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度阴山讲《菜根谭》读后感摘抄

度阴山讲《菜根谭》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1-11-23 19:48:08

相关推荐

度阴山讲《菜根谭》读后感摘抄

《度阴山讲《菜根谭》》是一本由度阴山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度阴山讲《菜根谭》》读后感(一):我的网络嘴替度阴山:看淡一切,就是人生大智慧!

曾国藩从中领悟全身而退的秘诀,国学大师季羡林赞它耐人寻味,稻盛和夫称自己成功全靠它…… 所以,跟着网红走,种草入坑! 【菜根谭】是明朝洪应明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体经典著作。其博采儒、释、道三家之长,位列古代“处世三大奇书”之一。 全书开出的为人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指出贫富、尊卑、穷达因为心念使善恶、祸福相互转换,告诫世人及时转念,戒贪少欲,取中庸之道。 菜根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菜根!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 度阴山以乾隆五十九年重刻版《菜根谭》为底本,将382条语录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大主题开展解读。 看解读,真的能够看到作者的阅历、境界和功力,结合我们的人生迷局和成长困难,他与时俱进,信手拈来,为我们指点迷津!

真心话,书里的每个小标题,我都想抄下来!度阴山老师就是我的网络嘴替! 01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为什么你懂得许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人和人之所以会渐渐拉开差距,原因就在于对世界的认知。任何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是片面的。 02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脱俗,似淡月之映轻云。 ——时代抛弃没有跟上的我们时,连声招呼都不打。 03仇边之弩易避,而恩里之戈难防;苦时之坎易逃,而乐处之阱难脱。 ——人生中让人无奈的五个字就是:万万没想到。 04作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 ——嘴巴上的超凡脱俗是矫情! 05芝草无根醴无源,志士当勇奋翼;彩云易散琉璃脆,达人当早回头。 ——攀附豪门,不如成为豪门。 06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有私欲,比恶鬼可怕! 07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命运,不必为之操心。 【总结】 这是一本人生指南书! 如果你正繁华,可以看看如何不要得意、心平气和。 如果你正低迷,可以看看如何偷偷努力,不断奋起。 不管何时,翻翻它,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间清醒!

《度阴山讲《菜根谭》》读后感(二):读两页心平气和

我还是被封面所吸此,一片静怡的池塘,一轮红日正在旭旭升起,又或者是一轮红日正慢慢落下。不管是哪一种皆为各自己内心所想。但是黄与蓝的对比色搭配却正到好处。

我第一次听说还有《菜根谭》这本书(只怪我读书少,笑)

作者说《菜根谭》是被誉为古人为人处世的大三奇书之首(另外两个为《围炉夜话》《小窗幽记》他的作者叫洪应明,是活跃在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位道士。他俯瞰人间,看到各种人生真谛和修行方式,认为要成为人生智者,需从咬难咬的菜根开始,后来他创作一本关于人生真谛和修行方式的书,名字就叫《菜根谭》此书是洪老道论述修养,人生,躺平(出世),进取(入世)的一本语录休的作品。

作者将洪老道语录归纳总结成了修省,应酬,评论,闲适,概论五章。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来选择不同的章节寻找答案。

推荐指数:五颗星

其实一般来说我不太喜欢读这类说教行的书,但是度先生对于洪老道语录通俗易懂的解释,简短的三言两语,就让人明白其中之理。其实书中很道理我们都懂,只是要想真正变得通透又是另一种说法,所以我们总是不断的在世俗中挣扎,又不断去寻找某种途径让自己得到片刻的安宁。

不管读完这本书能不能完全净化你,但是它能在某种程度给你片刻的释然也是好的。

书摘:

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

度明山先生说:人人都讲活在当下,《菜根谭》认为这种活求对不对,正确的活法应该是“穿越活法。”做官时请穿到退休时,活着时请穿越到shi掉时,看看那时的凄凉情境,大概现在所有的恶念都会减少许多。但是人就是鼠目寸光的动物,他不会去看未来,只关注当下,尤其是当下越红火,越威风,他越是不肯去想未来,因为他认为,他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不退休,永不SHIWang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泯炎凉。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着手时光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度阴山先生说:很多时候,你以为中国文华中的“功成身退”很不讲理,艰难困苦中才立下的大功,正要享受时,却让我身退。这是典型的卸磨杀驴。若换个角度想,暂停键只是暂时停止,你身退后还有更好的事等着你,比如重新开启一段征程。所以暂停键不是结束键,只是你人生某一时段的片刻休息。

《度阴山讲《菜根谭》》读后感(三):《菜根谭》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跟随度阴山解读,存其精华,去其糟粕

《菜根谭》,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是一本引领了非常多古人人生哲学的著作,被誉为为人处世三大奇书之首。 而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菜根谭》虽然已经不是一本必读书,但它依然时不时的被提起,依然成为很多教授做人做事、成功学的指导书籍,也依然在图书排行榜上处于前列,也有很多人寄希望从这本书中找到人生的真谛,找到成功的秘诀。

但《菜根谭》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把它读懂了。我们已经脱离文言文语境太久了,就是把其中的内容理解清晰都已经很难。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看着这样的句子,我们好像能够理解,但好像又不能全部理解。这就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的感觉。如果不求甚解,就有可能让我们误入歧途。 更为重要的,《菜根谭》是是一部诞生于几百年前的著作。它成熟于封建社会,必然也有着封建社会中文化的糟粕,如果我们不加批判的全盘接受,依然有可能把自己引入歧途。

那么怎样让我们既能读懂《菜根谭》,又能从中吸收古人留下的智慧、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听现代人用现代的视角对于这本书进行系统性讲解。当然首要条件是讲解人的三观要正,要尊重传统文化。

度阴山,知名历史文化学者,深耕于阳明心学,而他也致力于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视角有机的结合,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从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中发掘出来,让它们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壮大,成为真正的可以帮助我们重要的思想来源。 所以也就有了《度阴山讲<菜根谭>》这样一本书。

在这本书中,首先度阴山把《菜根谭》中的每一句话都进行了白话文的翻译,让我们对于这样一本书先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而《菜根谭》包括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个部分,度阴山一句一句的翻译给我们。

我们可以从度阴山的这些翻译中,产生自己对于这本书的理解,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度阴山在这本书中也给出了他自己的心得体会,而这些体会都是以极短的篇幅,以极具个人特色的语言讲给我们读者,更像读书时写在书边的感悟。 我们通过度阴山的这些感悟来审视我们自己的想法,既能让我们对于这样一本书理解更加全面而深入,当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坑。

《菜根潭》涉及到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具体内容我们就去这一本书中去详细了解吧,相信一定能够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认知改变。

《度阴山讲《菜根谭》》读后感(四):句句皆精华|每日读一些,遇见更好的自己

✍️

很多人都知道《菜根谭》有名,但是真读过的却很少。

·

曾国藩曾经跟弟弟曾国荃说:“齐家保身,防微杜渐,一定要读读《菜根谭》。”

·

一代华人首富李嘉诚也说过,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这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这便是从《菜根谭》中获得的大智慧。

·

位列古代“处世三大奇书”之首的《菜根谭》,是明代学者洪应明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历代名人将相皆视其为瑰宝。

✍️

「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经论。」

家是最好的修行地。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如果能把家庭关系搞得清清楚楚、和和美美,那就是大学问家、大战略家。古人的学问,本质上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学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修炼自己的性情,这就是真修行。

-

「地宽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之悠闲。」

环境可以改造人的思维,见过蓝天大海的人和见过井口之天的人,注定不会是一种人。在乌烟瘴气中成长和明月清风下的人前程几乎不可能一样。因此,孩子一定要富养,无论男女,才能避免以后见识少。

-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任何人不可能永远倒霉,总有时来运转之日,任何人也不可能永远顺利。要明白,能在倒霉时心中有光芒,能在顺利时思索水满则溢的道理。

✍️

《菜根谭》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悟。

·

不仅因其自身所蕴藏的大智慧,更因为它会直抵你的内心,使你比别人更快地了解自己,熟悉自己的心性和力量。

·

人,唯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度阴山讲《菜根谭》」,是因为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位人生智者的传世宝训,简单明了地呈现给我们,易吸收、易理解。

·

无论你处于人生的顺境还是逆境,我都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无需一下子读完,循序渐进,每日读一些,你会发现自己变得不同。

《度阴山讲《菜根谭》》读后感(五):精华中的精华 我从《菜根谭》中挑出的20个名句

1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

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俱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看得破躯壳,就是参透了生死,如此内心才能保持虚空,接纳一切道理。

认得真人性,才能懂得世间的道理,这个时候内心是充实的,可以不需要外在的一切。

这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见解,蕴藏大智慧。

2

“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凡脱俗的趣味;

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世间人忙忙碌碌,往往身不由己。但若真忙成了工具人而失去了自觉性,那就真如蝼蚁一般了。

在安静的时候观看别人的忙碌,以逸待劳,才能反观自己为何而忙。在忙碌中能有偷闲的本事,那是安身立命的要义。

从这句话可见古人更崇尚静下来,让心神安定,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动,则愆尤自少;

应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则趣味常多。”

度阴山对这句总结为:做人要内重外轻,或者说外圆内方。内心有稳定的、不易动摇的价值观,这是内在修养;做事时潇潇洒洒,不拖泥带水,这是向外施展才华。这两句话颇有道家风范。

4

“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这句话用了四组截然相反的词汇来形容外在环境与内心状态的对比,强调的是内在的修行,不随外部境遇变化而轻易改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真的修行到这样的境界,那一定拥有非常强大的内心了。

5

“大烈鸿猷,常出悠闲镇定之士,不必忙忙;

休征景福,多集宽洪长厚之家,何须琐琐。”

匆匆忙忙、斤斤计较的人成不了大事,也没有大福气。镇定自若、心胸宽厚才能成就大业、获得福报,这是多么洒脱的人生态度。

6

“天地尚无停息,日月且有盈亏,况区区人世能事事圆满而时时暇逸乎?只是向忙里偷闲,遇缺处知足,则操纵在我,作息自如,即造物不得与之论劳逸较盈亏矣!”

中国古代智慧之精髓是“天人合一”。天地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日月也有盈亏,人世更当如此,无法追求完美,更无法彻底遁世。顺应天道,不去过分追求完美,懂得忙里偷闲、知足常乐,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最佳状态了。

7

“趋炎虽暖,暖后更觉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涉,栖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为更多也。”

中国古代讲究“中庸之道”,任何事情过犹不及,温暖过后就会感觉寒冷,甘甜之后会尝到苦涩。那么该怎么做?清净修为、淡泊明志,这显然是道家给出的一类答案。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度阴山这里引用叔本华的名言,人生是钟摆,在欲望和痛苦中徘徊。这一思想里倒是没有中国的“中庸之道”,充满了悲观色彩。而加缪的思想反而更多乐观因素,他说人生实无意义,正因为毫无意义,我们才要好好地活,因为无意义比有意义更有意义。

8

“满室清风满几月,坐中物物见天心;一溪流水一山云,行处时时观妙道。”

这首诗极其优美,讲述了两种得道的方法,一种是向内观照,即便在家中也能悟到天地的真理,另一种是向外探索,在行云、流水、山峦之中我们也会领悟到天地中的真义。只要做到天人合一,无所谓悟道的方式。

9

“作人无甚高远的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的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做事、学习千万不可一味地往自己身上增加东西,这些努力去增加的东西也许就是障碍。佛家讲空即是有,过多的知识反而让人没法明心见性,就像镜子上糊了一层泥巴。所以,以退为进,定期清理自己的内存,才能让自己达到轻盈的境界。

10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遇到人生困境的人,要往前想,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再调整方向继续前进。功成名就的人,要往后想,穷途末路在哪儿、会不会身败名裂,把要去的地方想明白了就不至于掉到山下了。不忘初心、以终为始,这两句话中的智慧非常超前了。

11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

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度阴山点评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条件为善时,却始终都在为私欲精打细算,内心良知全无。”古人认为,做善事需要低调,不求回报,否则就是种下了恶的种子。做什么事都首先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这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应该时刻警醒,避免成为这种人。

12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气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这又是一条符合“天人合一”思想的表达。人的性格与天气相对应,温和的天气能滋养万物,温和的脾气能积累福气,反之亦然。这也可以看作是修身养性的秘诀。

13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道法自然。上等的食材不需要过分的烹饪。文如其人,说明作者做到了知行合一,人品与文章相统一,光这一点,就是很多写作者做不到的。

14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处,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

在节奏紧张的都市,“松弛感”难得。而古人早意识到不可执着,否则难免忧心忡忡。当然,也不可碌碌无为,任何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15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蔽,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古人的很多智慧都来源于观察气象,再与人自身来类比。天气风云变幻,由万里晴空到阴云密布,由瓢泼大雨到云出雨霁,可能都是瞬息的变化。而人的心似乎有惯性,有时候很难从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要像天一样,这就需要自我修炼了。

16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镕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

气节高、文章好,固然不错,但如果德不配位,那也只是末流,在古人的修身理论中,德行处在基石的位置。

17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

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厚积而薄发,此之论也。“延迟满足”才能带来高级的享受。

18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度阴山总结这十六个字为人生四大法则。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第一法则不要为不如意的事发愁。人生得意须尽欢,但不能过度兴奋,否则容易乐极生悲,这是第二法则。长久的安居不是人生常态,树挪死、人挪活,不要长时间呆在舒适区,这是第三法则。万事开头难,不要有畏惧心理,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19

“钓水,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

可见喜事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不如无能之全真。”

钓鱼,本身是件消遣的活动,但掌握的是鱼的生死;下棋,也是闲暇的游戏,但却能煽动起内心争胜的火苗。简单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人的欲望,让人细思极恐。

20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

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

舍本逐末,买椟还珠,皆源于我们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作为一个专注于推介好书的自媒体,我也要告诉大家,书来源于生活,如果舍去了对生活的品味,只去书中寻找,埋头纸堆,那终究无法获得佳趣。

劲书评:聚焦人文与商业领域的书籍推介

更多精彩书评,请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劲书评(withinsight)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