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小说课》:小说就是折磨读者?也许你一直不会阅读小说

《小说课》:小说就是折磨读者?也许你一直不会阅读小说

时间:2018-09-18 15:41:43

相关推荐

《小说课》:小说就是折磨读者?也许你一直不会阅读小说

文/雨竹

你读过世界上超短篇小说吗?这篇小说只有一句话,它说 “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坐在自己家里,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虽仅有一句话,却极具戏剧化,意义非常丰富,给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折磨,同时也描绘了一种孤独与恐惧的意境。

好小说无论长短,都是一个迷,就像马尔克斯所说,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迷。的确是这样,真正的“好小说”不是把一个故事讲完,而是书里头暗藏玄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之迷”,有了迷,就给读者带来了折磨。

那么,那些著名小说家是如何折磨读者的呢?

1、小说就是用来折磨读者的

《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这本书准确而犀利地道出了小说的宗旨,作者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经典故事,为我们分享最具折磨读者的37种创作手法,这是一本超级实用的工具书,也是一本经典小说点评,非常适合故事初写者。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作家许荣哲在台湾被称为70后最会说故事的人,他不但是小说家,还是编剧和导演,曾任《联合文学》主编,并获得过很多种奖项。《小说课》台湾版一上市就进入金石堂人文社会类销售排行榜前十。罗振宇对本书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力推此书。

这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小说的主要因素(第1章至第3章)、小说的技巧(第4章至第34章)、如何达到小说的黑暗之心(第35章至37章)。

2、好小说夹带着作者的私货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故事,小的时候我们听妈妈讲故事,长大后我们给别人讲故事,同时也在听着别人的故事,再后来,渐渐的自己学着写故事。

到底什么是小说呢?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绝大部分小说(尤其是篇幅比较长的小说)都掺杂着虚构成份,也叫虚构故事。好小说在吸引读者、折磨读者的同时,还夹带着作者的私货,从而阐述所要表达的观点。

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一部分,小说的关键因素,主要由人物、场景、对话组成。

首先,聊聊人物的面貌。大凡提到面貌,马上会有人说这还不好写吗,长什么样,用恰当的语言描绘出来不就行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书中说,小说创作时,性格比长相更重要。绝大多数人只看外在面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内在面貌,所以我们写出的小说平淡,没有戏剧性。

书中列举了关于《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和曹操的故事,罗贯中就是利用了外在面貌与内在面貌结合,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人物的特征。

本书作者总结,只有注重内在面貌,才能提供给读者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以及挥之不去的恐怖惊吓。

其次,场景。为什么有的小说初写者,写出的故事干干巴巴,读起来特别乏味,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不自觉的省略掉了场景,即便有,也只是几个场景或地点的名字来代替。之所以如此,作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往往认为场景很少能打动人,所以他们才忽略掉,其实场景也可以感动人。

拿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来说,故事开始一老一少两个瞎子走在群山之中与老瞎子弹断一千根琴弦,去城里找药方回来后,告诉小瞎子他记错了,最后他们离开村落的场景几乎是一模一样,但展现给读者的心情和当初截然不同,后面的场景则象征着两个瞎子重复、轮回的人生。你看,场景是不是也非常重要?运用好“情景交融”, 更能达到场景感动读者的艺术效果。

再有就是对话了。很多人认为对说不就是把两个人说的话一五一十的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呗,这还不容易。其实,对话除了拿来当“日常对话”,“推动情节”之外,还可以用来代替小说里的描写、叙述、甚至议论、说明等等。

也就是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1/8表面观点,而7/8全部潜藏在最深层里面,需要读者去思考、去挖掘,用 “冰山理论”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这个理论也是小说家海明威最服膺的,如《白象似的群山》故事中男女主角的争执,在海明威笔下完全是在水面底下发生的,使读者陷入一个又一个圈套。

需要注意的是,对话不是随便把要说的话一股脑的写下来,而是用最少的字数,写出除了表面上还有最深层次的观点。

3、好的作品,都在利用这些写作技巧

知道了小说的基本构成,下一步就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了。

具有表层和内里的开场。优秀的作品,开场一定很精彩,否则很难吸引住读者。全世界最好的小说开头当属《百年孤独》,马尔克斯技巧高超,一出场就把主人公前后十年的轮廓勾画出来了,令人目眩神迷。书上说,好的小说一开场就用简短的语言把人物性格和发展轨迹描述出来。

放大人物性格。故事不同于事实的地方就在于戏剧性,推动戏剧性的重要因素自然是人物性格,让他走自己的路。书上说,人物性格决定人物命运,而不是小说决定人物命运,所以说放大人物性格特征,才可以引导故事走向,经常听有人写小说时说,本来想写几千字,不知为什么写着写着就停不下来,甚至脱离了自己的掌控,越写越虚无缥缈,这就是人物性格的作用。

偷走矛盾和两难。本书的作者给大家出招,他说,坏诗人用借,好诗人用偷,所以我们不能只模仿表面,而应该把故事的核心“矛盾”和“两难”偷走。人物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才是引起故事发展的导火索,矛盾也是激发故事冲突的戏剧性精髓,所以要学会偷。

巧妙利用叙事者和聆听者。很多聪明的小说家都会利用一些不可能发生的故事,甚至是虚无缥缈的事情,故意带领读者趟过一个又一个漩涡,读者明知道故事不合理,还依然为之动容。书上说,小说的艺术性,就在于它施展了什么魔法,让读者亲眼看见现实里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小说创作中,人们更注重的是叙事者,很少有人关注聆听者,另外,一提到聆听者,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读者,其实,除读者之外,还有其它聆听者,比如小说《苦恼》,作者分别安排了四个不同的聆听者,来拒绝马车夫失去儿子的悲伤,因为没有听众,最后由悲伤变成苦恼。作者就是利用不同的聆听者来深化主题。

书上还有很多技巧,比如迟滞效应、蝴蝶效应、内心景观、障眼法等等,还有待于我们细细研究,总之,中间章节部分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每一章节短小精悍,尤为以恐怖和悬疑“折磨”读者,每一章都讲述了写好小说的技巧。

4、优秀的作品,还利用了小说的杀手锏

作者在最后三章亮出了小说的杀手锏——黑暗之心。也把整本书推向了高潮。

其实,最具折磨读者的并非时间、规则、真相、因果等等,以上这些只是小说的一些技法而已。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是“黑暗之心”,也就是人性。书中分别以芥川龙之介《竹林中》、罗沙《第三个河岸》、三岛由纪夫《孔雀》,讲述了三种黑暗之心,即叙述者以纷乱事实,揭露扭曲的人性;以不可能比喻,揭露人性的弱点;将价值观赋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故事使之具有生命力,从而把“美和毁灭”糅合在一起。

掌握了这些杀手锏,前面所有技法也就顺理成章的融入到了这个技法里了。最后三章是这本书的核心,也是最难读懂的理论,需要我们一读再读。《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不仅仅教会我一些写小说的技巧,还教会了我怎样来阅读小说。

以前读小说,只读表面的故事情节,以为越复杂的越好,说白了就是看个热闹,没过几天忘得一干二净,通过阅读这本书,真正让我跳出以前的阅读视角,不仅仅关注情节和人物,同时还关注作者夹带的私货意义,埋了什么伏笔,又耍了什么花招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一步步探索,一个个击破环节,这样才能体会到作家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感谢作家许荣哲为我们提供如此高深的讲故事武功秘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