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蓝海和红海是什么意思?

蓝海和红海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1-09-14 19:27:49

相关推荐

蓝海和红海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我们眼前的商机都是“红海”,“蓝海”在哪儿?

随着最近《蓝海战略》的再版,国内又掀起了一股“蓝海热”。这次《蓝海战略》再版能再次在国内引起关注,很大的原因是因为W·钱·金教授将“蓝海”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双创”结合而引发的相关性论点。

“顺应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方向,积极走出红海,开创蓝海,就能够从被剔除减少的一方转为主动增加创造的一方,为自身创造光明前景,也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贡献出一分力量。”

那到底什么是“蓝海”呢?

在1997年《哈佛商业评论》年会上,W·钱·金(W. Chan Kim)和莫博涅(Mauborgne)第一次提出“蓝海理论”,随后他们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去分析论证,《蓝海战略》一书在2月正式出版。区别于“红海”,“蓝海”就像血雨腥风的商场中涌出的一股清流,平和宁静却又充满生机,令人神往,一时间拥趸无数,其中不乏三星、索尼、微软这样的巨头。

举个简单的例子:十个品牌做电脑,每一家都玩命得在想怎么在相似产品中超越对手而苦恼。而这时有一家却做出了市面上最厉害的主板,并将自己的主板卖给其他九家,这就是“蓝海”。

“蓝海”的核心就是“创新”。而如何运用创新能力去创造一个新的曲线,实现自我生产的低成本和差异化,就是实现“蓝海”的过程。

关于“创新”,“蓝海”提出了四项战略制定原则:重建市场边界、注重全局而非数字、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和两项战略执行原则:克服关键组织障碍、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

很多人会觉得这六项原则代表了破而后立的破坏性,其实不然,没有那么多人能改变市场秩序,也没那么多秩序现在就需要你去改变。“蓝海”也不能去等同于“颠覆性创新”,而更像是带着点小破坏的秩序内创新,就像以色列人常说的“盒内创新”一样。

所有的颠覆性创新总有一天会被另一方颠覆,而“蓝海”则更像是让人抓住机遇的工具。

关于“蓝海”的争议

有拥护自然就会有反对,参考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的《竞争战略》及《竞争优势》,有人认为“蓝海战略”不过就是旧瓶装新酒罢了。作为“竞争战略之父”,波特提出过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以及市场细分等理论,其中的差异化战略和市场细分很有点“蓝海战略”雏形的意思。

但其实崇尚竞争的波特理论主要还是集中在原有的市场竞争“红海”之中,而“蓝海战略”的市场细分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开拓全新的市场的。就好像一场没有规定路线的马拉松,前者是想方设法在人多的大道上取得领先,而后者则是边跑边看,留意着边上弯弯曲曲的小道。

没有孰强孰弱,只有适不适合。但对于大多数处于行业中下游的企业,显然“蓝海”更迷人。

“蓝海领导力”

作为提倡创新的“蓝海战略”的延伸,“蓝海领导力”显得更加务实,但和传统领导力的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传统领导力通过改变品质,提升领导力;而“蓝海领导力”提倡通过改变行为,提升领导力,尤其是对于鼓舞员工士气的行为尤为重要。传统领导力会更加注重高层员工的思想,对于中基层员工会用一套固定模式管理;而“蓝海领导力”则提倡要直面一线员工的意见,高、中、基层要使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在“蓝海领导力”的模式下,领导力从本质上可被视为是一种服务,员工就是领导者的“顾客”,领导者需要向他们展现绩效以换取信任。只有员工对领导者的能力品质买单,才会形成更为有效积极的工作。

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来说,“蓝海领导力”显然不难做到。用自身行为让员工得到认可的领导者显然更容易让人信服。

为什么我们眼前的都是“红海”,“蓝海”在哪儿?

天天都有人在说“蓝海”,为什么我每天看到的都是充满血腥味的“红海”?那“蓝海”在哪儿?

其实,“蓝海”就在你团队的每一个人脑中。不要忘了,“蓝海战略”的核心是创新。所以“蓝海”不是你去等待的列车或者寻找的目的地,而是需要你去主动创造的机遇。“蓝海”既是你去把握机遇的工具,也是机遇本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