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那些儿时折磨我们的鲁迅文章 现在却亲切得很!篇篇直达内心!

那些儿时折磨我们的鲁迅文章 现在却亲切得很!篇篇直达内心!

时间:2020-04-29 01:25:42

相关推荐

那些儿时折磨我们的鲁迅文章 现在却亲切得很!篇篇直达内心!

鲁迅先生作为上学时课本里的常客,给我的印象一直很深刻,现在脑子里一想,就能浮现出收录在课本里的他的作品,像《社戏》啦、《藤野先生》啦,当时感觉很难懂的还有《友邦惊诧论》、《论“费尔泼赖”应该缓行》等。脑子里的鲁迅一直是一个不苟言笑、紧皱眉头的形象,叫人亲近不起来,直到慢慢长大,通读了鲁迅的小说及散文集,才发现鲁迅与我们一样,也是一个普通人。

小时候的鲁迅家境不错,是个小地主家庭,所以才能雇得起短工,闰土的父亲就是每当冬天农闲时来鲁迅家里做工,这样鲁迅才认识了闰土这个童年好友,给年幼的鲁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直到几十年后遇见闰土还欣喜异常,可是这时由于生活的打压和道路的不同,两人已经有了很深的隔膜,没有了共同语言,鲁迅感叹于世道的艰难和生活的艰辛,于是有了《故乡》。

鲁迅父亲得了重病,家道随之中落,以至于鲁迅需常常出入当铺,才能换回父亲治病的汤药,亲戚朋友都是势利眼,不但不帮助鲁迅一家,反而落井下石、冷嘲热讽,少年的鲁迅饱尝世态严凉。其实本来世人锦上添花的很多,雪中送炭的难有一个,这根本就是人间常态。

家庭不再富裕,父亲又病故,鲁迅只好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因为南京的学校无须学费,于是在这里鲁迅接受了较为现代化的教育,后来又在矿路学堂学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而去日本留学学习医科,这时就有了那篇《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很器重鲁迅这个学生,鲁迅学得也不错,只是鲁迅后来选择了“弃医从文”,用文字来唤醒麻木的国人,于是世间少了一个平常的医生,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回国后的鲁迅有一段时间是很苦闷的,想拯救人们的麻木却没有很好的办法,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沉浸在金石和古代文献的考据中聊以自娱,后来,终于在友人的提醒下拿起笔,开始创作,于是有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续一篇篇佳作相继而出,再后来,鲁迅创作的杂文更如“一支支犀利的标枪向敌人刺去,令其心惊胆寒!”为社会的进步、民众思想的醒悟、政治生态的清明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年少时,觉得鲁迅的杂文晦涩难懂,等到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才明白,社会百态本就掺杂着千丝万缕的纠葛,并非想象中的非黑即白,想要领悟其中的道理,必须耐着性子细细研究,甚至有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就像我们读鲁迅的文章一样,只有结合时代背景,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涉猎,才能领会到文章中的精髓。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难道与鲁迅先生有什么不一样吗?童年时懵懂,少年时轻狂,只有在青年时代经过社会这个大熔炉的锻造,人届中年,才能领会到生活的实质,知道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从这个方面来说,古人说的“四十不惑”,真是有它的道理!

纵观鲁迅的一生,有他的坚持,有他的睿智,更有他的被称为“民族最硬的脊梁”,也许学不来他的才华,也不会再有那样的乱世需要去“横眉冷对千夫指”,但是我可以学习他认真做学问的态度,还有他智慧的处世哲学与永远傲然独立的思想精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