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重发大明宫学术研讨实录(有很详尽的介绍)

重发大明宫学术研讨实录(有很详尽的介绍)

时间:2021-02-15 23:48:27

相关推荐

重发大明宫学术研讨实录(有很详尽的介绍)

【龚国强】:各位会议代表,各位嘉宾,下午好!

今天有机会借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向大家汇报一下大明宫遗址考古五十年的情况,我感到非常地荣幸。

报告之前,我有一点儿说明,我想是五十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五十年的考古工作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考古工作丰硕的,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可以体现大明宫考古五十年的成果,好在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和大明宫遗址改造保护领导小组共同编著的唐大明宫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出版,所以大家可以借这本书可以了解,进一步了解考古五十年的基本情况,我向大家用PPT汇报一下。

这张图是西安市在中国的位置,在腹部,那么大明宫遗址一圈是老城区,大明宫位于老城区的东北部,就是这个地方。这张详细的图是大明宫现在在西安市区的位置,大明宫的北面到东巷路这是北城墙的地方,西城墙这条线是大明宫西城墙,太华路往南将近到自强东路的地方,大明宫遗址就在这个范围,它的具体位置,南边正北是西安的火车站,大家对于这个位置还是非常清楚的。这张图是我们唐复原的唐长安城的一张总图,大家可以看到,这就是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就在唐长安城的东北部,在北城墙的外边,这是后来加的。那么我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大明宫遗址现有的状况,大明宫遗址现在基本上地面已经是除了少数可见,大部分都在地下,有的被覆盖了,去了大家很难找。有一部分在地面可以看到。这张照片就是大明宫城墙东北部的,老百姓称为路东陵的地方,这个就是北城墙的情况。这张照片就是唐大明宫正殿、主殿,含元殿的保存情况,大家可以看到高起来的地方,就是的大明宫保护起来的状况。这张照片就是为坑地在村的清殿遗址,也是大明宫的一个殿,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高起的图,在地面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另外大明宫的高起的,这是大明宫里头道教的一个台的遗址高起来十多米高,全部用夯土夯住了。大明宫北部的地方有一个岛有蓬莱山,这个上面就是一个亭子。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大明宫的基本情况。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大工程之一,唐大明宫也是最辉煌的建筑群,始建于公园634年,毁于唐代天佑元年,大明宫始建到毁灭,使用时间230年,唐代大部分的皇帝都住在这里,所以大明宫是唐代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大明宫毁灭于唐代末以后,就到现在。今天这个遗址规模基本上可以看到,它的辉煌可以说,已经持续了1003年。

下面我就具体进入主题。我根据我自己的了解,我把大明宫的考古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1957年我们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57年的3月派第一个考古队到大明宫考古。就是我们的马德志先生,它对大明宫遗址的研究做的大量的工作。第一阶段就是马先生在这儿取得的结果,第一阶段就是57年到61年的年底。第二阶段就是62年到1994年,第三阶段就是95年到现在。

第一阶段我认为这是大明宫考古起步和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大明宫考古最丰富、最大的阶段。那么主要的工作和收获是下面几个要点:第一个这个阶段着重认清大明宫具体的大小,纠正了一些文献的错误。第一就是大明宫真实地面貌,绘出了大明宫的实地图。

第二是出版了唐长安城的报道,这个报道介绍了考古新的发现。第三阶段就是唐大明宫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第一批重点保护单位的数量是屈指可数的。不但它的历史地位是重要的,而且也展示了考古工作成就上的一个结果。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以后,从而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得到了有效地保证。大明宫到现在为止保存基本完整,也是归功于保护的功劳。这张图是根据大明宫绘画的实地图,大明宫的形状大家可以看到,它是不规则的形状,北部是一个梯形,南部是一个长方形,西城墙是直的,东城墙是曲折的,这个图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等高型,大家在这张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明宫建在龙首塬上,北部地势高一点,南部地势低一点,大明宫大小已经基本明了。周长7375米,其中西城墙2256米,北1135米,东1260加上1050米,南1674米,大明宫的南城墙借助于北城墙建成的。那么从这个数可以看到,大明宫的面积有的说是3.2平方公里,有的说3.5平方公里。那么大明宫的形状也介绍了,大明宫的城墙,根据考古看,周边墙有11个城门。这张图是宋代李达仿根据大明宫的形状绘制的,是长方形性的,这个东城墙是直的。根据考古的数据来说,可测大小和范围比考古有比较大的出入。而考古的数据从总的方面来看,跟李达仿的石刻图是比较符合的,唯一就是东城墙不一样的。这个图还是根据考古来定。

这个阶段还调查和发掘了部分城门,这个发掘的城门有银台门、玄武门等,下面这张照片根据考古绘制大明公北门的玄武门的现图,玄武门是一个门,有一个专门的保护。这张图是大明宫银汉门的门道,下面铺的石头也很清楚。这张图是玄武门的西部图,这个门墩非常清楚,中间这个门道有一个门线,是一个关门的地方,在中部。大家可以看到车的印子。

这张图是根据考古结果进行复原的玄武门的图片,大家可以非常形象地看到玄武门的情况。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这一阶段一个重要发掘就是麟德殿发掘,这个文献记得很多了,是皇帝的偏殿,是接见内层的地方,这个殿址是目前大明宫保存最好的一个遗址,保存的非常完整,这个发掘也是比较早的,也是第一阶段发掘的。这张是麟德殿的殿面,铺地砖还非常清楚。这个麟德殿是规模非常大的,是一个大的建筑群,分前、中、后三个殿,后面这张图就是后面全门道的情况。

这张照片根据考古发掘另的殿的复原图,是南北长方形,这是前殿,这是中殿,中殿是两层楼,还有后殿,还有东庭和西庭,这个殿保存非常完整,而且非常重要。这两张照片就是陵德殿的基本情况。

另外说一下这些照片,这些照片都是照得比较早,所以都是黑白照片。下面这张照片就是陵德殿出土的狮子首,这张是莲花的瓦当。还有陵德殿出土的铺地砖,基本上铺在斜坡当中,这有一个非常好的断面。还有出土的瓦,表面上打磨,质量是非常好的,到现在为止,依旧是光亮如新。除了陵德殿的发掘以外,还在大明宫西北部发现了大量的封泥,根据它的位置情况,根据文献记载来说,可能出土的地点就是皇宫内藏库藏物品的地方,这个是没有门的。根据文字来说,是当时地方封好盖章的地方。有专家写过文章,也说了这一个情况。

第一阶段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考古工作就是,对大明宫主殿含元殿进行了第一次的发掘,这个发掘因为时间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全部发掘,只是表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散水、铺水的地方,都非常清楚,这是含元殿的第一次发觉。

另外呢,第一阶段当中还在大明宫的西外边发掘了一个重要的含光殿,这是发掘的状况。这也是它的散水、铺水的情况。

含光殿发掘取得了一个重要的收获,在这个殿发现了一块石刻的门石,上面清楚写有含光殿球场,当时说明含光殿,皇帝就在那儿打马球,也是一个活动的地方。

下面我介绍一下第二阶段的考古情况,就是从62年至94年,这一段考古工作可以说由于文化大革命,以及从事长安城其他遗址考古工作,大明宫的考古工作相对比较少,第二个阶段的特点就是说,这个阶段的考古工作主要是在前期考古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弄清宫内具体个别遗址的内涵和特征。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对含供内的寒光门、三清殿,青丝殿,进行了发掘。三清殿是位于陵的西北部,这个殿规模也是高的建筑,保存也非常完好。那么这个殿主要是道教的,看名字也看得出来,主要就是道教的,根据文献记载,皇帝在这个殿进行佛教、道教的论坛,所以在在这个殿进行三教的论坛。

这张照片是空中的俯视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它是非常高的。这张图片主要根据是考古发掘绘制的现图,大家可以看到三清殿南边有一个街道,南边可以上去,西边是一个慢道,也是可以上去。南边街道比较短,是台阶式的,西边道路比较长,可能是慢道上去。上面的建筑已经是很清楚了。

三清殿,这张图是三清殿出土的,左边铺的石头,还有砖铺的墙,也是很清楚的。右边这张照片是三清殿出土的狮子的图像,这是非常珍贵的遗物。

另外三清殿遗址还出土了武器,刀的把手的一个部分,是龙的形状。一个剑的一个柄部,非常清楚。这个柄部在日本同样形式会发现很多的。右边是琉璃瓦,在大明宫出土并不是很多的,三清殿出土这么多琉璃瓦也是不简单的,说明它当时是非常辉煌的,可以说它当时是相当宏大的。

第二阶段当中发掘了含元殿东南角的一个朝堂遗址,东南和西南是官员等待上朝的地方,上朝之前要在这儿等待,然后从两边上去会见皇帝。这张图是东朝堂的一张图,根据考古发现东朝堂分上下两期,主要是廊坊式的建筑。第二阶段当中还发掘了大明宫第二道宫墙,含光殿含耀门的情况,它是两个门道的情况,这是考古绘制的展现图,门道有车辙还是非常明显的。这张照片就是含耀门遗址出土的佛像。另外呢,第二阶段当中在大明宫动东南地方就是左迎门发现了清思殿,这是清思殿的平面图,北面是街道,东西还有慢道,这个遗址我们现场有记载,也是非常豪华的,是唐朝晚期的一个殿址,这个宫殿里面有镜子三千面,考古发掘当中,也曾经发现过镜子的残片,根据考古来说,文献记载是非常正面的,证明了文献的记载。

第三阶段的考古情况,是1995年到,是最近一个考古情况,大明宫考古在第三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归纳了几个特点:第一就是考古工作改变了以前单纯进行考古的局面。以前就是考古,什么都不管,我们这个阶段考古进行了遗址保护,比如含元殿的发掘,都是根据遗址保护项目进行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这一阶段开始了中外合作考古和研究的新局面。比如说太液池遗址的发掘,这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所和日本最高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发掘的。第三阶段是考古工作更加细化,更加深化,科技含量加大。比如说考古工作当中,我们有很前进的GPS、前瞻仪进行测绘。我们还有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都是新的科技设备。以前我们都是架梯子来照,我们通过热气球,通过航空拍照片,更好地体现出考古遗址的情况。另外呢,这一阶段当中我们还进行了更科学地合作,对唐三彩进行了科学含量的分析,所以我们这一阶段可以说科技含量是增加了、加大了。通过这些情况,解决了一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而且有了新的发现。第四个特点是我们这一阶段的考古成果报道速度加快,以前我们发掘完了以后,过很长时间才能见到发表的资料。现在我们基本就是发掘完以后,就在相关的杂志上报道,这样学术界可以很快利用这些新的考古资料进行研究,取得新的成果。所以别的学科的研究者、历史的研究者、地理研究者很快就可以进入到大明宫遗址的研究当中来。那么这个阶段当中,主要工作主要就是含元殿的第二次发觉,另外和中外合作,进行了御道的发掘和丹凤门的发掘。

这张照片是含元殿的照片。这张是当时发掘完了以后,含元殿发掘完了以后,我们用热气球照的鸟瞰图。那么这个前面可以是含元殿的大台,前面是一个广场。大家可以看到东西对称的两个阁,还有走道,连接部分都非常清楚的。

这张照片是根据第二次发掘之后,第二次发掘是94年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对大明宫进行保护,委托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发掘,这次发掘面积非常大,取得的成果相当丰富,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角楼都非常清楚,以前有正义的龙道到底是在两边还是在中间,也有了研究,而且对于以前道路的争议也分清楚了。

这是含元殿当时发掘的场面。

这是发掘的工作照,场面相当宏大,工人们需要很多,分得非常散。这是含元殿发掘当中铺地的情况,散水的情况,这是含元殿北部的一个街道和散水,那么除了这个含元殿正面发掘以外,第二次发掘当中还取得了重大的效果,在含元殿东北部的地方,发现了数量比较多的窑址,跟含元殿的遗址的瓦是一致的,可以说明含元殿当时建筑的时候,是就地挖窑,烧砖,就地取材,完了之后把这个窑就地埋掉。这是含元殿出土的各种莲花碗。根据第二次考古发觉情况,古建筑学家对含元殿遗址进行了复原,这跟以前的图片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现在龙道在两侧,这可以看出建筑非常辉煌。

下面就是太液池的情况,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太液池进行了发掘取得了丰硕地成果,不同颜色的块就是我们发掘的地位,这是我们中日合作发掘现场进行讨论的照片,这是一张太液池遗址西岸的斜坡,这是室内部分。这是太液池南岸的地方,岸边有很多柱子。这张图是太液池西岸的情况,池边有一个很宽的道路,大家可以看到车道,车走在上面非常清楚,是池边大道。根据文献记载,太液池有很多的走廊,我们根据考古发掘,确实有很多的廊坊。这是太液池南岸龙首塬发现的,另外我们在太液池发现了一个水边的建筑,是呈V字形的,其中有15间,其中一道道就是房子,下面有很大的建筑,非常漂亮。它是利用一个沟建起来的,有石头、栏杆等等。另外我们在太液池的蓬莱岛上,这是一个暗滩上的铺景石,咱们到公园可以看到假山假水,这是当时的情况,皇帝可以在这儿祭祀、喝酒等等。我们在太液池池底发现了很多铜钱,有的是当时穿起来的,有的是装在口袋的,这可能是当时坐船的时候掉下去的。我们发现太液池上面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壁画有蓝色、绿的等等。我们发现了很多的螺壳,我们在太液池当中发现了莲叶的痕迹,大家可以看到这是莲叶腐烂了以后,但是形状非常完整,非常清楚。这跟唐文献记载是非常清楚的,跟当时的太液芙蓉记载非常符合。

另外我们在太液池当中发现了一个使窑的砖块,是内置石,是皇宫当中专门烧制砖头的。我们还发现带官字的陶瓷。另外我们发现三彩枕头,还有绞胎枕头,还发现白瓷的唾池、碗,还是花边的,另外还发现很多的三彩器,还有琉璃瓦等等。另外我们在南边还发现了一个石块的佛像。另外我们当时在水边还发现了栏板,大概长有将近两米。下面是浮雕走龙,上面有水,鳞片也非常清楚。这是一张望柱的莲花图,这是石雕的望柱。

我们下面说一下丹凤门的发掘,上面有一个很高大的楼,皇帝在上面举行活动。考古的时候认为这个楼是三个门道,我们现在可以说是五个门道,根据文献记载和李达仿的石刻图是正确的,门道还非常清楚,门洞宽8.5米,非常宽的,两边还有马道,门道里面排叉柱非常清楚。这是门墙的排叉处,非常清楚。这是丹凤门转角部分的包砖情况,这是门道里面的门限,另外丹凤门毁约大火。这张照片是,丹凤发掘的时候,ICOMOS在西安召开,当时全体代表冒雨参观了这个情况。丹凤门另外还发掘了带铭文的砖块。另外发现的门钉和门套。

最后一章是配合西安市的保护项目,我们对御道进行了调查,这是在含元殿发现了龙首渠,这是我们发现工作的位置,龙首渠的位置东西是跟含元殿是平行的,这是龙首渠当轴中间正中间的桥梁的痕迹。另外我们在含元的东西发现了通向朝堂的砖路,这儿有一座桥,这是通向西朝堂的马路芽子,这是我们发现早期铺砖的情况,中间铺砖。

最后,我说一下对大明宫遗址考古工作的展望。大明宫考古进行了五十年,那么以后的考古该怎么办?我觉得大明宫考古既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田野考古操作规程的规定,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加大研究力度。那么我觉得展望未来大明宫的考古,应该大有作为,以后的工作可以取得很大的成绩,也是非常光明的。第一通过大明宫遗址的改造,大明宫城中村拆除,这为以后的工作嫂清了障碍。第二大明宫国家遗址建成以后,可以有条不紊有系统地进行,不是以前想做就做了,那么以后我们的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有计划地工作,这样的话利益更大。第三就是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未来考古科技含量肯定会进一步提高,从仪器设备、科技手段方面来说,可以说继续丰富、可以多元化,可以说我们考古工作者获得的信息量成倍地增加,可以提供更多地信息,认识更加深入。第四大明宫的考古虽然进行了五十年,但是这才揭露出了大明宫遗址的冰山一角,大明宫很多的遗址还有待于发掘,有很多的空白还有待于填充,使政治面貌更加清楚。

所以我觉得未来的大明宫我是充满希望的。

谢谢大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