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培养孩子情商的三个误区:操作不当 孩子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培养孩子情商的三个误区:操作不当 孩子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时间:2019-04-12 06:26:59

相关推荐

培养孩子情商的三个误区:操作不当 孩子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随着“情商”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情商对孩子的重要性,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情商。这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有些时候,因为家长们有意无意的一些行为和做法,在培养情商的过程中,孩子非但没有形成高情商,反而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家长对此务必多多注意。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所谓讨好型人格,就是指一个人过度照顾别人的情绪,过度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切以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为中心,无时无刻不想创造和谐的氛围。

你可能会说,这样也挺好的呀,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正是高情商的表现嘛。非也,讨好型人格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已经彻底失去了自我,成了别人的“附庸”。

比如当别人做错了事,对自己产生影响时,讨好型人格的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他人做错了,而是立刻反思“自己错了没有”,甚至会直接认为“自己有错”。

而一旦失去别人的认可和肯定,讨好型人格的人就失去了“精神寄托”,他们会不断地反思自己,否定自己,最终在反思和否定中失去自我。一句话,讨好型人格的人,是在为别人而活。

容易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的三个误区

1、过度谦让

小李经常教导孩子做人要谦让,多让着点周围的小伙伴,这样大家才愿意跟你玩。有一次小朋友到家里玩,小李让孩子拿出心爱的玩具和大家分享,但孩子并不愿意。

因为这个玩具孩子特别看重,也很珍惜。而小李却认为孩子不懂事,一个玩具又没什么大不了。于是小李批评了孩子一顿。而孩子虽然拿出了玩具,但始终闷闷不乐。

在这个案例中,小李培养孩子情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小李的方式有点过激: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也有自己的“领地意识”,这些是不能同别人分享的,属于人之常情。

如果强制让孩子分享,不仅会造成孩子的情绪低落,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保留自我的物品是错误行为。为了让别人“开心”,孩子会不断出让自己的“领地”,有意识地“讨好”别人,这样就埋下了讨好型人格的种子。

2、无故认错

玲玲的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孩子向玲玲解释,可玲玲认为,这么一点小事,孩子应该“让着点”对方。孩子必须学会照顾他人的感受,要不长大了会不让人喜欢。

于是玲玲告诉孩子,虽然对方有错,但你也有责任,要不别人怎么会找上你。你也得给对方认个错,承认自己错了才行。但孩子不依不饶,玲玲非常生气,骂了孩子几句。

这种情况,我们用个非常恰当的词来形容,就是“和稀泥”。这种做法看似合理,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但却是没有原则的体现,对孩子的伤害也很大。

如果孩子养成了惯性思维,认为在出现冲突时,无论情况如何,只有自己先认错,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才能让伙伴们满意,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孩子非但情商没涨,反而会软弱无能。

3、不会拒绝

今天静怡的孩子说了一件事。今天一个同学要留下来做值日,但这个同学要出去玩,于是想让他“顶班”。孩子没答应同学,同学很生气,表示再也不和自己玩了。

静怡听后连说孩子“不懂事”。你帮他做个值日,以后他也会帮你,这孩子真没“眼力见”。虽然孩子说同学因为玩而不值日是错的,但静怡仍然在念叨孩子的不是。

像上面这个案例,孩子的表现非常好。因为他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因为玩而不值日是不对的,也果断拒绝了别人的不合理要求——他没帮同学“顶班”,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但静怡以成年人利益交换的角度教育孩子要“懂事”,实在有些问题。连这种不合理的事情都要孩子应下,那长此以往,孩子是不是要接受他人的全部要求?真到了这一步,孩子的讨好型人格,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

正确对待情商问题

注意,情商高不是刻意讨好别人,不是必须要营造一团和气,而是在交往时以独立的人格为中心,适度照顾别人的感受,让社交更顺畅、更愉快。

并且情商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人对自我情绪的管理。把培养情商的重点放在待人接物上,未免有点厚此薄彼。培养情商,一定要站在一个公平、客观的立场上,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的“情商高”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