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苏轼的这首词描绘了歌女的惜别不舍 表现出他和友人间的深厚感情

苏轼的这首词描绘了歌女的惜别不舍 表现出他和友人间的深厚感情

时间:2022-09-12 07:01:43

相关推荐

苏轼的这首词描绘了歌女的惜别不舍 表现出他和友人间的深厚感情

本文由作者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知道大家了解过没有,在众多诗词作品中,送别诗历来颇受古代文人骚客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时候的交通很不发达,通信也是很不便利,所以每当离别的时候,多愁善感的人们总会依依惜别,因为这一别可能是经年都不得相见,所以离别的时候写上几首送别诗可以说是当时的惯例。今天我们要赏析的这首《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就是一首送别作品,作者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七年八月,原杭州太守陈襄将改任南都,苏轼与之“放舟湖上,燕于孤山竹阁”。苏轼于此时写下了这首出色的送别词《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这是一首别情词,但在苏东坡手底下,却写得一反常套而不落窠臼、别出心裁。上片着力写送别时他人的情感表达,分别从肖像、心理、动作、情态,浓墨重笔刻画出了一个暗自神伤、依依惜别的歌女形象。“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清丽的歌女,黛色的双眉修长如蚕蛾,愈发显得娇艳如花。千呼万唤之中,她却用洁白的绢扇将精致的面容遮掩,为何如此羞怯呢?原来那梨涡含黛的凝脂玉肌之上,正是梨花带雨、暗自呜咽。

“怯”“掩”“偷”用得极为传神,但是为什么她要如此伤心呢?“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原来在玉柱金徽的轻拢慢捻中,奏响的是一曲离别的《阳关三迭》,一曲阳关情几许,黯然销魂为别离。词人通过对她的行为描写,不仅显示出她歌女的身份,而且表明了她悲伤的原因,紧紧扣住了离别的主题。下面三句更是以歌女的口吻,直抒胸臆:“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借用关于日近长安远的典故,说明陈襄要去的地方很远,经此一别,很难再一次相见。

用“天易见”来反衬“见君难”,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无限依恋。这一切仿佛与苏轼无关,满眼尽是歌女的惜别之意,与词人有什么关系呢?这恰恰是苏轼这首送别词不落窠臼的地方,用他人的别情来衬托自己的别情:杭州的歌女对即将离任的太守尚且如此临别依依,作为相处数年的同僚和诗友,词人此时的感受就更不必说了。然而,倘若仅仅渲染歌女的惜别之意,那整首词未免显得单调,并且让人无法体会到词作者的惜别之意。因此,下片侧重写词人自己的惜别之情。

词人尽力避免直说,力求表达得委婉、曲折而深至,将别情分为三层。“画堂新缔近孤山。曲阑干,为谁安。”是第一层。首先,点明“孤山竹阁”这个送别的地点。词人用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送别地点清新的美景,从而在反面来衬托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的浓浓惜别之情。新建的画堂,曲折的回廊,莹润的栏杆,以“乐景”衬愁绪,愈显离情之哀。“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作者笔锋一转,写时节风物。已是仲春时节,春芳消歇,一种悲凉的意绪扑面而来,为离别的场面更添一种沉重。

明媚的春光尚待明年,而别离之后的重逢却无法预知。回首往事,对景伤怀。“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在离别的时刻,词人还想追寻旧游的踪迹,词人难以忘怀往日西湖同游的闲适和结下的珍贵友谊,但眼前却是天水相连、茫茫一片,前尘旧影更向何处寻觅!结句“水连天”不仅扣合西湖的景物,与上文“孤山”相呼应,而且曲折透露出词人与友人离别时刻黯然神伤的情态,极富韵味。这种写法是“以景结情”,为读者留下很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苏轼的这首《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上片借歌女的情态、歌声和心绪,写出居者对行者的无限依恋,下片写孤山画堂,好景虚设、春意阑珊、旧意难寻,将惜别之情写得精微而不落俗套,从而反映出词人与行者情谊的深笃。苏轼的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个依依惜别的歌女形象,表现了作者和友人的深情厚谊,更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从这首词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和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真是让人感动,那么大家是否还知道作者的其他送别作品呢?

参考资料:《苏东坡全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于网路,本文系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