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西安起名专家朱姓女宝宝 姓朱的女宝宝名大全

西安起名专家朱姓女宝宝 姓朱的女宝宝名大全

时间:2023-09-30 20:57:24

相关推荐

西安起名专家朱姓女宝宝 姓朱的女宝宝名大全

新城村落---南张家庄(一)

南张家庄位于朝阳门东5公里处,东临公园北路,南与长乐路接壤,西为二环东路,北靠长缨路。解放前属斡珥垛乡管辖,1950年属灞桥区管辖,1958年属兴庆公社,1966年属雁塔区燎原公社,1982年划归新城区。属胡家庙街道辖区。

南张家庄现有村居民200余户,800多人。以张姓为主,其次是当年看守四家墓园的郝、陈、梁几大户,另有黄、周、王、熊等姓氏共同组成。

20世纪50年代,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光学仪器厂、黄河机械厂、昆仑机械厂、华山机械厂等大型军工企业先后在南张家庄附近安营扎寨,使这里成为西安市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后,大型国有企业经过改建重组,到90年代后期,有的转型,有的搬迁,这一带逐渐成为商贸物流经济中心。各类批发市场林立,大型批发市场有,西北轻工市场、人和市场、义乌商城、西北家电城、金海市场等。南有城东客运站、北有福乐家具厂、西北航空办事处,东有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西光福利区等。使南张村处于各种市场、各个企事业单位的重重包围之中,成为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关于南张家庄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南张家庄的张姓人家原本姓朱,是明朱元璋的后裔。相传明朝末年,清兵攻陷西安城,朱姓达官贵胄有的惨遭灭门,有的四散逃亡。其中一对怀抱孩子的朱姓夫妻侥幸逃离虎口,到了张家庄这一带,眼看着追兵将到,情急中匆匆将孩子藏到刚割下的麦子堆里,夫妻二人仓惶夺路而逃。追兵过后,村人发现了这个藏匿在麦堆里的孩子,还好,孩子安然无恙。一户张姓人家遂抱回家中抚养,而那对夫妇也没有回来找过。从此张家庄的张姓人家就多了一个支脉。另一种说法是,一对年轻的朱姓夫妇逃到南张家庄附近,看到这里土地肥沃,民风淳厚,遂决定留下来,他们隐名埋姓,用带出来的金银珠宝置地建房,安顿下来。后来干脆也改为张姓,就这样世代繁衍,逐渐成为南张家庄的主脉。前几年有人到南京,在灵谷寺见到一个石碑,上面记载有朱明王朝的后裔落户西安南张家庄的文字。看来这个说法还是有依据的。

解放前南张家庄只有60来户人家,200余人。除了本村的住户以外,村子南面有四个义园,即江苏义园、山东义园、五省义园和四善堂义园,义园就是墓园。关于这四个义园的来历,据说从初建到形成规模经历了近十年时间。先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刘振华围城期间,这一带是刘军的前沿阵地,连打仗带驻兵骚扰,遭受重创,军民死亡者无数。解围以后,村里就有人出售村南的土地。民国十八年(1929年)又遭大旱,颗粒无收。连续多年的天灾人祸,许多村民的生活难以为继,也只好出卖耕地。一些在西安经商的外省商户发现这是个好时机,便相互转告,纷纷低价购进了南张家庄南边的土地,总共约100来亩,由各省会馆负责修建墓园。当中以江苏义园、五省义园、山东义园、四善堂义园最为有名。这四家义园相互以道路间隔,相通又互不相扰。他们在各自的义园里盖起专门供安放灵柩的"大房",以及议事、喝茶、用餐的厢房,便于在这里安葬乡亲故旧。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实行殡葬一条龙服务。为了防盗,也为了祭祀方便,各商会会馆出资,雇佣那些生活无着落的贫苦人家来看坟守墓,让他们无偿耕种义园的土地,自给自足。这些守墓人便携家带眷,在墓园里安家落户。日久又约来亲朋故旧一起居住,人口越来越多。义园的面积很大,各省对墓地修建也很重视,不少墓地建得很考究,墓碑、石雕、牌楼一应俱全,显得威严肃穆。加上园内林木森森,形成了一道独特景观。

江苏义园当时由郝家看守。郝家先辈以剃头为业,为人忠厚老实,虽终年辛苦,却生活困顿。于是被请来看守义园,因为勤快肯干,四善堂义园也请他看管。他一家子忙不过来,就叫来自家兄弟,又请了王家帮着经管,人便越聚越多。江苏义园的位置就是现在的人和市场、城东长途汽车站一带。山东义园由梁家看守。梁家原本在东关一带做小生意,日子也算过得去。但是听到山东义园要找守园人,地可以白种,房可以白住,遇到办丧事还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认为比做小生意划算,就揽下了这差事。另外邀了一户姓黄的人家帮着干。山东义园门前有两座"贞节烈女"牌坊,以青石为料,高丈余,宽三丈,方石头为基座,方石柱子支撑,石柱上雕刻着站立的仕女造像,牌坊上方有对称的三层石条,刻有各种人物造型及鸟兽花草,中间刻有"贞节烈女"四个大字。关于这牌坊的来历,据村中老人讲,大约清朝末年,在西安经商的一家山东巨富,有一女儿,贤淑貌美,嫁的女婿也算可意,称得上郎才女貌,不幸的是尚未留下一男半女,女婿便夭亡了。这女子青春丧偶,虽然只有二十来岁,但立志守节不嫁,孤孤单单,直到六十多岁郁郁而终。家人上奏朝廷,为此女立下贞节牌坊。另一个的情景也大致相似。这两个牌坊直到文革时期才被推倒。

1975年10月,陕西西安,12岁的杨东峰带着自己家的大黄狗去后山割草。可是突然,一向温顺的大黄狗对着一个东西开始“汪汪”乱叫,小杨拿着镰刀走过去,看到的东西却让小杨惊掉了下巴。

那么这个十二岁的小男孩究竟是看到了什么,令他如此惊讶呢?

[微风]当天,杨东峰像往常一样带着自己家里面的大黄,也就是一条狗,一人一狗来到了后山准备去割草。

当他们刚刚走到后山附近的时候,原本一向很温顺的大黄突然开始狂吠。

这就十分奇怪了,因为大黄一般只有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或者陌生的人才会这样,可后山荒无人烟,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个时候,杨东峰怀着好奇的心情准备去看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引起大黄这么大的反应。

杨东峰拿着自己的镰刀,然后走了过去。

当杨东峰走过去之后,看到了一个不知名的东西,瞬间愣在当地,惊掉了下巴。

当时,杨东峰在地上看到了一个小老虎样式的东西,这个东西他从来都没有见过,就感觉到很惊奇。

杨东峰将它捡了起来之后,又仔细地端详一番,然后觉得这个东西一定是非同凡响。

杨东峰在“小老虎”上看到了一些字符,还是用金色描绘的,但是杨东峰知识水平有限,根本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杨东峰将那个“小老虎”捡起来之后,想着就算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可以带回家当成一个玩具,于是杨东峰就将那个“小老虎”扔到了自己的草筐里面,然后继续割草。

杨东峰回到家中之后,一时间没顾及到这个顺手捡回来的“小老虎”,就将它扔在了一旁。

翌日,杨东峰来到了学校上课。

当天,一个姓朱的老师在台上讲课的时候,为了活跃气氛,就问问同学们最近有没有遇见过什么样的趣事,如果有的话,可以说出来给大家分享分享。

这个时候,听到老师的话之后,杨东峰就想到他顺手捡回来的“小老虎”了。

杨东峰主动站起来向老师同学说了他自己遇见的这件事情,朱老师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但听完之后,朱老师就感到事情可能不简单,杨东峰所言的“小老虎”可能是一个文物。

课后,朱老师叫住了杨东峰,告诉了他“小老虎”可能是文物的事情,然后就提出了想要去杨东峰的家中看一看他所说的“小老虎”。

朱老师看到“小老虎”之后十分激动,虽然他看不出来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是他敢肯定的是这个东西绝对是文物古迹。

朱老师跟杨东峰的父母说了一下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将“小老虎”带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去让专家鉴定一下。

杨家父母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都是老实人,十分通情达理,便同意让朱老师将“小老虎”带回去然后送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去鉴定。

得到了杨家父母的同意之后,朱老师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第二天一早,朱老师就赶忙带着“小老虎”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

朱老师将“小老虎”交给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之后,很快就得到了结果。

检验的教授使用专门的仪器检验了“小老虎”,最终发现这个东西是来自距今2500多年的战国,是古时候调兵遣将的虎符。

而且根据虎符上面的文字,可以发现古时候,虎符都是一分为二,一般是由君王掌握一半,另一半则是由掌握军队的官员们在出征的时候掌握。

虎符在古代是调兵遣将的主要标志,得到虎符就可以调动一个国家的军队。

在如今,虎符的出土是文物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象征。

从杨东峰那里得到的虎符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很高。

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虎符很少,而杨东峰捡到的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杨东峰的“小老虎”虎符对于中国文物界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杨东峰所捡到的是秦国时期的“杜虎符”,几乎伴随了整个秦朝的发展,是秦朝最早的一批虎符。

如今,它被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成为了镇馆之宝。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见证,文物是历史的文字,透过文物,我们可以看到千百年前的人生百态,文物是历史的缩影,我们同样可以看见过去的辉煌。

通过历史,通过虎符,我们看到了秦朝时期的辉煌和战国时期的纷争,同样也表现了国家对文物的保护和珍藏。

朱樉是马皇后嫡生的老二,朱元璋在南京开国登基的时候他才12岁,但在洪武三年的时候就被朱元璋封为秦王就藩陕西,乃是藩王之首。但是这位出身很好,很受器重的秦王却在后来越来越被老朱厌恶。

14岁就藩陕西的秦王朱樉,自从来到封地后,彻底挣脱束缚,放飞了天性,开始了他的作死之路。他的王府驻地在西安,为了彰显他藩王之首的特殊地位,老朱还让他掌管皇族宗室的一些事物,按理说前期老朱对他还是期望很大的。

但是朱樉这个人德行非常差,个人十分好色,自己王府里的美女不够他折腾的,他就派人去民间四处搜寻各种美女,其中不乏尼姑道姑,更有甚者直接冲进老百姓家强抢民女,玩弄够了,又把这些妙龄女子全部杀掉,这就过分了。朱樉不仅好色而且贪财,欺行霸市,强抢民财,坑蒙拐骗,伤天害理可以说是无恶不作。

由于长期在自己的封地胡作非为,不理政事,强抢民女,鱼肉百姓,宠妾灭妻,久而久之陕西当地百姓民怨滔天,终于让他老子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大怒,把他从封地叫回南京狠狠责罚了一通,但是朱樉回到封地并没有收敛,依然我行我素。老朱对功臣旧部心狠手辣,但是对自己的儿子却放纵过度,这就是每个父亲的共通的痛点吧!朱元璋对他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是自己亲生儿子,最多也就是打他一顿,难道还能杀了他不成?

洪武二十八年,甘肃发生叛乱,西北刚好是秦王的地盘,朱元璋趁机让朱樉带兵出去平叛刚好戴罪立功。由于叛乱不是很严重,加上秦王朱樉本身军事能力也很强,三下五除二,甘肃的叛乱很快就平息下去了。正当朱樉以为这回可以在老爹跟前加分的时候,他自己却在回来的路上染病身亡,年40岁,一个无恶不作的荒唐王爷就在自己的壮年暴毙了,这就是命啊!恶有恶报,多行不义必自毙,就算你有个皇帝的老子也不能例外。

对于朱樉的暴毙,他老子朱元璋一点都不伤心,反而说朱樉是死有余辜,还给他赐了一个恶谥“愍”,并将朱樉生前所犯的十一条大罪记录下来发给朱姓子孙以儆效尤。一个人死了以后,还要被自己老爹当做负面教材教导其他兄弟子侄,这也叫恶贯满盈了。

网红袁长标陪“大衣哥”走过的路

我是袁长标,近期有很多歌迷和粉丝朋友私信与我,让我说说做过大衣哥朱之文“经纪人”的一些事儿。我思虑再三,就在这里把我曾经的一些经历唠叨唠叨,算是解疑释惑。

我于1977年生于菏泽单县朱楼村,我们村子有300多户人家,以朱姓为第一大户,袁、杨、田姓次之。大衣哥朱之文大我11岁,因是同村,接触的比较多,大衣哥爱唱歌,小时候就展现演唱天赋,收音机里的歌经常听一二遍就能给模仿下来,惟妙惟肖,我们小时候放羊,或地里干活,经常能够听到不远处传来他的歌声。他家人口多,底子薄,在这个村子里算是比较贫穷的。论他家里条件,讨老婆是挺困难的,在他在30岁那年,经媒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李玉华。当时结婚办酒席很简单,作为好朋友我还是去看了他并表示新婚祝贺!

到了1996年,我来到北京打工,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干装修,后来表现突出就留在了电视台从事一些幕后工作。2月13日大衣哥去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济宁赛区参加比赛,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震惊了评委,一炮走红,并获得了当年冠军。我身在北京第一时间对他表示祝贺。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苦尽甘来,当时我把朱之文的突出演唱能力,通过关系向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组做了推荐,后来歌唱家于文华老师造访大衣哥家,加速了大衣哥登上中央级电视台的脚

步,于是同年5月大衣哥参加《星光大道》并取得月赛冠军,12月参加《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获得第5名的好成绩。当时大衣哥的人气极其火爆,他那得天独厚的音质吸引了当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他如愿一偿登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当时演唱《我要回家》。春节过后,大衣哥名气越来越大。当时我利用工作便利,给大衣哥联系商演,经过磋商于10月在江苏常州开始了大衣哥人生中第一场商业演出。-我给大衣哥联系商业演出,达80场次。因我在央视上班不方便亲自去现场,当时委托朋友去签订演出合同。9月对我来说刻骨铭心,由我策划的“朱楼珍珠团”和大衣哥一起登上了央视舞台。12月新冠疫情在全国爆发,肆虐的病毒让我动了回乡的念头,返乡为乡村振兴出一把力。

3月,我和山东电视台一起,为大衣哥策划了《朱之文一个人的演唱会》,并和大衣哥一起主演。反响强烈,先后被多家媒体采用。

4月份以后疫情稳定,可以正常流动了,我亲自给大衣哥联系商演,比较有代表性的场次有:8月20河北承德。11月28日,北京房山。5月贵州遵义,7月陕西西安,9月山西芮城,11月22日,河北邱县。10月22日,驻马店西平等等!

这些年,我为大衣哥联系商演,不管是幕后还是台前,都没有签订经纪人合同。农村人法律观念淡薄,更看重的是人情和面子。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很多事儿彼此心照不宣,干自己该干的活儿,大衣哥也不差事儿。当然,这些年我也相应得到了一些报酬。蓦然回首,我陪大衣哥走过的演艺之路已经有十年光景了。

我可能是众多帮助过他的人中的一个小小水滴。我无怨无悔,我见证了他的成长,见证了他从一个贫穷的默默无闻的农村农民,一步步成长到今天闻名遐迩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了。这些年的辛酸苦辣,只有我知道他有多么地不容易。

他的成功,改变了他贫穷的家庭和人生轨迹,也改变了无人问津的朱楼村,让朱楼村享誉全国了,也带动了朱楼村的经济发展。我和大衣哥的友情,早已经超越了亲情。俗话说,君有奇才我不贫,他作为农民老大哥(官方称),也给我了很大帮助,在这里我对他由衷地表示感谢。

当然,我也真诚希望他的演唱事业永葆青春!日月其迈,岁律更新。新年元旦就要来到了,新的一年里,我将重点放在乡村振兴的绿色安全农产品和自己粉条厂推广上,农业是民生之根本,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光阴荏苒,踏歌而行。在此,我祝所有关心我支持大衣哥的朋友们在新年里虎虎生威、心想事成!

明末朱姓皇室成员各地分布数量一览表:明末全国有朱姓亲王26人、郡王16人,分布于8个省份共22089人,其中皇室人员最多的一支为被分封于河南开封府的周定王朱橚后裔,人数高达5235人,占明末全部朱姓皇室人员的23.69%,即明末近1/4的皇室人员均来自于周定王朱橚一脉。周定王朱橚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同时他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同胞兄弟,由于他在朱元璋二十余子中年龄较长从而能有更好的政治威慑力(其余的次子秦愍王朱樉受封西安、第三子晋恭王朱棡受封太原以及第六子楚昭王朱桢受封武昌也都是朱元璋出于皇子年龄较长的考量故而将他们受封于各布政使司的省会枢纽之地,以达到控制全省、监督地方官的震慑作用),故周定王朱橚在明初得以被其父朱元璋分封于沃野千里且政治地位极其重要的开封府(原北宋都城,汉人心中的故都),再加上明成祖以后的诸帝对其子孙宠渥有加,故而使得其子孙后代顺其自然的无限制扩张繁衍,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围攻开封府,末代周王朱恭枵被驱赶至彰德府,之后其世子下落不明,世孙朱伦奎逃至南方,后在南明弘光朝时异地就封,实际上周王称号名存实亡;排名第二的一支皇室成员则为被分封于山西的晋恭王朱棡,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子、懿文太子朱标与秦愍王朱樉的同胞兄弟,生母更是明朝开国皇后孝慈高皇后马氏,母凭子贵,其7个儿子分别被封为亲王与郡王,至明末仍未绝嗣的有长子晋定王朱济熺(就封于太原府)、四子庆成庄郡王朱济炫、六子永和昭郡王朱济烺(朱济炫与朱济烺二者均就封于汾州直隶州)以及晋定王朱济熺第四子西河靖恭郡王朱美埻(就封于平阳府)等四脉,皇室人口也多达4916人,略微低于第一名周定王朱橚一脉的5235名后裔,占明末全部皇室人口的22.25%,明末这四系家族几乎尽数为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杀;排名第三的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简王朱桂一系,人数也高达4118人,占明末全国朱姓皇室人数的18.64%,在他的儿子们长子代戾王朱逊煓、五子襄垣恭简郡王朱逊燂、六子灵丘荣顺郡王朱逊烇、八子怀仁荣定郡王朱逊焴以及十子隰川懿安郡王朱逊熮等多位亲王、郡王的繁育扩张下,他这一脉成功跻身全国皇室人数第三位之多。

此外人数较多的朱姓皇族还有:被分封于陕西平凉府的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韩宪王朱松,他这一系的后裔人数也高达1679人,占比7.6%。他本人原被分封于辽东开平府,但终生未就封,至其子韩恭王时方才改封于陕西的平凉府,末代韩王在明末崇祯十六年曾被大顺军领袖李自成短暂虏去,后南逃至江南归顺南明的定武帝朱本鉝与永历帝朱由榔等人;被分封于湖广武昌府的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楚昭王朱桢,人数高达1260人,占比5.7%,他这一系的后裔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尽数为大西军领袖张献忠所屠戮,无所遗留;而被分封于陕西西安府的明太祖朱元璋次子秦愍王朱樉在明末时的子孙后裔同样也是高达1007人,占比4.55%,十五代秦王朱存极被李自成俘而杀之,而末任秦王朱存(木釜)则因在顺治六年(1649)五月被清军围剿与陕西阶州直隶州而投水身亡。

综上可知,明末朱姓皇族最大的五支分别来自河南周定王朱橚、山西晋恭王朱棡与代简王朱桂以及陕西韩宪王朱松、湖广楚昭王朱桢,此五人均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加起来的人数高达17208人,占比为77.9%,即明末全国宗室的近八成均来自于这五人的后代,朱元璋分诸王以安天下的愿景最终在明末演变成为压垮明王朝的一个巨大累赘……

杭州灵隐寺飞来峰下的石刻,西游取经图,主角是猪八戒的原型。

猪八戒的原型据考证,应该是魏晋之际的得道高僧朱士行。原因是:1、他俗家姓朱,2、他的法号就叫做“八戒”。

同时,他又是西天取经第一人,也是汉族受戒第一人。203年出生在颖川(今河南禹县)。250年,天竺国律学高僧昙柯迦罗大师来到洛阳白马寺,组织了汉传佛教史上的第一次授戒活动,他在洛阳白马寺登坛受戒,成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出家受戒的汉族僧侣。

出家为僧后,朱士行在洛阳日常讲解和钻研佛教典籍,他所使用的是当时最流行的译本——《道行般若》,又被称为《小品般若》。但是该经文句艰涩难通,由于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语句前后不贯通,

260年,已经57岁的他从雍州(今西安北)出发西行。当时通往西域的旅途非常困难,他经过千辛万苦,度过流沙,克服各种因难,终于到达了于阗(今新疆和田),求得大本《般若》,共九十章,六十余万言。本当即时送回汉地,但由于小乘学人的阻挠,未能成行。

公元282年才找到机会遣其徒弗如檀送回洛阳。由比丘无罗叉和居士竺叔兰译成汉文,称为《放光般若》,二十卷。译出之后,形成两晋时代研究般若学的高潮。

他比西游记记载的唐僧取经整整提前了300多年。朱士行遣徒送经至汉地之后,他自己继续留在于阗,八十岁病故,葬身他乡。

1975年10月,陕西西安,12岁的杨东峰带着自己家的大黄狗去后山割草。可是突然,一向温顺的大黄狗对着一个东西开始“汪汪”乱叫,小杨拿着镰刀走过去,看到的东西却让小杨惊掉了下巴。

小杨虽然年纪不大,却非常聪明,他发现惹得自己家一直叫的是一个小玩具,形状看起来好像一个小老虎,通体是金色的,但是很多地方都掉色的。

小杨心想,这个东西自己从来没有见过,但是自己的猪草还没有割完,于是就把这个小东西装在了自己的口袋里,看到小杨把这个小东西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是,大黄狗也不再乱叫了。于是,小杨就继续割猪草了。

可是,令小杨没想到的是,这个东西还挺重的,好像并不是普通的玩具。于是,小杨抓紧割猪草,准备赶紧回家,好好研究研究这个小东西。

回到家以后,小杨顾不上吃饭,就回到自己房间,电气煤油灯,时至深秋,小杨回家以后,天已经黑了,小杨从口袋里掏出这个小东西,开始研究起来,这个东西沉甸甸的,他用衣袖擦干净上面的泥土,上面竟然还刻着很多文字,并且这些文子,小杨竟然一个也不认识。

毕竟小杨还是个小孩,很快就对这个小东西失去了兴趣,就把这个小东西放在背猪草的竹笼里,然后就开始读书,读着读着,小杨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小杨就背上自己的背包,上学去了。在课堂上,老师让大家说一说自己最近有没有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小杨一听,来了兴致,就把自己捡到那个小东西的事情分享给了大家。

大家在课堂上听的津津有味,纷纷要求小杨把那个小东西带给大家来看。但是,只有讲台上的老师,似乎察觉道了什么不对的东西,小杨的老师姓朱,朱老师平时就稀罕研究历史,对于一些文物知识稍有了解。

在朱老师听完小杨的描述以后,就敏锐的察觉到,小杨捡到的那个小东西,很有可能是文物。朱老师知道文物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宝藏,并且上交自己意外得到的文物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义务。所以,下课以后,朱老师叫住了小杨。

“小杨,今天下学以后,你可以带我看看你捡到的那个小东西吗?”

看到朱老师对这个小东西这么感兴趣,小杨也感觉十分吃惊,老师也对那个小玩具那么感兴趣吗,小杨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一回到家,小杨和朱老师就看到杨东峰的父亲正在研究那个小东西,原来,老杨那天本来想去割猪草,却发现了这个小东西,顿时吸引了老杨的兴致。

老杨看到小杨和朱老师一起回来,还以为小杨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一番询问过后,原来朱老师也是为了这个小东西而来。

于是小杨把自己怎么得到这个小东西的过程,一五一十的全都说了出来。但是就在朱老师和老杨研究这个小东西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这上面不仅有文字,而且背面还有纹饰,所呈现的金黄色和旁边的乌黑显得格格不入。

于是,二人当即决定,带着这个小东西去趟陕西历史博物馆,因为这个小东西很有可能是文物。

于是,朱老师和老杨用一块黑布包住那个小东西,连夜赶往了博物馆,接待他们的是戴应信老先生。

戴老从老杨手里接过这个小东西,仔细的研究了起来,一边研究,一边询问老杨这个东西的来历,看见戴老这副模样,老杨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都说了出来。

经过一番研究,戴老激动了起来,他用发抖的声音说到:“这,这很有可能时战国时期的虎符!”

戴老激动的手都颤抖起来,见朱老师和老杨一脸疑惑,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他们:“这个东西是珍贵的文物!”

听到这里,朱老师和老杨一天的疲惫也似乎消失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于是,在得到老杨和朱老师的同意下,戴老先生把这个小东西送进了实验室,经过一番检验后,最终确定,这个东西,就是战国虎符!

并且虎符背面的文字也被翻译了出来,虎符背面有篆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燔燧之事虽母会符行殴”。

看到这里,戴老先生几乎大笑起来,这枚虎符,比之前发现的几枚都要珍贵的多,这枚虎符是秦国的虎符,比之前的虎符,历史还早,价值更高!

在此之前,我国仅仅发现了2枚虎符:阳陵虎符和新郪虎符。

由于杨东新发现的这枚虎符属于杜县军官所执之物,故专家给它取名为“杜虎符”,据查,杜虎符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谓虎符界的鼻祖。

戴老先生紧紧握住朱老师和老杨的手,感激的说到:“感谢你们为国家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这枚虎符太珍贵了!”

每一个国宝都有独一无二的故事,当我们走进博物馆观看、欣赏这些国宝的同时,也请大家不要忘记了那些为了这些国宝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正是有了无数默默守护这些国宝、深明大义的普通人们。

如今,杜虎符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向来来往往的人们展示着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

1426年,朱瞻基探望被囚的叔叔朱高煦,却被他一脚绊倒。朱瞻基大怒,命人用300斤的铜缸扣住他,用木炭活活烤死,还处死他所有儿子。

1404年,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统领云南。这可把小煦气坏了,“余犯何罪,奈何流之千里?”

朱棣心肠软,扭捏了两下,答应他留在都城南京。

此后,每次出征蒙古,他都陪父王出征,留下胖太子朱高炽监国。

为啥呢?是沉迷打仗吗?当然不是,他要离间太子和父王,好伺机上位!

14,他得到一块封地——山东青州府,便故伎重演,骂骂咧咧,死活不走。

朱棣终于看清了儿子的面目,破口大骂,他这才依依不舍,拖家带口离开王城。

可没想到,到封地后,他竟私募军队,短短几个月,就招募了3000人,还纵容他们抢劫、杀人!

这是明摆着要造反啊!

朱棣得到密报,立即将他招回南京,软禁起来。一年后,又将他贬到山东安乐州。

太子朱高炽爱惜手足,含泪向父王求情,这才没把他贬为庶人。

1424年,朱高炽登基,不但涨了他的俸禄,还加封他的儿子们为郡王,可在朱高煦眼中,这不是怜惜,是羞辱!

10个月后,短命的朱高炽突然暴毙,太子朱瞻基人在南京,朱高炽的机会来了!

他派杀手四处埋伏,准备在路上,对大侄子下死手,却没想到,朱瞻基早早识破,不等他埋伏好,就已戴上了王冠。

朱高煦恨得咬牙切齿,“不报此仇,我就不姓朱!”

他派部下枚青进京,想收买英国公,不料,英国公大义凌然,逮捕了枚青,交给朱瞻基发落。

新皇朱瞻基哭笑不得,不愿搭理他,还是内阁杨荣苦口婆心,这才拉他御驾亲征。

滑稽的是,朱瞻基只是下令:“围住乐安城,发射火炮。”身经百战的朱高煦,竟吓得瑟瑟发抖,穿上白衣服,抄小道溜出城,跪地投降。

朱瞻基下令,将参与谋反的640人全部处死,可对这个亲叔叔,却迟迟不动手。

大臣们怒不可遏,纷纷上书严惩,朱瞻基却说:“贬为庶人,到此为止!”

他继承了父亲的胸怀,不愿赶尽杀绝。

《宣宗实录》记载,朱瞻基在北京西安门内,修了一座“逍遥城”,赐给叔叔一家居住。

1426年,朱瞻基惦念至亲,特地去“逍遥城”探望。

对朱高煦来说,这真是天赐良机,没准大侄子一高兴,就赦免了他一家,可他偏偏死性不改,要自寻死路!

朱瞻基刚进门,朱高煦立刻弯腰,一把抽掉地上的长木板,然后伸出一只脚,向后一勾,朱瞻基“哐当”一声,摔得鼻青脸肿。

太监们七手八脚,将朱高煦摁在地上,没想到他天生神力,竟轻松挣脱。

朱瞻基大怒,“把门口消防用的大缸,给我抬进来!”

众人忙合力抬起300斤重的大铜缸,倒扣在朱高煦身上。

朱高煦大概也不想活了,发疯般把缸顶起来,四处乱撞。

朱瞻基大惊失色,咬牙切齿道,“木炭,木炭,给我烧!”

就这样,在一片哀嚎声中,朱高煦走完了他悲情的一生。

为怕报复,朱瞻基命令杀掉他的妻子、9个儿子,汉王一脉,再也无人继承。

其实,抛开叛乱不说,每个血性男儿,都渴望建功立业,他想当皇帝,这点没错!毕竟亲爹朱棣就是篡位的。

只可惜,他有父亲的野心,却没有父亲的胸怀、气魄,不战而降,丢人!

朱棣勤政,天子守国门,后代虽有不少奇葩,却没一个投降的,若换了朱高煦,那还真的难说。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1: 朋友找我借了一万块,我手机转给了他。年底收到他还的9999,想着少一块就少一块吧,不计较了!没想到他的电话来了:马哥,收到了吧!本来按银行利息还要多还你八块多,但我提现扣了十块,这样算算,还不到9999。想着大过年的长长久久,数字吉利,我就多贴了几毛。听他说话的语气,我要是不发个红包感谢下,都是我不够意思 !

2: 表哥在西安的大學上學,那次表哥带了一瓶茅台回宿舍。寝室一哥们看到这酒眼睛都直了,几口就把整整一瓶都干没了。然后他就開始到处耍酒疯,寝室不允许有人,谁进去打谁。最后校长被请来了,校长对围观师生说:这种人,给他一巴掌就清醒了!进了寝室对室友甩手就是一巴掌,然后室友一拳就把校长打趴在地上了……

3: 女朋友非得喝星巴克的拿铁,我下了班专门去买。到了星巴克,我问服务员:“拿铁多少钱?”服务员:“27元!”我又问:“为什么伦敦24元,芝加哥20元,孟买才14.5元?”服务员平静的回道:“中国房价比国外贵,汽车、汽油、上网、税都比国外贵,为啥拿铁不能?”正当我一时哑口无言的时候,后面一群人催我:“买不买?买不起就滚……”?

4: 富婆给寺庙捐了100000000用来修缮寺庙,后来看上27岁的方丈!!不久,俩人就结婚了,紧接着给方丈生了个可爱的儿子。在产房里,方丈一脸宠溺的看着儿子:老婆,我们的儿子就叫做八戒怎么样啊??富婆说:不行,我觉得这个名字不好!!方丈说:怎么不好啦??富婆说:你傻??你不知道你自己姓朱的吗???

5: 老婆怀孕了,在家闲着没事,于是想着自己干点什么。媳妇灵机一动,说:“我妈以前会做豆腐,新開发的小区没有卖豆腐的,我開个豆腐坊吧!弄个石磨,现做现卖!”说做就做,租好店铺,装修买磨,一切准备就绪后,看着丈母娘做的能砸死狗的豆腐,我陷入了沉思。

6: 高中毕业后我在一家私人企业打工,和女老板恋爱结婚了。周末,老婆带着我去天津平行进口车行,我看上一辆GTR。老婆嫌家里车库放不下了,我气得先回家了。没一会老婆打电话来问我:GTR要白的还是黑的呀?挂了电话我直接笑出了声,哼,还是挺在乎我的嘛。晚上老婆拿着车钥匙,当着我的面把它送给了老丈人,还夸我眼光好,选的颜色跟老丈人很搭。?

7: 小姨子生完孩子以后,她老公就一直给她进补,大大肉什么补吃啥。昨天中午做的红烧肉,小姨子说:“你吃吧,这几天大鱼大肉的都吃腻了,我想吃点泡面咸菜!”小姨子老公想了想,吃一顿也没什么,就说:“行!”然后给小姨子泡好泡面,准备好咸菜。小姨子老公正吃着红烧肉,正吃着呢,丈母娘和老丈人来了!?

8: 闺蜜打电话让我去她家,说是有急事。我到了之后,闺蜜淡定的说:“我新买的鞋,小了,你试试,你要是能穿就拿走吧!”我费了好大劲也没穿进去,闺蜜:“停!停!停!你穿不了,别撑大了,你先回家吧,我还约了别人!”我慌张的离開了,心里不停的念叨:“还好我泡了一宿的脚!”

9: 程序员的工作真是十分難啊,那种感觉真是難以形容。程序员解决问题时的情节:换个灯泡,发现架子松了,拿镙丝刀的时候,发现抽屉的滚轴要上油了,而油又没了,要開车去买,结果车又坏了。于是,老板骂到:“我只是让你换个灯泡,你为什么在修车? ”

10: 富豪很喜欢养宠物,出差回来后,发现自己的爱犬走丢了,非常心疼,便贴了寻狗启事:酬谢5万块。第二天来富豪家送狗的排着长队,大家纷纷表示:“这条泰迪肯定是您的。”马上有人打断:“这条哈士奇才是他丢的!”还有人说:“那什么,这条金毛是您的吧?”富豪朝楼下看了看,不得了,还有抱着猫来的......

搞笑一刻# #搞笑段子# #头条喜剧人#

自从李自成攻克北京之后不过短短的42天,闯军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那么在李自成攻克北京之后到底干了些什么事,才最终让他走向灭亡的呢?

明朝末期吏治腐败,各地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

但是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山海关外的后金政权自萨尔浒战役之后日益强大,对大明朝的统治产生严重威胁。

但外患对于大明朝来说还不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是来自于内部的农民起义。

当时又恰值“小冰河周期”,全国各地的农作物纷纷被冻死,农民颗粒无收,而官府又横征暴敛。

最终在全国各地燃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潮,其中最强大的一支就是来自陕西,号称“闯王”的李自成部队。

李自成这个人的生平履历其实和大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极其类似,都是草根出身,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出来打天下。

闯军一路上提出了“均田免赋,不纳粮”的口号,简单来说就是对症下药的解决土地兼并和官府横征暴敛的问题。

这些口号也使得闯军像滚雪球一样的壮大起来,声势最为浩大的时候人数甚至能够达到百万之众。

而此时的大明统治阶级已经被关外的清军弄得焦头烂额,驻防山海关的部队又不能调动,只能临时征调乡民去平反。

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在李自成的闯军面前不堪一击。最终李自成一路北上,成功的攻克的北京城。

北京城破之时大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皇帝在太监的服侍下,用三尺白绫在煤山一棵老树下自杀了。

自此大明朝基本上可以说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他的终结者正是出自陕西的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在入主北京之后不久就率军攻打山海关,最终一败涂地,当了不过几天的皇帝就随着大明一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北京的42天里,李自成干了三件事,葬送了他本来唾手可得的花花江山。

大明朝的创建者朱元璋凭借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最终在元末的农民起义中笑到了最后。

而李自成却没有朱元璋的这份智慧,他在西安时就已经称帝,还建国号为大顺。

一开始刚刚进入北京城的时候,李自成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甚至还下令以帝王规格厚葬了崇祯皇帝。

并且下令不准手下士卒扰民,颇有些像汉高祖初入咸阳时的约法三章。所以最初的几天里北京城内一片安乐祥和,仿佛就像没有改朝换代一样宁静。

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能够维持多久,农民出身的李自成和他手下的将领。

在富丽堂皇的皇宫和繁华富庶的京城诱惑下,没多久就开始暴露出自己的本质。

首先就是李自成全盘接收了崇祯留下的后宫,还堂而皇之地册立起后宫嫔妃。

而手下诸将看见老大都开始享受了,那这个口也算是开了。于是纷纷纵容手下士兵在大街上疯狂劫掠财物妇女。

李自成能以农民之身混到今天坐拥半个天下,手底下自然还是有见识不凡的谋士的。

看到如此一幅乌烟瘴气的景象自然是忧心如焚,于是纷纷联名向李自成进谏。

但是李自成的本质也在此刻暴露无遗,他和项羽类似,都有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小农阶级思想。

但是人家项羽好歹还是贵族出身,放到农民出身的李自成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兄弟们跟着我杀官造反,图的就是金银女人。”

“现在好不容易攻下京城,不让兄弟们一尝所愿以后谁还跟着我去卖命?”

这就是第二点,不听谋士劝谏。这一点也是最为致命的,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放纵手下士卒劫掠,使得之前大明朝的一大批本来中立的权贵阶级纷纷向清军投降。

而第三点就是因为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想必大家都听过一个词叫作“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词听起来挺霸气,但是背后却间接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历史,以及几千万百姓的生活。

故事的主角是吴三桂,当年的局势下大明朝已经被李自成覆灭,但是明朝在各地的势力还有残存。

特别是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更是对整个天下大势的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时山海关还在吴三桂手上,而关外的清军拿这座雄关没有丝毫办法。吴三桂在明朝覆灭后本也开始考虑退路。

为大明朝殉葬是不可能的,反正都是汉人坐江山,只不过是从姓朱的换成姓李的罢了。投降大顺投降李自成对于吴三桂来说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但是李自成在北京城时明知道吴三桂的地位如此重要,非但没有好言安抚,反而还纵容手下大将刘宗敏强抢了吴三桂的心头好陈圆圆。

本来如果仅仅如此的话吴三桂还不至于开关放清兵入关,但是李自成接下来竟然率部截断了吴三桂的后路,同关外的清军一起夹攻吴三桂。

这不禁让人感慨这位闯王是不是一下子脑袋短路,不然怎么可能做出如此蠢事来。

吴三桂在腹背受敌之下悍然投降满清,两家合兵一处大败闯军。

从此之后李自成一路兵败如山倒,最终被农民误杀,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