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唐朝历史:朋党之争——牛李党争

唐朝历史:朋党之争——牛李党争

时间:2019-12-26 23:55:30

相关推荐

唐朝历史:朋党之争——牛李党争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唐朝历史:朋党之争——牛李党争。

唐后期的朋党之争是指以牛僧儒为首的官僚集团和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所以又称为“牛李党争”。

牛僧儒、李德裕

形成牛李党争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进入仕途的门径不同。唐朝时,官员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有些人是通过科举考中进士而当官的,这些人喜爱诗赋,情趣相同,认为自己是凭真才实学入仕。另外,还有一些人,是通过父祖门荫而当官的,他们推崇儒家经学,以门第清高自居。这两部分官员,因为入仕的门径不同而互相鄙薄,形成两个集团。这实际上,还是唐初以来门阀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斗争的延续。

牛僧儒

官员两派之间的矛盾斗争由来已久,公元808年(元和三年),在一次制科考试中,考生牛僧儒、李宗闵、皇甫湜通过对策,“皆指陈时政之失,无所避”,结果被主考官录取,当时李吉甫为相,认为是对自己的人身攻击,乃“泣诉于上”,并指责考试中有作弊现象。结果,不仅牛僧儒、李宗阂长期未能升迁,主考官也被贬,这是牛李党争的序幕。

牛僧儒诗

公元8(长庆元年),翰林学士李德裕(李吉甫之子)揭发李宗闵在科举中舞弊,取士不公,结果李宗闵被贬官。不久,牛僧儒任宰相,与李宗闵共同排挤李德裕出朝。从此,牛李两党正式形成。朝廷官员,从此也分成了两派,两派之间互相攻击、排挤,势不两立。唐文宗(827—840)以后,牛李党争日趋激化。公元833年(大中七年)李德裕以兵部尚书任宰相,李宗闵被排挤出朝为兴元节度使。公元834年(大中八年),李宗闵回朝,李德裕又出为兴元节度使。武宗时(841一846),李党为实相,牛僧儒贬往循州(今广东惠州市东北),李宗闵流放封州(今广东封开)。宣宗时(847--859)牛党白敏中为宰相,李德裕贬死篷州(今广东琼山)。两党斗争,直到公元860年,懿宗即位后才平息下来,长达四十年之久。

李德裕雕像

牛李两党宫员,为了小集团的利益,互相攻击,置国家于脑后,“每议政之际,是非锋起”,凡是牛党认为是者,李党必非之,李党以为是者,牛党必非之。皇帝对此束手无策,文宗曾哀叹说:“去河北贼(指河朔三镇)非难,去此朋党实难!”牛李党争期间,分歧很多,其中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在选官上。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官僚集团,反对科举取士,他们认为:“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何者?自小便习举业,自熟朝廷间事,台阁仪范,班行准则,不教而自成,寒生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固不能熟习也”。牛党则反对门第,主张取士“地胄词彩者居先”,极力提高科举地位。第二,在藩镇问题上。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随着藩镇势力的膨胀,唐穆宗时不得不承认了藩镇节度使的世袭权。对此,李德裕等极力反对,主张平叛,对藩镇用兵,认为只有用兵才能消灭造成国家分裂的祸源,而且在他的亲自主持下,也平定了一些反叛的藩镇:牛僧儒等则主张对藩镇采取姑息放任的玫策,反对用兵。第三,在吐蕃问题上。唐朝末年,国力空虚,吐蕃奴隶主时常发动对唐朝的进攻。李德裕在四川任西川节度使时,训练士卒,积极防御,曾多次打败吐蕃,对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当时身为宰相的牛僧儒,却以“守信”为借口,主张罢兵。

李德裕画像

第四,在佛教问题上。李党反对佛教,李德裕做地方宫时,曾禁止僧人以骗术为人治病。会昌年间,李党主持了全国性的灭佛运动,毁掉许多佛寺,使僧尼还俗,取得很大成绩。牛党则持反对态度,白敏中为相后,又恢复佛寺,广度僧尼,佛教势力又有所发展,“僧尼之弊皆复其旧”。

由上述牛李党争的内容可知,在两党斗争中,已失去了是非标准,你支持,我则反对,你反对,我则支持。虽然牛党代表着庶族地主集团,李党代表着士族地主集团,但这时的庶族地主反士族地主的斗争已与以前有所不同。因为在唐后期,无论士族官僚地主还是庶族官僚地主,都已经腐朽,他们之间的斗争,完全是为了本集团的利益,斗争的结果造成了政治的黑暗和政局的不·稳。因北,牛李党争并没有积极意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