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秋日演奏“琴近太湖”古琴系列活动

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秋日演奏“琴近太湖”古琴系列活动

时间:2024-01-11 23:09:40

相关推荐

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秋日演奏“琴近太湖”古琴系列活动

观临太湖可闻“太古音”

——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秋日演奏“琴近太湖”古琴系列活动

作者:颜贝贝

太湖东南隅,有一“儒林里”,宋始称“七都”。今日七都,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崇尚文化。琴,为国学六艺之一,八音之首,可修身养性、怡情正心。故,“琴近太湖”文化品牌在七都应运而生。

古琴近太湖,琴音绕小镇。9月7日至15日,“琴近太湖”太湖国学音乐小镇古琴系列活动在太湖之滨的七都悠扬上演,古琴制作专家作品特展、古琴研修班、古琴专题研讨雅集、古琴专场音乐会……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琴声不断、琴音不辍。顺应自然、清微淡远的古琴声,为七都镇的音乐元素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不断深化着七都的音乐内涵。

结缘音乐 构筑全新音乐载体

音乐与七都结缘已久,现已是七都特色文化的典型代表。

太湖渔歌作为千百年来传唱至今的宝贵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最具特色的太湖渔文化之一,更是七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七都还拥有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木偶昆曲,先后被列为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曾多次作为出访文化交流曲目外出展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近年来,七都在太湖渔歌、木偶昆曲的音乐元素上,努力将古琴音乐发展成彰显七都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的又一载体,拓展和丰富七都的音乐内涵,打响小镇音乐品牌。

“七都地处吴头越尾,坐拥23公里太湖岸线,具有独特的自然禀赋,这里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特色鲜明。近年来,七都在积极谋划项目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的同时,注重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做亮了国学和音乐"一静一动’两篇文章。”七都镇镇长王炜表示,今年是七都第二次举办古琴系列活动,希望把“琴近太湖 ”古琴系列活动延续好,办成七都另一张音乐名片。

据了解,“琴近太湖”太湖国学音乐小镇古琴系列活是七都镇联合区文联、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区融媒体中心 (传媒集团) 举办的第二次古琴系列活动,致力于让观众欣赏到完美的古琴视听盛宴,领略中华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牵线古琴 太湖南岸品古琴盛宴

七都有碧波浩渺、柳如烟云之温婉,有东边日出西边雨之奇观,亦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美景,更有波涛汹涌之恢宏。爱琴之人,观临太湖,可闻“太古声”,能悟琴真意。

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古琴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古琴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七都镇以“太湖国学音乐小镇”荣获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从此也牵上了与古琴的“红线”。

今年的“琴近太湖”太湖国学音乐小镇古琴系列活动精彩纷呈,9月7日至9月15日期间,长三角古琴制作专家作品特展在七都凯莱大酒店、太湖大讲堂展出,展出人员包括卢荣、裴琴子、鲁庆、王俊、吴斌等;9月8日,“琴叙七都”古琴专题研讨雅集在七都凯莱大酒店举行,品琴、论琴、拂琴……古琴名家汇聚一地,供叙雅事;当天,“太古遗音”中青年琴家巡演音乐会也在七都凯莱大酒店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中青年古琴音乐家为现场观众呈上了一场太湖畔的古典音乐盛宴。

此外,9月11日至14日期间,第二期“水乡说渔”九派琴院古琴研修班在太湖大讲堂举行,龚一、梁惠君、龚幽兰等古琴名家作为讲课教师主讲《碧涧流泉》《洞庭秋思》等曲目。

“近几年,吴江致力于古琴艺术的传播,古琴事业发展迅速。连续两年,"琴近太湖’古琴系列活动在美丽的太湖南岸七都举办,不仅给吴江古琴事业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也给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区文联主席孙俊良表示。

“琴”满中秋 琴弦之旅将在小镇“常态化”

当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琴,遇到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秋佳节,会碰撞出什么火花?13日晚在太湖大讲堂举行的“琴近太湖”古琴名家名曲中秋专场音乐会给了大家一个圆满的答案,给所有人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中秋夜。

朗朗明月,团聚佳期,太湖边琴声悠悠。如果说,“太古遗音”中青年琴家巡演音乐会是本次“琴近太湖” 太湖国学音乐小镇古琴系列活动的“开胃菜”,那“琴近太湖”古琴名家名曲中秋专场音乐会便是本次活动的“正餐”。本场音乐会上名家云集,精彩丰呈,让每个与会者倾听“太古遗音”,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耳听琴音,明月为伴,享受了一场难得的琴弦古风之旅。

那当东方遇见西方,又会擦出什么样的奇妙火花呢?作为此次古琴系列活动之一,10月13日,即将上演的中国古琴家成红雨与德国钢琴家海纳·格兰钦共同举办古琴与钢琴专场音乐会,会让我们领略到中西合璧的演奏,所呈现的别样 精彩。

今年以来,七都镇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高起点规划七都全新旅游品牌形象,高水平策划七都文旅产业活动。结合特色资源优势,下一步,七都镇将积极筹备首届木偶昆曲节,保护和传承太湖渔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常态化开展“琴近太湖”系列活动。

琴近期待情近

——参加七都镇古琴音乐会有感

作者:杨晓容

9月8日正是白露节气,正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个伊人就是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古琴艺术,在水一方的七都镇凯莱大酒店里,伴随着汉服、古琴、古曲、水墨动画,把听众带进了蒹葭苍苍、天地人交会的情境之中。

在此次琴近太湖——“太古遗音”中青年琴家巡演音乐会现场,来自北京的琴家吴寒手操 《阳关三叠》,演绎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境。

吴江鲈乡琴社的孙莉华与张常恭琴箫合奏 《梅花三弄》,弹奏出冰清玉洁、傲霜斗雪的花中君子梅花,张秋红的《普庵咒》则是佛音古曲之再现,琴曲禅意,弦外之音尽在指尖。来自成都的琴家李雪梅一曲《孔子读易》让人感受到一个孜孜矻矻,皓首穷经,为了得到真传,甚至“韦编三绝”的圣贤形象,其用心甚为良苦。压轴之戏是杭州琴家陈成渤与沈英彪的琴箫合奏 《望月》,最合契时空:演奏现场距离太湖咫尺之遥,临窗远眺,太湖烟雨,尽在眼前,而时间正值中秋节前 5日,伴随琴声,可以想见,月夜星稀,月色皎洁,清光洒地,抬头望月,低头沉思,无限诗意。

古琴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弦乐器,用桐木等木料做成,原有五根弦,后来增加为七根,沿用至今,也叫七弦琴。古者远也,有“远古之琴”和“古代留存下来的琴”的双重含义,也是为与现今流行的其它乐器琴区别,称之为古琴。琴者情也,是表达人、天、地相感应的形而上之琴。琴也是禁,通过修养德操,来摈弃杂念,达到天人合一。

古琴位列“琴棋书画”追求完美人格四大修养之首,只讲修身养性,很少功利,就是与棋书画相比,其特点还是非常鲜明。棋讲胜负,你输我赢,杀伐之气,伴随始终,而书画既能陶冶性情,还有很大的实用性,书画家一技在手,可以生活无忧,一讲功利,往往金钱相权,不俗真难。但是古琴傍身,除了自娱、修性,悦己,既无实用性,也不太容易靠它谋生,正因如此,古琴能列为四大修养之首,成为中国人推崇的养生之道,修性之术。古往今来,由古琴演绎出的故事不知有多少。连至圣先师的孔子,也有学习 《文王操》,百学不厌,精益求精,终得精髓的佳话。

从古到今,古琴艺术经历了一个从崇高到衰落到复兴的历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陈雷激演奏古琴《高山流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瑰宝,从此古琴逐渐为人们所知。在时尚音乐流行、充斥感官刺激的今天,古琴艺术能在此演奏,并且从去年开始,七都镇与相关部门就举办了首个琴近太湖古琴音乐周,今年已是第二届,当天就举行了两场,中秋当日,还有一场古琴音乐会。众多听众参加,殊属不易。在唐朝,就有“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的说法,要在今天坚持并传播,可以想见多么不易。

连续两年举办古琴音乐活动,是七都镇对打造国学音乐小镇的实践,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布道之举。琴已近太湖、近七都,但要将其扎根于此,发扬光大,情近七都,还任重道远。比如,如何让古琴艺术走进平常百姓家,培养一批热爱古琴的居民,特别是让古琴走进学校,让青少年也能对此中华瑰宝了解并喜欢,在校园里能响起国乐,还有这样的音乐会,我们期待它一直办下去,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否则,每年仅仅举行音乐周活动,也只是太湖里一片漂亮的浮萍,没有扎根,小镇的街头小品,公园设施里,也能糅合古琴元素。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古琴艺术的传播弘扬,在打造国学音乐小镇的同时,提升七都人的文明素养,与当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那才是从琴近七都到情近七都。

好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古琴已近七都,我们期待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华经典天籁之音,情近七都。白露之时,秋风已至,追求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只要努力前行,不惧道阻道长,在水一方的伊人一定能得到。

湖上升明月 小镇绕琴音

——“琴近太湖”古琴名家名曲中秋专场音乐会侧记

作者: 杨丽娟

中秋佳期,明月悬空,在烟波浩淼的太湖南岸,琴声悠悠,遥送天籁。9月13日晚上, 作为太湖国学音乐小镇古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古琴名家名曲中秋专场音乐会在太湖大讲堂上演,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古琴名家为慕名而来的300多名古琴爱好者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宴。

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今虞琴社社长戴树红携弟子们表演的大型琴箫合奏《碧涧流泉》中拉开了序幕,听众随琴箫声徜徉山涧流水中。随后,丁承运、朱晞、戴树红、刘善教、吴光同、裴金宝等知名琴家轮番登场,现场演奏了《流水》《渔樵问答》《精忠词》《山居吟》等古琴名曲,美妙的琴声在偌大的会场轻舞飞扬、余音缭绕,令现场听众侧耳沉醉,不时有听众拿起手机或录或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庵琴派) 代表性传承人刘善教先生演奏的 《山居吟》,将崇尚“进退自如”——进可治世兴邦、退可顿悟人生的古时君子形象表现的栩栩如生。来自苏州观前街的李小姐是古琴爱好者,为了能参加晚上七点开始的音乐会,她半个月前就约了同学,五点钟从家里出发,也是第一次中秋节没有陪儿子吃晚饭,但她说聆听此高水平的音乐会让她无憾!

除了古琴独奏,来自天津音乐学院的李凤云和王建欣老师,还琴箫 (埙) 合奏了《暗香》《南风歌》,声韵谐和、意境清雅。“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

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这是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所作的一首诗 《过垂虹》。那是个除夕雪夜,他与小红正乘舟从石湖返回苕溪,两人吹唱的正是他的新作《暗香》与《疏影》。不觉中,现场听众被带入了那个除夕雪夜!

现场最令人惊喜的是,现任中国琴会荣誉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琴艺术) 代表性传承人龚一为大家即兴演奏了一曲 《忆故人》,琴声行云流水,尽显大师风骨,令听众在琴声中穿越往返,似与千年文明展开对话。因事未能现场参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吴钊隔空向观众遥送祝福,他说七都风景很好、水质很好,七都人智慧、勤劳、好客,他去年来过一次后就被七镇深深吸引。

为感谢古琴家们对吴江区及七都镇古琴事业的支持,区文联主席孙俊良、七都镇党委书记肖军在现场向已是耄耋之年的戴树红与龚一两位老师赠送了由吴江书法家孙俊良、诗人张秋红、画家石昶合作创作的集“诗、书、画”于一体的造像扇面。区文联还向吴门琴社创始人之一、著名斫琴家、古琴修复专家裴金宝颁发“吴江区文联艺术顾问”聘书。

琴为心声,曲通人心。“琴近太湖”将古琴艺术融入儒林里,期待中华优秀文化之脉在此延绵流长!

将太湖之美融入古琴创作

——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古琴文化研究学者吴寒

作者: 颜贝贝

“这是我第一次来七都,但对这个在太湖边的音乐小镇充满了好感,也想借此次音乐会把千年的古琴韵味带到现场,一一呈现给现场观众,让大家知晓琴学的审美,知琴之所以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古琴文化研究学者吴寒在接受采

访时告诉记者。

吴寒认为,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元素之一,在现代,应该转化为艺术语言继续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传播传统音乐之美,讲好中国故事。

文人爱琴,故历来关于琴的著作众多。《尚书》、《礼记》、《乐记》、《诗经》 等文献中均记载了古琴,但大多都是只言片语。直到南宋时期,田芝翁所写 《太古遗音》,古琴才形成专学。《太古遗音》 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古籍,是中国首部成体系的琴论专著,也是我国的琴书之祖,被后世视为琴学珍品。

“因此,我们的音乐会以"太古遗音’为名,向琴书之祖致敬。”吴寒表示。“我们现在读到的关于琴的文献大多都是以 《太古遗音》 为模本。很多关于琴的文献,要么是纯粹的文字,要么是纯粹的乐谱,直到万历年间杨抡所编纂的 《太古遗音》,有文有谱,把古琴的起源、古琴的制作、古琴的弹奏指法等作了系统整体汇编。”吴寒介绍,他在 年时把这本书作了再版,从典籍出发,并以音乐会的形式让大家全面了解古琴文化,在新时代下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播古琴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次“太古遗音”中青年琴家巡演音乐会在太湖之滨七都举办,吴寒希望观众可以在听完音乐会后,更好地亲近生活、亲近太湖、亲近古琴,爱中国、爱生活、爱古琴。对于七都的音乐发展,吴寒也有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七都可以将古琴与太湖水、太湖美结合起来,将儿时对太湖的记忆与古琴弹奏结合起来,用独特的创造力留下更多与太湖相关的文化创作,能定期举办关于太湖、国学等元素的古琴雅集、音乐会,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在艺术独立性的传承基础上,让古琴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强盛的生命力。

让古琴不再曲高和寡

——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吴门琴社理事、吴江鲈乡琴社社长张常恭

作者: 颜贝贝

山水是文人的情怀,同样也是古琴家的情怀。七都地处太湖之滨,早已成为老一辈古琴家传承古琴艺术与文化的基地。“此次古琴音乐周期间,琴家们演奏的《流水》《潇湘水云》《石上流泉》《秋江夜泊》 等名曲,大都与水韵文化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吴门琴社理事、吴江鲈乡琴社社长张常恭介绍说。

“早在唐朝时,陆龟蒙便泛舟吴淞江创作曲目《醉渔唱晚》。”张常恭告诉记者,本次“琴近太湖”太湖国学音乐小镇古琴系列活动在七都举办,将古琴与吴文化、太湖文化等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十分贴切。

当前,吴江已形成一系列“琴系吴江”古琴品牌活动,推动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得益于多年来吴江古琴家的不懈努力。与此同时,很多百年前的古琴史料、弹奏方法如今都还在,吴江有很多像张常恭一样的古琴家正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打谱”方式把这些曲子恢复过来,展现吴江独有的文化特色。

作为吴江本地的古琴艺术家、吴江鲈乡琴社的社长,张常恭十分关注吴江的古琴发展,并积极推动古琴艺术在吴江的传播、传承。“我认为,吴江的古琴发展一定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源源不断地深挖品牌价值,形成品牌文化。”张常恭告诉记者。

另外,张常恭认为,吴江除了要开展一些普及性的古琴音乐演出外,还要在古琴传承上下功夫,在青少年中普及古琴、传播古琴。同时,要不断在成年人中推广古琴教学,让更多人了解古琴的魅力、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古琴不再曲高和寡。据了解,苏州青少年科技馆中便设有古琴兴趣班,张常恭作为古琴专职老师会在此教导青少年了解古琴、学习古琴。

-09-23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