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苏轼的这首词通过描绘仙子王子乔的故事 来开解友人的离别之苦

苏轼的这首词通过描绘仙子王子乔的故事 来开解友人的离别之苦

时间:2018-07-21 15:23:10

相关推荐

苏轼的这首词通过描绘仙子王子乔的故事 来开解友人的离别之苦

本文由作者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大家都知道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坛领袖,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有我们大家耳熟能详,也有一些我们可能不是那么熟悉的,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他的一首名为《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的词作。宋神宗熙宁七年九月,苏轼移任密州途中,与杨元素、陈令举、张子野、李公择、刘孝叔在松江垂虹亭聚会,称为“六客之会”,《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这首词就是在这个时候为了送别陈令举所作的。这首词借缑山仙子王子乔的故事称颂超凡脱俗、飘逸放旷的情怀,通过这种描写开解友人的离思别苦。

下片转写自己与友人的离合。先借与天河牛女有关的神话故事,来比喻他们月夜泛舟的仙气缥缈,最后笔调落在赠别之上,为这首词孕育了无限的感慨。苏轼的这首词通过神话典故的精妙结合,将自己与朋友的离合阐释得别有一番滋味。本篇题目中虽然提到“七夕”,但是送别的确切时间则是在八月之后了。根据《博物志》记载,浮槎每年八月来到海滨,乘槎人要经过两旬就能抵达银河,到达银河之后,浮槎就会自动返回,回来的路还需要更多时间。苏轼松江送别陈令举,也刚好是在九月间,神话故事与送别的时间正好吻合。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这首词里用事手法的精妙之处。尤其这首词借七夕的时间来抒写离别之情,虽是儿女艳情的旧套路,使用典故上也紧紧扣住七夕的主题,但还能别出新意,格调放逸超旷,连南宋词人陆游都赞叹说这首词生动新颖。上片开篇,词人引用缑山仙子王子乔的故事安慰友人,慰藉陈令举的离别之苦,“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当年的缑山仙子王子乔,他的情怀多么高远豁达,像天边的飞云一样,完全没有像被情爱所困的牛郎织女一样凄凄切切。这三句词,用典故对比典故,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反差,营造出一种特别的说服力和开解的效果。

词人告诉朋友,当年王子乔学仙几十年不得与家人相见,但是一日之间就能飞达缑山山巅,在云端与家人、友人相望相见。现在正值七夕时节,想想年年因为分别而暗自神伤于心的牛郎织女,缑山仙子的情怀不是更加自然放逸吗?这句虽然直接表述了词人对离别的看法,但是并不令人排斥,缑山仙子和牛郎织女两个典故的对比,也很让人信服,词人与友人都是君子男儿,相比于和临别的男女一样哭哭啼啼,王子乔般的飘逸更应该是他们选择的态度。接下来词人借着用典的内容,描述了别离时的情景:“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有如王子乔凤箫吹出来的音乐在这明月当空的时候忽然不响了,我们举起手来相互拜别以后离人要走了。

这两句诗写得很委婉,刻意不想引起离人的伤感,不提自己和对方,却处处说的都是词人与朋友彼此。词至下片,苏轼巧用天河浮槎的典故来拟喻朋友们泛舟送别的场景。“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我们现在泛舟的这条河上,来自天河的浮槎也曾漂泊过,松江上涌起的波浪和银河间的一样,并且还夹杂着天河上吹来的风雨。因为这首词所作的日子正巧和民间浮槎来到海滨的日子差不多,所以词人用这个典故写自己正经历的情景,生动形象,其中的神话色彩还与上片中引用王子乔的故事相互辉映,自然有趣。

不仅如此,词人还利用典故点名了他作词时松江上的天气情况,“银河波浪”传达出当时松江上并不平静,“尚带天风海雨”更描写出江上微风吹过,小雨连连,结合上片“凤箫声断月明中”可以推断出,词人与朋友泛舟松江,起初天气晴朗,忽而小雨初降,这也为词人联想到仙幻故事营造出一个很好的氛围。在这一系列的抒怀描写之后,最后一句成了这首词的点睛之笔,“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你我之间能相逢是前世的情缘决定的,江上风雨散去后,我又将漂泊到什么地方去呢?“相逢一醉是前缘”,这句话点明了与陈令举的友情对词人来说意义多么深厚,前世修来的缘分才让我们今生得以相识。

现在江上正值风雨,等到风雨停歇了以后我要走了,前方还要漂泊到什么地方呢?这一句道出词人对朋友的珍重,然而自己心中的迷惘和多年来经历沧桑之后对人生的问题,词人自己也没有办法解决,只能寄寓于词中,开解朋友的不舍。这里苏轼并未传达“功成身退醉万场”的豪情壮志,而是隐隐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实实在在的思考,这也为到密州之后,苏轼思想的成熟和文学观、哲学观的定型打下了基础。那么大家还知道作者其他的哪些我们不是很熟悉的作品呢?

参考资料:《东坡乐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