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吴三桂究竟是哪里人?

吴三桂究竟是哪里人?

时间:2024-01-08 16:52:04

相关推荐

吴三桂究竟是哪里人?

关于吴三桂的籍贯问题

文/林奎成

吴三桂的籍贯,据《清史稿》本传为“江南高邮人,籍辽东”。此说采自《明季北略》卷二十《吴三桂请兵始末》:“吴三桂,字长白,高邮人”。我以为《清史稿》误采孤证,殊不可信,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能够支持这个说法。按:《明季北略》记事舛误甚多,我在《吴三桂与甲申之变》中已有说明,此不赘述。

天下吴姓,以周初的泰伯为创姓始祖。泰伯之后,数传而至寿梦。寿梦诞育四子,季札最小,封于“延陵”,时称“延陵季子”。延陵地当今江苏常州、江阴、丹阳一带。凡延陵季子这一支的后世子孙均以“延陵”为郡望、以“延陵堂”为祖祠,而祖祠又称“家庙”。清人称吴三桂“延陵将军”即本于此。

吴氏族谱,各地都有。感觉上与吴三桂有关的,我主要关注了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和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这两种。《高邮吴氏宗谱》的古本中没有吴三桂的名字,大约在近三十年期间之内,此《谱》添加了“吴三桂”。

2月21日《扬州时报》载文《吴三桂族谱现身仪征陈集》。文中以《吴氏三让堂族谱》为据,证明仪征陈集双圩村的吴姓是吴三桂的后人。我以为此说靠不住,有两点即可将其否定:

一、文中说:该《谱》修于1984年,据村中老人回忆,《三让堂谱》所载开宗始祖即是吴三桂,而现《谱》的记载始于“朝”字辈。又据这位老人回忆,“家谱最早记载的‘朝’字辈前还有两代人,即‘三’、‘国’字辈”。按:吴三桂的下一辈为“应”字辈,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没有任何史料能够证明吴三桂有“国”字辈或“朝”字辈的后人,则此《谱》说吴三桂有“三”字辈和“国”字辈的后人,自然不是事实。

二、文中说“据吴氏族谱记载,当时顺治皇帝召见吴三桂,扣压其长子作为人质,要吴三桂入朝为官,据说顺治三次借口外出,要吴三桂代理朝政,吴三桂写‘万岁’二字供于皇帝龙座上,和文武大臣一起跪拜。顺治认为吴三桂并无篡位野心,遂加封吴三桂‘三让堂’堂名。”

这段叙述,颇类齐东野语,既与史实不符,又与朝制相违。按:“三让”典出《论语·泰伯篇》,亦见《史记·吴太伯世家》,说的是商末周初吴姓始祖泰伯三让王位的故事,泰伯的后人乃有以“三让堂”为祖祠者,此与后来的顺治帝无关。“三让堂”只能说明仪征陈集双圩村的家族是吴姓,却不能证明这一支吴姓是吴三桂的后人。

此外江苏常州的吴氏族谱不下十余种,也都没有吴三桂的名字。载有吴三桂名字的只有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

目前所见最早的《山阴州山谱》是康熙二十六年的重修本,其中“吴三桂”的名字有两处:一、一分支大分诚二房的第八世孙有个吴三桂,还有吴三凤、吴三龙、吴三辅等。与此相连带,则同房九世孙中有“应”字辈,其中“吴应熊”即史籍所载的吴三桂长子;二、正四房的九世孙有个吴三桂,还有一桂二桂直到四、五、六桂,正四房此后无载。

吴襄的名字也有,《山阴州山谱》一分支大分诚二房有个六世孙吴襄。因此,《山阴州山谱》是目前我所见到的唯一将吴襄、吴三桂、吴应熊祖孙三人皆载其中,且归在同一分支、同一分房的吴氏族谱。此外,史载吴三桂有兄三凤、有弟三辅,亦与此谱相合。

问题是:据此谱,吴襄是六世孙,吴三桂是八世孙,中间隔了一辈,则吴襄成了吴三桂的祖父辈,与史实不符。我的初步看法,这与两个人有关,一是吴兴祚,一是吴邦枢。

吴兴祚是山阴州山吴氏的九世孙,康熙重订本《山阴州山谱》的总纂人。此人与绍兴的清初名臣姚启圣一样,都是康亲王杰书的亲信幕僚,以平定“三藩之乱”的功劳而保奏福建巡抚,后又擢为两广总督,挂兵部尚书衔。这样的经历和身份,在修族谱时,不能不对同宗叛贼吴三桂有所顾忌。

现存再修本《山阴州山谱》有清朝嘉庆十九年吴寿朋所作《读家谱辩》一文,文中透露,康熙二十六年吴兴祚重修的族谱有云“慎直元末避难山阴,先世世系居址失传。”另据道光十九年吴国柱所作《访查远祖世系记》:“尝读留村公(按:吴兴祚号留村)所修族谱载先世无考怀疑有年矣,迨族人出葆亭公《抄谱小引》与琢山公(按、“琢山公”即吴寿朋,号琢山)《读家谱辩》始知,慎直公以前尚有两代,系出萧山上长山,乃留村公略而不载何也?”——问题提得很尖锐!可知吴兴祚修族谱时所持的态度并不客观,对生活在元蒙时代的开宗之祖吴慎直之前两代尚且有所隐讳,则事涉清朝的“逆贼吴三桂”岂能望其秉笔直书?

吴邦枢是现存再修本《山阴州山谱》的总纂人,时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此时吴三桂早已是臭不可闻的“汉奸”了,则吴邦枢自然更不能不有所顾忌。

简单地说,吴襄、吴三桂、吴应熊,此三人为嫡亲的祖父子关系绝无异议,而《族谱》将其辈分错乱,必然另有原因。原因究竟何在,可以继续探讨,但吴三桂出于山阴州山则不好怀疑。

山阴州山吴氏是浙东望族,明朝万历末年有一分支大分八世孙吴兑任“蓟辽总督”,继有其族亲二分支三分七世孙吴大斌往投辽东,此“二吴”俱与时任“辽东总兵”的李成梁和李如松父子二人过从甚密。由此二吴的援引,山阴州山吴氏族人纷纷北上,投入辽东军中。兹据《山阴州山吴氏谱》的不完全统计,与吴大斌同时或之后计有:

1、吴大圭 二支三分七世孙 任辽东清河卫守备

2、吴大武 二支三分七世孙 任蓟镇榆木岭提督

3、吴 继 二支三分七世孙 任辽东都司经历

4、吴元思 二支四分七世孙 入辽东辽阳籍

5、吴元恩 二支四分七世孙 入辽东辽阳籍

6、吴来臣 二支四分七世孙 辽东总兵李如松部将,赴朝鲜抗倭阵亡,赠武略将军。

7、吴宗汉 二支三分八世孙 葬辽东。

8、吴宗道 二支三分八世孙 任辽东守备,两次率水师入朝抗倭。

9、吴景忠 二支三分八世孙 葬辽东。

10、吴景桂 二支三分八世孙 辽东武备道,卒赠都指挥佥事。

11、吴廷忠 二支三分八世孙 辽东清河卫庠生。

12、吴存忠 二支三分八世孙 葬辽东清河卫。

13、吴希尧 二支三分八世孙 辽东海州卫庠生 。

14、吴友义 二支三分八世孙 职务不详,松锦之战陷松山城而殉国。

15、吴朝聘 二支四分八世孙 职务不祥、松锦之战殉国。

16、吴朝相 二支四分八世孙 职务不祥,生子四,俱陷辽东。

由上列名单可知,继吴兑和吴大斌之后,山阴州山吴氏的第七世孙和第八世孙中有相当一批投奔了二吴而落户辽东,成了山阴州山吴氏在辽东的一个分支。而这一分支,就目前所见,未立族谱,可知其籍贯仍属浙东山阴。吴三桂生于辽东中后所,即今辽宁省绥中县。按照明清时代的户籍管理制度,吴三桂在中后所生活超过二十年,并且在中后所有血亲长辈的“坟庐”,符合这两个条件,则吴三桂也只能算是“寄籍中后所”,本籍仍是江南绍兴府山阴县,并无《清史稿》所说“籍辽东”的事实。况且“辽东”是个地域的泛称,并不是户籍管理的行政区划,因而“籍辽东”本身就是个错误的说法。

前面谈到,吴三桂是山阴州山吴氏一分支大分诚二房的第八世孙,如果这个记载属实,则吴襄必是此族的第七世孙,与上列名单中的两世族人相同。由此大致可以断定,山阴州山吴氏第七世孙吴襄于万历末年随同族人往投辽东。在辽东的中后所生子吴三桂为八世孙,尔后吴三桂娶妻张氏,生子吴应熊为九世孙。

以上是我对吴三桂籍贯的初步考察。限于资料,目前尚无能够一锤定音的铁证,只敢说仅供读者和学界参考吧。但《清史稿》吴三桂“江南高邮人,籍辽东”肯定是个错误说法则毋庸置疑!

按、欲知吴三桂问题的详情,请阅读林奎成着《吴三桂与甲申之变》和林奎成着长篇历史小说《甲申风云》,网上有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