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圣经揭秘 马太福音 为什么作者写拿撒勒人厌弃耶稣

圣经揭秘 马太福音 为什么作者写拿撒勒人厌弃耶稣

时间:2018-10-01 14:46:01

相关推荐

圣经揭秘 马太福音 为什么作者写拿撒勒人厌弃耶稣

第13章第八段,解释稗子的比喻。

作者说,当下耶稣离开众人,进了房子。他的门徒进前来说,请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我们听。他回答说,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本段结束。

在本章的前三段,作者写耶稣把“撒种的比喻”、“用比喻的目的”的“解释撒种的比喻”都在众人面前讲了,而第四段写“稗子的比喻”,却故意要隔几段之后,再来写“解释稗子的比喻”,目的就是要表示比喻是在众人面前讲的,解释是只对门徒讲的。我们前面说过,这些装模作样的小动作只不过是为了忽悠信徒。因为所谓耶稣讲话的事只是虚构的,作者写福音书,广泛流传,连比喻带解释都在里面,就算有什么秘密,不管信徒还是非信徒,别人只要想看都能看到。而且就算有人不能看到,这些比喻都是这么小儿科,谁又读不懂呢。

在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解读过,作者的这个比喻是把他们新枝派的人比作麦子,而将法利赛人等其它教派的人比作是毒麦子,说以后他们教派的人会被神收入天国,而毒麦就留在地里烧掉。这个比喻有很多毛病,我们前面既然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这段话作者给出的解释,跟我们解读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更详细一些。他说撒麦子的是人子,也就是指耶稣,而撒毒麦的是魔鬼,到末世的时候,天使来收割麦子、焚烧毒麦,意思就是说,带他们教派的人进天国,其它教派的人则被灭亡。

第42-43句他说到时其它教派的人要在火炉里哀哭切齿,而他们教派的人(义人)在神的国里像太阳一样会发光。在旧约的时候,就算是先知,也只是希望得到光明,而不敢奢望自己能发光,因为自己发光的是神。或者说,他们不是不敢奢望,而是那时他们根本就想不到这一招,到新约的时期,他们从其它宗教那里才学会这一招。

这句话中说“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这里的“义人”当然是指他们教派的人。有趣的是,罗马书3:10说,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要是按这句话,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那么就没有人可以进到“他们父的国”。

这句话还说“义人要像太阳一样发光”,古人只知道太阳是一个发光的圆盘,不知道实际上太阳有多大、有多热。据现代科学计算,地球得到的只有太阳发出能量的十几亿分之一,就孕育了地球上那么多的生命。要是每个“义人”都像太阳那样发光,那么“天国”里就会热得比地狱里的烈火还要厉害不知道多少倍。这样的比喻就是说明神并不存在,如果神真实存在,岂有不知道太阳的厉害呢。

我们前面说过,12月25日圣诞节这个日期本来就是异教徒所庆祝的太阳神的生日,而且耶稣和他的使徒头上的那轮光圈,也是起源于太阳神的。我们知道,佛教里的“佛”头上也有一轮光圈,叫做圆光,其实这个圆光同样也是起源于太阳神。古时崇拜太阳神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地都有崇拜太阳神,而古罗马和希腊太阳神的头上就有光圈。

其实严格说起来,说信徒以后进入天国会发光和耶稣及他的使徒头上的光圈,在新约的时期应该都还没有,而是在更晚的时候才有这样的说法和习俗。

有人可能会问,明明是在马太福音里写的这几句话,怎么说新约的时候还没有这样的说法呢。我们以前说过,我们现在读到的福音书、包括后面的使徒行传和使徒书信都一样,并不是最初创作的版本,在长期以来,有过很多的增补和修改。比如很多经学家和基督徒把约翰一书5:7英王钦定版写的“因为在天上作见证的有三位,就是父、道、圣灵,这三位是一位”作为圣经中支持“三位一体”的证据,但是现在很多学者甚至神学家都认为这句话其实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后来其它的版本就将这句话去掉。

圣经中既然有的话是后来添加的,那么本段话也有可能是后来添加的。

我们前面说过,本来在以色列人的传统思想里,是只有神才能发光的,圣经里写人也能像太阳一样发光的话只有此处,其它地方最多只是写信徒可以当传递光的使者。将神的光传递给别人,就是表示传教给别人,跟信徒自己像太阳一样发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基督教里,给耶稣和他的使徒头上绘一轮光圈是在更晚的时候才兴起的,信徒能像太阳那样发光的这种说法,应该也是比新约时期更晚的时候才有。

在本章的内容里,前面撒种的比喻和解释都是写在一起的,后面稗子的比喻和解释却不写在一起,如果是同一个作者写的,按理说不会有两种不同的习惯。

我们知道,马太福音是参考马可福音写的,而路加福音是参考马太福音及马可福音写的。我们从最近几章内容看,大部分马太福音有的内容,路加福音都有引用,不过奇怪的事,本章写的稗子的比喻和解释应该算写得挺精彩的,路加福音为什么会不引用呢,很可能的原因就是路加福音作者写书的时候,他参考的马太福音并没有这几段内容。另外本段之后还有藏宝的比喻、寻珠的比喻、撒网的比喻、新旧库藏这几段路加福音也都没有引用,应该也都是后来添加的。

另外,我们从马可福音4:33-34和马太福音13:34说“耶稣用许多这样的比喻”、“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就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比喻应该到这里为止,后面应该不会再写比喻的事,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马太福音,在那段之后还有好几个比喻。

综上所述,我觉得本章稗子的比喻、解释稗子的比喻、藏宝的比喻、寻珠的比喻、撒网的比喻和新旧库藏这几段应该都是后来的作者添加上去的。

第九段,藏宝的比喻。

作者说,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他藏起来。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第十段,寻珠的比喻。

作者说,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他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本段结束。

第九段和合本翻译不大准确,原文是说“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有人发现了藏在地里的宝贝,就高兴地卖掉他所有的一切来买这块地”,而不是说“人遇见了,就把他藏起来”。

这两段话的比喻意思差不多,都是将天国比作比一切都珍贵的珍宝,人们寻找到它,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它。按照神理,那个时候天国还没有,只是“近了”而已,所以作者所写的珍贵的天国,在此处是指加入他们教派。他这两个比喻是忽悠信徒,让他们觉得,他们新枝派的人虽然穷苦,但是以后可以进天国,这就比一切的宝贝都要珍贵。另外这两个比喻还可以忽悠其它教派那些动摇分子,让他们抛掉一切来加入他们的教派,这个抛掉一切也包括抛掉他们原来教派的思想。

第十一段,撒网的比喻。

作者说,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本段结束。

这个比喻跟前面稗子那个比喻一样。说到末世的时候天使将义人捞进天国,把恶人丢入火炉。不过人可以分“义人”和“恶人”,水族又怎么分好的还是不好的呢。要是按照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总不能说不吃小的才是好鱼吧。

第十二段,撒新旧库藏。

作者说,耶稣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我们明白了,他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本段结束。

这两句话,第51句大家都能明白,但是第52句呢,什么文士啊,门徒啊,家主啊,新旧东西,是什么意思呢。有的经学家说,文士本是教导犹太人律法的,这句话就是让门徒像文士一样把天国的秘密传播给犹太人。有的经学家说,这句话是讽刺文士,说他们只有旧的东西、只懂旧的律法。不过他们的说法很明显一看就不符合原文的意思,比如前一种说法没有解释家主和新旧东西的意思,后一种说法说文士只有旧东西,但是原文明明也有提新东西啊。

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是跟前面藏宝和寻珠的比喻一样,是指一个文士如果成为天国的门徒,他就不会再在意他宝库里的珍宝,不管新的旧的都一样,可以随便拿出来。至于把珍宝拿出来干什么,是为了换取更珍贵的“天国的珍宝”,还是说要把宝库空出来放“天国”这个“真正的珍宝”,就不得而知。

第十三段,拿撒勒人厌弃耶稣。

作者说,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他家乡的人稀奇地说,这人从那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或:约瑟)、西门、犹大吗,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那里有这一切的事呢。他们就厌弃他。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不在那里多行异能。

本段结束。

这个故事的原版来自马可福音6:1-6。虽然马可福音6:1也写“耶稣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但是在马可福音第5章最后写的是耶稣救活管会堂之人的女儿,这个故事在马太福音是在9:18-26,所以在两部福音书里,耶稣是从哪里回家乡的记载都不同,上下文的故事也都不同。

马可福音的这个故事跟马太福音中大体相同,只不过马可福音6:3写耶稣本人是木匠,而马太福音13:55则写耶稣是木匠的儿子。

路加福音也引用了这个故事,不过他将这个故事提到很前面,在4:16-30,在这一段之前,是耶稣受魔鬼试探的故事。路加福音的版本修改很大,前面写耶稣讲经受众人称赞,后面写耶稣说以利亚和以利沙的时候有大灾难,众人就很生气,把他带上山崖,要把他推下去,不过他却安然从众人中间走了出来。路加福音作者这点改得不好,太缺乏想象力。如果耶稣能从众人中间走出来,为什么会被人带上山崖呢;既然他要上到山崖去显本事,被人推后,应该行走在空中,这才更神奇吗。

这个故事给耶稣编出四个兄弟,还有不知多少个妹妹,但是因为新约里很多地方提到耶稣是父的独生子,而且天主教等一些教派要将圣母马利亚神化,不希望她是耶稣的母亲、同时又是这么多肉体凡胎的母亲,就将耶稣的兄弟都解释成同族兄弟、将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说成是耶稣的婶婶马利亚(马太福音27:56、马可福音15:40)。他们的这种解释明显是牵强的,找不到任何根据的。新约中多处说耶稣是父的独生子,这个父是指神,而不是指耶稣的养父约瑟。

第57句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这句话意思是说,大凡先知在本地本家普遍都不受尊敬。这点我们以前在解读旧约的时候就说过,所有装神弄鬼的人,就算在外面名声很响亮,但是在他的本地都不会有什么相信,这主要是因为本地人对他知根知底,就像第55-56句说的,他是谁的儿子、谁的兄弟姐妹、干什么的大家都清楚。比如我们县某地曾经有个著名的声称能交鬼的人,常年有外地人在亲人死去后来找她,希望能与死去的亲人说说话、问死去的亲人在“那边”过得好不好,但是她本村的人据说却没有人找她,因为他们都不相信她有这本事。

当然,就算装神弄鬼的人在本地确实没什么人相信,本故事也不能证明拿撒勒确实有过一个耶稣。作者这么写可能就是想利用这一点,想编这个故事来使人相信耶稣确实是拿勒撒人。同时他写的这个故事还有一个作用,如果有人去拿勒撒了解耶稣的事迹,却打听不到什么,因为作者先有这个说法,别人也不会怀疑耶稣的真实存在。

另外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据历史学家考证,在新约时期,犹太地区并没有一个叫拿撒勒的地方。“拿撒勒的耶稣”的正确含义是“新枝派的耶稣”,新约作者把新枝派的耶稣编成拿撒勒人耶稣,可能是因为误解传说中的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