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馆阁体也能写出“花”来 清代翰林们书法创作之思

馆阁体也能写出“花”来 清代翰林们书法创作之思

时间:2020-09-17 20:21:13

相关推荐

馆阁体也能写出“花”来 清代翰林们书法创作之思

科举取士有一项重要的判断标准就书法,因此从儿童启蒙时期就开始对于书法的练习。明朝之际形成的馆阁体成为举子们临习的范本,追求的是乌黑、方正、光沼、等大等特点。因为事关自己的政治前途,凡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都要学习临摹,社会上逐渐形成崇尚馆阁体的风气。馆阁体的千篇一律为后世所诟病,然而馆阁体依然有其可取之处,反应的是时代面貌。

馆阁体作为明清仕子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生所追求的。后期的书法创作大多是建立在馆阁体的基础上。不同人将自己对于书法的理解掺杂在创作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下面几幅是清代翰林的书法,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让我们对于馆阁体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董誥(1740-1818)浙江富阳人,乾隆30年进士,《四库全书》副总裁

在一些古代名帖中都可以见到董诰的题跋,米芾的《蜀素帖》的卷首就有此人的书法。小楷劲道,馆阁体娴熟。

汤斌(1627-1687)清初理学名臣

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六岁进京赶考中进士,顺治皇帝经常听他讲经说史,康熙皇帝拜他为老师。汤斌文才很好,做过明史总裁官、内阁大学士。在江苏当巡抚期间,他勤政爱民,当地百姓都称他为“汤青天”。汤斌调回北京任职后,康熙皇帝让他当礼部尚书,还让他担任太子的老师,汤斌因此在朝堂内外名望颇高。

张照(1691-1745)清松江府娄县人

书法早年学董其昌,得母舅王鸿绪亲授;后又学米芾,并受赵孟頫较大影响。但不一意守师法,而是努力创新,特别是率真之作,更显得变化多端,精彩动人。楷书字体秀媚婉丽,平正圆润,是清代“馆阁体”代表。草书笔画转折多变,结字聚散适宜,气势贯通,浑朴雄健。

王文治(1730-1802)江苏丹徒人,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读

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十二岁便吟诗作书,诗有唐人风范,书学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乾隆35年(1770)探花,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与喜用浓墨的刘墉成鲜明对照,其书名与刘墉齐。与姚鼐交往甚密。

徐时樑 清代经学家

徐时樑 浙江鄞县人,穆宗同治八年(1869)进士,有《幢桥诗稿》。

张启后 清榆林知府,辛亥后任安徽政府秘书长

张启后的书法既承欧柳遗风,又独创一格,自成一家,真、草、隶、篆样样精通,正楷大气磅礴,行书流利潇洒,小楷娴熟俊秀,书法造诣颇深。据说科举殿试时光绪皇帝曾夸赞其“字压全场,文章超群”。

祁寯藻(1793-1866)清著名书法家

其书法是清代书坛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由小篆入真、行,出颜、柳,参以山谷,深厚遒劲,自成一格,其突出特点是:点画神清骨秀,气血丰匀;行笔婉畅妍美,爽健洞达;结字平和峻丽,雍容端庄。《清代翰林传略》称其为“一代书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