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实录】外治之道0504精彩实录/重发

【实录】外治之道0504精彩实录/重发

时间:2020-08-25 14:56:09

相关推荐

【实录】外治之道0504精彩实录/重发

【在线实录】外治之道0504记录

5月4日的古典中医微信群论坛>讨论很精彩,为了更好的传统中医,我们小编特记录了精彩瞬间!

----------先是每天的功课,黄帝内经晨读!

老丁:一起读黄帝内经13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

-05-04 08:25

老丁:我先抛块砖,看看马丹阳天星十二决;

古中医端倪:真巧,昨日治一腰痛病人,伴左腹及少腹痛,其左脉沉弦,针太冲,内关,足三里,痛立失,唯余腰部略酸感。配以逍遥及黄公腰痛方合达郁汤三剂,流通气血并补不足。

古中医端倪:太冲治腰痛,正切壬水不温,乙木不升之证

李道政老师:刮后溪穴,络于督脉,痛立止。

徐东@艺易医益:感谢2位老师分享。 这样的交流才是论坛的精神体现。

古中医端倪:再来青砖一块:足三里,委中,后溪,或中渚等这些穴位,针刺的话,单取任何一个都可以治腰痛于两侧(非脊中),而且达到立竿见影之效,但若不明原理,没有辩证,也就是不知体质,不识病机,就容易痛失后复作,达不到理想效果。

古中医端倪:后溪,太冲可治脊中腰痛还!还有委中!

方生草堂:赞!!

古中医端倪:@李道政微博上流传过刮食指侧(手阳明经)治痔疮,简单易行高效,请问老师,有没有方向上的要求呢?是从内向外,还是从外向内,还是都可以呢?请教

徐东@艺易医益:刮痧,理论上是有方向的分别,实践中我还在探索中。

古中医端倪:@徐东艺易医益 按照我的想法,从内向外为泻,反之为补,刮痧总为泻法,也就是通法,通后人体天机自动而补,这种认识对不对呢?若然,是否泻中还有补泻之分呢?若施术者功夫深厚,心念专注,形气相感,补泻是否也能从心所欲,应需而动呢?种种疑问,引发讨论,愿师解惑。

古中医端倪:说明一下,所谓功夫者,不一定要炼什么功,学习专研会长功,实践临证多了也会长功。

传统文化媒体人吴优:这些探讨都很有益,此群价值也。

再农老师:三朵玫瑰!

老丁:@吴优 这是我们都乐于看到的,希望中医和传统文化圈能这样开放的讨论,深入的交流,进步。

徐东@艺易医益: @古中医端倪你的想法与我基本相同。只是我个人观点:虚补实泻,不应该模糊。气血自补,比较适合亚健康和轻证患者。

很高兴,与大家交流分享。

我通常是对于实证用刮痧方法,对于虚证用艾灸、点穴、按摩、推拿方法。

老丁:徐东老师看来精研外治法。

徐东@艺易医益: 我宣传易经中医,自然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效果是立竿见影,这样才有震撼人心的说服力,才能体现国学国医的博大精深。

吴静文:@古中医端倪 按李老师的說法,除静脈曲張,刮痧方向皆向下,引邪下行,用銅砭是引邪出表。

李道政老师:汪机《针灸问对》中称"天心十一穴,亦为"天星十一穴"。《大全》载此多太冲一穴,名《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大全》、《大成》作"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聚英》作"三百六十五,不出十二穴"。《大全》、《大成》此段作"治病如神灵,渾如湯浇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此穴歌,分部主治,切合临床实用,其语句也甚为简练严密。这说明,古人正是从临床实际提出一些要穴,进一步又通过实钱加以调整和增减,先后提出的"十一穴"、"十穴"、"十二穴"以及"四总穴"等都能说明中医的理论都是源自于实践。

各位同仁我们一起熟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在临床上一定受益匪浅。谢老丁的砖头。

古中医端倪: @徐东 艺易医益 嗯,我也在想刮痧疗法能不能补的问题,其实排毒,打通道路也就是补,所谓因实而致虚者,去其实则虚自补吧

古中医端倪: @吴悠,按李老师的說法,除静脈曲張,刮痧方向皆向下,引邪下行,用銅砭是引邪出表。

刮痧方向皆向下的话,如果上肢也是如此,那应该理解为由内向外,由阴出阳,因为人体最自然的姿势是婴儿睡觉的姿势。婴儿睡眠时,双臂上举,两手握固,舌抵上鄂。从古中医的理论来说,外为阳内为阴,从人作为一个独立太极体的角度来说,四肢为阳,躯干为阴。

从人处天地之中来说,方有上下阴阳,即上为阳下为阴。上下其实也是地球的内外,不过是一个特指。

李道政老师: 治病如用兵,要有整体辨证布局,要把握"势",象画山水,大处布局,小处收拾。我把握二条大势,一引邪出表:通过出痧的方式,把一切里证变为表证,便于缓解并治愈疾病,二引邪下行:上行为逆,下行为順,调动气机的升降出入,真气归元方能自愈。

徐东@艺易医益:已经子时,早点休息,明日再议。

李道政老师:《标幽赋》中把人看作小宇宙,大自然的一部,故制: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这就是总纲。

古中医端倪: @李道政 好一个“大处布局,小处收拾”,更使我对“善治者治皮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谢李老师赐教!

中医,需要这样开放包容的交流,需要深度的剖析。感恩各位老师的精彩。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