出与入》这篇满分作文以在公园中常看到的下棋的人犹豫不定时观众大呼一声“跳马”而使执子者毛塞顿开的情景开篇,通过小巧的突破口,自然地引出“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这一观点。 [NextPage]

写作突破集训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2岁的李桂林是四川凉山二坪村的教师,妻子陆建芬是代课教师。由于小学建在峡谷悬崖峭壁之上,孩子们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就是用铁丝将木条绑在木杆上,没有任何其它安全措施。每次放学、上学,李桂林夫妇都要把孩子一个个背上背下,如一日。去年,李桂林夫妇当选“感动中国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芬的颁奖词是: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写作提示:见解要深刻、有新意,可以避开大多数考生赞扬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清贫、坚守”的立意角度,在肯定他们的责任担当、他们的艰辛付出诚然可感的同时,拓展视野,深入探究导致他们如此可感的另一种原因,即多年来消除贫困的呼声一直未减,可这样一种不正义、不公平、不人道状态仍在延续,从中得出这一“感动”其实是建立在本来不应该存在的痛苦基础上的伟大。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到果园去,看见爷爷正在梯子上咯嚓咯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小孩拿起一根枝条,说:“爷爷,它们长得好好的,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啊!”爷爷说:“傻孩子,剪掉它们,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爷爷剪枝条的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确定一个中心,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某些人或某些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写作提示:着眼于爷爷与果树之间的关系,然后延伸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重点阐明真正的关爱并不仅仅在于“护”,还在于“修”和管理的观点。着眼于“树”的自身来思考,我们把人与树进行类比。树要经常修整枝条,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也要经常的“自省”。我们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会经常犯错误,但有了问题,就要不断审视自己,为自己“整枝”,去除不良的习惯和嗜好。此外,从长远看并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枝条”也要果断地舍弃,因为没有问题的“枝条”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大胆放弃一些看起来暂时没有问题的东西,对我们的发展也许会有利,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都吸纳,有时也要善于放弃。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池塘内,一条鱼儿正游来游去寻觅食物。它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团食物正徐徐落入水中。“谁说天上不能掉下馅饼呢?”兴致勃勃的它自言自语道。香喷喷的“馅饼”令它嘴馋万分,它奋力向目标游去。它先用胡须触了触,后用眼睛看了看,觉得那就是自己所需要的美味佳肴,便一口咬住。糟糕!还未来得及尝一口味道,就被物中的钩子紧紧地勾住了嘴唇,已无法脱身了!“这是怎么回事?”它挣扎着,惊恐地说,“我仔细看过,没有钩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写作提示:可围绕鱼来展开思维,鱼兴致勃勃地认为“谁说天上不能掉下馅饼呢”,由此想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生没有捷径可走,要依靠自己,不要贪占便宜。鱼“我仔细看过,没有钩啊”,至死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可悲之处,始终没有明白,有些事情用眼睛看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使用大脑认真地思考才行。只有拨开迷雾,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才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4

以“欣赏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写作提示:可以通过对阳光的欣赏,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如:早晨的阳光鲜艳柔和,寄寓了“我”对希望的憧憬,激发了“我”的勇于进取的精神;中午的阳光灿烂激烈,寄寓了“我”澎湃的热情,驱散挫折的阴影;傍晚的阳光美好和谐,寄寓了“我”对人生的总结。丰富复杂的意旨巧妙而妥帖地寄寓在瑰丽多变的景物之中。

5

以“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写作提示:“味道”,字典上的含义很多。命题作文,关键在于对题意的挖掘。通常的做法是“虚实结合”。比如,吃在嘴里的味道,和心里边的感受(味道)结合起来,往往会使文章内涵丰富起来。

6

以“守望”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写作提示:“守望”,谁在守望?守望什么?为什么守望?从这个角度构思,则可以写一篇记叙文。“人是需要保持守望的姿态的”,因为,守望是一种期待,守望是一种行动,守望更是一种保持,如果这样构思,则可以是一篇议论文。

7

有一个读了万卷书,又准备行万里路的青年人问一个智者,我该带什么上路?

智者没有言语,而是拿起一个空杯子,往里面倒水,直到杯中水溢出来,他仍然在不停地往里倒。

青年连忙提醒智者:已经满了。智者这才罢手,然后递给青年一些空杯子,让他带它们上路。

青年很诧异。智者就说:一个人的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而旅行的过程就是一次吸取各种养分、滋养生命的过程。如果我们带太多的东西上路,就像那个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得半点水进去,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青年听罢似有所悟,他没有带太多的东西就满怀信心地上路了。

请以“带空杯上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根据智者的提示语,话题“带空杯上路”实质就是要谦虚谨慎、勤学好问,切忌骄傲自满、浅尝辄止。正如一块海绵,蓄满水后会滴水不进;拧干后则全力而收。构思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谈求知要谦虚谨慎,另一方面可谈求知切忌骄傲自满。然后再选取自己熟悉的事例来写,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随笔杂感,也可以编写故事。无论怎样,主题要明确,和话题联系要紧密。

8

一次,罗斯福家中失盗,很多东西被偷,它的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走了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请以“失盗以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本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不妨学学“阿Q”的精神胜利法,于不利中看到有利的一面,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本话题可写记叙文,记叙自己和他人的经历;也可以发表见解,谈自己对人生风雨的理解与感悟;还可以写寓言故事,写微型小说。关键是要做到新颖。

9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田纳西州。当他回到故乡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主人正在挖山淘金。至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有名的门罗金矿。

请以“守住你的金矿”写一篇作文,注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一个人一旦丢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座金矿。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一个人能否挖到金矿,关键是能不能脚踏实地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经营自己的人生。

10

日本的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怎样画苹果,老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有多好啊!”老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形,请以“生活中的方苹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构思时须认真审清题意,所谓“生活中的方苹果”,即指“生活中的新事物”。如何对待新事物,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考虑,比如“锐意改革,勇于创新”、“追求自我,张扬个性”、“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另类”、“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等。本话题写议论文较好,写作时可运用发展、辩证的观点,并结合典型的事例展开。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传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长途跋涉,历经八十一难方修正果;如今,“速成”、“一夜成名”的标语处处可见,娱乐圈“超级女声”、“一曲成名”等节目让普通人迅速走红。古人往往十年磨一剑,现代人短时间成名得利似乎变得容易。

成功或成名也许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也许在当今只需走个捷径。你是如何看待此类社会现象的?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人人都想成功,但我们往往看到成功成名结果的暂时表象,却忽略了成功背后所需要付出的长时间辛苦的过程。

现代城市的节奏太快了,急功近利的现象太多了,中学生们是否会受到影响,认为成功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呢?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成名?如何看待成功的长途与捷径?如何在这样的大潮里独善其身,调整自我,而不盲目迷失?这是现代人需要反思的问题。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的思辨能力。看你是不是一个敏于观察、善于表达的人?你能不能对所看到听到的社会现象、文化习俗、人生哲理有自己的审视能力、辨析能力,有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品格?这些恐怕是考生平时最需要训练的。

相关信息:

[考点纵横]高考“联想类”阅读与写作指导

[考点纵横]高考“情感类”阅读与写作指导

[考点纵横]高考“个性类”阅读与写作指导

[考点纵横]高考“文化类”阅读与写作指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