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时间:2020-12-28 11:37:29

相关推荐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交流、成长、繁盛

——读《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

中国近代的文学史,大体上是翻译的历史。因为那个时候国家穷困以极,受到列强的欺侮、侵略,所以导致知识分子和民众都一片恐慌。一方面,国家太弱了,文化价值更是提倡不起来,因为都被当成糟粕了。那时候国学是最弱的时候,被当成阻碍前进的绊脚石,要彻底抛弃。一方面,就是向外学习,从日本学的多,日本其实也是从欧洲美国那边学来的,其实是二道贩子。但那个时候,学了就有用处。日本走上列强国家的道路,脱亚入欧了,这是给中国人的一个提示。所以,孙中山、鲁迅等等许多人都是在日本学习,就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都希望中国复制日本的道路,也快速强起来。

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干。国家、社会糟粕到一定程度,想枯木逢春,重新焕发生机,绝对不容易。其实,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是几个人、一群人努力就能扭转的,但是会有作用,会有结果。比方说科技上,中国引进西方技术,改变了近代中国的面貌。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是留下了种子,为以后崛起奠定了基础。文化上也是,大量的翻译作品过来,促进了中国文学事业的进步,开拓了国人的眼界,也为未来的创新,开辟了道路。

中国最早的译诗,据考证是是朗费罗的 A Psalm of Life 。1982年,钱锺书先生以自己的一篇英文旧作为依据,重写并以汉语发表了论述晚清中西文学因缘的论文——“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改定本载《七缀集》)。文章对美国诗人郎费罗的诗作《人生颂》经由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译为“有章无韵”的汉语,又经时任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相当于外交部副部长)的董恂剪裁为七言诗的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作了精湛解说和分析。确认这首《长友诗》不仅是被译成中文的第一首美国诗歌作品,更是被译成中文的第一首英文诗歌作品。

而写作现代汉语诗的,据说是胡适先生。后来这种翻译大量出现,对中国诗人有了巨大影响。中国的现代诗,因此突飞猛进,现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这种翻译活动仍然还在继续进行,因为已经是文化交流借鉴学习的需要了。可是,从数量上看,还是我们引进的多,出口的少。不过目前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随着中国经济腾飞,文化自信心增强,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在变得更强。经济强,文化强,我们才是真的强国。那么,杨宪益先生和妹妹杨苡翻译诗歌,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多,后来陆续也有一些,但是不成什么规模。都比较零散,这是早期翻译的现状。

看这部《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可以看出大概情况来。他们翻译的诗人,都是文化界承认的大诗人,属于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了。像勃朗宁、奥登、叶慈等。他们的诗,也是众口传诵的名诗。本部诗集,收集五辑,不到一百首诗,而且配上了英文原作。如果懂英文,可以做很好的参考。我们看老一辈翻译家的作品,都比较平稳、合规,都是写实主义,没有太多诗以外的东西。什么风格、派系、象征、口语一类,都少。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这可能与他们受教育有关,时代也是一个限制。但是,都会给人带来有益的所得。

人到老了,还能翻译点诗,做一点有益的事情,留给后人,这就是精神财富。有人妄语非议也可不必在乎,还是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那就是老生常谈了。这本书的出版,就是一个明证。只要做有益的事情,老天也会给你一个说法。

9月17日

术业有专攻。虽然我也做化学医学交叉研究,但要论医学知识,我肯定是外行。

不过呢,学术道德这件事,放之古今,中外,乃至不同学科,理工农医文史哲,规则都是相同的。至少对于剽窃这件事,都是同一套规则。

所以,张网红的博士毕业论文怎么回事,我们学术中人最清楚了。就算某旦大学洗成“不规范”,从轻发落,我们也知道其严重性,只不过大多数人不说话而已。

我是聪明人,从“不规范”这事,我就看出这人是不能信任的,所以尽管他巧言善变,能骗人骗鬼,那也骗不了我,我才不相信他说的奥密克戎危害小,主要是轻症之类的话。我更不相信他说的过了春天疫情就结束,其实他去年底也说过这话。

没被他骗到,那就保持敬畏,小心翼翼。不会像这个艺术家,年纪轻轻就去枉死城报到了。

南京大学才是大学,其他大学很难说了。顶住世俗是一座大学品质与品味所在。纵观世界顶级知名,几乎没有夸张。大学就是精神家园,就是象牙塔,如果到处红尘滚滚,到处追逐名利,到处比试高低,到处比试论文刊物级别,却毫无原创。最后和培训中心没有什么差别了。大学是求道,而非求术。道者形而上,术者形而下。逐术弃道者,本末倒置,危也。

零度观察君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经费,总投资达100亿元,其中太仓市政府40亿,苏州市30亿,江苏省20亿,还有10亿太仓市政府支付

南京大学才是大学,其他大学很难说了。顶住世俗是一座大学品质与品味所在。纵观世界顶级知名大学,几乎没有扩张的。大学就是精神家园,就是象牙塔,如果到处红尘滚滚,到处追逐名利,到处比试高低,到处比试论文刊物级别,却毫无原创,就会堕落。最后和培训中心没有什么差别了。大学是求道,而非求术。道者形而上,术者形而下。逐术弃道者,本末倒置,危也。

零度观察君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经费,总投资达100亿元,其中太仓市政府40亿,苏州市30亿,江苏省20亿,还有10亿太仓市政府支付

#清华社好书推荐# #头条品书团# 《历史理性批判论集(清华史学文库)》选取何兆武先生的50篇论文,分为“思想与历史”“书前与书后”两大部分,为读者呈现系统性、最能代表何先生学术观点、有影响力的作品。何兆武的生前发表的论文数量并不算少,我们尽可能挑选了系统性、最能代表他的学术观点、有影响力的作品。这部文集面向的,是受过基本文史哲训练,或是对西方思想文化以及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兴趣的读者。希望读者能够直接、全面地对何兆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就鲁迅的言论观点来看,个人觉得太过偏激与暴力。传统文化及传统人物,应该分开来解读。先秦诸子百家之说,聪明与智慧并存、高明与深奥同在,没看到鲁迅对他们有什么深刻的见解。批判性言论,不能是小说,不能是散文,而必须是严谨求实的论文。固定的百家文章、演变历史人文,两者都需要穷极思考。满清末期及民国期间,民众愚昧无疑属于真实;但汉唐朝代的文人骚客,其实是庞大气象、积极上进的。而忠君思想,属于时代局限,这个中外都一样;事实上的忠心,是不固定对象的,指的是“诚心诚意地为他人着想”。如果传统文化与传统文人,跟鲁迅说得那么不堪,那中国几千年,不是在丑恶的环境度过?!那么那些美好的诗词文学纯粹异想天开么???包括李敖那家伙,喜欢骂人。爱骂人的,多见缺漏;带微笑的,多见其优。且当前的中国人,还带着传统文化的三分面目,哪里有那么不堪?!

《三联“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丛书(套装共12册)》

王绍光, 吴震等等。| -12

【内容简介】

《民主四讲》本书作者以成熟的西方民主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现实世界里民主体制的诸实证性问题。他从民主的起源和演化讲起,逐一讨论民主发展的历史过程、西式民主出现以及巩固的条件、西式民主的机制与运作及其实效与反思。

《制造汉武帝: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资治通鉴》的历史构建》本书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发生重大转向的史学定论,提出质疑。从史源学研究和新史学的思路出发,论述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据的史料《汉武故事》等存在严重问题,认为汉武帝晚年并没有司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线转变。指出《通鉴》不能作为研治秦汉史的一般史料使用。本书是一个案式的史学研究,提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史料的准确性是历史著作立论的基础。

《通三统》本书体现了作者近年的主要关切即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明自主性问题,认为唯有自觉地立足于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统中,方有可能在全球化时代挺拔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为此,本书上篇提出了“新时代的通三统”问题,强调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邓小平的传统,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连续统;中篇则提出,全球化加速带来的所谓“空间化”和“当代性”导致文明空洞化和庸俗化的危险,对此必须自觉地拉长时间和历史的长度来强化文明的厚度和深度;下篇论述了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通识教育主张,认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成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即中国文明主体性意识。

《朱子思想再读》近些年来,阳明学研究如日中天,相比之下,朱子学研究却略显冷清。作为宋代新儒学的代表,朱子思想的丰富性仍有不断解读和展示的空间。面对当下“朱子学再出发”的学术呼吁,这本书对朱子学进行了一次“重新解读”,旨在通过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进路,从朱子文本中“重新解读”出以往被忽略或被遮蔽的朱子哲学的意义。

《人生史与人类学》“人生史”指的是一种不怎么像社会科学的方法,它不同于“量化研究”,虽则相比更接近“质性研究”,却与之差异也大。这个意义上的“人生史”,与古代中国的“人物志”是有相通之处的。对整体的人生的关注,不同于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的关注。现代社会之所以“照顾”个体,是因为要文明地在关怀个体中消灭个体,促成结构对个人的“全权监控”。在这个社会学的视野中,“人生史”若有意义,便是在于它对于“生命政治”的揭露。“人生史”研究者关注个体,不以认识“全权监控”为最高宗旨,不轻言“生命政治”,而是以更好地把握“生命的意义”为目的。

《儒家与启蒙》以自己的方式探究了古今中西之辩的思想症结,并从哲学会通的角度加以深入。作者认为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主要线索是启蒙主体性自我扬弃的辩证法。而在以西方古典哲学的方式观察并描绘出现代生活世界本身的政治性之后,被扬弃的启蒙主体性就在本质的政治一维上重新获得了一个体会、进入并激活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道路。

《汉语的意义》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对汉语的认识构成了西方现代知识的一部分。本书从世界文学的思想谱系出发,论述了语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主要考察西方汉语观形成、发展、传播和扩散的过程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尤其重点关注它在西方思想史内部的承续,以及对现代中国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影响。通过将西方汉语观与中国语言文字改革运动联系在一起,作者发掘了现代语言思想和知识话语体系之间的联系,说明中国语言改革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不是孤立的、完全本土化的社会实践,而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汉语成为西方现代学术与现代中国文化之间接触的纽带和媒介,这就是“汉语的意义”。

《治国与理财》围绕国家建设和公共预算这个主题,从中国财政国家转型、现代预算制度的确立和中国的预算改革、预算与国家治理、预算与政治问责等多个角度,论证了作者的基本认识与核心关切——“治国即理财”,即财政体系在国家治理与政治问责方面的重要性。

《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如书名所示, 本书的主旨是“做中国哲学”。这个表达结构是维特根斯坦的“ 做哲学”(dophilosophy)的衍生形式。它强调的重点,一是区别于只述不作的哲学史论述,一是追求“做”出它的中国特色。

《由凡至圣:阳明心学工夫散论》本书是关于王阳明及其后学致良知工夫的相关研究,力图脱开哲学概念式的“工夫论”分析,如实呈现“工夫”本身:致良知的具体工夫阶次、工夫要点、障难及克除方法、实践之运用、终极境界等,以期于儒家心性之学的研究有所裨补,并为现代人提供一条可实践的身心转化之路。

《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是作者的论文结集,主要研究康有为中晚期的政治思想,力图从“保教”与“立国”两个维度来分析康有为有关现代民族国家政制建构的核心问题与一系列设想

《灯光,永远的灯光:我的母亲朱君允》

触点:服务设计的全球语境 推荐:本书由国际服务设计联盟(北京)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国胜教授主持编写。共收录服务设计领域的中外论文27篇,包含多位国内服务设计领域专家、学者针对国内行业发展的探讨,以及从国际服务设计联盟SDN主办的刊物《Touchpoint》中精选的具有国际视角的文章。这些论文在全球语境中探讨服务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态势,是具有较高专业度的学术论文集。

一本书有感

这本《九堂中国文化课》,是基于许倬云先生与台湾大学的学生交流及演讲的部分内容而整理的。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生人,曾求学于台湾和美国。知名人文学学者,教授。

在本书中,许先生就学生的论文题目,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旁证博引,风趣自然。融汇贯通之古今,横跨中西之文化。从本书的细微之处足可见其功力。

读本书可以感觉到,台湾许多学生受西方思想影响颇深,甚至连断代都引用西方的方法,其根本就是谬误的。

书中对于亚洲圈的文化认同一节中曾述,日本号称“小中华”,越南号称“大南国”,朝鲜也称自己为“东方的中华”。这是亚洲意识,是儒家意识下的共同想法。

欧洲的教属于“神”,而亚洲的“教”不属于神,反而是“道”的观念。这个秩序是“道”,是一般原则,是亚洲的思想,亚洲的生活。

现在的世界是平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的沟通,物与物的沟连,都变得简捷和顺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留学生比比皆是,相互间的思想碰撞也越来越强烈。如何去认知,如何去汲取就成了问题。既不能混沌一片,也不能唯我独尊。

历史是一条长河,东西方思想都有各自的圆点,客观的认识理解,相互尊重,这才是世界大同的根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