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潘霜喜 少林金刚八式 传统武术格斗实战威力惊人!

潘霜喜 少林金刚八式 传统武术格斗实战威力惊人!

时间:2018-12-07 08:27:37

相关推荐

潘霜喜 少林金刚八式 传统武术格斗实战威力惊人!

少林金刚八式——潘霜喜少林金刚八式之降龙掌精解少林金刚八式之降龙掌少林金刚八式之丹凤掌金刚八式之伏虎拳少林金刚八式之穿捶少林金刚八式之野马掌少林金刚八式之分心掌八式之炮捶少林金刚八式之双推掌少林金刚八式之分心掌少林金刚八式

一、修身——少林金刚八式概述

天地人为三才,人居其中,修身之本在于养浩然正气,养明明之德。

经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此为内圣,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为外王。修之以身,其德乃真。修身不单指身体的修炼,其根本则为修养,养浩然正气,养明明之德。立身处世,即为修身之本;厚德载物,则为修身之道。

通过少林金刚八式的练习可锤炼人之正气,以禅宗般若智慧开悟世俗尘缘中的品德心。禅武双修,在动中参悟修身动禅之“金刚真经”。金刚八式为少林寺高僧强健筋骨、磨炼超凡意志力的功力性拳术,亦称功法练习。因其练功时均是一动作左右式重复练习,故非有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之精神不能悟得禅缘。拳论: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练习传统功夫不能有投机取巧之想法,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虚假。今天,在市场经济强烈的冲击下,能下一番工夫练习传统功夫者,的确不多。传统功夫的练习,最为关键的是思想品德的修炼,是做人处世恒久心与宽宏高尚心性的修炼。

少林金刚八式由八个动作组成,一降龙、二伏虎、三穿捶、四丹凤掌、五野马掌、六分心掌、七炮捶、八双推掌,练功时以左右式反复练习为主。其动作风格讲究大开大合、直来直去,外主刚猛、内示安逸,气势磅礴、劲力迅猛,表现了古黄河流域中原人淳朴豪放的人文性格。功法练习路线以进退来回一条线为主,有拳打卧牛之地的优势。步法以提脚钩踢、跺脚震步、碾步闯劲为主要表现形式,行拳时上下相随,伸缩开合,发放纵横交错的阴阳合劲。

二、大象无形——金刚八式劲道

大象无形,善抱者不脱;无为而为,随势而变。

拳谚讲:铁不炼不能成钢,力不练则不能成劲。如何把周身之僵横拙力打造成刚柔互济之活劲,不单要下一番苦工夫练习,更重要的是把功夫的修炼融入生活之中,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切忌“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之一时兴起的功夫冲动热。

少林金刚八式的劲力练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劲,即显于外的刚劲,爆发力极强的崩劲,此为三分柔七分刚。第二阶段是暗劲,即隐于无形的短促内劲,也称寸劲,能于无意间发放身体各个部位方向的寸劲,此为四分柔六分刚。第三阶段是化劲,即变劲,圆滑滚动的活劲,大象无形,无形无法,随势而变,此为五分柔五分刚,即拳论曰:五阴五阳为妙手是也。

明劲的练习讲究动作的连贯性与节奏感,是在功法练习一段时期以后的劲力递增期,练习明劲功夫者与未曾练习过传统功夫者所习练的僵劲有本质的区别。长久习练僵劲,对于筋骨肌肉有严重的创伤性,久则气滞血淤。须知明劲的练习是依照传承的功法而习练的,功法的编排均是以伸缩开合、画圆螺旋为主要运动形式,有利于经络的畅通。持之以恒练习,下一阶段便是暗劲。

暗劲的练习讲究动作的斜推劲,如推土机的短促前推劲,进退、进退,意在从各个角度抢攻对方的中线。前脚踩踏后脚蹬地,前手锉后手钩,迈步如铁犁,出手似耕地。这种劲力隐藏于动作的虚实变化之中,故称暗劲。

化劲的练习是功夫练至高境界的无为态,亦是刚柔并济的活劲,刚则是意志力坚刚而恒久,柔则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大象无形,不拘于形式的束缚,心中有便是最真。拳论:拳到无意方为真,万变不离其中。以中为核心,以阴阳平衡为中。

金刚八式劲道的核心要素是杠杆劲、弹簧劲与缠丝劲三种劲力相辅相成,组合运用。

杠杆劲则是运用上下的、左右的或前后的相合劲,即局部的与整体的交叉合劲来破坏对方的平衡,如钩提、挂摔、提打等。

弹簧劲是通过身法与四肢在伸缩、进退、开合中的爆发弹劲。实用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多用于近距离接触对方时发放的短劲。

缠丝劲是顺势借力之劲,有顺缠、逆缠、大缠、小缠之分。以逸待劳、引进落空,表现了缠丝劲以巧胜拙的智慧运动。

在每一动作中均能反映出三种劲力的个异性与共存性,若练习单一的劲力则犯了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的错误。杠杆劲中含有缠丝劲,缠丝劲中含有弹簧劲。此中有彼,彼中有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拳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方为懂劲。若杠杆劲与缠丝劲组合,没有了弹簧劲则失去了短促的暗劲。若杠杆劲与弹簧劲组合,没有了缠丝劲则缺少了四两拨千斤的化劲。若缠丝劲与弹簧劲组合,没有了杠杆劲则缺少了大开大合的明劲。因此劲道的使用,贵在柔化,如江河之水,随势而变。

在远距离攻击时使用大开大合的明劲,近距离时使用短促强悍的暗劲,双方听劲时则使用缠丝柔软的化劲。凡此皆在意,不可着相。劲道的练习与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握时间寻找最佳的位置攻击对方。时间是劲道的速度,空间是劲道的位置。大象无形、上善若水,把练习的速度放慢,无限地扩展劲道的空间,便是修身养生之本。

三、金刚八式功法练习撷英

刚柔曲直、纵横捭阖、起落进退、收如猫伏、纵如虎放、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要则是修习金刚八式的不变法门。

少林金刚八式之降龙掌精解

少林金刚八式是高僧释德根(1914~1963年)所传,由八个招式组成,动作雄壮有力,迅猛剽悍,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讲究气发力发、手随声发。其演练要求是直来直去、大开大合、外形刚猛、内主安逸。据拳谱记载,金刚八式分别是一降龙、二伏虎、三分心掌、四穿捶、五盖捶、六野马掌、七捧肘推山、八单凤掌。为了弘扬金刚八式,笔者将降龙掌的练习与应用做一介绍,供爱好者参考。 一、练习方法 成虚步看掌式,前臂微屈探掌而出,后掌防护于肋部,目视正前方(图1)。左掌变勾手拉至胸前,右掌由内向外翻转,向前穿出与左掌背相合,同时上身前倾,右脚提起高不过膝(图2)。速以右脚踏地落步,同时左掌下拉至肋部,右掌由外向内翻转,成螺旋劲向前方打出(图3)。再右掌变勾手拉至胸前,与左掌背相合,上身前倾,提左脚(图4),速以左脚踏地落步,同时右手下拉,左掌以螺旋劲向前打出(图5)。如此反复练习,来回打成一条线。

要点:以后脚尖蹬地发劲,随肩胯调动传劲于手脚,踏地即击掌,打出降龙掌的霹雳劲。 二、技术分解

降龙掌的前后勾手主要用于抓捋对方,起防守作用。前后手相合,顾打合一,形成向前探击的螺旋劲。前脚踏地主要用于踏击对方胫骨、脚背或直踏对方中门,贴身靠打。实战技击千变万化,故应用降龙掌时应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三、辅助练习

为了增强降龙掌的实用性,可以配合练习打沙袋、击木桩。练习打沙袋、击木桩时,要先做热身活动,如做俯卧撑、降龙掌单操练习等,使身体各部得到放松,以免贴桩抖劲时挫伤筋骨。 下面介绍降龙掌抖劲练习,成实战戒备式,前掌心向上与胸平,后手防护于肋部,目视前方(图6)。抖胯送肩,劲达掌根(图7),打出即收回。如此反复练习,左右式动作相同。 要点:后脚尖蹬地,发劲于刹那间。 四、实践应用 1.防短刀抢攻击面:对方手持短刀欲刺我腹部(图8),我观其肩臂一耸,速以后手抓捋对方肘臂(图9),同时出降龙掌重击对方面门(图10)。 要点:眼毒胆壮,进步贴身,捋打合一。 2.防短棍抢攻击面:对方手持短棍欲劈击我头部(图11),我观其肩动,趁棍起未落之际速进步,以前手抓捋对方持棍手臂的肘部(图12),同时以后掌施螺旋劲直击对方面门(图13)。 要点:眼随手走、手随足落,智勇合一,攻敌于不备。 3.防抓胸击面:对方以单手紧抓我胸部,欲施暴行(图14),我观其眼神,趁其不备,速以左手下捋其右手(图15),进步出掌,直击对方面门(图16)。 要点:捋手即进步,以螺旋抖劲直击面门。 4.防抓肩顶膝击面:对方以两手抓我双肩,欲以膝盖顶击我腹部(图17),我顺其来势,以后手捋压对方大腿(图18),速进步,以降龙掌顺势击打对方面门(图19)。 要点:进步贴身,不待对方顶膝之劲%

少林金刚八式之降龙掌

降龙掌为金刚八式之开山式,其动作劲力迅猛,势巧架大。震脚发劲,形似金刚罗汉;缩身变劲,意如神仙下凡。刚柔并济、形神兼备。因练习与实用时气势石旁礴,劲力纵横,有降龙除魔之势,故名降龙掌。

“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气功内丹术中讲,龙指心火,虎指肾水。谓以真意(元神之用)使心火下降而济肾水,肾水上润以制心火,则水火交合无间,性情自伏而助丹成。《性命圭旨全书》:“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伏之者,伏身中真水。”

在金刚八式中,降龙掌与伏虎拳的劲力走向呈阴阳相对之势,上下对应,消长互济。拳谚:降龙伏虎逞刚强,手打起落人难防。脚打踩意不空,消息全凭后脚蹬。说明降龙掌与伏虎拳的劲道练习,均是发放一身之整体合力。降龙掌的主要劲力是以前掌发放向前下方的搓擦斜劲为主,其整体的合劲突出在一个点上,若干个点形成的集中力便是降龙掌之整劲。在劲力的走向上讲究迈步斜行了,起脚踩步,以步法的斜行线,使前腿向外侧挤劲。手法的搓擦劲是双手离心后形成的短疾暗劲。

降龙掌劲力的关键是前脚落步必踏脚踩步,后脚蹬地必随身而变,身法正反旋转必保持中线垂正。如此虚实分明,使周身气血畅通,打拳时动作不敢有一丝怠慢,心亦不敢有一丝疏忽。此于修身之道,内则强魂魄精神,外则实筋骨皮肉。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提裆收腹,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2;图2为侧面)。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缓缓抬起成捋手式,同时双膝微屈,以右腿丁步式,目视左手前方(图3)。上动不停,右脚震步成虚步式,左前撑右手防守,目视左手虎口(图4)。此又称三体式,即上中下三路虚实分明,虚则为柔,实则为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实存体作为利用物,虚体才是真正的用处。

二、左降龙掌式

接上式,吸气,左脚向左侧方迈步一脚宽,随即右脚蹬地前跟成丁步式,同时双手顺时针画圆置于右侧胸肋前,成防守式,提胯收腹,身法右旋,目视正前方(图5)。

呼气,右脚迅速向右侧方斜踏步,脚外缘着力,同时右手从左手掌背上,向前下方发力,身法炸开,势如降龙除魔,重心在右腿,左手防护于右肋部,目视右掌虎口(图6)。

三、右降龙掌式

接上式,吸气,右脚向右侧方迈一步(一脚宽),随即左脚前跟,成丁步式,左手带右手逆时针画圆成防守式置于胸肋前,目视右手前方(图7)。

呼气,右脚向左侧前方踏步,同时左手从右手掌背向前发力,劲至掌根,目视左手虎口(图8)。

如此左右式交替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遍为佳。

四、收式

接上式,吸气,屈膝上右步合于左脚,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呼气——无极式(图9、10)。

初习者自然呼吸,待动作熟练后凡推掌时皆以呼气为主,中间运行时吸气。

金刚八式之伏虎拳

伏虎拳,伏则为按,有伏虎之意;练功发劲时按手式与挑拳式形成上下相争之力,结合身法之变化一按一挑,升降协调,近则伏按,远则挑掀;因跺脚发力,伏按挑拳时有伏虎擒龙之势,故名伏虎拳。

在练习伏虎拳时务须做到松肩沉肘,开胯松膝,力求一个松字。松于上则为宽心顺气,松于下则为圆裆固精。少林拳针对松的练习讲究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即每一动作都是由松至圆而至方,曲则为圆,直则为方。做到外圆内方,动作螺旋运转时为圆,瞬间发力时则为方。在螺旋运动的动作中为曲,曲而不曲谓之直,由圆形的运动而产生的劲力为直。在瞬间发劲的动作中为曲,直而不直谓之曲,发放短促的弹崩劲后为曲。如此松紧自如,曲直有方,大方无偶,辩证地认识曲直与圆方之间的巧妙变化。在圆转之中练松,使体内之气血随动作的伸缩变化而畅通于经络之中,以此开九窍升清降浊,宣腠理调和营卫。

练拳术之本意是为修身,修身之本在于养浩然正气,正气源于经络畅,经络畅则脏腑和,脏腑和则气血通。长久耍拳身体之气血阴阳平衡,浩然之气则自正也。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提裆收腹,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右手从大腿外侧抬起,左手掌心向上收于腰部,同时左脚成丁步式,目视右手虎口(图2)。

接上式,呼气,右脚跺脚震步,左腿伸出成虚步式,同时左手掌前撑,右掌置于肋部,目视左手虎口。身体重心在右腿,左腿与左手上下在一垂线,形成上中下与手眼身三路相合的三齐式(三体式)(图3)。

二、右伏虎拳

接上式,吸气,左脚向左侧方迈步一脚宽,后脚紧随身法的变化而前跟,脚尖点也成虚步式,同时双手顺时针画圆置于胸肋部,肩胯交叉相合,身法紧缩,重心在左腿,目视侧前方(图4)。

呼气,右脚向侧前方踏脚震步,后脚蹬地,左手下按,右手之挑拳随身法的斜闯劲而上挑,目视右拳(图5)。

三、左伏虎拳

接上式,吸气,右脚向左侧方迈步一脚宽,左脚随即前跟步,成丁步式,双手逆时针在胸前画圆,肩胯带脊柱交叉相合,身法缩合(图6)。

呼气,左脚向侧前方踏脚震步,左右手上下发力,以后脚之蹬劲带身法向侧前方发力,形成整体的挑劲,重心在左腿,目视左手拳前方(图7)。

如此左右式交替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遍为佳。

四、收式

接上式,吸气,屈膝上右步合于左脚,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随即向下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呼气——无极式(图8、9)。

初习者自然呼吸,待动作熟练后凡挑拳时皆以呼气为主,中间运行时吸气。

少林金刚八式之穿捶

穿捶是练习以捶带身、碾步闯劲、身捶相合之浑厚劲为主的功法动作。因其劲力的运行路线是以前手所画之圆圈为空间,速以后手之中平拳带身法从前手所划之圈中穿过,故名穿捶。

穿捶的劲力犹如少林大枪之中平枪,以捶代抢,左右式的画圆即是拦拿之式,穿捶便是扎枪。如此大枪不离怀,枪中有捶,捶中有枪,身如抖杆,进退缩展,刚柔并济。

少林六合大枪是历代习武之人所需掌握的超长器械(长4.2米),练习与使用时要求知行合一。六合大枪之拦拿扎与穿捶的劲力有异曲同工之妙,练习时务做到拳即是枪、身即是杆、拳枪合一之意境。

穿捶的功架以低步大马为主,通过震脚挪步来变换身法之左右式。转换的过程是六合,发劲的瞬间是三齐。六合即肩与胯相合、肘与膝相合、手与脚相合,心与意相合、意与气相合、气与劲相合。六合的实用方法在于圆通,在转的过程中上升则为螺旋式上升,形成向上的飘浮劲;向下则为螺旋式下降,形成向下的沉坠劲。三齐即手、眼、脚三点一线(上下之垂线),上下一体形成进退自如的闯劲,即斜向下的碾搓劲。

拳谚:宁挨一摔,不挨一闯。闯劲是一种极具震撼力的冲撞劲,穿捶的闯劲是手臂外侧与前腿内侧相合的剪刀劲结合身法前冲的靠撞劲,贴地前滑形成的强悍整劲。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提右脚震步,左脚向侧前方开一大步(宽于弓式,重心在后腿,势沉劲缩,目视正前方(图2)。

呼气,右手后拉,左手前冲形成无坚不摧的崩弹劲,重心在前腿,由体至面至线最后到点,整体的劲力凝聚于左拳,目视左拳前方,此无极生太极式(图3)。

二、右穿捶式

接上式,吸气,收左脚于右腿前,落脚震步同时左拳逆时针画圆拉于胸前,右拳抱于腰间,身法成六合式,保持中心线中正,重心在左腿,目视正前方(图4)。

上动不停,呼气,左拳向后拉力,右拳向則穿插,同时右脚向前方上大马步,闯步发劲,上下相合,三齐在一垂线上,重心在前腿,肩背部的前后劲炸开传至于右拳,目视右拳前方(图5)。

三、左穿捶式

接上式,吸气,收右脚于左脚前同时震步发力,劲力上浮,以手带身,右拳顺时针画圆一圈随身法变化收于胸前,周身放松,肩胯交叉相合,后脚尖蹬地,目视正前方(图6)。

呼气,右手向后拉力,左手随步法之贴地前滑劲而前闯,目视左拳前方(图7)。

前后劲分开,有向四周外炸的感觉。拳谚讲:无极而太极,太极而八极。如此左右式交替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遍为佳。

四、收式

接上式,吸气,屈膝上右步合于左脚,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呼气——无极式(图8、9)。

初习者自然呼吸,待动作熟练后凡穿捶时皆以呼气为主,中间运行时吸气。

少林金刚八式之丹凤掌

丹凤掌,又称搬筝式,即双手阴阳翻转如搬筝换位之式。练习时以步带身,劲力斜闯结合双手缠丝劲上下交错,发放螺旋交叉的杠杆劲。丹凤为鸾的一种,首与翼皆赤。《禽经》:“鸾,首翼赤曰丹凤。”丹凤掌取其动作舒展大方,动静和谐,故名丹凤掌。

丹凤掌的劲力走向贵在伸缩开合,下盘功架缩时呈陀螺之旋转,脚后跟的自转带动身法公转,肩胯折叠相合。上盘展胸翻背,沉肩坠肘,项竖身正,头顶与脚心保持在一垂线上,胸中一团和气。此即气沉丹田、虚灵顶劲之真意。

双手的阴阳翻转是在顺逆缠丝劲的基础上而运转的,单手的转与其对应脚的转是相应的。掌心为阴,掌背为阳;脚内侧为阴,脚外侧为阳。当左手掌心向下时相对的左脚内侧朝前,此为上下一体皆属于阴。当右手掌背向下时相对应的右脚外缘朝前,此为上下一体皆属于阳。在身法团缩时属阴,势则为沉;身法伸张时属阳,势则为浮。如此身法的左右式变化是阴阳消长、阴阳对立、阴阳转换、阴阳互根的和谐运动。

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无极,即有生无,无生有。动则分阴阳,静则合无极。以心意合于肢体,即心意诚于中,肢体行于外。形简而意繁,势小而劲多。拳论: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一贯者,即是道。道谓之阴阳平衡,万法皆不离道,况拳术功夫一道亦为非常之道。动静、刚柔、虚实、阴阳,此拳术之八纲,以应进退、左右、中定之五步,总合于十三式,凡此皆守中合一之道。故经曰:天得—以清,地得—以宁,神得—以灵,谷得—以盈,万物得—以生。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提右脚震步,左脚向侧前方开一大步(宽于肩)呈大马步式,同时右手举于头顶百会穴,左手防护于胸肋部呈打虎式,重心在右腿,目视左肩前方(图2)。

呼气,身法下沉劲力向侧前方斜闯,同时右手下按、左手上托,形成上下相搓的合劲,重心在左腿,目视左手掌前方。此无极生太极式(图3)。

二、右丹凤掌式

接上式。吸气,提左脚于右腿前,落脚震步,右脚尖点地微向前蹬,同时左手掌以小指为轴带动身法逆时针画圆一周收于胸前,右手置于左腿外侧呈交叉合劲式,收腹提胯,重心在左腿,目视右肩前方(图4)。

上动不停。呼气,右脚蹬地以脚外缘向前方铲地发劲,左脚有前蹬之式,同时左手下按、右手上托,借身法前闯劲结合手臂的缠丝劲与杠杆劲形成短促激进的暗劲,重心在右腿,目视右掌前方(图5)。

三、左丹凤掌式

接上式。吸气,提右脚于左脚前,震步发力,同时右手掌以小指为轴带动身法顺时针划圆一周收于胸前,左手置于右腿外侧呈交叉合劲式,左右膝关节屈膝不可成直角,身法缩合,上下一体,胸中一团和气,重心在右腿,目视左掌前方(图6)。

上动不停。呼气,左脚向侧前方斜铲劲至脚外缘,同时右手掌向下伏按、左手掌斜向上推托,如此劲力四贯,纵横交错,犹如霸王搬筝之手到擒来,重心在左腿,目视左掌前方(图7)。

如此左右式交替可反复练习,一般以八遍为佳。

四、收式

接上式。吸气,屈膝上右步合于左脚,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呼气——无极式(图8、9)。

初习者自然呼吸,待动作熟练后凡翻掌发劲时皆以呼气为主,中间运行时吸气。

少林金刚八式之野马掌

野马掌是以练习侧面的斜推劲为主,动作雄壮有力,起腿钩脚,落步铲腿,晃膀发力,劲至梢节。因其劲力迅猛凌厉势如野马奔驰,故名野马掌。

野马掌的劲力以沉坠劲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向侧前方发劲时带有下沉的架势。拳架的沉稳全取决于重心的垂正,重心是依靠前后、左右、上下六面之劲而维系其中正平衡。在人体六个面均有其平衡的中点,六个点依其相对应的角度而连线,构成内空外圆的活体太极圆。圆如滚珠、圆如皮球、圆如弹簧球、圆如钢球。如此则正反、顺逆、大小均依据中正为法则。由小至大,由少至多,由正及反,由顺至逆,由强至弱。凡此皆属道之动。道之动是指和自然方向相反的轨迹“有无”或“强弱”,道之用是指自然方向的轨迹“有无”或“弱强”。不论是轨迹道之动还是轨迹道之用,都是人的心法走过的轨迹。“天人合一”即是指这两种轨迹的完美契合。故经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反向发展,是自然规律的运动;显示柔弱,是自然规律的作用。天下万物产生于有形,而有形则产生于无形。)

大道至简,拳术之修为贵在中和。以武入道,在中和之理中悟道,晓得正反顺逆均取法于阴阳,在拳术之初是为无极,动则生太极。知此有无相生之道,便能悟得形简意繁、式少劲多的少林拳派功夫之真谛。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双腿屈膝,迈左脚开步,脚尖点地,成丁步式,重心在右腿,双手置于胸前——防守式,目视侧前方(图2)。

呼气,身法下沉,劲力向侧前方斜闯,后脚蹬地,有前冲之意,同时双手掌心向前、虎口相对向侧前方发劲,前手的劲向前推,后手的劲向下沉,重心在左腿,目视双手掌前方,此无极生太极式(图3)。

二、右野马掌式

接上式,吸气,提左脚于右腿前,落脚震步,身法随步法之旋转而内裹,双手逆时针画圆于胸腹前,重心在左腿,目视右肩前方(图4)。

上动不停,呼气,后脚蹬地直接上步,劲达右脚外缘,有斜铲之意,双手虎口相对,力达掌根,整体之劲力下沉,重心在右腿,目视右掌前方(图5)。

三、左野马掌式

接上式,吸气,提左脚于右腿前,落脚震步,屈膝提胯,身法呈弓形,旋转相合,双手顺时针画圆于胸腹前,左脚尖自转,保持右脚之涌泉穴与头顶之百会穴在一垂线上,目视左肩前方(图6)。

上动不停,呼气,身法前栽,步法斜铲,意注丹田,双手从小腹丹田处向侧前方发劲,重心在右腿,目视左掌前方(图7)。

此即拳谚中所讲,“极柔弱而后极坚刚,极缓慢而后极迅猛”。如此左右式交替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遍为佳。

四、收式

接上式,吸气,屈膝上右步合于左脚,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呼气——无极式(图8、9)。

初习者自然呼吸,待动作熟练后凡推掌发劲时皆以呼气为主,中间运行时吸气。

少林金刚八式之分心掌八式之炮捶

分心掌是以练习左右之横劲与上下之竖劲的盖砸横扫劲力的功法动作,因动作的运行路线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四面劲力,有开肩展背之效,故名分心掌。

分心掌的横劲与竖劲两者交替互变,横以济竖,竖以济横。竖者,肩至足底作一垂线;横者,两背及手外侧作一横线。以身而论,则竖者自腋至两肩井穴;横者,自六腑转于脊骨背也。自裆至足底,自膝至于臀,是以腿而言之也。拳论曰:来脉转关,圆转周折。便是横竖交叉,开合相宜劲力的练习。关者,隘也。来脉转关之本意是通过动作的开合圆转运动,来达到通经脉中的俞穴,起到活气血调阴阳的内壮强身之效。

武术中有开四关的功夫,上则为两肩,下则为两胯,上下对应共称四关。肩开则劲能传于掌,胯开则劲能传于足。肩部之肩井穴有抽风祛寒、活血通经之功;胯部之环跳穴有祛寒逐瘀、通达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之功。俞穴是一个点,通过上下点的疏通来完成一条线的畅通,线则为经络,每一经络均有其相应的脏腑。五脏与六腑表里互应,构成十二经络相合。这就形成点、线、面、体与穴位、经络、脏腑、三焦包膜的整体气血循环链。气乃无形之体,无形之气可生有形之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行拳走架,伸缩开合,缠绕拧转,开关转枢,即是以开通气血之关隘要穴为根本。开肩必练四面大劲,开胯必练提裆屈膝。以身法之圆转周折开心脉之气血畅通,如此则身心相合,此为练习分心掌之本意。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提右脚震步,同时开左脚间距宽于肩,以左脚尖点地内旋,身法下沉,同时双手抱于对侧膀臂。重心在右腿,目视左肩侧前方(图2)。

呼气,以左脚尖为螺旋点,身法旋转,螺旋式上升(保持脊柱与四肢的中正平衡),双臂腾展,开胸撕背,劲至双手掌背,目视左手前方(图3)。

二、右分心掌式

接上式,吸气,提左脚(暗藏钩腿式)震步置于右腿前,随即身法左转,双手交叉式置于胸腹前,重心在左腿,目视右肩侧前方(图4)。

呼气,右脚尖前戳,点地成虚步式,同时双手掌自下而上向双肩侧下方发劲,有盖砸之势,劲至掌背,重心在右腿,目视右掌前方(图5)。

上动不停,吸气,提左脚震步,以右脚尖为支点带身法螺旋下沉,双手交叉自然抱于对侧膀臂,收腹提裆,重心在左腿,目视右肩侧前方(图6)。

呼气,身法抖动瞬间发劲至双膀臂,肩背部肌肉有撕裂感为佳,目视右手掌(图7)。

三、左分心掌式

接上式,吸气,提右脚于左腿前,落脚震步,身法右转,双手交叉置于胸腹前,右脚前蹬,重心在右腿,保持左肩与右腿在一垂线上,目视左肩侧前方(图8)。

呼气,左脚尖前戳,点地成虚步式,随即双手掌背由下至上画一立圆至顶点时向下发劈盖之劲,沉肩坠肘,劲至掌背,目视左手掌前方(图9)。

吸气,提右脚震步,双手交叉互抱对侧膀臂,随身法下沉而螺旋沉坠,左脚尖为旋转点,重心在右腿,目视左肩侧前方(图10)。

呼气,身法瞬间抖颤,有卷炮爆炸之势,劲力外炸,目视左手侧前方(图11)。

如此左右式交替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 遍为佳。

四、收式接上式,吸气,屈膝上右步合于左脚,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呼气——无极式(图12、13)。

初习者自然呼吸,待动作熟练后凡推掌发劲时皆以呼气为主,中间运行时吸气。

炮捶亦称盖捶,是以身法带手法、使用拳背发放斜向下的盖压劲为主,因其劲力是从怀中爆发而出的爆炸劲,又有窝里炮一说,故名炮捶。 炮捶的劲力是典型的螺旋杠杆劲,通过身法的沉降起浮、伸缩开合,佐以步法的点蹬扣摆,使整体之劲力聚于手法,形成了踏脚蹬地、盖捶压顶、势不可挡的炮弹劲。 炮劲是诸多拳系中共称之劲道,因劲力的发放是以缩合松柔为前提,反之开放爆炸便是炮劲的发放。拳谚“握拳如卷饼”就是讲的缩合劲,如同纸卷之鞭炮,卷得越紧炸得越响。这是针对局部爆炸劲的比喻。炮劲的攻击价值则取决于它的远距离攻击优势,洞察秋毫,寻机而发,在瞬息万变的实战中做到声东击西,指上打下。 少林拳劲力的变化异常巧妙,学武术练功夫并非一味地苦练一招一式,高层次的功夫是智慧的修炼。练功夫即是修身,修身之道如同良医之治病,望闻问切,四诊八纲,治病求本,遵循天人合一之自然规律。然庸医之治病只治其标,不分表里虚实,如治热证纯用寒凉之济,不知五行生克、脏腑相生之理,害人最深。 庸医之治病如同武夫之呆练花法虚架一般,视精深之拳理于不顾,至老死亦难窥武学大道之门径。武医同源,劲道的变化玄机均不出动静、虚实、刚柔、阴阳之理,要八纲互参,做到周身无处不是劲,周身处处皆虚实,才是真正的变劲之道。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提右脚震步落于原地,左脚成丁步式,同时双手置于右肋部,目视左肩侧前方(图2)。 上动不停,呼气,右手下压于胸前,左手从右手前穿过,右手与左手形成前后劲的分力,同时左脚前戳点地成虚步式,重心在右腿,目视左掌虎口(图3)。

二、右炮捶式 接上式,吸气,左脚向左侧方迈一步(一脚宽),右脚随之前跟,收胯屈膝,身形如伏猫状,同时左手下压,右手以下栽拳发力,膀臂内旋,意注拳面(图4)。 上动不停,呼气,左脚蹬地,右脚向侧前方跨步踏脚,劲达脚外缘,同时右手下压,左手屈臂向侧前方崩臂弹劲,目视右拳前方,身形放如猛虎,势如钢炮之爆炸(图5)。

三、左炮捶式 接上式,吸气,右脚向右侧方迈一步(一脚宽)走斜线,左脚随即前蹬,紧随其后,屈膝不得低于90度,同时右手成挂捶式,防护于胸前,左拳内旋向前下方栽拳,目视左拳(图6)。 上动不停,呼气,右手下压,左手收于怀中,左手臂速以螺旋劲从怀中爆发而出,发劲于拳背,同时右脚蹬地,左脚向侧前方跨步踏脚,以一身之整劲爆发于瞬间,重心在左腿,目视左拳(图7)。

如此左右式交替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遍为佳。 四、收式 接上式,吸气,屈膝上右步合于左脚,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呼气——无极式(图8、9)。

初习者自然呼吸,待动作熟练后凡盖捶发劲时皆以呼气为主,中间运行时吸气。

少林金刚八式之双推掌

双推掌,又称捧肘推山式,因练习时以双手画圆(劲走螺旋线),发放以向前下方的斜推劲为主,后脚蹬地,身法前扑,以一身之整劲聚于双掌,有推山移位之势,故名。

少林拳派功夫的核心功夫是八大圆与十二小圆,无论是举手投足、行走坐卧,还是踢打摔拿,均不离八大圆与十二小圆的组合变化。八大圆与十二小圆的运动范围又都离不开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每一个面均有八个点。这八个点便是八卦的方位,四正四偶,依五行生克理论相互为用,从而形成纵横交错、虚实转折的劲道功夫,手法的圆与步法的圆在左右式交替过程中是交叉旋转的,其中间螺旋杠杆劲则为脊柱之旋转。瞬间发劲时手与脚是在一垂线上,有斜有正,对应交叉,而其根本必须保持身法中正。双推掌的劲力变化便是依据螺旋斜线运动的规律,以斜式练正劲,形成阴阳平衡的斜中正。

画圆的练习是位置的改变,即换位攻击对方的薄弱处,避实击虚。双推掌的练习是通过步法的挪位改变自己的位置,扩大运动空间,身法的旋转是加速手法的变化时间,即通过扩大运动空间寻找最佳的攻击点,同时结合手法变化的时间瞬间发劲。空间便是八卦变化的点,时间则是太极旋转的巧劲。如此以周身之松柔劲画圆,身轻步活,以瞬间之短劲涌动气血,发放山崩地裂之霹雳悍劲。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二、右双推掌式

吸气,意注于脐下丹田。呼气,提左脚外旋落脚震步,以脚外缘着地,身法随即左转,同时双手在胸腹前画一斜平圆,重心在左腿,目视右肩侧前方(图2)。

上动不停,吸气,以左腿为支撑腿,起腿成提腿护膝式,同时双手顺势置于胸腹部成防守式(图3)。

接上式,呼气,右脚前蹬跨一步,落地生根成弓步式,双掌顺势随身法前推,保持身法中正,重心在前腿,目视双掌正前方(图4)。

三、左双推掌式

接上式,吸气,意注于脐下丹田。呼气,身法起浮,提右脚于左腿前,震步发力,同时双手顺时针在胸前画圆,手法凌厉,有向后的抖带劲,身法右转,肩胯旋转相合,目视左肩侧前方(图5)。

吸气,双手顺势置于胸腹前成防守式,同时左腿以膝带脚前提成提腿护膝式(图6)。

呼气,左脚前蹬腿,向前跨一步以弓步前冲劲带身法斜闯,发劲于双手掌根,目视双掌正前方(图7)。如此左右式交替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遍为佳。

四、收式

接上式,吸气,屈膝上右步合于左脚,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呼气——无极式(图8、9)。

初习者自然呼吸,待动作熟练后凡震步、推掌发劲 时皆以呼气为主,中间运行时吸气。

少林金刚八式之分心掌

分心掌是以练习左右之横劲与上下之竖劲的盖砸横扫劲力的功法动作,因动作的运行路线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四面劲力,有开肩展背之效,故名分心掌。

分心掌的横劲与竖劲两者交替互变,横以济竖,竖以济横。竖者,肩至足底作一垂线;横者,两背及手外侧作一横线。以身而论,则竖者自腋至两肩井穴;横者,自六腑转于脊骨背也。自裆至足底,自膝至于臀,是以腿而言之也。拳论曰:来脉转关,圆转周折。便是横竖交叉,开合相宜劲力的练习。关者,隘也。来脉转关之本意是通过动作的开合圆转运动,来达到通经脉中的俞穴,起到活气血调阴阳的内壮强身之效。

武术中有开四关的功夫,上则为两肩,下则为两胯,上下对应共称四关。肩开则劲能传于掌,胯开则劲能传于足。肩部之肩井穴有抽风祛寒、活血通经之功;胯部之环跳穴有祛寒逐瘀、通达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之功。俞穴是一个点,通过上下点的疏通来完成一条线的畅通,线则为经络,每一经络均有其相应的脏腑。五脏与六腑表里互应,构成十二经络相合。这就形成点、线、面、体与穴位、经络、脏腑、三焦包膜的整体气血循环链。气乃无形之体,无形之气可生有形之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行拳走架,伸缩开合,缠绕拧转,开关转枢,即是以开通气血之关隘要穴为根本。开肩必练四面大劲,开胯必练提裆屈膝。以身法之圆转周折开心脉之气血畅通,如此则身心相合,此为练习分心掌之本意。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提右脚震步,同时开左脚间距宽于肩,以左脚尖点地内旋,身法下沉,同时双手抱于对侧膀臂。重心在右腿,目视左肩侧前方(图2)。

呼气,以左脚尖为螺旋点,身法旋转,螺旋式上升(保持脊柱与四肢的中正平衡),双臂腾展,开胸撕背,劲至双手掌背,目视左手前方(图3)。

二、右分心掌式

接上式,吸气,提左脚(暗藏钩腿式)震步置于右腿前,随即身法左转,双手交叉式置于胸腹前,重心在左腿,目视右肩侧前方(图4)。

呼气,右脚尖前戳,点地成虚步式,同时双手掌自下而上向双肩侧下方发劲,有盖砸之势,劲至掌背,重心在右腿,目视右掌前方(图5)。

上动不停,吸气,提左脚震步,以右脚尖为支点带身法螺旋下沉,双手交叉自然抱于对侧膀臂,收腹提裆,重心在左腿,目视右肩侧前方(图6)。

呼气,身法抖动瞬间发劲至双膀臂,肩背部肌肉有撕裂感为佳,目视右手掌(图7)。

三、左分心掌式

接上式,吸气,提右脚于左腿前,落脚震步,身法右转,双手交叉置于胸腹前,右脚前蹬,重心在右腿,保持左肩与右腿在一垂线上,目视左肩侧前方(图8)。

呼气,左脚尖前戳,点地成虚步式,随即双手掌背由下至上画一立圆至顶点时向下发劈盖之劲,沉肩坠肘,劲至掌背,目视左手掌前方(图9)。

吸气,提右脚震步,双手交叉互抱对侧膀臂,随身法下沉而螺旋沉坠,左脚尖为旋转点,重心在右腿,目视左肩侧前方(图10)。

呼气,身法瞬间抖颤,有卷炮爆炸之势,劲力外炸,目视左手侧前方(图11)。

如此左右式交替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 遍为佳。

四、收式接上式,吸气,屈膝上右步合于左脚,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呼气——无极式(图12、13)。

初习者自然呼吸,待动作熟练后凡推掌发劲时皆以呼气为主,中间运行时吸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