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放下的智慧下篇——【忏悔】 【无心】

放下的智慧下篇——【忏悔】 【无心】

时间:2022-02-09 18:37:57

相关推荐

放下的智慧下篇——【忏悔】 【无心】

注:文章中附图作品为圣禅先生左右手一正一反创作的太极禅书法作品,这次发布的作品内容为《忏悔三昧》及《心经》,都为近期创作。越往后看,作品越精彩。

本次发布的狂草作品,同一内容,在章法上没有重复,千变万化,极具视觉冲击力,作品掷地有声,精彩绝伦。太极禅书法作品实为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极品作品。

另外,本文由于篇幅太长,分为三个篇章发布,其总纲标题为:放下的智慧:【舍得】、【温故】、【知新】、【忏悔】、【无心】。在分段发布的小标题上,可能与发布是内容有出入,以总标题为准,请大家按照上篇、中篇、下篇顺序阅读即可,给大家带来不便,请大家见谅。

放下的智慧下篇

如今,写而写,专注于抄写经咒,我的“心”跟佛法亲密无间地搅合在一起,在书写中,我不断去领悟佛法,领悟人生。因此,我就通过太极禅书法的抄写经咒来实修实证那个佛法,来达到忏悔的目的,进而感受佛法的至高智慧。

佛法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他能管吃还是穿?竟然让你张口闭口谈经说法?

我知道,佛法已经是我精神追求的必须。一边,这个佛法讲信愿行,讲身口意修行,那边又在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讲四大皆空,放下执念,或许,我会质疑,难道这信愿行不是执念?难道这身口意的实修不是造业?

佛法有一套,一边谈造业,一边其会告诉你一套怎么消业的方法。

佛法是通过造善业来消灭恶业,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比较,相对地理解这个消业,在消的过程中,是针对恶业,恶因来作为的。只有佛法的放下智慧,能对应人为执着制造恶业的行径,能明白这里,我们才能持之以恒地去采用太极禅书法的书写方式去抄写经咒,进而实现消除恶业、恶因的目的。

为什么使用太极禅书法的书写方式抄写经咒可以达到很好的消业目的呢?当然有其内在的原因,从我们抄写的经咒内容上,从链接什么形成什么这个原理来说,我们使用了有效的方法来落实忏悔和超度冤亲债主,真正地解决我们的冤亲债主冤冤相报的问题,这样,我们自然能解决诸多不顺和苦难,解决我们恶业带来的种种因果报应。

佛法是无微不至的学问,也是救苦救难的实践方法所在。

佛法的智慧,无以言表,其诸法空相,缘起性空的学说,就这八个字,你弄懂半分,就等于读了半部大藏经。

在我看来,佛法上的诸法空相,讲无心之法的奥妙,其缘起性空讲的是有心之理的因果循环。法理不二,法中有理,理中有法,脱离任何一边,都不成立。

在佛法上,少不了讲信愿行三法则;其信,信的是佛;其愿,发愿学佛而希望成佛;其行,指的是行走在成佛的道路上,一切修行都是奔着成佛而去的。简而言之,你相信佛法,并发了誓言下的愿望,最后落实到行动上,就OK了。

对应这个信,就是疑。如果你疑,这是学佛最大的障碍。当你怀疑了佛法的智慧,那么,接下来的发愿就无从说起了。宗教信仰的特殊所在就在于能坚定地相信其教化所在,故而,我们看信仰的力量,就在于一个信字,没有了信,就更谈不上后面的发愿修行,也就没有了因人制宜的身口意实修了。

在佛法说教中,也充满了自相矛盾的所在。而正是这样的矛盾及转化,可以让你的智慧得以升华。好比说烦恼即菩提,如果你不能深入领会,又如何理解其中的妙语所在?

因此,当你坚定了信念,相信了佛法所言,就能因教而化,落实到后面的实修上,以便获得修行的果位。

落实到什么行动上呢?就是身口意三者修行上。要做到身口意实修,首先你要把你的心思念想把控好,要点就是你如何对付你那胡思乱想的脑袋,解决你思想或者说精神层面的问题。

首先是修意,通过修心意,避免你成了思维混乱的精神病,而你想不当精神病,就得达到觉悟的境界,把烦恼的来源有通透的认识,由此及彼把这个世界搞明白,通过佛法,让我们了解因果律,了解冤亲债主是怎么回事,了解如何自度和度人,包括超度亡灵及超度你的冤亲债主。这样你才能走出困惑和疑虑,才能在各种矛盾问题上化解矛盾,获得菩提智慧,得以解脱。

你造业了,你就得消业,你有了冤亲债主,就就得想方设法化解冤冤相报的苦楚,所以,懂得佛法,实际上就是开启觉悟而觉知的智慧,觉悟的觉知,就是意识上达到开悟,因此你就会有修意的智慧和行动,到时候,你自然就明白何去何从,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门门清。

那么,修口又是什么呢?就是通过诵念经咒来把自己的心收住,就是把心猿意马的杂念过滤一下,心念变得纯净,最后最好无念,无相,无住。

在修口上,我前面提及通过诵经念佛,可以消业,可以达到超度冤亲债主的目的,而这些,结合太极禅书法的修意,可以事半功倍,其原理,后面会简单给与说明。

那么,修身又指的是什么?可以说,你的一切身体上的行为就是你修身之所在。你打坐,你吃饭穿衣,吃喝拉撒睡,都是肉身修身之所在。你的行为出问题了,生活方式出问题了,乱套了,你就得去修正。行为改变了,才能由恶行变善行,这个就是佛法上修身的关键。

修身,修口,最后还是要回到最为关键的修意上,修意是总纲,没有修意的成就,其他的等于没有修。反过来,你修意修好了,修口和修身都能上去,而三者归根结底是为了达成修心的所在。就是达成那个无心之作,让自己处于无心的究竟上,达到寂静涅槃。

人生无处不修行,所以,我写这个无心之作的狂草,体现的就是一门大的修行,而且是直达身口意三门正宗修行的归于“源头”的所在,正本清源,你把太极禅书法实践好了,在身口意三者修行上,就能达到一个几近成圣成佛的境界。

要不,我怎么能一边写狂草,还能做到那么地谦虚呢?所以,你透过看我写的狂草,你看我哪里有狂妄的样子了?由于不是真狂,才能随心所欲去狂放地发挥。

换句话说,由于身口意三方面的较好修为,让我离成圣成佛的终点更进一步。

我在文中所言的这些,似乎等同在讲一个”谦虚可以使人成王,无心竟然使人成圣“的道理,这个成圣,也可以说成是成为阿罗汉,成为菩萨,最终成为佛陀。

如你做不到谦虚,你就会堕入嗔恨的地狱,那么,你或许就会成为阿修罗,成为小鸡肚肠的饿鬼或者穷凶极恶的畜生了。

此时,可能还会有人跳出来说,你都古往今来狂草我最狂了,这都不狂,还要怎样才叫狂呢?你又何来的谦虚和无心呢?

说来,今天的文章已近写了不少内容,不知道你认真看了没有?你悟了没有?如果你缺乏佛法的慧根,你可以不看我写的任何东西,你去了解一些佛法,回过头啦,你再看我说的写的,肯定又是一回事了!

一个人,不是想狂就能达到狂放的境界的,我一边说自己是古往今来写草书最狂的人,一边,我还得说自己一点不狂,我这里的不狂指的是心性上的把控,是一种顿悟,是一种放下。

看似我说的话很多都是前后矛盾的,是可以推倒重来的,细想一下,这些都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阐述,好像在辩经,孰是孰非,通过辩论,理不辩不明,由此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在此,我都是实事求是说的,我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不能过于谦虚,过于谦虚就是做作,就是弄虚作假,所以,当你理解老子说的物极必反的道理,就能明白,凡事都有个度,你一旦超出了这个度,你就会不得人心,众叛亲离,做事情就适得其反,不得善终。

唯有利他,才能利己。你越是无心无私,反而因大公无私而成就大的自我善果成就。这个就是辩证法,就是对立统一的原理所在,也是太极禅书法左右手一正一反书写的秘密所在。

再者,我为什么反复说到自己不狂的问题呢?

因为在认知上,那个我本来就没有我的存在,我只是念头上的因缘聚合的假我,当你领悟了无念、无相、无住的意义,就能豁然开朗,明白那个我就是无我存在。因为我正是按照这个空性,用无心的方法来书写太极禅书法作品,我都这样了,哪里还有狂妄呢?应该是无狂,由于这个无狂,最后成就了我的狂草成就。

如何证明自己”本无狂“呢?首先,我标榜自己做到了”古往今来狂草我最狂“,这样的说法可能不成立,是我自以为是的一种痴心妄想,因为我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或许比我狂的大有人在,我只是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因此,我写的这个命题有可能是假命题,因此,可能够不上真狂,由此及彼,我说的狂就被我自己推翻,因而变成不狂。我这里说自己怎么样地狂,只是说说而已。

其次,我学习书法,一直不愿意按部就班地临帖,但是,由于没少看古往今来书法大家写的作品,这种意临的过程,使得我的脑子里多少还是有点字帖的印迹,也就是有点胸有成竹的那种记忆残存,这些东西,或许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的创作。

在我的太极禅书法实践中,还涉及到左右脑潜能开发问题,其核心就是链接,并提出链接什么,形成什么的观念,这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路一样,当我们无心地去反复书写佛家一些经咒作品时,特别是抄写《心经》、《忏悔三昧》、《阿弥陀佛佛号》,而且是采用太极禅书法的左右手一正一反书写,这样的左右手对练性书写,促使了我们的左右脑得到更好地应用和开发,而这样的用脑用到抄写经咒上,无形中使得书写者对经咒有着超常的理解力,你理解了经咒的内涵,就等同与佛菩萨的大智慧链接,或者说与佛菩萨达到更好地共振效果,反之,你也能获得所谓的佛菩萨们更好的能量加持,智慧灌顶。

待这篇文章写完,我会围绕沉默是金这个话题,来讲太极禅书法无上的练意修意法门所在,在老子那里,已经提及”大音希声“的论题,而在我的太极禅书法实践中,已经验证了这个道理,证明了在我们的意识领域,随着意识的活动达到无心状态的运动,并通过书写内容与更高的智慧之源,智慧之灵,智慧之音链接,你必将在将来的某时某刻成佛成圣。

在所谓的无心书写中,话说回来,这里的无心,本身也是一种”有心“作为,只是,我们放下了太多的束缚和挚爱,让我们似乎冷酷无情,然而,我们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也是有一个基础学习的过程。比如说,因为要写狂草,你必须对写的汉字的草书写法一清二楚,如果你不会写草书体,或者说这个字的草书结构你都不懂,你写的草书就不是草书,你脱离了约定俗成的草书笔画结构,你乱写,就无法在有限的圈子中交流,这般,好比说你不懂英语,就听不懂英文,就无法用英文与会英语的人进行交流,反之亦然。

所以说,我的无心,有时候,在某些方面,还是受到”有心“插花的制约,如果脱离了这些基本的东西,那么,我的书写就真的是不可理喻的鬼画符了。由于有心的使然,逼迫我朝着无心插柳的路子上走,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

说明了这点,就是明心见性之所在。如果你搞不懂这些矛盾关系的转换,不能很好地通过转换矛盾来领悟事物的存在现象,那么,你在走路的时候,势必会发生迈左脚还是右脚的纠结问题。

过于有心,势必纠结,出于无心,反而可以恰到好处地自然而然地无所不为呢。

一边是有心上的基本约束,这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另外一边,在汉字结构书写表现上,我掌握了这个汉字的草书笔画及写法之后,我便进入完全的无心书写状态,这样,在书写的空间布局,也就是书写的章法上,在每个字的结构变化上,便进入到非常忘我的表现中,这般,无拘无束,心无挂碍地书写,就诞生出千变万化,思如泉涌的作品来,这样的书写,因为放得开,必然显得非常地狂放。

在无分别的书写中,因为放下了所有的临帖,进而无牵无挂,所向披靡地书写,最终,更好地契合到书写内容上去,可以长长久久地去书写经咒内容,从中达到消除恶业的作为。

由于书写上的无心之作,为此,我身不由己通过太极禅书法的书法之法与佛法对照,这也是我谈佛法的原因,当我更好地领悟了佛法,用太极禅书法来修持佛法,在这里,太极禅书法与佛法本无分别,一边是通过太极禅书法的实践,让我有更好的佛学修为,一边是通过佛学是修为,让我写出两手经咒作品的好字。

有了佛法上身口意实修的作用,我书写的再狂,都是可控的,故而在狂而不狂中,做到了有度,一切都在应无所住中,在从心所欲不逾矩中,恰到好处地得以发挥。

问题是,我写的狂草,在章法和形式表现上,为什么能做到千变万化,天真烂漫?

究其原委,还是跟佛法有关系,我会在另外一篇“沉默是金”的文章里再做深度剖析。

太极禅书法,就是太极运动式的禅书所在,也可以说是悟佛之书,是一切法皆为佛法的悟佛之书,加之链接佛家经咒,书写阿弥陀佛佛号而链接阿弥陀佛,更深地体现禅宗、密宗、净土宗三宗合一的法旨。

太极禅书法的所为,就是体现佛法大同精神的实修所为。

不知不觉中,我悟透了一个佛法道理,即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我怎么变,都离不开一个宗旨,这个宗旨就是佛法之宗的“空”性存在。

空在佛家这里,即是空空如也,又不是空空如也,你可以说空什么都没有,其是相对色来说的,这个空离不开色,故而空不异色,空离不开色,就是说看似无形的空离不开有形的色。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这个空不是我们能够穷尽的存在,我们反而要认识到,这个空是更大的有。

佛家经常说空中妙有,那是因为,我们回到空虚或虚空中,不是什么都没有,在空中,实际是虚空,那里更加地微妙,好比观察微观世界,在那里,里面有无数的粒子尘埃和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是这么来的。

因为我懂得空,懂得放下,所以,每次书写,由于没有临帖的束缚,我都不会往脑子里放东西,把大脑放空,只在无念、无相、无住上下功夫,我的书写就进入无心之作当中,这般,该写出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自然而然,就这样,每天去抄写佛家经咒等,在链接中,总是能源源不断写出新的太极禅书法艺术形式。

你越是放空自己,做到无我无心,越是能把头脑里面的潜能释放出来,那个状态,能够触及阿赖耶识的种子智慧,那时,你的无量世的记忆或者智慧就能显现,你的灵感也会不断涌现,这个就是空中妙有,空空如也,如如不动,如是如是。

这个行径也体现出无为无不为的道理所在。这边无念、无相、无住,就是一种无为,问题是,这个空,真的就什么都没有吗?这个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吗?

如果我说什么都没有,就是在胡说八道了!我有肉身,有记住书写内容的记忆,有对草书字体写法的记忆等等,如果这些都没有了,又写个信球!

除非不写,才能做到不写上的空空如也,而这个空空如也,依旧不是真正的空空如也。因此,要更好地把握空,恰恰是在书写当中,更好地去体验这个空和放下,好比你要懂得书写中的空间布局,在白色的宣纸上,不是你什么都不写,就证明这张宣纸上显现出空空如也,我们要做的是,在有限的宣纸里,写出你要写的内容,而且书写出来的字迹要和空白的纸张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用书法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宽可走马密难插针。当你内心的空明体现在书写中,透过纸上的留白,让他人体悟到书写出来的字体更加地洒脱和豪放自由,而白色的留白又能衬托出字迹的自由自在,这个,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真实写照。

无心即有心,有心即无心,万物一体,到此,你就能把一张一弛的把戏玩的门儿清。

所以,当我说无念、无相、无住,无我、无心时,都是在强调一个放下话题,是在告诉自己,我在有的时候,必须要做到放下,这边放下,暂时的放下,在书写中,达到某种放下后的状态,当自己放下了,轻松上阵,这个时候的书写,就是大道至简的拿起表现。所以说,当我们说无念、无相、无住时,往往是针对他们的反面来说的。

好比我说不破不立,就是说在破之后再立,这个也是自然规律。我不断否定旧有的写法,包括去破章法、字体结构上的表现,就是去破,之后再写出新的东西。有道是大破大立,你越是更多地放下,之后,拿起的将是更加推陈出新,天真烂漫。

由于做到了放下,做到了重新拿起,在天真中透着老辣,在深入中彰显浅出,这样,你去透过佛法来理解人生,就能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几重认知中,达到一个新的觉醒。

那么,我的这种太极禅书法的写法,到最后又如何呢?其实,也没有什么,那只是我人生的一个过程,是通过书法来验证佛法道理的所为。当你经常地处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态,你达到无分别的心境,反过来,你对所有得到的东西都会一视同仁地珍惜,就能随遇而安,就能远离怨声载道,就能知足常乐。

你看我在太极禅书法上表现出的左右手一正一反书写,就等同在说书法的书写之道,又等同在传大道之道的道法,更多地等同在说法无定法的佛法之法。

在谈论左右手一正一反书写问题上,我讲过稳定的道理,从力学上谈论过对抗性及对练性运动原理。经过这么一说,你就能明白我为什么要那么做。比如,我们要想专注专一去做好一件事,你必须要立得住,站的稳,行得端,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的身体平衡性发展有所了解,如何才能立得住,站的稳,行得端?这些都离不开左右脚的内在平衡性,左右脚的行走,就是身体内在的对抗、对练所为,同出一辙,在书写上,左右手一正一反书写,体现的运动机理和左右脚走路是一样的。

如此地反复说明太极禅书法依循的理论根据,就是为了达到知行合一的结果,也是为了让有心学习太极禅书法的人能够坚定信念,至死不渝地去践行太极禅的实修所在。

左右协调的这种现象,可以类推到各个方面。比如,你要静下来,你坐在那里,坐不稳,你又如何静下心来?

坐稳,看似容易,又不容易,一边你是坐稳了,你能坐稳多久?其次,如果有干扰,你还能坐稳吗?

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搞明白平衡的重要性,不明白两条腿协调性走路的重要性,因为大家都是两条腿走路,稀疏平常,所以,就不会太在意。然而,传统上的写书法,只是单手书写,这样做,日久天长,内在的平衡肯定会打破,身体的对抗性及对练性就会因失衡而无法相辅相成,内在就无法抱成一团,共同成长,包括我们书写上的眼力也会相应看不准,那样又如何有的放矢,做到百步穿杨呢?

这个道理,透过自然界中发生的任一现象就可以一语道破,所以,大家看我书写狂草作品,我之所以可以把毛笔控制的得心应手,可以写出特殊的质感字体,是因为通过左右手一正一反书写训练出非同一般的内力,最后,由于执笔的功力达到深厚无比,进而才能运用自如地写出奔放而沉稳的狂草作品来。

事出有因,你要把原因说明,就能让人心服口服。

我现在书写狂草,从来不会在字形的定型上面下功夫,因为注重相对应的无念、无相、无住把握,所以,一边书写,一边在修炼太极禅书法的禅定作为上,我把太极禅书法的书写称之为动态平衡中的禅定,我不去刻意考虑写的怎么样,该怎么写,在无心书写中,写出来什么样就什么样,到时候,功到自然成,顺理成章即可。

无心的书写,即使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字体,我也会全然放下,不会去留意这个字如何如何,在我的心中,写出来的任何字都应该是他的那个样子,好比说存在即合理,世上发生的一起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正是因为这般的应无所住,所以,我的书写,都是无心之作,都不会刻意去写,去安排。

越是放下,不去执念,越能高度专心致志,能够转换好矛盾事物,就能即可无为,又可无所不为地有为。无所不为的有为,即应无所住之所在。

在书法的所有字体表现中,狂草这种字体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自由的象征,其狂草不是潦草,不是一败涂地,一无是处,只是在放下的同时,拿起另外一种与天地,与佛菩萨智慧共振的舞姿,使得我们在精神的世界,看到更美的艺术文字显化。

前面说过,太极禅书法涉及到左右脑思维开发问题,涉及到左右脑潜能打开问题,其书写只是一个表面,其作为修行的一个方法,更值得大家去尝试践行。

我在太极禅书法的书写中,经常跟人说,其书写就是一种修意和修身的方法。另外,我还发现,书写是一种默念过程,你左右手平衡书写的越长久,你内在对练形成的力量就越大,这样,你的心念力量也跟随越强大,落实到具体上,就是你默念相关内容的次数到层次都会水涨船高,越来越好,默念是无声的诵念,反之,诵念是有声的默念。

语言学上把文字和言语都定义为语言范畴,故而,文字这个引发我们进行意识活动的精灵,在语言的表述中,语文知识,似乎成为我们写作和朗诵或者演唱的全部,也是通达智慧的桥梁所在。因语言的美丽而芬芳,也因书写的字迹而灿烂。

在语言范畴上,在老子言“大音希声”时,实际上他是告诉我们,我们默念时,发出的就是一种听不见的“希声”,是极其稀有的一种声音。当你默念的功夫上去了,这种默念对有声的诵念有着不可思议的促进作用。

这个就是沉默是金的秘密所在。

关于这点,我会在“沉默是金”一章里做深度的剖析,这里不做过多的剧透。

在太极禅书法之外,我还创建了太极禅音音声法门,在这个音声法门里,我验证了太极禅书法上的修意对修口有特殊的助力作用,反之,太极禅音的音声法门所达到的修口成果,对太极禅书法的修意也有助力作用。更有趣的是,太极禅书法的书写,其意识上呈现出的太极运动可以训练出特殊的用意功夫,我称之为意念力,当这种意念力功夫达到一定层次,人体内在的呼吸功能会得到很大地改善,一个人说话的底气会相应改观而增强,你会变得越来越有底气,说话会声如洪钟或莺歌燕舞般让人欣喜不已。

太极禅书法的书写为什么能改变人的呼吸功能,使得人气足呢?

说到这里,就可以把人的意识活动和人的说话声音有机地关联起来,这个,也是我喜欢写太极禅书法狂草字体的原因所在之一。由于坚持太极禅书法书写,而使得我创建的太极禅音音声法门有了长足的进步。

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书多了,他的知识面肯定丰富多彩,而读书也是意识获得的所在。

说一个人有气质,这个气质华彩之色从哪里来,就是通过看书及读书而来。当我们的意识活动透过看书或读书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内在的“希声”大展宏图的时候。当内在希声发展到一定层次,身体状态也会改变,这个就是意识或者说精神影响肉体的证据所在。所以,我们不能单一地认为人的意识不能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层面,到了太极禅书法这里,可以科学地证明,其可以打造内在的希声效应,可以让我们的意念力达到更高的水平,进而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改变我的器官功能,比如,提升我们的底气变得更足,让我们发出的声音更加地与众不同,达到一个更高的发声水平。

关于身口意三者的关联与内在的关系,我在有关意念力话题中也会相应地加以说明。

提及意识活动直接影响生理功能,在太极禅书法有关意念力话题中,这个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在意念波的阐述中,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不要去孤立地看待精神和物质的问题,精神也是物质,反过来,物质也有精神,万物皆有灵,就是万物都有精神的一面。

万物一体,万物同心,万物都有其心理活动的一面,物质的呈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事件,其必然与这个宇宙的意识息息相关。

好比庄子说的庄子梦蝶,是庄子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子呢?变现一下,是物质的存在促使我们的心灵发现了物质,还是心灵的存在使得自然的物品成就了显化的心灵?

假如你领悟到这点,你就能和万物对话或交流,不是吗?我写狂草,不就是映衬万物之景象的一种写照吗?在我写的太极禅书法狂草作品里,你看到的就是大千世界的各种语境,看似是我的意识使然下呈现的各种轨迹,以此胸藏万有,挥洒笔墨,天地共鸣,包罗万象,其实,这就是自然原本具有的百花齐放,万家灯火而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我写放下的智慧文章,表达出“虚心可以使人成王,无心竟然能够成圣”思想,就是想让读者在看我的文章的同时,再看一看我写的作品,能够在心灵深处略有所思,举一反三,若有所悟。

深潭无波,太极禅书法狂草作品彰显的意境深度,在表面可能会掀起滔天巨浪,但是到了无心的那种状态,依旧会默默无闻,依旧会乐此不疲地继续书写和创新下去。

当我们在书写中,不断透过我们的无心之作与我们深层的阿赖耶识碰撞,显现我们放下的智慧,我们怀旧,”温故“,激发无量前世的智慧显现,激发无限的潜能激活,我们在”知新“中,在不断创新中,使得我们的智慧必然会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我们必然知道我们何去何从,一定会找到我们精神家园的回家的通天大道。

面对艺术道路上的追求,我经常会说,但凡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看太极禅书法之狂草作品,达三江,通万有,没有我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起来的。

古人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反正,透过无心之作,我对读者的心早已一目了然,我愿对我无量劫以来的冤亲债主忏悔,我愿放下所有的执着,无时无刻与你们同心,结下万事的太平,以获精神的超脱。

至于能不能他乡遇故知,已然不是究竟的需求,即使我依然那么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也依然笑春风,挥一挥衣袖,云卷云舒,不带走一片梦幻;聆听风雨交加的依稀一句牢骚满腹,谱写我洁白无瑕的满纸水木年华!

圣人云,精神即物质。或许,到了成圣成佛这里,一切都不是个事,如我无心的解答,大胆地说出,物质即精神,再或许,透过我的说法,我完完全全可以透过语言的魔力牵线搭桥,一语中的,道出所有的你不知就里的秘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