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读心术」还是「认知偏误」——有偏见的大脑

「读心术」还是「认知偏误」——有偏见的大脑

时间:2019-01-02 19:44:36

相关推荐

「读心术」还是「认知偏误」——有偏见的大脑

魔术师通常使用这个心理戏法:请一名观众很快想一个界于1到100之间的二位数数字,且这个二位数的数字都是奇数,并且两个数字彼此不同。专心,答案是37!

首先,这个魔术不会每次都成功!当然,在电视上都只会播出成功的那几次表演!这个魔术的基础是机率,还有一个减少观众选择的偷吃步。如果在你身上不奏效,毕竟这是“读心术”,这本来就很难。你不会每次都调到刚好的频率。

它是怎么成功的?

开始时他先告诉观众,可以从1到100间任意选择一个二位数数字,这表示他会记得你给了他们1到100的选项。这称为记忆中的初始效应(primacy effect):观众往往会比较记得一开始的事。二位数表示数字1—9立刻被消掉了。然后继续说这两位数字都要是奇数,所以把可能的数字减半了:所有的偶数都出局了。接着,他又说这两个数字要是不同数字, 这更缩小了选择范围。事实上,这样观众剩下相当少的数字可以选择(然而,他们自己并没有注意到这点)。

这里则是心理学及统计学介入的时候了。当被要求快速给出一个数字时,大多数人会说37。这可能是因为它是介于中间的数字。13太小,而97太大。而之所以是3和7这两个数字的组合,是因为这两个数字是当你请人们在1到10之间随便选一个数字时,最常出现的两个答案,而这里就把这两个答案组合在一起。无论理由为何,有很大的机率你会得到你要的数字37。

心理学、偏见及认知科学

大多数人会选择数字37的这个效应,被称做认知偏误(psychological bias)。另一个例子是请某个人快速想一个颜色,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红色;或是想一种蔬菜,大多数人会说胡萝卜。对人有所了解的心理学,像是记忆中的初始效应以及这魔术当中的认知偏误,都是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相当迷人的领域,人们在其中视图了解人类思考的程序;接着,科学家便能利用其结果来尝试建造出使用起来更方便的程序,或是建造出具备与人类类似能力的人工智慧。所以,下一次当你想到数字37时,想想背后的认知科学,然后选择数字57(或者你已经这样做了)。

偏见,偏见,到处都是偏见

向上丢掷一个没被动过手脚的硬币,投掷十次的结果都是反面,那么下一次丢掷硬币时,出现正面的机率有多大?很明显地,应该是正面的机率大些了吧?但是并非如此。每一次的丢掷机率都是独立的50:50机率。不过,大多数人在这个情形下都会强烈认为该是出现正面的时候了,尽管这样想一点理性的基础都没有。这就是大脑的偏见,被称为赌徒谬论(gamblers fallacy);它基于我们倾向认为未来的机率会被过去的事件改变,但事实上并没有。

当我们检视人类本身的行动,或在团体中与他人互动的细节时,我们通常不会做出理性的决定;我们并不会遵循电脑的逻辑以及数学规则。我们已经看到个人如何犯下认知错误,我们会让心智产生疏忽,像是想要掌控我们在硬币魔术中的想法;而我们也已经在数字37的魔术中看到偏见范例了。

在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的状况下,一些非常奇怪的偏见也会出现于社交场合中。这可能是人类远古采集渔猎时期残留的集体从众心理(bandwagon effect),加上选择伴侣的社交信号,这些都让我们组成更具凝聚力团体。然而,这些偏见往往会造成问题。让我们快速地看一看。

举例来说,当人们在面对与自己观点相佐的证据时,会出现所谓的逆火效应(backfire effect),也就是说反而会更加强化自己原本的信念!而从众效应会让我们倾向以周围人士行动的方式来行动。将这些与前面看到的确认偏误结合在一起,可想而知我们的大脑要得到真相实际上很困难。

但我们的大脑已经想到了这点:我们有内建的偏见盲点。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偏见比别人少,而在别人身上发现的盲点比在自己身上看到的多得多。我们的学习技能没办法让我们免疫于偏见。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唐宁(David Dunning)和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发现,没有特殊技巧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反之专家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你可以利用偏见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光环效应(halo effect)表示,我们往往会认为一个人的正面或负面人格特质,会从个性的一个领域溢到另一个领域;这是有吸引力的人的强大效应。我们往往会认为,有吸引力的人拥有他们实际上并没有的美德,就只是因为他们很美。一旦我们进入团体,我们的内团体偏误(in-group bias)会保持那团体的稳定。这是一种我们全都有的内建倾向,会偏好属于自己团体的成员。也有报告提到了谷歌效应(其他搜寻引擎也算在内),这是一种当代人的倾向,对于我们知道能轻松透过网路搜寻引擎所找到的资讯,我们很容易就会忘记。这可能是我们大脑演化来与我们周围科技连接的方式,借此让电脑负担一些压力!

因为我们大脑运作而造成的社交、记忆以及认知偏误还有很多,我们必须全都进行处理。它们常进入我们大脑中的潜意识当中,所以我们无法明确认知到它们。然而已经有证据显示,它们对于我们的行为以及这个社会的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不完美的电脑

我们并不会和电脑一样行动,因为我们无法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但重要的是,要理解电脑其实也不是完美的,只是它们的缺点展现在不同方面。它们会完成程序要它们完成的事,但如果程序有缺陷(bug)存在,它们就会把这个错误完成。更糟的是,就算程序完全按照工程师的预期运作,仍然有可能出错──如果工程师对于他们该做些什么的想法出错的话。如同我们所见,它们可以被设计成等着出错的样式。这种状况可能不多,但若工程师没有正确观念,电脑就有可能被设计来做错误的事。而程序被设计的方式,很可能是人们犯错的原因。因此,程序不只该做它们预定要做的事,它们预定要做的事也应该要是正确的才行。

另一方面,工程师需要对人有所了解。当他们理解到我们的限制、我们的偏见以及我们感官运作的方式时,他们才能写出符合目标的程序,并且这些程序也才能真正帮助人类,而不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嗯,有时候无论怎样,这都会发生)。

韵律偏见

让我们以人类承受的最后一个偏见作结,这个偏见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它太奇怪了。这种偏见被称做伊顿—罗森现象(Eaton- Rosen phenomenon), 也被统称为韵律偏见效应(rhyme-as-reason effect),意思是我们倾向认为有押韵的一段叙述更为准确,也更真实。这是一些广告商常用的技巧。为什么一段有押韵的叙述听起来更真实呢?这仍需更多辩论。我们可能只是认为这样的叙述更美,存在一种美感。

人类的大脑是个很神奇的东西,看似奇特,但作为一个天然的计算以及逻辑思考者,它显然不是如此;人并不会像电脑一样思考。然而在未来,电脑会被设计成越来越像人脑一样思考,可能还会模仿人类的某些奇特之处。只有到那时,它们才能用和我们一样的方式来体验这个世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