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地名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共同遗产

地名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共同遗产

时间:2019-08-28 11:58:46

相关推荐

地名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共同遗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座城市、乡镇、街道、社区也都有自己的名字。在福州记者发现许多楼盘都以洋名字来命名,如蔓哈顿、白金瀚宫、巴厘岛、托斯卡纳、白宫,枫丹白鹭、山姆小镇,这些洋名字让人摸不着头脑。不仅楼盘取洋名字,甚至连周围的公交车站也跟着取了洋名字。(11月29日央视网)

许多地名因描述一定地域历史和文化而形成,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最古老、最活跃的部分,向人们提示着当地自然环境变迁、人类历史演进等信息,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印记,是历史文明发展的见证。如果传统遗产中的地名消失了,那具有历史记忆的地名也就没有意义了。在中国经济大发展中,各地建设项目升级改造,有的地方起了很“潮”“有范”的新名,有的地方跟着影视流行风改地名,使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地名粘了“洋土味”变成不伦不类。这些现象,是对地名文化的一种潮弄,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不尊重。

早在,民政部就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保护试点,完成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存量评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地名文化理论体系,并编制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对中国地名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分层、分期保护。同时,国家出台了《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对千年古都城、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少数民族语地名、甲骨文与金文地名等八类地名文化遗产的鉴定做出了规定。这些有效保护地名的措施,给地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受西方文化的无形渗透,一些地方对于新建和改扩建区域流行起洋名,诸如伊丽莎白、枫丹白露等名字变成了古街中的地名。这些“洋地名”,与国家建立的地名标准是不相称的,也是与中国传统地名历史文化极不相适的。

充满“洋味”的地名,往往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很容易被历史所遗忘。地名要想不朽,一定要言义俱佳,且要传承历史的正能量。历史不仅仅是记住,历史也经常是遗忘,经过历史时间的淘汰而留下来的地名,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是真正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每个人都要倍加保护,好好珍惜。作为新建和改扩建区域的规划设计者,应当把地名的历史文化好好地传承下来,在规划设计中承载起传统地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名字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有必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规划设计者要对地名文化遗产有深刻把握,能巧妙地运用于新地名的命名之中。二是审核规划的政府官员,要能鉴别和认同保护历史地名的规划设计。三是广大市民要积极参与到地名命名的活动中,让新建区域的地名成为大众喜爱且具有历史文化韵味。如果做到了这三点,那中国的地名就不会存在追求“高大上”的洋名驱使方面。

重视地名文化,就是重视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历史。传承和保护地名历史文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建立专门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对地名资源进行普查,通过社会调查、查阅史料、民间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搜集、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地名的历史文化发展情况。其次,国家要进一步规范地名更改的相关标准。重新对新建小区、改扩建区域进行命名,就要在申报政府相关部门核准之前,邀请地方专家论证,广泛征求百姓意见,确保新地名的更改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尤其是在一些城市区划、道路与街区的命名上,不能以便于管理之由,简单地使用数字及字母。再次,进入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很有必要建立起中国地名文化国家数据库,将中国古今地名和当地文化概况特点数字化,将中国地名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益的整理,不断提高地名文化保护的水平,必将为中国地名文化的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要想通过地名命名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必须把历史文化的底蕴注入到城市规划发展中,为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提供法律机制保障。国家要出台相关规定,在城乡规划中加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地名命名的相关内容,以便从城市建设发展的源头上,做好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林志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