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建立情感“联结” 没时间也可以高质量陪伴

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建立情感“联结” 没时间也可以高质量陪伴

时间:2022-04-01 11:19:59

相关推荐

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建立情感“联结” 没时间也可以高质量陪伴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段时间,邻居丽丽来问我是怎么在百忙之中陪孩子的?因为现在她又要出差了,正在纠结要不要告诉孩子,告诉孩子孩子肯定会哭着不让她走,不告诉孩子孩子也还是会哭着打电话给她,真是令她很为难。她明白,其实孩子就是想她陪。

我思考了下,说:"你想陪的话怎么样都可以陪。"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曾看过一位爸爸在珠穆朗玛峰指导孩子做作业的的新闻。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登山大本营帐篷里,37岁的强巴通过手机视频,辅导儿子做语文作业。强巴是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孩子在拉萨读书。强巴说,只要有信号,他坚持每天视频辅导儿子作业。

我不得不佩服这位爸爸,很照顾孩子也在努力陪伴孩子。同时,我也明白,即使与孩子不在同一个地方,即使工作很忙,还是可以陪伴孩子的,而且是高质量陪伴,这就需要建立情感"联结"。

01 建立情感"联结",形成"联结式"陪伴

比起物理上(如距离、时间)的陪伴,大多时候人们更希望有心理上的陪伴,孩子也不例外。情感"联结"就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心理上有联系,即使相隔两地,孩子也能感受父母在陪伴着自己。这样的陪伴是高质量高效的"联结式"陪伴。

"联结式"陪伴是父母们陪伴孩子三种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陪伴。

第一层次是"假装式陪伴",仅仅是"陪"着孩子。这样的陪伴在生活中我们很常见,比如孩子想爸爸妈妈带她去公园玩,爸爸妈妈答应了,但是到了公园孩子在一边玩沙子,家长在一边玩手机或者思考事情。这是因为很多父母以为,"我在这里看着你"就等于"我和孩子在一起"。

然而,物理距离并不能代表心理距离。人在心不在,有陪无伴,并没有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妈妈/爸爸和我在一起"的感觉。只陪不伴,父母花了时间,却不走心,这种陪伴只是父母的心理安慰。

第二层次是"负重式陪伴",把陪伴变成了教育专场。这类父母,付出了时间,也付出了精力,而且他们一般都很有责任心。他们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但往往表面上是陪玩,心里想的却是怎样改变孩子。一边陪孩子玩,一边不停挑剔,纠正孩子的行为。比如我妈妈和妹妹下跳棋,总在说"你应该这样走,要考虑周全"等等之类的话,妹妹听得已经不耐烦了便不再找妈妈下棋。

为什么想改变孩子?因为他们看不见自己孩子的真实存在,只看见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正确"的孩子,还要让孩子朝"他"靠拢。

本来是玩乐的时间,却被条条框框限制,孩子当然不愿意和这样的父母一起玩。这种陪伴,更多是带给孩子压力而不是轻松愉悦。

第三层次就是"联结式陪伴",高效且真正的陪伴。这样的陪伴时间不一定长、彼此距离不一定近,但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陪伴。这是因为这样的陪伴父母是花了心思、全身投入地陪伴孩子,不像前两个层次。这样的父母会和孩子拼乐高,各自创造小天地;这样的父母出差了每天都会和孩子打电话互动玩游戏。

像著名主持人每天都会很忙,但是她会在固定时间把所有事情放下,回到家中和孩子一起拼图、打闹,给他们讲故事,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感受,认真听孩子诉说。即使在外出差也常打电话回去和孩子交流心声。

再比如,我们睡前会给孩子讲故事,第一种陪伴就可能是放音频或者简单读下故事,第二种陪伴就是边讲边说大道理,第三种陪伴就是进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听孩子说"我是公主,这些娃娃是我的小矮人,我和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还和孩子说"那我是皇后,爸爸是父皇"的话。

联结式陪伴既是肢体语言上的表达,像给予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拥抱,更是彼此敞露内心的情感流动。

02 用心和情感,做到"联结式"陪伴

英国著名儿童教育家Sally Ward也明确表示,爸妈完全不需要因为工作陪不到孩子而感到不安。唯一要做的是,给予孩子固定时间段的陪伴,如果是高质的,只要一天有30分钟也许就够了。

同样的,想做到"联结式"陪伴,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用心和情感,就可以有多种陪伴孩子的方法。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三个指标参考:

参与度的重心偏向。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必须热心参与,但主角一定是孩子,这样能避免进入上面说到的假装式的陪伴和负重式陪伴。

既然孩子是主角,父母也应该放下手机和工作找出一个固定时间,认真陪伴孩子,热心、积极主动陪伴孩子,不要以方便自己为主。如果有着急的事就把事情处理好再陪伴孩子,一心二用的陪伴孩子能感觉地到,不旦不能高兴反而感到失落。

不只是晚上的时间,早上起来的时间也是可以陪伴孩子。仅仅是一顿早餐,也可以和孩子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或者最近的感受。又或者在早上的半个小时内,陪孩子读书、听音乐等等。如果有条件的话,父母们可以缩减通勤时间,或者由一方带着孩子到一方上班地方吃个午饭、一起逛逛书店和超市。

既然孩子是主角,那么就以孩子为主导,父母不要太紧张孩子这一点玩耍或者聊天的时间,相信孩子能在陪伴中有所成长。所以孩子玩的时候不用太过注意引导,因为太过用力引导就会变成控制孩子,这样的陪伴就好像枷锁一样捆绑孩子令孩子窒息。

比如面对孩子的想法,不评价对错,而是客观说出自己的想法;面对孩子的游戏,以孩子的角度看待并投入,少些大道理和说教等等,有意识简单引导下就可以了,这个引导以"善良"和"正义"为主,或者对孩子可能出格的行为先约法三章,温和地与他设定界限:不伤害他人和玩具。

像一位母亲陪四岁孩子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每次孩子沉浸在他的搭建的城堡里的时候,他的妈妈让他给自己分配个角色任务,然后叫妈妈这个角色去做什么事,有时候为了更加地贴近人物角色的需要,妈妈还会和孩子去做些服装需要的道具,像里面给小娃娃穿的衣服他们就用孩子穿过的旧衣服去改造缝制,真是别出心裁。

共情力在"联结式陪伴"中,要有共情力,也就是承认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孩子的感受,父母才能与孩子走进心理交流的陪伴。因为孩子还小,所以这种共情力主要是以我们来发出信号,让孩子接受并回应。

因此,在陪伴过程中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的情绪要感同身受,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很多时候孩子的视觉与我们并不同。这从我们蹲下来看周围物品与我们站起来看周围物品的感受不同,就可以明白。

比如,他喜欢玩一些暴力的游戏,拿着一个玩偶,到处破坏。 你会怎么处理呢? 我们经常采用错误的方式,即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批评他。

"你疯了吗?""你在干嘛?立刻停止你的行为,不然我要生气了。"结果会怎样?他会因为不被接纳而沮丧。 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你可以这样对他说∶ "他遇到了什么事情了吗?为什么看上去那么愤怒?他是不是想教训这些坏蛋,打到他们?" 通过承认角色的愤怒,认可孩子那样做的理由。你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你站在他的一边,理解他。他接下来会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再和他沟通交流引导。

沟通力要想与孩子真正地做到"联结式陪伴",父母还需要和孩子多沟通。这样的沟通不等于说教,而是通过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圈中。

但不少父母觉得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除了"宝宝真棒!"之类的话,不知道还可以说点啥。 其实,你只要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游戏伙伴,真正融入其中,不断充满好奇地提问。就这样,你和孩子一问一答,开始了沟通的循环。 就如玩过家家的时候,当孩子拿起它玩具"厨具","蔬菜水果"乱炒一通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问他:"宝宝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呀?"他就会跟你描述起他的菜式。

你还可以使用"5W1H"的方法,扩展对话:

What——"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呀?"Where——"炒完的菜在哪里吃呀?要在饭桌上还是去客厅边看电视?"When——"我们几点开饭?"Who——"需要叫上爸爸或者其他人一起吗?"Why——"为什么要做把这种菜跟另一个一起炒呢?"How——"需要先切吗,要怎么处理你的菜和肉?"

通过这种持续的交流,孩子学会倾听他人。倾听能力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核心能力之一。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对话中尽量不要出现批判,打击等负面的句子。

如果因为出差不能面对面沟通,父母们可以通过写信、视频陪伴孩子。一位妈妈长年出差,为此她决定每次出差前都给孩子写信,就当做是给孩子的陪伴。这些信都设涉及亲子互动,比如她会在家开一个"小超市",然后在信里跟孩子说:"妈妈爸爸还额外赠送了你3个红包,里面分别装了5元、10元、15元,你可以用它在小超市买零食。甚至这位妈妈还会结合孩子喜欢的游戏设计信的内容,比如用信"寻宝"、做任务。

"联结式"陪伴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让你无时无刻、无处都可以陪伴孩子,让孩子在你的用心用爱的陪着中收获爱和安全感还有自信、勇敢等等。所以这样的联结式陪伴是高效的,父母对孩子的牵挂让孩子感受到陪伴,而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或者监督让孩子感受到真正地陪伴。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