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发稿费啦】你有故事?我发稿费!安全故事征集了解一下~

【发稿费啦】你有故事?我发稿费!安全故事征集了解一下~

时间:2022-05-26 02:39:45

相关推荐

【发稿费啦】你有故事?我发稿费!安全故事征集了解一下~

全体人员请注意小安喊你来拿稿费啦!

稿费怎么拿?来听小安为你一一揭晓

每年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发生,一个环节出错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你有没有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或者发生在你身边的安全故事呢?

拿稿费的机会来啦

把“我”身边的安全故事写下来

投给我们

既有刊登在期刊、公众号上的机会

还会有稿费拿呦!

快快行动起来!

不知道怎么写?

先来看看这几个案例

@曾一斐

你能想到吗,收油会把储罐给收瘪了。不相信?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1990年6月的一天,那天我上白班。哦,忘记告诉大家了,我在炼油厂油品罐区上班,过去的罐区设计因为技术等原因,一般考虑使用功能会多一些,安全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相对现在那是比较低了,所以现在的一些老罐区还存在许多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地方,比如储罐安全间距不足、轻油罐不采用内浮顶罐而采用常压拱顶罐等等。

不扯远了。那时候,我们罐区存有多种组分的轻、重油品,那天调度安排的任务,就是把156号罐的抽余油倒入139号汽油罐,准备调油,这2台罐按现在的要求,都应该采用内浮顶储罐,而当时则都是常压拱顶罐。以前正常调油顺序是先收入一定量组分比较重的汽油,然后再将组分比较轻的抽余油慢慢地调入汽油罐,而那天,我不知是疏忽大意还是思想走神,将收油顺序给颠倒了,先收了抽余油。当时,139号汽油罐内的油品已经抽光了,油罐进油管的喷嘴已经暴露在油罐的气相空间内。我改好倒油流程后,开始开泵将156号罐的抽余油倒入139号汽油罐。没过几分钟,正在我准备往回走的时候,听见罐区传来一阵刺耳的声音,眼看着139号罐的部分罐顶和上层罐壁板向内瘪了下去。虽然当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考虑到很可能与正在进行的收油有关。我连忙跑到泵房,将倒抽余油的机泵停了下来。

这次瘪罐主要是因为储罐结构是常压拱顶罐,罐内的气相空间温度较高,而且收油顺序有误,当大量易挥发的低温抽余油进入139号汽油罐后,瞬间气化,致使罐内温度骤然降低,气体空间急剧收缩,罐内压力迅速下降,呼吸阀来不及吸入空气,罐内外压力不平衡,导致储罐瘪罐。事后经过检查,发现罐顶呼吸阀的阻火网也堵塞大半,无法进行正常呼吸。如果是现在的内浮顶储罐,罐顶周边有足够的通气孔,就算是储罐内压力突然变化,可能也不至于将罐收瘪。所以设备的本质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储罐的安全附件也要保证完好投用,而正确的操作方法也是保证储罐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这次瘪罐事故以后,车间组织将所有轻油储罐的呼吸阀进行了检查、清理和更换,也在后来的罐区改造过程中将一些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储罐进行了改造。当然,操作规程的执行也是必须要严格落实的,我也吸取了教训,再也没有搞错调油的顺序。

@白立鸿

工作一完成,立马走人,却在现场留下了事故隐患,俗称为埋“地雷”。地雷本是用来杀伤敌人的,而工作现场的“地雷”,一不小心就会伤及自己和工友,我就有过两次被工友留下的“地雷”伤害的经历。

一次是分厂领导安排同事小王去清理水泵房阀门坑淤泥,小王将阀门坑盖板搬开后就干了起来,因为工作量较大,他整整清理了一上午。按理说清理完毕后应该及时恢复盖板,可他一看手表,已到吃饭时间了,他想吃完饭再盖也不迟。可这一吃饭不要紧,小王就把恢复盖板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了。

饭后到了巡视设备、抄表的时间了,我手拿记录本走进了水泵房,当我按照熟悉的路线检查设备时,顿感脚下一空,一条腿已经跌到了阀门坑里。所幸的是,我的手及时扶住了地面,人才没有摔下去,但腿却重重地磕在了阀门上,鲜血顿时流了出来。当时疼得我呲牙咧嘴,半天缓不过劲儿来,直到现在,我的腿上还留着一道深深的伤疤。

还有一次是单位进行大检修,我们水泵房有一台控制箱需要更换,因为工作多,时间紧,检修人员更换好控制箱后就去干别的工作了,把包装控制箱拆卸后的木板随手扔在了现场。到了巡视设备的时间了,我需要巡视控制箱的运行情况,当我走近时,一脚下去,正好踩在了一块木板上的长钉上。长钉穿鞋而过,直扎脚内,疼得我立刻跌坐在地上,眼泪都流了出来。之后,我一瘸一拐了好长时间,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给我造成伤害的两起事故责任人事后都受到了批评,我们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工作完之后一定不能忘记清除“地雷”,要检查工作现场有无安全隐患,有无影响下道工序安全生产的事故苗子,而不要工作一结束,撒腿就跑,把清理现场这一环节疏忽掉。如果存在隐患,一定要处理好再离开,不能拖延,绝对不能给自己和工友埋“地雷”。

@周壮志

安全带,一个往往被误认为是很不起眼的物件,然而,我对它却情有独钟。在两年前的一次意外险情中,它成了我的“救命索”。

两年前,我在前线修井队实习锻炼,因为踏实肯干、责任心强而被班里人看重。师傅们经常主动向我传授操作技能,还经常让我到“关键岗位”、“重要部位”锻炼。由于缺少经验,我在一次高空作业时险些酿成大祸。

有一天,班长让我到9米多高的二层平台上操作。我把安全带捆好系牢后,开始用绳系吊卡将竖立的油管移运到平地上。看着油管老是碰撞平台横杆,我便伸手将连接油管的钢丝绳推到空隙处,以便让地面上拉油管的人将油管顺利拉下,平放到地面。谁知,我手套上有原油,粘住了快速下放的钢丝绳,瞬间,钢丝绳把我拉倒在平台上,我急忙拽双手,但快速下放的钢丝绳让我挣脱不了。我拼命地向作业机操作手喊:“快停车!快停车——”,但因为发动机的声音太大,班里其他人没有听见我的喊声。我吓坏了,绝望地认为自己就要“牺牲”了。就在钢丝绳把我使劲往下拽时,我感觉到有什么东西紧紧地拉住我不放。“安全带!”绝处逢生的我欣喜若狂,如将要溺水而死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祈祷安全带千万不要出什么问题。很快,下面的人发觉我的险情,并采取了停车措施。

从这以后,安全带成了我工作时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是它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并让我真正懂得生命的珍贵。它对我的救命之恩,让我终生难忘。

@杨露

去年的一个冬日,天寒地冻,我们班接到一台泵的抢修任务,记得当时主要是对该泵的机械密封进行更换,这项工作算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常干的一项活,断联轴器,拆轴承、换机封,对于这些流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

这台泵是由电机驱动的,一台780 kW的电机。平常该泵处于备用状态,主要是靠另一台由汽轮机驱动的泵维持装置运行,当汽轮机机组停机时该泵的电机联锁自启动。按照机泵检修安全操作规程,在检修前首先应进行风险识别,对于电机驱动的泵应联系电工确认电机断电,随后对泵物料是否倒空彻底等事项逐一检查。

呼啸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谁也不愿意在现场多呆一分钟。来到现场,拿起工具,三下五除二就拆卸完毕,至于作业前的安全五分钟识别,大家都抛在了脑后,似乎那只是一种形式,根据多年的现场经验,自认为已经具备了作业条件。尤其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下,谁又愿意在这件事上多费功夫呢?

很快,大家熟练地完成了机械密封的更换任务,联轴器也安装完毕,接下来就准备试车。按照操作程序,首先联系电工准备给该电机送电,对讲机那头传来的一句话令大家冒出冷汗:“该电机一直处于送电状态,从未曾断过电”。这时大家才注意到现场的电机虽已关闭但处于自启状态。这就意味着电机随时有可能联锁启动,倘若我们正在对联轴器拆装时,电机突然启动,那后果又会怎样?谁也没有勇气继续想下去,现场的空气一下子变得凝固了。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时刻提醒我安全是工作的前提。对待安全工作应当扎扎实实,经验主义的思想要不得。经验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时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节省一些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但有时恰恰也是经验误导了我们的判断,埋下了事故隐患。

你有没有相似的经历?或者发生在你身边的安全故事呢?欢迎给我们投稿~

01投稿要求

(1)故事以讲述和回忆“你身边真实发生过的安全事故”,或者“因违规操作导致的未遂事故

(2)稿件字数在800字以内,搭配图片的,优先发表。

(3)所提交作品内容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着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

(4)投稿时请留下您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邮编,方便我们核实将稿费发放给您。

注:稿件一经采用,可有机会在《班组安全》期刊和“班组安全”微信订阅号发表噢,另有稿费奖励可以拿!

02投稿邮箱邮箱投稿:bzaqwxh@秀米投稿:bzaqwxh@

您讲故事

我出稿费

约一个呗

本文安全故事均来自:《班组安全》期刊

别忘了安全月答题活动还在进行中哦!


100部安全视频,安全月必备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我就知道你“在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