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精神文化 书法的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精神文化 书法的传统哲学思想

时间:2021-11-30 13:56:11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精神文化 书法的传统哲学思想

本文乃作者塞班如来zzz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王僧虔把“工夫”与“天然”作为评赏书法的两大基本要求,在以形质表现神采中统一, 这其实也是儒。道思想的矛盾统一。魏晋人在黄、老玄学思想熏陶下,形成了平和萧散的风规,应该说,这是最能体现道家思想境界的艺术。而既信奉道家又以儒学建立封建盛世的李世民,视之为心正气和、尽善尽美的艺术。据李世民说:“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然而事实上,王羲之书的笔画结构,南梁袁昂就看到“有不端正者”。南宋姜夔恰批评唐人“真书以平正为善"为“世俗之论”,并以锺、王为例证,说他们的证书“何拘平正”。

王僧虔

同一个人的字,可以成为两种书法审美观的例证,似乎论证本身只求自圆其说,却不顾事理,实则是书法审美效果的丰富性,使他们各取一个方面,而这反过来又证明了儒道哲学、美学思想的互补性。一部书法史表明:简单地将某家书法艺术指为某一哲学思想影响的产物不行,说它出自一种独立自足的数学思想,与哪一家哲学思想、与民族大文化背景毫不相干,也不是事实。对体现于书法艺术上的哲学精神,作烦琐的分析没有意义,但不等于我们不能从事实上看到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烙印,而且很深很深。它在书法的历史发展中形成,而形成以后,并不随历史的变化而随机变化,它表现在审美心理上有严重的滞后性。

书法艺术

我们要看到这个规律,看到滞后性,利用滞后性,并因势利导推动它的发展。既不是盲目厌之,也不是盲目从之。为此,我们仍需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这种影响。儒家哲学思想,集中在一个“仁”字,正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协调这种矛盾的重要,这是一种经世致用的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反映在书法上,首先看到它对人、对社会的实用价值;在创造上,讲挥运所展示的主体的工夫;在结字构章上,讲俨如人与人之间的朝揖、管领、照应;在书风上,讲形象所展示的积极用世的人格精神。除了这些之外,我们甚至可以说,儒家思想保证了书法艺术的理性发展。

书法艺术的理性发展

道家并不反对工夫,但要求“既雕既琢,复归于朴”,重主体性灵的真朴自然的流露,主张在书法创作上,以“为无为”之心寻求与自然规律的契合。禅学作为中国化了的印度文化,它对中国书法的形成发展,似乎并未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它的出现、它的发展,却在书家的创作心态上思想方法上艺术境界追求上显露出积极的作用。中国书法在历史发展中,受着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但是在实际创作和审美活动中,人们仿佛完全不知书法艺术思想美学观点的哲学背景,仿佛这一切都是书法自身的规律,甚至是由书家主观随意规定的。

书法自身的规律

但是,必须说:离开了儒、道、释诸家基本哲学思想,许多书法要求被作为法度肯定下来,就是不可理解的了,一为何世界上各民族的书写无所谓“风骨”、“神采”的要求?没有从“求工”到“求不工”,从“无法”到“有无”再到“无法之法”,从求“平正”到求“险绝”再到“平正”的要求?没有神、气、骨肉、血的审美经验?而中国书法独讲?人们把这许多要求看作是书法艺术的普遍规律,与人们未能联系书法现象所以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来认识书法的这许多要求有关,也与这许多要求已一代一代地传授给学书者,人们不再究竟其根源有关。

许多书法要求被作为法度肯定下来

我们要研究书法精神,认识其究竟,目的就在于认识:书法和对于其创造的许多要求,是怎样形成?在怎样的条件下有怎样的发展?找到规律,合于规律的就遵循、去按规律寻求发展;不是规律的就不要把它当了规律,任其束缚,不敢寻求发展。魏晋人为正、行书创造了优美的体式,这一功绩,后来者永远也不会忘却。但不是魏晋书法所体现的艺术精神,就是绝对的、最完美的无可超越也不应该去超越的。自是以后,我们的书法,似乎只能在其规范下,在其规定的轨道上亦步亦趋地前进。诚然,魏晋是中国书史上正行书的高峰。魏晋书风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发展到曹魏,毛笔书写的物质条件已经完备,历史使他们运用此前的书写经验方法将最后一种字体推向成熟。

研究书法精神

魏晋人既是最后一种字体的完善者,又是最先为正行书立定规范者。他们可以自由继承前人,也可以自由创造自己,但他们的自由,既给后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美妙的正行书势,也给后来的正行书的艺术追书堵住了去路。如果硬要把它们作为尽善尽美的模式而绝对化的话,学书就带来了极大的不自由。文化史家称魏晋是人的觉醒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其中也包括书法)觉醒的时代,用锺繇的话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法虽然是抽象的形式结构,然而通过挥写流露出确定性的笔迹,恰是主体精神情志的现实,这是以直接的得心应手的书写效果告诉人的。(此前的甲骨金石契刻还不能做到这一点, 简牍上的直接书写受条件限制,也难比这一点)。而且自是以来,无有哪一代不称赞他的艺术,原因就在于他确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正、行书法艺术。在正行书上,他是无前的,草书就不同了。

仅此一点,就可以说明历史条件创造了他,他也创造了历史。还由于书艺具有抽象的包容性,且不要说具有儒道二家哲学美学思想的人在这里会找到审美感受,就是产生于其后的禅宗,也能从晋人书中悟到“书画当观韵”、“士可百为,唯不可俗”、“凡书要拙多于巧”的奥秘;而十分重视法度的人,也能看到晋人得心应手的法度,感到“书杯人晋人格辙,徒成俗品”。书史上只有这样一个物质条件的历史时代,这是事实。但如果以为只有这一个登了天的高峰,这就是既不合儒家的“自强不息”的思想,不合道家的“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思想,也不能算作是对宇宙发展规律“顿悟”了。传统哲学思想,既孕育书法艺术的内涵,也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参考资料《中国书法精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