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金刚经》要义20讲:获取无量福德的秘籍(节选)

《金刚经》要义20讲:获取无量福德的秘籍(节选)

时间:2020-09-18 06:22:14

相关推荐

《金刚经》要义20讲:获取无量福德的秘籍(节选)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这一篇的文字,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解读。第一部分是从“复次”到“其福德不可思量”;第二部分是从“须菩提,于意云何?”到“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文字。

首先是“复次”。佛祖的这一段话,是接着上一段话而来的,上一段话到“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回答的是须菩提的第二个问题“云何降伏其心”。这里说复次,是继续回答问题,这一次回答的是第一个问题“云何应住”,其实我们说过,“云何应住”应该是“应云何住”。那么“应云何住”呢?佛祖叫了一声须菩提。佛祖在整个说法的过程中,反复叫须菩提,目的是提醒须菩提所代表的我们这些众生要谛听,要专心致志地好好地听,马虎不得。

佛祖提醒须菩提,我要把秘密大法告诉你了,所以你要仔细听。

那么,这个秘密大法是什么呢?佛祖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你们这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也就是菩萨,先从布施入手来学会如何住。

那么,为什么要从布施入手呢?不要忘了我们学习的这部《金刚经》的全名叫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后落脚在哪里?落脚在波罗蜜。波罗蜜是什么?波罗蜜是从此岸到彼岸的修行。我们前面讲过,波罗蜜分六步,也就是六度。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在六度当中,布施排在次第的第一位,也就是第一步。第一步当然很重要,所以,先以第一步作为例子来讲。佛祖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来布施,或者说应该以什么心态来布施。

须菩提的问题是应如何住,也就是住的办法。那么佛祖的回答是什么呢?佛祖的回答是“应无所住”。哪儿都不能住,就是住的最好的办法。

布施是修行的第一步,也就是灭度众生的第一步。

修行为什么要布施?因为五蕴挡在面前,生出贪嗔痴三毒。有了毒就需要排毒。而对治第一毒贪毒的方法之一就是布施。把认为是属于你自己所有的与别人分享,久而久之,你就会体会出其中的快乐。尽管这种快乐也是一种有着于相的快乐,被相捆住的有限的快乐。但因为这是修行的第一步,因此着于相也是一种进步。

可是作为走在成就菩萨之路的修行者,当你有能力提出应云何住的时候,佛祖认为停留在布施之相上,就远远不够了。你要证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就必须打破相的阻挡,由此才能还至本处,回到你的本来面目。当你有一天突然发现,你与别人分享的,也就是所谓由你所布施于人的,原来并不是你的。为什么?因为布施的载体是一种相,我是一种相,人是一种相,众生也是一种相,所以,其实你什么也不曾布施,只不过好像是在舞台上表演了一场剧目而已,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我们站在如如不动的真如自性上往外看,外面的一切都是些虚妄的影子而已。

这时候,你住在哪里?住在我,住在人,还是住在布施?我、人、布施,就像天上的云飘过时投射的影子,你能抓住它吗?不是你不想住,是的的确确没有地方可以住。当你发现无所住,自然就可以做到不住了。

苦口婆心的佛祖还怕我们听不明白,就把相掰开来说。相都有哪些呢?比如由六根摄入的六尘。六尘分别是:色、声、香、味、触、法。色,来自于眼睛看到的;声,来自于耳朵听到的;香,来自于鼻子闻到的;味,来自于舌头品尝到的;触,来自于身体触碰到的;法,来自于头脑思考到的。

不过,佛祖不是用我们习惯的表述方式来表述这六尘的相。佛经的表述特点是先举其一,然后在列举其他。比如,这一次佛祖说: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没有一开始就说“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或者说“不住色、不住声、不住香、不住味、不住触、不住法布施”。而是把“色”单独提出来,先说“不住色”作为一个起头,然后再说其他的尘相。这是佛经的一种通例,比如《心经》一开始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本来应该说:“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或者把五蕴拆开来逐一地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把其中之一单独提出来,这种表述方式,更容易让人抓住一点然后辐射到其余,比平铺直叙更生动,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为了加强印象,为了说明不住相布施的好处,佛祖再次叫了一声须菩提,并重复说:“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如是是什么?如是就是不住于相。

然后,佛祖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佛祖说,为什么要不住于相布施呢?因为“菩萨不住相布施”,好处大得惊人。什么好处呢?“其福德不可思量。”如此造成的福德,你怎么想都想不到有多么大,一直大到不可思量。

佛祖怕须菩提还是不明白有多么不可思量,所以,佛祖又要举例子了。于是进入到这一篇的第二部分。佛祖连叫了四次须菩提,告诉他不可思量到什么程度。

……

《金刚经》要义20讲,正在开课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报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