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吴承恩与《西游记》背后的故事

吴承恩与《西游记》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9-08-08 17:40:53

相关推荐

吴承恩与《西游记》背后的故事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出现的作品,也是我国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书中写的唐僧取经的故事,也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基础。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其父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是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个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轻人。嘉靖十年,吴承恩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志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但在嘉靖十三年秋试却仍然没有考中。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击很大。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数,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只能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多留的遗产。

品尝了社会的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考虑社会人生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吴承恩曾仿唐人传奇作《禹鼎志》,此书已失传,所幸《西游记》保存了下来,并在他死后十年有了金陵世德堂的刻本。吴承恩虽然终身未能腾达,但他和他的《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光辉而崇高的地位。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他积极乐观、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是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作者对唐僧的批评多于肯定,他恪守封建礼教和宗教信仰,迂腐顽固、颠倒是非,由一个被歌颂的人物变成了一个被嘲讽的对象,这是《西游记》与传统取经故事很大的不同点,也是取经故事在历史流变中经历代人民加工、创作的结果。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述变幻恍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正是《西游记》的社会意义和思想特色。幽默讽刺和浪漫主义的幻想相结合,构成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人物塑造上,把人性、神性和动物的自然属性有机巧妙地结合,将一个个角色写得活灵活现,个性鲜明,既神奇,又有强烈的现实感,描绘出一个完整的神话世界,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