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湖北文学》季刊来稿选登:精选散文两篇——宁越 汪建平 作品选

《湖北文学》季刊来稿选登:精选散文两篇——宁越 汪建平 作品选

时间:2019-06-09 22:53:48

相关推荐

《湖北文学》季刊来稿选登:精选散文两篇——宁越 汪建平 作品选

消失的放排人

文/宁越

有多长时间了?快有二十年了吧,面对浩荡的江水,我的记忆经常往前推移,一直顺着江流回溯,回溯,回到那熟悉的绥江,那奔越的河流,和久远的人和事来。

往往是,江流一夜间变了,一改平时温文尔雅的儒态,变得张狂不驯起来。我们来到江边时,只见江水发涨,水流急速,泥沙俱下,一片混沌。在黄色的泡沫和枯枝残木在江中翻卷,腾荡之时,我看到他们了。今生最惊心动魄的场面出现了:阔大的江面上,首尾相连的排筏,漂动着,前行着,在滔天浊浪中,在张狂不驯的激流中挣扎着,在浪涛中跌宕起伏着,一会儿高扬跃起升空,一会儿又低头猛扎水里,放排人随排上下如轻燕一般掠过河面,不时发出浑厚的号子声。那些技高胆大的汉子,他们赤裸着身子,穿一条破旧的裤衩,站在排上,手握撑篙,乘风破浪,那浩浩荡荡的宏大场面,人和自然斗争时的惊险和伟力,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放排。放排这词,现在估计很多人是闻所未闻的,但在山区,在我们这辈人的童年中,却是经常可见的场景。每当看到放排,我们就知道,雨季来了,汛期到了。那是在春天,在夏天,在我的母亲河,绥江中那时候常常出现在江中的景象。

放木排,这个惊险高危、生死无常的古老职业,从春秋战国时就传承了下来。木排,古称桴,是木材水运的一种主要方式。凡有大江大河之地,放排人的身影就川流不息。放排,就是在河上游深山砍伐或购买竹木之材,敲木钉以藤条相连,流而下运到下游城镇销售。放排,作为一种古老、原始的木材运输方式,是体力活、技术活,更是风险活。

很多时候,就在我们放学路上,沿着沿江公路慢慢走着走着时,蓦地抬眼望去,大江之上,放排人与江水搏击的一幕:他们手持一根长竹竿(伸进水里的一头箍着铁叉),也叫撑竿,迎着河水站在排上,浪大流急时站排尾,这样可以平衡那随浪颠簸的排。他们在水大时放排,水深浪大,是顺应并借助水力漂流,这样就省了放排人在浅水里用撑竿硬推的力气,但是,危险也容易发生,陡涨的大水会在这里冲出一道深槽。我就看见过,一个腾起的浊浪把一个木排抛上去,又翻下来。木排上,放排的人倾斜着腰身,用力撑着竹竿,试图减缓木排的速度,他的腰几乎快要弓到水面上了,一身的衣服、头发,都被飞溅的江水打得湿透。紧接着,一排更大的浪打过来,沸腾的水浪和泡沫将木排冲上来,又卷下去,我几乎看不到他了,浑浊的水浪和阵阵浪涛声淹没了他。嗓子吊到了喉咙上,我睁大了眼睛,拳头握得紧紧的。

忽然,他钻了出来,对,是他,黄色的浪花里终于看到一个黑点,还是那样奋力撑着竹竿,像钉牢在木排上一样,和那古老的木排一起,与桀骜的狂流,进行着殊死的抗争,“嘿哟嗬,嘿哟嗬……”,那放排号子声,是那样让人振奋,热血沸腾。我眼中模糊了,久久不忍移开视线,为那驾驭风浪的人,为那不屈的力量!

“广宁竹,怀集木”。在那年月,在偏远的深山区,有多少山货是顺着这江水,漂流到城市,支援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呢。可以想象,那十万计原木,江上万木漂流的宏大场面,该是江河上多么盛大的事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前,绥江沿岸山林茂密,江水湍急,道路崎岖。在没有铁路、公路的时代,想把藏于深山老林中的木材运输出来,只能采用肩挑、马拉再用水运的传统方式。由于水路与陆路运输相比,运输价格低廉,短期内运出量大。为此,绥江上游两岸因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适宜的水运条件,放排行业在绥江便应运而生。随着时代发展,放排这个行业,因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进步和国家林业生态政策调整已经消失,这个行业逐渐地被人们忘却和淡忘。目前,只在极少数有河流、陆路难行的深山林区小范围内,尚存在着短距离依靠水流运送木材的现象。

放排,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绥江两岸群众的一种谋生方式,是一种较落后和危险的行业。人们将砍伐的竹木,顺着漓江自上而下,以此讨生活,这是自然而成的行业。而后来,江水似乎越来越瘦,人与河流,都似乎再无力推送那古老的木排,放排人陆续上岸,告别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河流,结束了大风大浪里搏击,越激流,过险滩,度生死攸关的生涯,放排,也终于在江里绝迹,或成为传说。

亘古流淌的绥江水,滚滚东去,浩浩荡荡的放排的画面,早已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止岸边那棵老油桐树,见过排工们赤膊撑篙,追波逐浪的身姿。不止江岸那些青青翠竹,听过排工们激昂的号子,那曾经渗入人们灵魂深处的放排号子,但,这却已成为遥远的绝响。

如果历史真如这逝去如斯的江流,那我极为幸运地在最后的瞬间目睹到了它们,并且记录了下来。为此,我心存感激。

作者简介

宁越,本名杨芳,80后,女,现为广东肇庆市德庆县新闻中心编辑,广东省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和诗集各一部,在《南方日报》《散文诗》《诗选刊》《、、中国散文诗年选》《大海洋诗刊》(台湾)等发表诗文多篇,曾获得多项省市级奖励。

意趣龙潭河

文/汪建平

细雨霏霏中出发,午时一刻抵达龙潭河。龙潭河瀑布群位于湖北省郧西县羊尾镇,濒临汉水,与陕西白河县交界。

山门,高大,矗立。映入眼帘的第一景----龙潭,出奇的平凡,一泓绿水,鱼翔浅底;出奇的平静,一条木雕游龙,绕于水边。龙的潭,不张扬,似乎与那崔巍的牌楼不太协调。

“龙潭河”,源于民间的一个神奇故事:相传,掌管天界行云布雨的西海龙王,在与羊尾镇的一位绰号叫“谭半仙”的算命先生打赌时,私自篡改了玉帝降雨人间的旨意,犯了天条。谭半仙不计前嫌,帮助西海龙王全家藏匿在龙潭河的山谷里,躲过了天兵天将的追捕。之后,西海龙王在这里广布雨露,造福百姓,以示谢意。

老百姓为感念龙王赐予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在半山腰上修建起了龙王庙,供奉香火,常年不断。老龙王呢,一高兴,又将这地儿捣鼓修饰一番,便成了今天的龙潭河。

龙潭边上,雨后的翠竹在微风中摇曳着微笑着,频频向着游客行注目礼。随处可见的松树,无论山崖怎么陡峭,土壤怎样贫瘠,它都在那儿挺立着,撑起着一把把伞盖。让人不禁想起清未画家郑板桥的那副赞美山水的对联:“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沿着谷底蜿蜒前行,河水在跌宕起伏中渐渐地放大了气势,一个接一个的瀑布开始带着水汽扑面而来,你能隐约地感受到一丝甜味儿。

走走,停停,看看,歇歇,不知不觉走到了“金蛙望杏”的地方:一块形如金蛙的巨石,伸着颈,仰着头,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一颗千年杏树。据说,从前这龙潭河的山坡上住着金、银两户人家,金家有儿叫金蛙,银家有女名银杏,两人青梅竹马,一起大长。不料,银杏的美貌,被在龙潭河避难的西海龙王之子——龙太子所垂涎,他软硬兼施,欲把银杏弄到手,无奈银杏拒不相从。龙太子一怒之下,施展法术,将银杏变成了一棵银杏树,定格在了这里。金蛙伤心万分,终日守在树下,陪伴着银杏。龙太子见状,由羡慕、嫉妒到恨,又将金蛙变成了一块不通人性的石头。殊料痴情的恋人,就这样天长地久、地久天长的相守相依相望直到今天。这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被一首《金蛙望杏》的诗句传唱开来:

“千古传说一树生,金蛙望杏通神灵,流水萧萧唱风流,落花片片显真情。”

峡谷越发的曲径通幽了。白玉般的溪水从高崖坠落,击打着深谷的山石,激起的水花云雾般的四处飘逸,散落在周围的树木、青草和游人的身上。行走在峡谷里,耳边涛声阵阵,宣泄不止,那扑面而来的徐徐凉风,裹挟着水汽袭来,让人欲迎又止,欲罢不能。初夏日的龙潭河啊,满目的斜风细雨,氤氲蒙蒙,激发起了游人们一探面纱背后的好奇心。

民间传说,西海龙王虽在这里隐居,但他时刻保持着“王”的做派,依旧安排使女、丫环纺线织布、画龙绣凤,为全家提供衣锦被絮。眼前的“织女飞梭”瀑布,哗哗的溪水声,犹如古老的织布机在吱吱作响;飞流的瀑布,宛如织女们手中挥舞的玉梭。这青山绿水、碧云蓝天,恰似织女们织出的五彩锦霞、绫罗绸缎。

“碧潭丽瀑彩云间,织女飞梭布霄汉,牛郎牧歌传故里,峰岚翠峰笑开颜。”

拾阶而上,攀援间隙,偶尔仰头一瞥,一座小桥横担着两边的山崖,岩壁上的古树斜插在石缝里,连带着缠绕它的枯藤顽强地向上挣扎,涧水自顾自地从桥下流淌着。雾气飘忽不定间,几间茅舍依山傍水若隐若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这样的境遇下自然地吟咏出来。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份幽雅、闲致的生活状态,让人实在难以与马老先生当年那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相勾连。

龙潭河,层层迭迭的瀑布,郁郁葱葱的草木,亦幻亦实,美轮美奂,令人目不暇接。

在龙潭河,有一神奇的“龙眼”,一年四季,天再怎么旱,水也不会干涸。到底如何?需要探个究竟。于是乎,我便一鼓作气,循着潺潺溪水,溯到源头。只见:“龙泉眼”位于一座海拔820米的绝壁之隅,一池泉水大约有6、7平方米大小,涌水量约0.5方/秒。清清的,静静的,汪汪的,晶莹剔透,清澈见底。在于无声处,悄悄地孕育着源远流长,包括那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吼叫的涛声。

“咩”,“咩”,准备下山时,忽然听闻到羊的叫唤声,环视四周,瞅见有两只山羊正在那龙泉之上的青草丛中张望着我。羊者,祥也,让人欢喜不已。

又绕道拜谒龙王庙。龙王庙的香火此时正旺,辉映着墙壁上那镶嵌在人们心底的念唱:

“古刹崔巍耸厓前,香火盈绕上云端,涧溪潺潺日夕佳,龙王造福满人间。”

龙潭河,它的瀑布不像黄果树瀑布那么长,那么宽,那么气势,那么闻名,但它所显示出来的那份自我、本色,那种委婉、绮媚,依然韵味十足,让人回味。有人云,龙潭河的出名在于它不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路子,而是刮起了“婉约风”。

在“婉约风”的吹拂下,我也是醉了。

作者简介

汪建平,63岁,原中国银监会安康监管分局调研员,金融作协会员。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等作品散见于《人民铁道报》《金融时报》《陕西日报》《中老年时报》《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坛》和金融作协、文学陕军等公众平台,入选《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卷)》《长安风诗选》,有多篇作品被中学生网站收录为教辅资料。

主编| 柳雁阳

编辑| 周凯

投稿邮箱

543382268@

《湖北文学》杂志暨“湖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征稿启事

《湖北作家文丛》仅剩三个名额,年底出书,紧急征稿中

《湖北文学》季刊来稿选登:谭芮茜、丁俊和、张传亮、陈莹 四人诗词选

《湖北文学》季刊来稿选登:中国当代90后诗歌9人联展【第三辑】

《湖北文学》季刊来稿选登:【诗名堂】巫昂:永别了,饲养员 请你独自吃那些难以下咽的猪食,做存在的死囚

《湖北文学》季刊来稿选登:蔓华、林澜、子涵、轻叩霜 四人诗选

《湖北文学》季刊来稿选登:乡野才人二题——柳恋春(短篇小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