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罕见老照片:100年前中国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 难得一见!

罕见老照片:100年前中国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 难得一见!

时间:2020-08-25 02:14:56

相关推荐

罕见老照片:100年前中国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 难得一见!

19在太和门前向北拍摄,检阅首长已经就位于太和殿前,受阅士兵方队也已经就位,庆祝仪式即将开始。在近代国际政治中,中国第一次跻身战胜国行列:

黎元洪准备上马阅兵:

每年农历的正月底,雍和宫内都会人头攒动,争睹“打鬼”的场面。“打鬼”是京城百姓对这一活动的俗称,它正式的称呼叫“金刚驱魔神舞”,藏语称“羌姆”,蒙古语称“布扎克”,是黄教特有的宗教乐舞。这是一种极为隆重的宗教大典,乾隆年间传入北京,旧时主要在雍和宫、黑寺和弘仁寺举行。照片中围观的人既有满族也有汉族,有成人也有儿童,个个翘首以待,可见当时之盛况:

雍和宫前观看“打鬼”的百姓

北京的南城是平民百姓的生活空间,这里有各种茶馆、商铺、戏园子,即使最穷苦的人群也能找到适合他们的娱乐和消遣。在酷热的夏日里,已经失去城防功用的护城河成了穷人们清凉的避暑地。照片中永定门外护城河中的孩子们,有的在凫水,有的在打闹,还有人在河里清洗马车和人力车:

永定门外护城河戏水的人群

永定门是北京城中轴线最南端的城门,城外商贾云集,热闹程度不输前门大街,从这张照片中可见一斑。照片右边的永定门城楼和箭楼在1957年被拆除,又重建了永定门城楼:

永定门外繁忙的集市

这是一个身世显赫的人的葬礼,不仅送葬队伍庞大,路旁还有荷枪的军警在维持秩序。这个热闹的场面吸引了驻扎在正阳门的美军士兵,他们都扒在城墙边上看热闹:

达官显贵的葬礼

抬花轿是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中的核心部分,轿身四周罩着红色的绫罗帷幕,上边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四角挂着丝穗。照片中的婚轿等级不低,由八人抬,显然是大户大家的婚礼:

北京街头的婚礼队伍

平民百姓的葬礼没有富贵人家那般排场,却也不容敷衍。棺材用料很足,对普通人家来说已经很够分量。亲属们披麻戴孝,乘坐马车一同前往下葬地点:

平民的葬礼

北京的商铺门脸有着特殊的装饰,往往用房檐伸出的龙头装饰悬挂店铺的字号。在这条不宽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一个赤脚的人力车夫正要避开一个拿伞的小脚妇人。左边售卖“玫瑰生发蜡”和“艳容雪花膏”的是中法大药房。这家药房是宁波人黄楚九于光绪十六年(1890)在上海创办的:

繁荣的前门商业街

赛马是欧洲人酷爱的运动,清末以后他们把这项运动带到了中国,在上海、天津等有租界的城市都有专门的马场。驻北京的外国人也有专门的跑马场,位置在城西。照片中的骑手正骑着一匹典型的中国马,周围的观众正为他的获胜而鼓掌,马主人一手牵着马,一手脱帽向大家表示谢意:

跑马场上获胜的骑手

旧时前门商业街集中了多家西药房,且均为宁波商人所开。这些西药房多采用西式建筑,装修豪华,临街有巨大的玻璃橱窗。照片中左边是华美大药房,不远处是中英大药房:

热闹的前门市街

六位耄耋老人聚在一起吸烟品茶,享受着自在的闲暇时光。岁月已经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世道再多变故也不过是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而已:

吸烟品茶的老人

19袁世凯批准从法国购进十二架高德隆G3型双翼飞机,并在南苑开办航空教练所,培养飞行员和机师。照片中的外国女士正捧着奖杯,可能是准备颁给一位完成飞行表演的驾驶员:

飞机、美女和奖杯

19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之后南京高师也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中学开始男女同校,甚至同班。照片中的十四位女学生穿着统一的服装,手握文凭,意气风发,展现出一种与传统的中国女性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

毕业女学生草坪合影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各国获准在北京设立公使馆,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之后,各国又获准将驻军部署在京津一带,加上过去几十年里各口岸城市工商业的发展,至少在东部的大城市里,外国人已经不再是稀罕物了,市民们逐渐习惯在街头巷尾偶遇几个外国人。这四位撑着洋伞的日本女性漫步在北京街头,从容自在:

街头的日本女性

照片中的女子是典型的满族妇女打扮,梳着旗头,身穿长及脚面的旗袍,外罩坎肩,天足穿着花盆底绣花鞋,鞋底不高。这种装扮尤其是头饰在各种以清代为背景的影视剧里极为常见。清中期以后,满汉两族在服饰上互有仿效,民国时流行的旗袍和长袍马褂,都源于传统的满族服饰:

抱着孩子的满族妇女

骡轿是中国北方特有的交通工具,将轿子的前后杠加长,分别拴在两头骡子背上,这样既有马车的空间,又利用了骡马的良好耐力,尤其适合崎岖的山路,因此很多长途旅行尤其是去关外都首选骡轿:

穿越街头的骡轿

或许是因为炎炎夏日,或许是因为家里太穷,这些游荡玩耍在街头的孩子们几乎都没有穿上衣。民国以后平民教育在各界的推动下有了显著的发展,各地都兴起了办学高潮,但是无力进入学堂读书识字的穷人孩子依然不在少数。教育的缺失,使得这些孩子们只能用浅窄的眼光观察世界。他们静静地面对着照相机,显得有些木讷:

穷苦人家的孩子

清朝入关后,强迫所有男子剃去大部分头发,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即“金钱鼠尾式”,以此作为归顺的标准,否则“留发不留头”,因此在清代,剃头业正经是跟脑袋相关的职业。传统的剃头匠必须掌握十六种技能,除了梳发、剃头、刮脸,还能掏耳、清眼、染发、按摩、正骨等等。到了民国,辫子被认为是耻辱和不卫生的象征被要求减掉,男子不再蓄长发,不过剃头匠的诸般手艺依然适用。照片中这位师傅正在认真地为他的顾客刮光头:

街头剃头师傅的手艺

独轮车也是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多数时候用来载物,在某些地方,比如19世纪的上海,也作为出租车用来载人。照片上这辆满载白萝卜的独轮车可能正要送往某户人家,萝卜是北方人传统的冬菜,人们会在天气变冷之前大量储存。街上黄包车往来穿行,这种廉价的交通工具自清末起在大城市里流行,至50年代逐渐为更省力更快捷的三轮车取代:

独轮车和黄包车

稻谷脱粒后的秸秆,在农村可以用来铺房顶、喂牲口、当燃料,还可以拌泥做筑墙的材料,总之用处多多。照片中这位庄稼汉穿着免裆裤,外衣搭在一边,心满意足地挑着两大捆秸秆——这是收获粮食之后的第二重喜悦:

挑秸秆的农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