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又到了中秋节 月饼券背后有什么样的坑?厂商为啥这么热衷卖券?

又到了中秋节 月饼券背后有什么样的坑?厂商为啥这么热衷卖券?

时间:2023-06-01 22:25:26

相关推荐

又到了中秋节 月饼券背后有什么样的坑?厂商为啥这么热衷卖券?

小伙伴们大家好,夏秋交际,天气转凉,金秋十月的步伐也是越来越近,我们知道中秋节又快到了。中秋位于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象征团圆和寄托亲情的传统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嗅觉灵敏的厂商们,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一传统佳节,拼命造势营销。而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产品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除了实物月饼之外,月饼票,也走入了广大消费者的视野,那么为什么会有月饼券这个东西?厂商为什么这么喜欢月饼券,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月饼券的故事。

先来看下月饼券的背景。

其实月饼券,是厂商“提货单”的缩影。在以前商业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加上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在生产端,厂商根据计划进行生产,于是一段时间内的产量都是相对恒定的。在需求端,同样是因为计划经济的时代色彩下,消费端对于各种商品的需求,由于物资的匮乏,以及当时为了强化计划经济,保证经济稳定而执行的“购物票证”制度,导致几乎所有的日常消费的商品,都需要“凭票购买”,月饼也不例外。这样生产和需求都按照一个相对既定的计划,或框架下生产和消费即可,生产多少消费多少,都根据计划来,目的是保证经济的稳定。如下图,这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月饼票,注意这里的月饼票不是标题中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月饼券,更多是那历史时期“购物票证”的意味,是一种购买的资格。现在的月饼券更多的是预付款+提货单的性质。现在你没有月饼券,直接花钱同样可以买月饼,但在以前,如果没有月饼票,钱再多商店也不卖你。

随着市场经济的介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购物票证制度也在后期被废止。对于基本食品以外的需求也越发突出,以中秋为代表的传统佳节首当其冲,对于月饼这种节日礼品的需求,也显然不能和计划经济时代同日而语。这就导致一个很尖锐的经济问题出现了:月饼的需求量,不再恒定,甚至可能剧烈波动。这就给厂商出了难题,因为厂商由于设备、人力、固定成本等关系,短期内几乎是不可能随意变动自己的产量的,跟着需求量的变化,再“顺势”调整产量,是很难的,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现实的。盲目强行增产,手忙脚乱导致出错才是最有可能的结果。

于是“提货券”应运而生。目的就是为了把这样的“波动”给降下来。

货主(消费者)先行购买月饼券,等于提前告知厂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将会有消费(提货)发生。于是厂商就可以提前预警和准备,将这块“多出来”的需求量,平摊到接下来每天的生产中去,每天多生产一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堆积,可以在约定的时间段进行提货—而这些量要在一天内,甚至当场交付,几乎是不可能的。厂商每天的固定产量也有固定的分销渠道,给了你,就满足不了别人,十个锅九个盖,就麻烦了。所以月饼票上,往往会标明提货的日期,就是给足厂商“预警”生产的时间。而厂商也可以通过月饼票的销量,来大约估计出来这些“多出来”的需求,会是多少。通过增产来消化,同时实现利润。

有了月饼票/提货券,厂商不再对未来的商品需求手足无措,通过调查月饼票的销量,可以对于将来的需求有比较形象的预判,调整生产计划时也更为从容,应需而变,既不会出现供不应求,也不会因为滞销而大量浪费。而月饼票的售出,也意味着厂商可以在更早的时间点回笼资金,而不需要等到月饼实际售出时才收钱。使得厂商的资金上的调配也更为灵活。

小小一张纸,一张卡片,竟然能为厂商带来这么大的利益,那各大厂商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它呢?这就是月饼票背后的故事,小伙伴们看完了是否有很多收获呢?对于充满回忆的“月饼票”,和现在层出不穷的月饼券,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底下留言哦。

今年的中秋恰逢国庆,节上加节,更为喜庆。

在此先预祝各位小伙伴,双节快乐,家庭和睦,阖家团圆。

戏说身边的经济学,我们明天接着聊。感兴趣的点下关注,我们更能天天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