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造园家|这个园子不是造出来的 是从自然山水间长出来的

造园家|这个园子不是造出来的 是从自然山水间长出来的

时间:2024-06-14 12:46:01

相关推荐

造园家|这个园子不是造出来的 是从自然山水间长出来的

王俊 摄 | 大濛 题

| 转景为境 |

『脉脉的清泉浸出自幽谷的岩隙中,空气是十分清冷,苔藓是十分蒙茸』。郭沫若的诗,如是描写春兰。

清泉、幽谷、岩隙、蒙茸的苔藓,这就是兰花自然生长的『环境』。也是我造江南兰苑需要呈现的『景』。『空谷幽兰』,则是我希望走入江南兰苑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意境』。

造园最重要的,不是『叠山』和『理水』,而是『灵魂』和『意境』;不是造『景』,而是造『境』。

造园,先要找到这个园子的『灵魂』,然后设定它的『意境』。接下来所有的努力和工作,就是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和艺术规律,去创造出一系列的『境像』或『景』,让这个『魂』和『意』得以栖居,可行可游,可赏可息,可感可悟。

园林之美,源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故转地为『景』,转景为『境』,这就是『造园』,也是『风景园林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本质。

中国园林,与中国画和中国诗一样,都是转『景』为『境』的艺术。

| 空谷幽兰

你看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景;『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境。你看倪云林的画,他是在画太湖之『景』吗?是,又不是,他是在画自己心中之『境』。

光有『景』,不是好诗,不是好画,自然也不是好园。只有当这个『景』,能让人生『情』,甚至还能生出『境界』时,才可谓好诗、好画、好园。

『景』与『境』,同样是时间、空间、人、物的组合;但『景』为眼生,是实像;『境』为心生,是虚实相互化生之像。当一个园,既服务于眼,又服务于心时,才可谓真正的『园林』。

所以说造园,绝不是单纯的建筑活动,而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营造。更极致的观点是:造园,就是画一幅具有生命力的中国3D山水画。因而,近代造园理论家童雋先生会感慨:『今天的建筑师,不堪胜任园林这一诗意的建造。因为与情趣相比,建造技术要次要的多』。

我个人看,古人造园胜于现代造园,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古人造园,追求的是表达一种意境,或寄托一种情怀;今人造园,更多还停留在造景。这是中国古今造园之最大差别。

其二,中国古人惯于用『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艺术手法去呈现园林,现代西方人惯用建筑的手法去造园。这又是中西造园之最大差别。

| 倪云林·『容膝斋图』

| 文徵明·『拙政园图咏』·小飞虹

回到江南兰苑,它的『灵魂』,即『兰』;它的『意境』,即『空』和『幽』。你可以接下来设想一下,它的『境像』该如何呢?一位居于幽谷的隐逸之君,他的家园、他的周围,该有怎样的风光呢?

是倪云林笔下的『容膝斋』吗?还是文徵明的『拙政园』?

| 受命治园 |

江南兰苑于我,其实是一个『命题作文』。

无锡,是『艺兰』文化的发源地。清后期至文革前,这里更是名家辈出、名兰云集,演绎了中国艺兰史上的巅峰传奇。酷爱兰花的朱德,曾于1962年和1964年,两次来到无锡接见『江南兰王』沈渊如,互赠兰花,交流兰艺。

可惜历文革浩劫,无锡数代兰人心血积蓄而成的160余种、3000多盆名兰,损毁殆尽。沈渊如为保全千盆兰花珍品,将其如数捐赠给国家,后仅余100多盆。

| 沈渊如父子·1957年于沈家花厅·山茶盆栽展览

『艺兰』,为选兰、植兰、育兰、赏兰、咏兰、绘兰等兰事活动或风俗的统称。艺兰始于春秋战国至隋唐,发展于宋元明,清至民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 无锡近年恢复民间风俗『斗兰会』

古谱有载,元代无锡民间就有『斗兰』习俗,蒙眼摸兰、闻香辩兰、票选花魁等,都是『斗兰会』上的重要内容。清乾隆时发展为『摆花会』。解放后,这一习俗又发展为兰花博览会。

1984年,我还在无锡鼋头渚风景区当主任,接到江苏省建委下达的『兰花品种收集利用的研究』的课题。遂与邬秉左一起,着手恢复兰花品种资源,将各家园林的兰花归集于鼋头渚风景区下属的广福寺花房统一莳养,并斥资从无锡艺兰名家隆贤和尚、张浩荣等处收购名兰。

至1985年,广福寺花房的兰花已恢复到75种、1000多盆,急需转移到专门的兰花基地进行保护。这就是建设江南兰苑的背景和初衷。

| 相地合宜 |

立好『灵魂』和『意境』之后,造园的第一步,就是『相地』。

古人造园,非常讲究相地,甚至认为『相地』是造园最重要的一步。明代计成在他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园林专著《园冶》中,开篇即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意为:相地如能合宜,造园自然得体。

相地,是从『卜邻』、『究源』、『察地』等几个方面考虑的。『卜邻』,即选择园址时,要对阴阳风水、邻里关系及周围环境进行充分考量,在造园中更多指的是『借景』。『究源』,指探究水之来源,疏导水之出路。『察地』,了解地形之高下和植被情况。

| 江南兰苑·设计图

总的来讲,就是要考虑什么样的地形和环境,最容易创造出所需的景观和意境,又最能节省成本。

计成认为最适合造园之地,是『山林地』。因其『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故『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我们在鼋头渚景区的最东侧,中犊山和南犊山之间的一个坡弯里,找到了一片面积约为2.5公顷[37.5亩]的坡地,地形不算理想,不过勉强可算『山林地』。

此地有坡有林、土壤肥沃、环境幽静,较适合营造兰花生长的环境,还可将鹿顶山、南犊山全部借入,对造园是有利因素。但其地为自北向南升高的单面坡地,中部略平坦,高差变化小,对组织园林空间又是不利因素。

| 自然即开放 |

说到中式园林,大家马上会想到以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和以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实际上,除广为人知的这两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风格的园林,比如我们无锡的自然山水园林。

苏州园林,大部分都是私家宅院,具有相对封闭的属性。而无锡的园林,大部分具有开放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无锡园林大多取址于自然山水之间,最自然地借景于大自然,景观本身具有开放性。

比如寄畅园,与典型的苏州园林的最大不同,就是它善于『倚山引水』。站在寄畅园里观惠山、锡山,会觉得它们本就是寄畅园之景。同时,寄畅园『八音涧』之绝,在中国所有园林中都堪称经典。其以黄石堆叠为假山,山内开凿三叠曲涧,引惠山『二泉』之水注入。穿行于假山中,只听得八音天籁齐奏,令人久久驻听,连连称妙,不舍离去。

| 寄畅园·八音涧

其二,无锡园林多为与公众共享的开放式园林。比如荣毅仁之父荣德生,19建造的荣家私家花园梅园,不设围墙,免费向公众开放。

王禹卿1927年造的老蠡园,杨翰西19造的横云山庄[鼋头渚公园的前身]等等,都是私园,但都不是用高墙大院围起来的私享空间,而是除一些起居场所不能入内外,景观都是面对公众开放的。

还有1905年,在无锡城中心几个私家小花园的基础上,民众集资修建的『城中公园』,从建成起到现在1了,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收门票,老百姓昵称其为『公花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园林。

所以说,无锡园林的特色,是自然性和开放性。自然,即开放;开放,即自然。因而,更崇尚山林野趣、朴素天真。而苏式园林因其相对封闭的宅院属性,更追求精致典雅。两者的意境,是有着云泥之别的。

| 巧于因借 |

相地之后,是处理地形,也就是整理园子的『骨架』。

造园大师计成约400年前就告诉人们,造园成功的关键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地形处理之要,正是这四个字:『因』[因地制宜]、『借』[借景取胜]、『体』[规划得体]、『宜』[布局合宜]。

模拟兰花自然生态的地栽兰区,须有山涧、溪流和水域。原来这片坡地中并没有这些地貌,皆需新造。所以营造山涧和溪滩,是园中地形处理最难的部分。

| 江南兰苑·溪滩曲桥

| 江南兰苑·流芳涧

利用中部土岗与西部山阜的高差,我们开辟了一条曲折幽邃的山涧,用鹅卵石铺地,黄石砌沿,将山上之泉引入园中。涧中部,利用地形高下堆叠成湖石贴壁假山,『香帘』瀑布自假山上泻入,空气中腾起朦胧的水汽,流水叮咚,兰香清谧,故此涧取名『流芳涧』。

涧将南边的土岗一分为二,挖出的土方又特意堆叠在两边的山坡之上。坡上散埋黄石, 使东坡显得高下,西坡呈现起伏。

在涧的下端,原来种有一片水稻,还有一个小土坡。我们保留了这个小土坡,在它周围开挖出一塘溪滩。于是这个小土坡,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湖心岛。岛上的树,全部都是原有的,我们只是在上面加种了些竹子,放了一座石灯。

| 湖心岛

| 绿芸轩

溪潭的开挖,既起到蓄水之用,又为园内创造了最大的水面景观,弥补了北向原来地势过于平坦的缺陷。这里本就是地势最低处,即便是枯水期,潭水也是充盈的。

如果没有这个岛,兰苑就一眼看到底了,没有了空间、层次,就没有意境了。有了湖心岛,空间的关系、景观的关系,不仅创建起来了,而且还通过大小不同的空间,营造出了不同的景观意像。

| 江南兰苑·曲径通幽

如过多使用院墙来分隔空间,会使园林的人工痕迹过重。而通过开涧、叠山、引溪、筑岗、堆岛、种植等方式,既可实现空间的分隔合围,又能使所造的景观,自然而富有生境。

即便使用院墙、景门进行空间分割,也可通过在墙、门之上种植木香、爬山虎、络石等藤本攀附植物的手法,『破』掉建筑的僵硬线条,使其隐入环境之中。

| 借景鹿顶山

对鹿顶山的『借景』,非常自然,没有丝毫硬拉过来的痕迹。让人感觉鹿顶山和舒天阁,天然就是兰苑的至高点和至远点。

从国香馆会客厅的落地大窗望出去,溪滩港叉迂回,溪岸竹林摇曳,一幅江南水湾的画面。站在对面绿芸轩的曲桥上望出去,近景是竹岛莎莎,中景是飞亭临水,远景是林靄漠漠的鹿顶山和舒天阁,又是一幅千山万水、崇山峻岭的景象。

同一面水,让人凝望出不同之『景』,生出不同之『境』;同一座园,让人能感不同之情。正是我们在设计时希望实现的。

| 叠石成趣 |

造兰苑所选用的石头,都是直接从附近山上采集来的,以黄石为主。

采石头时,我们注意挑选的,都是附生有爬山虎或络石藤的石头。这样不仅容易遮挡山石本身的瑕疵,以及叠石技巧可能的不足,还能让园子看起来就像山上自己长出来的一样,而不是人工新造出来的。

当时并没想用太湖石,我觉得太湖石过于做作和富贵,比较适合大户宅院,跟我们鼋头渚的自然山水环境不融合。因为自然界山石泥土的颜色,还是以黄色为主调。

造园用什么石头,也是要看意境的。这个园,所有的东西都是简朴自然的。所以在用石上,以本地黄石为主,使园子野趣盎然。

| 精于体宜 |

如前所述,江南兰苑首先是一个以兰花保护为主题的植物专类园,其次还是一个向所有公众开放的园林。它需兼顾三个功能:①兰花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生产与科研;②举办兰花展示,开展兰事活动;③公众游赏。

所以,江南兰苑在布局设计上,既要满足其功能性,又要考虑到观赏性。地形处理完成后,其实园子的布局也就自然出来了。1.3公顷的咫尺天地中,分隔出前庭、内庭、展室、艺圃等四个不同功能的小区。

『前庭』,以山岗、密林、涧溪、岩隙构图成景,是野生兰的栽植和观赏区。

| 前庭-地栽兰区

『内庭』,包括主厅『兰居』及若干厅室,以曲廊相连,成一半封闭院落,是举办兰花展示、交流、讲座等活动的主要场所。

| 兰居-展览区

『展室』,区内国香馆、绿芸轩都依水而筑。国香馆,是兰苑中主要的游憩性建筑,设计上力求打破以往厅室的呆板格局,由一厅、一室、一榭、一廊参差组合,厅室为静憩品兰之地,水榭曲廊则是游赏之处。

| 国香馆-接待区

绿芸轩,是一个供科普教育与展览的小区,分常温[5℃以上]和高温[15℃以上]两个地栽室,室内凿池堆山,常温主要种植云贵川等地的兜兰、虎头兰、石斛等,高温种植热带兰及洋兰。

| 绿云轩-温室

『艺圃』,是一座中国兰花种质资源的保存基地。玻璃花房与荫棚内,汇集了江浙一带的春兰、蕙兰共百余种、数千盆,建兰、报岁兰亦有相当数量。

| 艺圃

| 生命力,从生态而来 |

我1977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是文革后第一批园林人。我们那时的园林专业,学习的知识是比较综合的,古典文化、园林规划、建筑设计、植物习性都需掌握。现在的相关专业,划分得很细。

现在很多学建筑的人造园,大部分以廊、建筑、景墙等作为主体,将古典园林的元素,如厅、堂、馆、亭、榭等通过廊连接起来,其它的如植物绿地等都是作为配套。设计的时候硬的部分考虑多一点,像生态这种软的部分考虑得少一点。

| 江南兰苑·兰展

近30多年,全国新造了很多的公园和私园,造了一批好的园林,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和瑕疵。

比如有的园子,建筑占的分量太大,太过华丽,特别是一些老板的私园,追求的是造价越高越好。其实严格来讲,苏州古典园林里也不是所有建筑都求贵求精,厅堂的档次高一些,整体做工比较精细,其他的也很朴素。

另外,还存在随意堆叠的问题,把所有经典的元素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游完园对景物留不下印象,最后的评价只会讲这个园子一定花了很多钱。

近代新造的园林,我觉得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太子湾公园等算得上经典,风格比较偏自然,且都有不同的功能和意境。

现在比较流行的日式枯山水,小范围的场地采用这种风格还是可以的,比如打造服务于建筑的庭院。就景观而言,枯山水庭院很符合现代审美,但它终归是缺乏生命力的。

| 江南兰苑·兰展

一个园子的生命力,从『生态』而来。造园,不是简单的建筑活动,而是构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包涵两个层面。一是园子本身的自然生态,让每一次游园,都是一种身心的享受。另一个层面,是园子的社会『生态』。比如江南兰苑每年都办兰展,成为全国兰友交流的一个平台。平时即便没有展览或活动,人们也愿意约着来坐坐叙叙,喝喝茶、赏赏兰。

这样,这个园子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的一部分,它就是有生命力的。

| 生态最大化,人工最小化 |

大多新园落成后,至少需要一年的『退火期』,待草木繁茂、生机勃勃之后,才会看上去自然一些。而这个园子一造成,就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清醒静谧的景象。

主要是因为,除了南犊山、鹿顶山的借景外,造园时还注意保留了原地的林木和植物。部分乔灌木高达7-8米,为造成园内林木荫翳的气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充分利用园内原有树木、植被,以原有的松树、栎树、杨梅树、毛竹为『基调树』,是兰苑种植设计的主要原则。

除了兰花,园内唯一大片种植的植物,是竹子,种类约有六种。因为竹与兰,是同样的气质和意境,都是清幽飘逸的。

其他的植物,都是应地、应景、应季『点缀』着种植。讲究的是一棵或一丛,即能成为一景。

| 兰居·日本樱花

| 兰居·福建山樱花

园子的四季,是要靠植物来变奏的。兰室前的那棵福建山樱花,全园就种了一棵,每到三月樱花季,前来守候拍摄的摄友和游人络绎不绝。夏天,芭蕉小院的蕉叶,透过兰居的竹帘映入室内,让人顿感清凉。屋后那棵槭树的叶子红了,就知道秋天到了。窗下那棵梅花开了,冬也快尽了。

选择植物,要与园子本身的调性统一。比如,兰苑如要种花,盆栽的草花是不合适的,铺成花毯更不妥,要种只能在林下间隔种些野花。

植物的种类,也不是越多越好。这种面积的园子,植物种类不要超过30种,多了就杂了。

| 江南兰苑·蒲展

看元代倪云林的山水画,屋或亭,永远是小小的,不起眼地隐没于高林中;树和竹,永远都是细瘦的、挺拔向上的;山,永远是淡淡的、起伏的;太湖,永远是画中最大面积的『留白』。

兰苑的水面,也是我们园子最大的『留白』。如果种上荷花,被填得满满当当,就无法让人望出去,心生远意了。故仅在水面,种了一棵王莲,数枚碧盘浮水,煞是好看。

| 兰苑·王莲

这个园的意境,是野趣自然,人工的东西越少越好,越『隐』越好。园中所有的建筑,都自然地隐没于大自然之中,与环境融为一体。你在这座建筑向外看,只有当另外一座建筑或小品,能成为『框景』或『漏景』时,它才会出现在你眼前。

这就是『生态最大化,人工最小化』,将人造痕迹减弱到最小,让园子从自然山水中长出来。

| 兰苑·梅花

包括园子的次入口,也是一个『隐』字。

当游人在山顶的广福寺,观完『鼋渚春涛』和『万浪卷雪』,虽游兴正酣,惜已夕阳西下。他们从山间小路蜿蜒而下,在一个立有『兰』字碑的小兰亭,稍作休憩。然后跨过一座小桥,穿过林间小道中一扇不起眼的小小院门[次入口],惊喜地看见一条泉水潺潺的山涧[地栽兰区]。

顺涧而下,穿门洞,过曲桥,发现竟然乱入了一座幽雅的园林。一番探寻玩赏后,游人跨出一座高墙大门。回头一看,密密匝匝的爬山虎叶片下,只见四个字金光闪烁,原来是:江南兰苑[主入口]。

这就是我们在造园时预设的游览路线。让一次游园,变成了一次探险,既意料之外,又惊喜连连。

| 江南兰苑·北门

一『露』一『藏』两个入口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兰花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文人雅士的生活境界。

『藏』的南门,代表兰花原生于山林野涧,遇之让人惊喜;『露』的北门[主入口],代表兰花自古被文人雅士养于高墙大院内,观之令人珍惜。

| 让自然进入建筑 |

热爱大自然,依附于大自然,乃是人类之本性。对自然与建筑的关系,兰苑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不仅在建筑布局上,让建筑『隐』入自然;还在建筑设计上,用各种手法,让自然进入建筑之内。

兰苑的建筑,要么是温室或花棚,里面本来就种着植物;要么是赏兰之所,里面一年四季都摆放着植物。

所有的非温室或花棚建筑,要么采用玻璃采光天棚,要么建有露天天井,下设假山、喷泉、清池、花草、游鱼等,营造出一种活泼自然、充满生机的室内空间。

| 兰居·室内鱼池

此外,还通过园中有院、园院相套、内中有外、外中有内,寓大于小、小中见大等空间处理手法,将室内外空间融于一体。

各个建筑间,多以山涧、小桥、曲水、曲廊、绿化的设置进行沟通和渗透,空间之间似断又若连,整体看上去显得灵巧而自然。无论是人造还是自然空间,植物始终是景区过渡与渗透的主要手段。

全园仅有碑亭与小兰亭,是唯一的仿古建筑。其他的所有建筑,都是素雅简单的。屋顶都是两坡顶,盖素瓦[后更换为褐色亚光琉璃瓦],建筑不雕花,门窗栏柱也都极少装饰。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清清爽爽的图画。

| 兰居·蒲展

也许有些地方,现在看起来有人会觉得过于简单,甚或简陋。需要说明的是,当时造这个园,我们基本没花什么钱。因为上世纪80年代中,整个鼋头渚公园全年的营收只有500万左右,不可能花很多钱造园。

造园所需要的材料或花费,都是用苗木或绿化工程,与社会相关单位置换而来的。比如,工厂给我们提供建材,我们帮他们做厂区绿化。

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让人觉得耐看。爱兰人多为『素心』之人,我想,可能更喜这自然朴素之美。

所以,选择用极简的方式造园,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这种简朴风格,与我们希望呈现的『空谷幽兰』的意境是相吻合的。而不能说,是囿于物质条件,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30年过去了,我很欣慰地看到,江南兰苑不仅成为了一个有文化、有生态的园子,也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园子。

大家都知道,造园之功,有『三分匠人,七分主人』的说法[主人,不是指园的所有者,而是指造园主事之人]。我理解造园之功,『七分人作,三分天成』。也就是说,园子,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七分靠『造』,三分靠『养』。园子的后期养护,比如构筑物的修缮、绿化的修剪等,也是极其重要的。

从园林局退休后,隔两三月我总要回来看看兰苑。不是不放心后人的柯护,而是因为造园人对于自己造的园子,心中总有一种放不下的挂念。这种感情,更像是对一位相交30年的友人,过一段时间,自然就想去看看她,过得好不好。

| 本文由小玩子采访并撰稿

| 启功题字赞美兰苑的幽静芬芳

| 中国园林界唯一的院士孟兆祯为兰苑题词

鼋头渚·樱花谷

号称江南第一赏樱地

先上几张美图

大家感受下

明年3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