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宋朝经济极为发达 为何军队战斗力却始终比较低下

宋朝经济极为发达 为何军队战斗力却始终比较低下

时间:2024-07-17 22:30:02

相关推荐

宋朝经济极为发达 为何军队战斗力却始终比较低下

宋朝是典型的国富兵弱,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宋朝的军事制度。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汲取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武强文弱的局面,再加上他自己本就属于兵变上位,因而在军事方面实行“强干弱枝”和“兵权分离”政策,此举固然有利于统治的稳定,却也造成了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客观事实。总体来说,宋朝的军事制度体现出三个特点:

特点一:兵权分离,相互掣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藩镇割据和武强文弱的局面,赵匡胤一招“杯酒释兵权”将禁军兵权收归皇帝,继而推动军事改革。

赵匡胤?

赵匡胤在兵力配置上遵循了“强干弱枝”的原则,也就是从各地厢军、乡兵中抽调精锐组成禁军,如此一来禁军便成为了全国军队中的精锐。至于地方的厢军,根据《宋史·兵志》的记载,“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已经沦为了从事工役或杂役的“役兵”,到后期已经基本没什么战斗力了。

按照制度,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分别负责统率殿前军和侍卫亲军,后因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长官长期虚而不置,侍卫亲军司便逐渐分为了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两个衙门,分别统领侍卫骑兵和侍卫步兵,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便被称为“两司三衙”。此外,宋朝还建立了枢密院制度,两司三衙只有统兵之权,而调兵之权则归枢密院所有,至于率兵之权,则在战时由皇帝亲自任命率臣负责。

宋朝军制?

如此一来,统兵、调兵、率兵权力分散,虽然成功防止了藩镇割据和将领叛变的可能,但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同样极为可怕。宋初因军队战斗力极为强悍,这个弊端尚不明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弊端必然会被无限放大。

特点二:内外相维,兵无常帅

仅仅是兵权分离,赵匡胤仍然不够放心,他又按照“内外相维”的原则,将禁军一分为二,殿前军主要负责戍卫京城,而侍卫亲军则负责驻守各地。

如此一来,由于京城保留着数量极为可观的禁军精锐,即使各地发生叛乱,也可迅速调集兵力予以扑灭;而如果京城有变,各地驻扎的禁军在联合地方军队之后,也足以回师勤王。内外牵制之下,国家便也趋于稳定了。

同时,宋朝还规定,京城禁军和地方守军必须定期调动,这种轮流驻防的方法称之为“更戍法”。如此以来,由于士兵经常换防,便达到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目的,有效防止了各级将领掌握军权。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固然防止了将领做大,但同样导致军队战斗力和将领才能根本无法发挥,军队的凝聚力和忠诚度也很难得以保证。

特点三:兵源素质下降,军队腐败严重

宋初的禁军兵力虽然不多,但战斗力却极为可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力虽然增长极为迅速,但战斗力却不升反降。

根据钱穆的《国史大纲》就在,宋初禁军只有二十万人左右,此后则愈增愈多,到北宋中期时,便已经增至八十余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也有“向因夏人阻命,诸路增置禁军约四十二万余人,通三朝旧兵且八九十万人,其乡军义勇、州郡厢军、诸军小分剩员等不在此数。”的记载。

兵力扩充本是好事,奈何宋朝禁军的扩充却极不健康,从宋朝中期开始,禁军除了继续从厢军和乡兵中挑选之外,还从民间募集了大量士兵,甚至在灾荒年份直接募集流民充入禁军。厢军和乡兵的战斗力本就随着时间推移有所下降,而从民间和流民中募集的士兵,兵源素质更是无法保证,这直接造成了禁军战斗力的持续下降。到北宋末期,禁军中的骑兵甚至已经沦落到了连马都不会骑的地步。

同时,兵力来源的混杂,又滋生了军队腐败,吃空饷现象在禁军中极为严重,看似兵力多达八十万的禁军,在金兵南下攻宋之际,京师三衙所统率的实际兵力却仅仅只有三万余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