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清代方剂专著论述泄泻用药规律*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清代方剂专著论述泄泻用药规律*

时间:2020-11-01 12:07:00

相关推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清代方剂专著论述泄泻用药规律*

王倩战丽彬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中医脾藏象现代研究实验室 南京 210023)

DOI:10.11842/wst.020300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提供的数据分析平台,研究清代方剂专着论述泄泻的用药规律,供现代中医临床辨证用药参考。

方法查阅中华医典(第5版)中的79部清代方剂专着,选择其中10部专门论述“泄泻”的方剂专着,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集成的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等功能,对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93首泄泻处方,含药物119味,挖掘出高频(频次 ≥ 5)药物20味,高频(频次 ≥ 13)药物组合12组,演化得到19个核心药物组合和6首新处方。

结论清代方剂专着中治疗泄泻的方剂,多用利水消肿药、补益药,切合本病脾虚湿盛的病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可实现对于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富有价值的辅助中医药研究的工具。

泄泻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两季较为常见。泄泻的病因,有外因如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有内因如情志不调,禀赋不足,久病体虚等。泄泻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2]。脾虚湿盛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又引起或加重泄泻[3]。泄泻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各种急慢性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肠结核、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细菌性食物中毒等[4]。当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使得泄泻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在亚健康人群中,泄泻更是常见[5]。研究该病的用药规律,为今后临床治疗泄泻的选方用药提供指导和借鉴,对于恢复肠道菌群稳态和探究脾虚证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泄泻一词最早见于《太平圣惠方》[6],而《圣济总录》始有关于“泄泻”的专章论述。现代中医对于泄泻病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李一雄[7]从三焦辨证论治泄泻;吴羡[8]从风论治泄泻病,提出可从运用风药治疗的角度祛除“风邪”;罗成宇[9]认为治疗泄泻要注意虚实。本研究立足于《中华医典》[10](第5版),它汇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代主要中医着作,是至今为止规模最为宏大的中医类电子丛书。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华医典(第5版)中的清代10部针对“泄泻”主题论述的方剂着作中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用药规律,期望有所启迪[11]。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及筛选首先检索出《中华医典》(第5版)中的清代方书类专着共79部,于结果中以“泄泻”为关键词检索各专着的目录,将目录中含有“泄泻”的清代方剂专着进行收集与整理,得到有专章论述“泄泻”的清代方书共10部。将筛选出的10部方书中论述“泄泻”的篇章分离出来,建立文档保存。从该文档中收集治疗泄泻的方剂共109首,通过筛选,凡是方剂中包含有“矿子石灰”等《中药大辞典》(第二版)[12]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未收录的药物、方剂中药物组成不明确或药物组成与用量重复的,均予以剔除,最终纳入有效方剂93首。

1.2数据规范将93首有效方剂中出现的119种中药俗称和别名以《中药大辞典》( 第二版)进行药物规范,例如“甘葛”或“干葛”规范为“葛根”,“真茯苓”、“白茯苓”规范为“茯苓”等,以确保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时的规范性。

1.3数据录入与核对将上述筛选出的93首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时处方类别选择“清代”,建立数据库。为确保录入平台的数据源准确,在完成数据的录入后由他人进行核对,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的提供可靠保障。

1.4数据分析“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发。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数据分析”模块的“方剂分析”功能,对录入的方剂数据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具体的分析步骤参考了文献[13-16]。1.4.1 提取数据源在“处方类别”项中输入“清代”,提取出这93首方剂。1.4.2 “频次统计”分析使用“频次统计”功能,将93首方剂中的每味药物出现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将结果导出至Excel文件。1.4.3 组方规律分析“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3,“置信度”设置为0.9,根据药物组合出现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用“规则分析”分析所得规则。1.4.4 关键药物分析使用“关键药物”分析功能,将所得结果根据药物的关联边数目从高到低进行排序。1.4.5 新方组合分析将相关度设置为10,惩罚度设置为5,通过“聚类”设置,得到核心药物组合,然后点击“提取组合”按钮,得到新处方。2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清代方剂专着治疗泄泻处方93首,药物119味,总用药频次417次,来源于《种福堂公选良方》、《不知医必要》、《救生集》、《名家方选》、《验方新编》、《疑难急症简方》、《经验良方全集》、《四科简效方》、《良朋汇集经验神方》、《灵验良方汇编》十本方剂专着。

2.1用药频次统计将《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专着中,清代专门论述泄泻的方书中治疗泄泻的93首方剂包含的119种药物,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的“数据分析”功能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可得到治疗泄泻的药物频次从高到低的排序。使用频次 ≥ 5的药物有20味,详情见表1。

表1泄泻方剂中出现的高频药物(频次 ≥5)

2.2组方规律经过综合分析,本研究选择将最小支持度设置为13,最小置信度设置为0.9,总共得到12条药物组合结果,现将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按照高低进行排序,详情见表2。

表2药物组合出现频次情况(支持度个数 ≥13)

接下来再利用“规则分析”,总共得到10条药物关联规则,最低置信度设置为0.9,即在前方药物出现时,后方药物出现的概率大于0.9,现按照置信度从高到低排列药物的10条关联规则,见表3。

表3泄泻方中药物的10条关联规则

2.3关键药物根据本次研究检索出的治疗泄泻的93首方剂,通过“关键药物”模块来分析,得到古代治疗泄泻的93首方剂中119味药各自之间的关联边数,将关联边数 ≥13的药物进行列表,从高到低排列共计16味,见表4。

表4关联边数目 ≥13的药物

2.4新方组合打开“新方分析”模块,选择将相关度设置为10,惩罚度为5,通过“聚类”设置,演化出3味药的核心组合共计19个,详情见表5。在以上3味药的核心组合被提取的基础上,点击“提取组合”按钮,得到6个新方组合,详情见表6。

表53味药的核心药物组合

表6新方组合

3讨论


本研究以清代十部将“泄泻”单独成章论述的方剂专着中的方剂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化整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归纳。从研究结果中,首先可以看出清代治疗泄泻的方剂有用药集中的特点。治疗泄泻的93首方剂中包含119种药物。用药总次数为417次,而有56味中药仅出现1次。将药物按使用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使用频次 ≥ 5的药物有20味(见表1),分别是白术、生姜、茯苓、泽泻、大枣、猪苓、陈皮、甘草、厚朴、白芍、白沙糖、白矾、苍术、炙甘草、肉桂、肉豆蔻、木香、砂仁、干姜、车前子。上述20味药物占所用药物总味数的16.81%(20/119),其使用次数占用药总次数的 58.75%(245/417)。通过参考前人文献[13],将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支持度设为低值5,置信度为0.9,此时有 4 087种药物组合,但仅包含14味中药,分别是炙甘草、白术、猪苓、泽泻、生姜、陈皮、甘草、大枣、苍术、厚朴、白芍、木香、肉桂、茯苓,这些药物均为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20的药物。上述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治疗泄泻的用药具有集中性。其次,治疗泄泻常用利水药与补益药(见表1)。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为前九名的药物一共使用了156频次,分别是补益药白术、大枣、甘草、白芍共使用71频次,利水消肿药茯苓、泽泻、猪苓共使用51频次,解表药生姜共使用20频次,理气药陈皮共使用13频次,化湿药厚朴共使用12频次。由此可见,使用频次前九名的药物中,补益药与利水消肿药在治疗泄泻中的运用比解表药、理气药和化湿药更多见:补益药的使用频次是45.51%(71/156),利水消肿药的使用频次比例32.69%(51/156)。而使用频次前三的药物分别是白术(31)、生姜(20)、茯苓(19),“关键药物”的前三味(详情见表4)分别是白术、陈皮、茯苓,其中白术归脾、胃经,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生姜归肺、脾、胃经,可温中散寒;茯苓归心、肺、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陈皮归肺、脾经,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上述四味药都归入脾经,可见清代对于泄泻的治疗主要是从脾论治,处方用药注重利水渗湿、温阳健脾。而药物组合出现频次(见表2)和药物关联规则(见表3)表明,白术、猪苓、泽泻三味药物的关联性极大,即任意两味药物出现时,剩下的那味药物一定会出现。从中可以看出,清代专门论述泄泻的方书中治疗泄泻的核心药物愈加明确,且有的补益药与利水消肿药用于泄泻的搭配方式相对固定,即以利水渗湿药物猪苓、泽泻为主,加入补气之品白术。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泽泻甘,寒,归肾、膀胱经;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此三味药物同时使用,可以在利水渗湿的同时补中益气,而泄泻正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肠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病的,所以这种药物搭配在补虚的同时兼以利水渗湿,标本兼顾,能有效的对于泄泻病证进行治疗。此外,通过“聚类”设置(见表6),得到的治疗泄泻的新处方有:1)猪苓、厚朴、白矾、生姜;2)甘草、泽泻、厚朴、葛根;3)茯苓、甘草、人参、大枣、厚朴;4)茯苓、泽泻、葛根、生姜;5)泽泻、陈皮、白矾、生姜;6)白术、白矾、蜂蜡、生姜。这6首新处方,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与应用。如新处方2:甘草、泽泻、厚朴、葛根,泽泻利水渗湿,厚朴燥湿下气,有助于运化水湿,葛根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甘草补脾益气,且能调和诸药,与葛根合用可健运脾胃,升阳止泻。4结语

泄泻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古代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为泄泻[17]。杨越[18]认为脾虚湿盛是泄泻的主要病机。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主要由肺、脾 、肾的气化作用共同维持,而脾为根本,因而脾气不足易致脾虚湿盛而成泄泻。本研究揭示了清代治疗泄泻的组方用药规律。清代医家对于泄泻的治疗注重从脾论治,以“利水渗湿,健脾益气”为主要治疗原则,用药方面以利水渗湿药和补虚药为主,以此运化水湿,补益脾气,使脏腑的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综上,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能够较客观的总结分析清代方剂专着中专门论述泄泻的方剂的用药组方规律,有利于总结、理解并继承古人的学术思想。而要进一步的研究清代医家对于泄泻治疗的处方用药思路与特点,还需要重视各处方中的药物用量以及君臣佐使的构成情况,同时要明确各方所治泄泻的主症、兼症,这样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古人有价值的治疗经验与学术思想。总之,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开展对于《中华医典》(第5版)中收录的清代方剂专着专门论述泄泻的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有助于挖掘、理解和传承清代医家治疗泄泻的经验与思想,为临床治疗泄泻的选方用药提供指导。当然,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和“新方分析”得到的治疗泄泻的组方规则、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新处方等还需通过临床实践来验证其有效性,单纯的数据分析亦有其局限性,需要结合中医药理论来综合分析和评价。

[1]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龙冬艳.腹泻辨证论治思路浅析.中国医药指南,,13(35):208-209.

[3]卢林,杨景云,李丹红.健脾渗湿汤对脾虚湿盛泄泻患者肠道微生态及舌部菌群影响的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5):439-441.

[4]孙锦程,陈仁寿,任丽顺,等.“泄泻”病名源流考.江苏中医药,,50(7):59-61.

[5]张耀云.680例急性泄泻非住院患者辨证护理.内蒙古中医药,, (22):128.

[6]宋·王怀隐,王佑,陈昭遇,等.太平圣惠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7]李一雄,张蕾,刘鹂,等.曹吉勋从三焦辨证论治泄泻经验.实用中医药杂志,,34(10):1268-1269.

[8]吴羡,屠庆祝.从风论治泄泻病.中医临床研究,,10(29):48-50.

[9]罗成宇,李点,姚欣艳,等.熊继柏教授辨治泄泻经验.中华中医药杂志,,29(9):2850-2853.

[10]中华医典.中国电子出版,2000, (2):21.

[11]唐仕欢, 申丹, 杨洪军.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应用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 卷.北京: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4.

[12]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3]李健,卢朋,唐仕欢,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肺痈方剂组方规律分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8(2):254-257.

[14]刘晓枫,刘广玉,王海瑞,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中风后遗症方剂组方规律.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7(10):2156-2161.

[15]陆施婷,陈清光,徐佩英,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丁学屏名中医诊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4):644-652.

[16]徐坦,许馨予,邓德强,等.基于数据挖掘的许公平治疗咳嗽用药规律分析.中医药信息,,35(6):21-26.

[17]孙锦程,陈仁寿,任丽顺,等.“泄泻”病名源流考.江苏中医药,,50(7):59-61.

[18]杨越,王慎,许浩燃,等.新安医家健脾化湿法治疗泄泻.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41(5):14-18.

ARTICLE META


Wang QianZhan Libin

(Modern Research Laboratory of Spleen Visceral Manifestations Theory,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Schoo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 China)

ObjectiveUsing the >

MethodsCheck out the 79 Qing Dynasty prescriptions in the Chinese Medical Code (5th Edition), select 10 of them to discuss the “discharge” prescription, establish a database, and integrate the drugs through the Chinese Medicine Heritage System (V2.5). Functions such as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rule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medication rules for treating diarrhea.

ResultsA total of 93 prescriptions for diarrhea were screened in this study, containing 119 flavors of drugs. Excavation of high-frequency (frequency ≥ 5) drugs 19 flavors, high frequency (frequency ≥ 13) drug combination 12 groups, evolution of 19 core drug combinations and 6 new prescriptions.

ConclusionIn the Qing Dynasty prescriptions monotherapy treatment of diarrhea prescriptions, more use of water to soak, replenishing products, to meet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spleen dampness. The TCM Heritage Support System (V2.5) can realize the input, management, query and analysis of prescription data, and is a valuable tool for assisting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Diarrhea;Data Mining;Medication Rul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ystemABOUT

引用本文:王倩,战丽彬.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清代方剂专着论述泄泻用药规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2(05):1539-1544.

通讯作者:战丽彬,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从事脾藏象理论及其应用的现代研究。

基金信息: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资助项目(SLJ0227):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资助项目,负责人:战丽彬;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10315001Z):肠道菌群在脾虚证发病学中的意义探究,负责人:胡淼。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章编号:1664-3849()05-1539-0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02-03

修回日期:-01-14

出版日期:-05-20

网刊发布日期:-08-25

责任校对:钱灵姝

责任编辑:闫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