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防控疫情浙江给进口冷链食品加贴“溯源码” 冷冻食品为何总是频频中招?

防控疫情浙江给进口冷链食品加贴“溯源码” 冷冻食品为何总是频频中招?

时间:2018-12-07 06:27:54

相关推荐

防控疫情浙江给进口冷链食品加贴“溯源码” 冷冻食品为何总是频频中招?

8月12日,芜湖一家餐饮店的冷冻海鲜核酸检测呈阳性;

8月13日,西安方欣市场的厄瓜多尔进口虾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

8月14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通报,一名在深圳工作的女性陈某在老家汕尾陆丰市确诊为新冠肺炎。通报称:患者为罗湖区水贝IBC盒马鲜生超市酸奶销售员。

一时间“海鲜”“低温”“冷链”成了疫情暴发的关键词,令公众谈“冷链”食品而色变,不少网友担心,冷冻海鲜产品还能买吗?为何“中招”总是冷冻食品?

事实上,从多地通报结果来看,相关部门对可能接触相关产品的人员进行全面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病毒并没从物品表面“转移”至人体身上。

“冷链”食品之所以频频“中招”,与新冠肺炎病毒的特性有关。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大多数病毒都耐冷不耐热,通俗地讲就是不怕冻。以新冠病毒为例,研究表明在室温下可能会生存3个小时左右。但在20摄氏度以下,存活时间可能高达一周,在零摄氏度以下,时间则为几个月。

虽然在低温环境下,病毒无法复制,但是其生物结构没有被破坏,只要“换个环境”,就有可能“兴风作浪”。

更难缠的是新冠病毒的“粘性”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食品与营养学系教授王军波表示,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更容易依附在光滑表面上,所以进口食品的塑料外包装就成为了病毒的宜居场所。

冷冻食品一旦被污染后,就可能会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但拒绝吃冷冻食品并非长久之策。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经食物传播的证据,全球确诊报告病例、我国确诊报告病例也都没有因进食食品而出现病例的报道。

李宁建议公众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做好食品安全的五点要求,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

而在日常防护中,王军波也建议,工作人员在运输冷冻食品的过程中,戴好口罩和手套,并做好消毒工作;消费者在超市或市场购买生鲜时,也应记得戴口罩,尤其是购买冷冻食品时,不要反复挑选,减少接触频率,外出回家、处理完食材后,一定记得勤洗手。

关于“冷链溯源”,记者注意到,早在浙江此次全省推行前,国内一些生鲜商家也陆续上线了食品追溯计划,覆盖肉类、鸡蛋、牛奶、蔬菜、水果、水产等生鲜品类。用户可以通过商家APP追溯生鲜食品的链路信息,了解生鲜食品的详细流通信息。

而此次的“浙冷链”,据陈广胜介绍,将重点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尤其是来自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食品的精准追溯。同时开展对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新冠病毒监测,重点对进口和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冷链食品及其从业人员加强抽检。浙江明确规定,一旦收到省内外有关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报告,应在2小时内利用“浙冷链”系统对同批次食品流向进行溯源倒查和精准定位,并快速予以妥善处置。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浙江要求每周抽取一定数量农贸(集贸)市场、超市进行检测,各县(市、区)每周检测样本数不少于70份,其中从业人员样本数不少于30份。”陈广胜表示,截至9月13日,该省累计完成冷链食品、外环境和从业人员核酸检测10.7万份,结果均为阴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