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经典电影《日照重庆》观后感

经典电影《日照重庆》观后感

时间:2020-06-29 14:09:49

相关推荐

经典电影《日照重庆》观后感

导语:经典电影《日照重庆》观后感

按照电影学者陆绍阳的说法,第六代导演在艺术和技术上有很多共性。他们不再承载启蒙大众的任务,甚至也没有明确的社会批判立场,而是理直气壮地记录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他们不像第五代电影人一样,喜欢以别人创作的小说为依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表达自己,而是编剧、导演一肩挑。他们不再表述过去的故事,不再借古讽今,而是直接把镜头对准了当下。如果说第五代导演把电影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工具,有强烈的“载道”意识,第六代导演拍的则是自己如何漂泊,如何被社会挤,老想借机抒发一下心中的郁闷。第五代导演喜欢拍乡村故事,第六代习惯以都市边缘人的视角看待世界。

这些在王小帅的电影《日照重庆》中都没有变,在他同辈导演的作中也没怎么变。第六代导演有一个显著的集体变化是,他们都开始了线性叙事。章家瑞的《迷城》用悬疑把一个简单故事折腾得百转千回,顺使批评了有病的社会。张杨的《无人驾驶》用时空倒错把男女关系表现得纠结万分,揭示了现代人“无人驾驶”的情感状态。王小帅《日照重庆》用倒叙把一起劫持事件回放得迷雾重重,顺便牵出了父子之间的战争和心结。这种主动求变的进取姿态是值得赞赏的,但这种穿梭叙事技术性很强,运用好了会让池水生波,运用不好就会阴沟里翻船。就这三部电影来说,《日照重庆》比那两部更“艺术”,而倒错手法的运用也更为夹生。

艺术片诉诸人的心灵感受,静水深流的线性叙事是最合用的武器。商业片诉诸于人的感官体验,千回百转和层层剥笋能够增加观赏的兴味。《日照重庆》探讨亲情疏离的问题,是典型的艺术范儿,却用了商业片惊一乍的叙事手法,多少有些拧巴。片中比较动人的段落几乎都是长镜头的日常记事:比如王学圻扮演的父亲卷儿子巨幅照片的那场戏。而影片提迷藏般的讲述方法只是带来了故事的割裂和堵塞感,有耐心的观众还是能感觉到影片的诚意和故事的悲剧性,进而回想自己和父亲的相处状态,可是一定也有很多观众,在还没有触摸到影片的核心价值观时,便已魂游天外或者缴械投降了。

当然,你可以一如既往地怪罪人心不古,艺术片没有生存空间,可是你也不能忽视影片本身在目的和手段之间的断裂。《日照重庆》的故事取材于重庆的一则新闻。在《日照重庆》的几位演员中,扮演父亲林权海的王学圻和扮演儿子林波的子义比较出色。老王当年从《黄土地》出道时,便具备这种不言不语而说尽沧桑的能力,他以一个小小的人影行走在黄土高坡的千沟万壑中,那种沉重的威压感便逼向了观众。这次他晃着后脑匀带着镜头寻找儿子的死因,渐渐地把观众带入一种苍凉沉痛的心境中。能在商业片里向世界冲杀,也能在艺术片里向内心挺进,王学圻正在步入最好的演艺年华子义是著名演员巍子的儿子,他的演出阴郁而神经质。

好的演员能把自己变成扮演的角色,再赤裸裸地站在观众面前。子义在《日照重庆》中就是这样,孤僻少年林波像一只小舟一意孤行地开向了死海,他的家人、朋友和恋人都在一种心不在焉的状态中忽略了他的异常,等他铸成大错后每个人都追悔莫及。拍摄过程中,导演王小帅看子义过于入戏,不得不提出警告:“要注意调整状态,别戏演完了真的搞出点儿事来。”灯亮了,电影结束,观众回到现实世界。子义那张扭曲的脸提醒我们:这样的极端故事存在于电影和新闻中,但被忽视的成长状态却是每个家庭都可能有的黑洞。

本文是小编对《日照重庆》的一些解读和看法,码字辛苦,喜欢的小伙伴朋友可以点赞转发支持一下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