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夏天和孩子们一起过——无暴力沟通儿童保护成长小组实践

夏天和孩子们一起过——无暴力沟通儿童保护成长小组实践

时间:2024-02-19 18:25:28

相关推荐

夏天和孩子们一起过——无暴力沟通儿童保护成长小组实践

上半年开始救助儿童会各个工作领域下面陆续推出了一些列标准课程。每一个标准课程的学习都分为铜级、银级和金级三个等级。铜级的课程学习一般在线上完成,大概一两个小时。银级的课程需要完成的学习就要多很多,大概持续几个月,通过线上学习、远程督导加线下培训的方式。而金级的课程都是救助儿童会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顾问参加,这些顾问也就是开展银级课程线下培训的师资。

我的工作领域,儿童保护下面目前开发了有三个标准课程:无暴力教养(Parentingwithout Violence),个案管理(Step toProtect)和校园零暴力(Free School Violence)。

6月份,我们保护团队连着学习无暴力教养和个案管理两个课程。

7月开始,我便着手在贵阳两个儿童中心做无暴力教养下面的儿童自我保护小组模块。

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个儿童小组的结构。

整个小组分9个环节,每个环节大概1.5个小时。主题包括:了解自己(在家庭、学校、社区的角色和肯定自己擅长的事情)、了解身边的保护人、了解生活的社区、儿童权利、针对儿童的暴力、男女平等、了解身体的界限、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学习友情。

这个小组其实在无暴力沟通课程里面,与另外一个针对家长的小组是平行开展的,理想状态下家长小组和儿童小组同时进行。但是在同时招募家长和孩子有困难的情况下,分开开展也是可以的。

因为我的项目点在贵阳,从昆明过去做一次小组成本不低,所以我调整了整个小组的节奏,每次做2个环节,做五次。有时候也会连着和其他项目活动一起做。

我选择的两个儿童活动中心里,一个位于城中村,那里的住户大部分是流动人口。一个是在农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我后来在实践中发现,因为生活环境、成长背景不同,两个群体的孩子面临的儿童保护问题也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做第一次小组那天的情形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在城中村的那个儿童中心。下午1点开始, 我坐早上的动车从昆明过去。当时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也不知道活动是否会顺利,所以还是有一些忐忑。

实际情况是,小组刚开始,孩子们就在活动场所内撕扯打闹起来了。打闹的是住在本社区来参加小组的几个女孩儿,平常都在一起玩。受他们的影响,整个小组的开展眼看着就要失控, 我没办法,临时改变了小组的流程,先和他们定规则,再相互认识开始接下来的活动。

规则定下来,或多或少会对他们有一些约束,只是后面做完这3个小时的头2个环节,真的是很辛苦,嗓子眼冒烟。因为这些孩子们很难集中注意力,总是有各种小动作,爱插嘴、不停的讲小话。

更困难的是,本身小组的场所条件非常不好。

首先是面积太小,做15个人的小组都非常局促,玩游戏和做活动都伸展不开。

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个房间没有门,所以小组过程中外面常常非常吵闹,更容易让本来就多动的孩子们分身。而且门口经常也会有其他孩子围观,大孩子、小宝宝。所以我的经验,做这种小组,30平米以上封闭的教室是基础配置。

因为在城区那个小组做的不很顺利,所以第二天去做农村的那个小组之前我心里一直打鼓,不知道又会遇到什么样的状况?孩子们会不会很腼腆害羞?小组的参与度会不会很低?

不过,这些疑惑在我们进到这个儿童中心那一刻起就马上就消除了。

这儿的儿童中心是村委给的场地,有两三间大教室,前面有很大一块室外的活动场所,我们过去的那会儿,室外场地上聚集着上百来个孩子,正在那放着音乐,跳着舞,特别快乐。

而参加我们这个小组的孩子们实在太乖巧了!懂礼貌、活泼开朗、积极性高、个个落落大方,还多才多艺。会画画的,会跳民族舞的、会跳街舞的、会吹芦笙的……

整个小组进行的异常顺利。孩子们似乎把我们要带给他们的东西全部都消化了。

我和孩子们都还没有回过神来,三个小时的小组,一眨眼就结束了。

他们好像跟我想象中的留守儿童好像不大一样啊!

后来我也明白了。

因为这个儿童中心呢,自年初建立,孩子们放学后、周末、暑假都会在这里度过,有时候会有志愿者过来教孩子们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而因为这里的人都是少数民族,儿童中心的社工甚至支持孩子们学习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例如让孩子们吹芦笙和跳民族舞。

所以慢慢的这里的孩子们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来看望和支持这里孩子们的团体和个人也越发多了,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一多,当然也就更大方了。

两个小组,两种不同的感受。

城中村的小组,每次参加的孩子都不太一样,有时候八九个人,有时候十五六个人。所以做的很困难,虽然每个环节的主题不一样,孩子们只参加其中一两次也可以,但是整个小组对儿童的影响,知识的连贯性、他们彼此间的互动过程都会大打折扣。以后这种小组在招募上是需要下一些功夫。

在做这个小组的过程中,我当然也发现了不少儿童保护问题。

有发现孩子们在家庭里受到暴力管教,还有可能有性虐待的风险。很多疏忽照顾的情形,大孩子带小孩子,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的管教和照顾不够,导致孩子们身上有很多行为问题,价值观和认知也有偏差。

而农村的那个小组,因为有儿童中心这个平台,显然孩子们的行为习惯都非常好。

这个儿童中心,切切实实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农村,这样的一个活动场所对孩子来说就是另外一个家,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玩耍、学习的地方!

以往,一旦放假,孩子们便无处可去,家里面没有人照顾,可能会有很多安全风险,但是因为有儿童中心,孩子们可有来看书、做作业,学东西,和朋友们一起玩、交流等。

当然,对于这儿的孩子来说还是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而他们似乎早就习惯了这种没有父母陪伴的生活。一旦少了父母的照顾和管教,风险也随之而来。

孩子们所接触的信息和人都没有了把控。互联网的普及,他们学东西,正面的负面的都是通过网络,如果这些网络上的信息不经筛选孩子们全部接收了,对他们的影响也不乐观。

很多伤害儿童的事件,特别是性侵害等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监护人不在导致的。所以他们迫切需要陪伴、支持和学会自我保护。

说回到小组课程内容本身,其实操作难度并不高,内容也非常实用,所以所有的儿童中心都可以引入这个小组。如果想要做成功,需要有基本的儿童保护知识和理念,这些就包括要有儿童权利、儿童参与、和对针对儿童的暴力认知。

我再讲一讲这个小组的内容:

在第一个环节里,孩子们会认识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角色,探索自己所擅长的事情,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事,肯定儿童自己。

第二天环节,孩子们会通过绘制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人的花朵,来发现他们身边可以保护他们的人,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有人伤害他们后,他们可以去寻求的人有哪一些。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有人支持和保护的。

第三个环节,孩子们会需要绘制社区资源图,画出自己生活的社区或村庄,找到安全的地方和他们认为危险的地方,并且探讨针对危险的地方,他们可以做的行动有哪一些。

第四个环节,孩子们学习自己健康成长需要哪一些东西,了解自己的权利

第五个环节,孩子们学习针对他们的暴力类型有哪一些,知道这些暴力行为可能在哪一些场合发生,谁可能会伤害他们

第六个环节,孩子们了解到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和共同点,识别男女刻板印象,通过活动和角色扮演学习男女平等的知识。

第七个环节,孩子们要学习自己身体的界限,哪些是隐私部位,怎样的触摸是好的触摸,哪些又是不好的触摸,如果有人让他们不舒服或伤害他们,他们可以怎么做。

第八个环节,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熟悉好的沟通方式,介绍“长颈鹿”语言,并让孩子们练习和表演,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冲突。

第九个环节,孩子们会画出友谊之手,讨论关于朋友和友情的含义。

最后可以加一个毕业的环节,请孩子们回顾整个小组学习的内容,并且让他们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主题,请他们列出一个后续的行动,他们会如何将学到的这个知识点分享给朋友和同学。最后给孩子们准备毕业证书。

要开展儿童保护工作和服务,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都是都必不可少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只是不管是做小组或者个案,最后在结束的时候都需要处理离别的情绪。因为小组有结束的时候,个案也会有结案的时候。

这周一和周二,是整个小组在两个社区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其实在小组第一个环节就和孩子们强调了,我们的活动会持续5周。上周也告诉他们这周的活动会是最后一次,好让孩子们有心理准备。

我不是在这些儿童中心工作的社工,对我来说小组结束意味着之后与这些孩子们的接触也很有限。先不说孩子们是什么感受,自己对他们都很舍不得。

即便是城中村那个小组的孩子,在做活动的时候的某一些瞬间会让我失了耐心,但是他们其实和其他孩子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要亲人朋友,会有喜欢的事和人,会需要学习,需要成长,需要被保护。

和农村儿童中心的孩子们对比起来,这个城中村的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很不好。

其实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儿童保护上面。他们行为习惯不好的背后是家庭监护不足,或者父母/监护人的忽视。

他们情绪和喜好的表达方式是打闹或者其他暴力形式,根源或许是因为他们生活和成长的环境本身就是如此。他们看到的、父母或其他人的互动方式也是如此,所以他们不会用暴力以外的方式去表达和解决问题。

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实实在在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并且介入支持的。

周一的小组结束后,我走出他们的社区去外面等车,突然看到那两个平常上课最喜爱打闹的两个女孩追出来了,在马路对面看到我后朝我挥手,然后急匆匆的穿过过车水马龙的大马路,跑过来一把抱住我,腼腆的问我要电话号码(机构政策,为了保护她们,我没有给她们我的电话),说想我的时候怎么办?告诉我第二天儿童中心有做蛋糕的活动,她们要做给我吃。

这几个孩子对小组和对我的依恋比农村的孩子们更深。我想是因为城中村的孩子们更缺少关注,更缺少这样平等的、尊重他们的互动 吧。

当然了,在农村的那个儿童中心,在小组结束快要的时候,听到那个最最调皮的那个孩子也自言自语的说他不想下课,心头一热。

而在最后的评估环节,有一个孩子写的评语是:我今天很喜欢节课,为什么只有五次,我想要无数次。

这个时候,孩子们的认可,就是我做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所在吧。

救助儿童会在儿童工作领域,技术背景非常强大,这个课程只是机构开发的众多课程和学习资料中的一个,但是两场小组做下来,我觉得非常好,对孩子们很有用。在课堂外,通过玩耍、绘画、歌唱、表演以及其他艺术方式,全程都不会有PPT演示,都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参与,既不枯燥,又让让儿童在玩中学到可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循环播放着孩子们听的歌。

想了解更多非洲旅行信息,以及我和卡尔故事的朋友,戳下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