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论文 如何构建诚信社会论文 构建诚信社会论文

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论文 如何构建诚信社会论文 构建诚信社会论文

时间:2021-10-18 00:04:34

相关推荐

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论文 如何构建诚信社会论文 构建诚信社会论文

诚信社会作为一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 ,是任何一个责任政府都极力维护和追求的社会目标。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论文篇1

浅谈诚信社会如何建设

诚信社会的建立至少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必要条件,那就是建立以诚信为本的社会诚信体制,涵盖政府、制度、组织、社区和个人。其中,诚信政府的建设是核心。第二个是充分条件,即建立保证社会诚信体制灵活运转的社会诚信机制。诚信社会建设可以采用信任训练法等专业方法宣传普及,组织诚信行动和考核评比等。

诚信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道德基础

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诚信状况,我在《转型期的中国人》中有过如下描述:“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中国人的人性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如此充分的表现。一个个灵魂,美丽的与丑陋的,神圣的与世俗的,高尚的与卑鄙的,天才的与平庸的,奋进的与堕落的,严肃的与游戏的,真诚的与伪善的,仁慈的与邪恶的……都在顽强地表现着自己,演绎着人生舞台一幕幕悲喜剧。”一个时期以来,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讨论成为网上热点,闹得沸沸扬扬――这本身就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诚信危机和道德滑坡。一个关于此问题的网上小调查显示,四成以上的网友表示“不扶”,因为“扶不起”。尊老爱幼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件再明白不过的事情,现在让人糊涂了;一件再简单无比的事情,现在变得复杂了。

不诚信背后的深层原因,可从组织制度和行为个体两个层面分析。从组织制度层面而言,不诚信是因为金钱拜物教渗进了组织制度的肌体,深入到组织制度的骨髓,成为组织制度的灵魂。一旦拜金主义变成组织制度的灵魂,组织制度就变得貌不恭、言不从、视不明、听不聪、思不睿,完全沦为金钱的奴隶。这样的组织制度,哪里还有一点对人民的热爱和对使命的忠诚,有的只是对关系的承诺和对金钱的崇拜。而且这种萎靡腐败之风在制度内部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反腐败的经验告诉人们:腐败之事往往一烂就是一窝。从行为个体层面上说,不诚信还是与金钱拜物教有关,因为贫穷而缺钱。在不涉及到金钱的地方和时候,人们还能保持起码的风度,一旦牵扯到金钱,人们马上就变脸,完全就忘掉仁、义、礼、智、信的古训,不是以义为本、以利为末,以人为本、以财为末;而是以利为本、以义为末,以财为本、以人为末。彻底扭曲了是非曲直的评判标准,颠覆了真、善、美的价值观念,使其行为退化为动物层次的刺激――反应模式。

道德重建、社会重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义从利的枷锁中、把人从财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把颠倒了的义利关系、人财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让仁义主导利益,让人性统治财物。一句话,就是把人的良心找回来。道德重建的具体任务就是洗涤心灵、恢复本性。

诚信是立身之本、感通之源、和谐之道、仁义之里。诚信稀缺说明我们的社会在仁义道德、人际沟通、社会交往与调和谐合上出了问题。社会缺乏诚信就像自然缺乏空气一样,使我们的“社会呼吸”困难,需要增添诚信这种新鲜空气。

诚信是个体的灵魂,社会的粘合剂。缺乏诚信的个体,不仅无法立德、立言、立功,而且也无法立身,说话无人听,做事无人信,简直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缺乏诚信的社会就是一盘散沙,缺乏向心力、内聚力,人与人之间没有亲和力。正如英国实验哲学家培根所说:“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我们今天的城市社会就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人际关系以陌生、反感、不信任、相互独立和社会连接为特征。

诚信是信用制度的基础,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制度,没有诚信就很难期望它履行信用制度。“信用”一词最早是属于道德伦理范畴,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双方应该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当事人自觉遵守承诺、履行义务的道德准则,是一个人本身所固有的道德品行。而法律意义上的信用是关于经济可信度的社会评价,是民事主体所具有的诚实守信能力和经济履约能力及其在社会上所获得的相应信赖与评价。这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信用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与信用制度有关的法律问题。

社会信用制度是诚信的制度保障

新人文主义者阿尔文・巴比特曾经说过:“当用任何彻底性的眼光进行研究的时候,那就会发现,经济问题会跑进政治问题之中,政治问题会跑进哲学问题之中,而哲学问题最终几乎总是不能分开的与宗教问题捆梆在一起。”这就是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了信仰,那他的道德义务就会受到贬损,法定权利则会无限膨胀,他就会不顾礼义廉耻,无所不取、无所不为。

社会规范和控制有非正式的习俗和道德,又有正式的法律。法律产生于习俗和道德,又高于习俗和道德,是最高的社会控制手段。在有些情况下,道德又需要法律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信用制度是诚信道德的制度保障。古人常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虽然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诚信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但是它和古代人所讲的诚信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概括起来,其区别如下:

第一,从性质上讲,古代人的诚信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个体道德情操;社会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安排。

第二,从适用范围上讲,古代的诚信只是涉及到少数“有恒产者”的事情,因为孟子曾这样说过:“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之。”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每一个人,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有享受现代信用制度的权利,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享受它。

第三,从使用结果上讲,古代人守诚信,就会受到夸奖,不守信诺,就会受到批评或指责,其后果只不过是道德上的益或损;而现代人在“信”的基础上使用“信用”,其结果是越来越有信用,与之相伴随的是在其手中流通资金的增多和财富的增长。当然,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遭受的惩罚也是严重的,其后果不仅是道德上的,而且主要是经济上的和法律上的。

诚信社会与古代理想大同社会

谈到诚信社会建设,让我不由联想到古人对“大同社会”的描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诚信社会与古代社会大同社会的关键联结,就是都有一个“信”字。但是要达到古代“大同社会”的理想境界,诚信社会建设还缺少许多至关重要的构件。在我看来,“大同社会”至关重要的构件至少包括: “天下为公”的经济体系;“选贤与能”的政治体系;“讲信修睦”的社会体系;“皆有所养”的福利体系;“不必为己”的道德体系;“外不闭户”的安全体系。我称它们为“体系”而不称之为“制度”,旨在强调它们在古代“大同社会”的自然天成性而非人为建立性。与其说它们是制度,还不如说它们是习惯。这种社会习俗是一种产生于自然秩序的行为规范。按照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观点,人性中也有自然秩序的要素,它们是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类似于孟子的“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在熟人社会,社会秩序就是靠人性中自然秩序要素来维持的。

而在陌生人社会,人性中的自然秩序要素,诸如习俗、道德不再发挥主要作用,即非正式控制手段基本不灵了。因此,需要有像法律这样的正式社会控制手段来维持社会秩序。从文明的起源上讲,熟人社会即农村社会,陌生人社会即城市社会。熟人社会不存在诚信问题,因此,也不需要解决诚信问题的法律。陌生人社会存在大量的诚信问题,所以才出现解决这些诚信问题的法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诚信社会既是道德社会,又是法律社会。

诚信社会与古代大同社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后者不仅没有法律,也没有道德,靠自然秩序来维持。前者既有道德,也有法律,社会秩序主要靠社会控制来维持。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陌生人社会,治理的手段既有习俗,又有道德,更有法律,是“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结合。诚信是欺诈的对立面,没有欺诈就没有诚信。因此,法律要在保护诚信、打击欺诈、促进人们识善、向善、行善上发挥导向作用,绝不能让欺诈行为得逞。

道德的堕落导致法律的堕落,法律的堕落进一步加剧道德的堕落。在法律和道德的博弈中,虽然道德是法律之母,但是法律是强者,而道德则是相对的弱者。特别是在市场交易法则无孔不入的今天,法律天平有向金钱、权势倾斜的危险。对于法律的这种异化,立法部门更应该尽快立法加以防范和惩处。《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德和法律的博弈,只能走“致中和”、“尚中和”的道路。因为这是“位天地、育万物”的至善之道。

个体缺乏诚信,个体的视、听、言、动就会失去标准;社会缺乏诚信,社会就会失去人际信任和群体情感,从而变成一片繁华的沙漠。当下社会问题的产生,不是因为社会缺少了法律,而是因为人类缺少了共同灵魂,社会缺少了社区精神。在解决灵魂和精神之类的问题上,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它介入进来解决这类问题,不仅与事无补,而且只会把问题搞得一团糟。

诚信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探讨

诚信社会是以诚信之道为主导的社会,《周易口义》云:“诚信之道发于中,行于外,使天下之人皆信之。”《周易口义》又说:“籍天下之重器而天下之人均感悦而化之者,是必推诚信之道,使其仁义教化藏人之肌肤,沦人之骨髓,然后感悦于心而归之也,是非由劳神役思谆谆然取其心而求感之也,咸感也……圣人不以心求感于人而人自感之,亦如天地二气自然交通而万物化生也。”这就是说,诚信之道即感化之道。

古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是熟悉的、亲密的、信任的、依赖和粘着的,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是陌生的、反感的、不信任的、独立的和连接的。由于这两种社会人际关系的性质截然不同,所以它们建设诚信社会的体制机制也截然不同。在机械团结的古代社会,由于人际关系是共有的、首属的,自然秩序控制主导一切,所以只有“信”而没有“用”,即没有以社会交换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因为在那里并不存在信用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社会、金融和法律基础。在这里诚信就是一切,有了诚信就有了一切。这是迪尔凯姆所说的机械团结。

现代社会以地缘和相互依存关系来组织其公民,这种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交换关系,互惠和利益是处于交换关系中的人首先要考虑的。在这种交换关系中,人与人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绝对权威或绝对道德能够改变这种人际关系中的利益取向;同时,绝对的自私自利也是为这种关系所不容的。只有承认对方的存在权利和合法利益,才能保证自己的存在权利和合法利益,这就是现代社会赖以整合的基础,这就是迪尔凯姆所说的有机团结。

诚信社会的建立至少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必要条件,那就是建立以诚信为本的社会诚信体制。以诚信为本的社会诚信体制包括诚信政府、诚信制度、诚信组织、诚信社区和诚信个人。在这个体制内,从政府到个人,都必需以诚信为灵魂,以诚信为驱动力。五个层次的诚信体制之间的关系是:诚信政府建设是核心,诚信制度建设是关键,诚信组织建设是基础,诚信社区建设是依托,诚信个人塑造是目的。第二个是充分条件,即建立保证社会诚信体制灵活运转的社会诚信机制。讲体制必须要讲机制,这是因为:体制是机制的基础,机制是体制的保障。保证社会诚信体制灵活运转的社会诚信机制建设,主要是指对违反诚信道德行为的惩罚措施和对遵守诚信道德行为的适当奖励措施。遵守诚信,本来是每个公民的起码道德、每个公民的本分,是根本不需要什么表彰和奖励的;但是在转型期的当前特殊条件下,适当地表彰和奖励诚信行为,有利于树立以诚信为本的优良社会风气,间接来说也是对不诚信欺诈行为的打击。总之,诚信社会的建立,一靠道德,二靠法律,二者缺一不可。

诚信社会建设的方法路径探讨

诚信社会建设的方法论决定诚信社会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建设诚信社会的构件、器具和元素都离不开诚信,根据古人研究,诚信感通的规律有四种情况:1、以诚感诚则吉;2、以诚感伪亦吉;3、以伪感诚则凶;4、以伪感伪亦凶。所以,我们只能以诚信引领诚信,以诚信播种诚信,以诚信建设诚信。反过来说,以虚伪是引不来诚信的,从虚伪中是长不出诚信的,用虚伪是建设不了诚信社会的。

诚信社会建设可以用教育学上的各种专业方法,譬如,可以用社会工作教育中群体工作的信任训练法:一种信任训练是这样的,在前面有众人保护的条件下,让当事人站在桌面上往下翻,因为有众人的保护,所以当事人知道没有什么危险,敢从上面翻下来;另一种信任训练挑战性更大,就是让当事人蒙上眼睛,由两个人掺扶着过桥和走崎岖不平的山路,并可在途中设计一些突发状况。通过这些项目活动,增强人们对人际关系和周围环境的信任感。教育学还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其成为传播诚信的使者,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上的宣传队和播种机作用。

诚信社会建设还可以采用组织宣传的方法,例如,把诚信标兵与诚信榜样组成诚信宣讲团,到各地、各单位作报告,以真情实感讲述诚信故事,宣讲从事诚信行为的幸福快乐感及其积极功能。还可以用身边的鲜活例子,进行现场宣传,让人们了解并真正认识到,当今社会上还是好人多,讲信求义的人多,社会的光明面运运大于社会的阴暗面,让人们充满信心。见什么人都怀疑批判的做法是没有道理的,同样,悲观的观点、看不到光明和希望的观点也是没有根据的。

社会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兑现承诺的诚信行动,让人们在群众面前做出一个可以实现的小小诺言,过一段时间检查这些诺言的实现与否。在此基础上让人们再做出一个比较难以实现的更大承诺,过后检查其实现程度;以此类推,不断提高诺言的困难程度,以便检验人们信守承诺的诚信程度。通过这些节目或游戏,对有关当事人进行诚信训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最后,社会可以对诚信体制的不同层面进行诚信评比和表彰活动,主要是结合业务、专业、道德和岗位职责进行考核评比。比如,可以评比出诚信个人、诚信家庭、诚信社区、诚信组织、诚信制度和诚信政府等。这里的政府主要是地方各级政府,考评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诚信社会建设的路径既有自上而下的垂直路径,又有自下而上的垂直路径,后者更为关键;更重要的,还有自左至右和自右至左的水平路径,两者在效果上相互照验。

>>>下页带来更多的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论文

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论文篇2

试谈网络媒体在我国诚信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诚信伦理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网络媒体因其即时性、海量性、广泛性、交互性等方面独具特点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对我国诚信社会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络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诚信社会

诚信伦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诚信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中的经济基础及道德秩序急遽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原有的道德观念受到很大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加之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尚未完善,我国社会中的出现道德滑坡现象,其中诚信缺失尤为严重,不讲信誉、虚假宣传、假冒伪劣、暗箱操作等不诚信行为持续蔓延,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败坏了社会风气,增大了经济发展的风险,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诚信社会成为当今中国必须解决的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政务、商务、社会的诚信建设和司法公信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5.38亿,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获取和传播信息,网站、博客、播客、空间、微博等网络媒体正以其海量的信息时刻影响着网民群体。因此,理清网络媒体特点及其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必将有利于我国加快诚信建设的步伐。

网络媒体及其特点

网络媒体是以网络作为新闻传播媒介的新兴媒体。其产生和发展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却已迅速成长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媒介,被誉为继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的全新的传媒模式。随着网民数量的急遽增长,网络媒体成为新闻传播中举足轻重的媒介。由于网络媒体是基于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基础,融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的优势为己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将信息快速呈现给人们。除传统媒体的“共性”之外,网络媒体还具有如下特点:

1.1信息传播速度的即时性

相比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型网络、微型空间、播客、微博等载体日益丰富,图文、音频、视频等资料也能做到及时传送,这使得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上日臻完美。

1.2信息内容含量的海量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在信息的编辑、发布、更改、保存、完善等方面更加容易。在网络媒体中,资深媒体人士、专家、学者、学生等等只要是网民,就能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编辑发布信息。这使得网络媒体每日的信息量数以亿计,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网络,搜索技术的便捷、网络平台的直观都使信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浩瀚的数据库方式传递给受众。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1.3信息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网络平台可以让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时可以无视语言、国界、文化等障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传播或者接受信息,这在短期内就塑造了全球知名媒体巨擎,使得人们不仅受本国人、本国信息的影响,还会受世界上其他文化、其他国家的影响。

1.4信息传播中媒体和受众的互动性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多数为“一对一”和“一对多”。网络技术的发达模糊了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在网络媒体面前,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也是新闻的受众。这使得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模式变得更为复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都可以同时出现在媒体中,特别是像论坛、社区、BBS、QQ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和普及,更是促进了媒体受众的互动和共享。

1.5网络媒体与技术创新结合的紧密性

传统媒体由于受制于信息载体,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略显滞后。而网络媒体则能充分利用技术优势融合传统媒体,将图、文、音频、视频等整合传播,为受众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同时,网络媒体还能激励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如即时通讯软件、P2P网络、手机网络等。

当然,除上述特点,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也有许多亟待改进的缺陷,如:虚假信息传播降低了网络信息可信度,信息的放大效应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垃圾信息泛滥考研了人们的辨别力,严重的复制抄袭限制了人们的创新力等等。

网络媒体在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构建诚信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政府的有力引导,也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网络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特有优势在诚信社会的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2.1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

信息的传播就是对受众的信息宣传,是要受众能够了解并接受相关内容。诚信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网络媒体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诚信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这必然会增强人们在诚信伦理方面的道德认知。

2.2网络媒体的导向作用

信息的传播自然就蕴含着价值观念的传播,当人们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就接受或者反对、抛弃某种观点。可当海量的信息传递到人们面前之时,相同的内容必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增加了接受的可能。因此,信息传播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导向性,坚持宣传党和国家宣扬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坚决抵制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和平演变。通过弘扬积极向上的,与社会和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思想观念,让诚信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

2.3网络媒体的教育作用

网络有着强大的教育作用。网络媒体对网民的影响巨大,千千万万的网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并通过网络发布传播信息。如果能够不断发布能够彰显诚信道德的信息,或者通过技术或渠道去引导受众按照诚信道德的要求去做,并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我国诚信社会的建设必然会事半功倍。 2.4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

信息发布的广泛性和即时性可以让信息传播者及时将信息传播给受众,受众也会在最短时间内查看和传播。当今世界中发生的违反诚信道德的现象很多是通过网络曝光的并形成社会焦点的。如我国食品领域中假冒伪劣现象,“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瘦肉精”等引发全社会反思的事件中都有网络媒体的功绩。所以,网络媒体可以在诚信建设中充分发挥监督机制,对个人、企业和政府等的行为进行广泛监督,使其能在阳光下运行。

2.5网络媒体的沟通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文化多样、思想多元,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诚信道德的缺失中夹杂中各种利益的诉求。诚信建设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保持了良好的信息沟通才能建立起彼此的互信。而网络媒体为我国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群体搭建了沟通的平台,为其发表意见和了解信息提供了渠道。

2.6网络媒体激励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文化多样、思想多元,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诚信道德的缺失中夹杂中各种利益的诉求。诚信建设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保持了良好的信息沟通才能建立起彼此的互信。而网络媒体为我国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群体搭建了沟通的平台,为其发表意见和了解信息提供了渠道。

2.6网络媒体激励作用

在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和传播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中,使得网民能充分体会一个信息传播者的成就感,体会其在时代发展中的意义。这也成为激励人们去不断探索新的价值,不断去发现新的信息的动力。在诚信建设中,网民也可以通过不断去发现和探索,激励诚信者,否定非诚心者,使网络的激励充分体现正能量。网络上出现的油条哥充分体现了对诚信的激励。

网络媒体在诚信建设中的问题及建议

健全的道德机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和健康发展重要前提。其中诚信道德又居于重要地位,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诚信道德作为支撑。企业经营和管理、商品的流通、金融结算、人才的培养及流动、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新技术的采用、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等等都离不开诚信。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着,时刻影响着大众的判断。因此,我国的诚信建设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作用,激发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共建责任感,引导社会形成并逐步认同和践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为诚信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正激励。 不过,由于受制于技术条件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网络媒体在诚信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全社会也必须认真面对,探求解决之道。

3.1警惕网络媒体的异化,提升媒体人的综合素质

当代社会中,媒体已经相互融合并成为一种巨大的权力体。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者,特别是专业媒体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及政治立场去影响媒体立场,从而限制或者屏蔽与其观点不致的信息传播,使网络媒体表达一种声音,呈现一种现象。这就会使媒体很难成一为各方利益沟通的平台。事实上,网络媒体中的专业人士也往往凭借手中的权力把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传播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如果这些内容与诚信不一致则会对诚信社会的建设带来极大的限制。所以,媒体自身必须做好平台建设,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标准,紧跟国内发展大势,提升媒体人综合素质,从而保证网络媒体的公平和公正,使网络媒体称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引领者。

3.2警惕网络媒体的商业化,制约资本的影响力。

网络媒体自身也属于企业范畴,也需要获得利润生存。因此,媒体的商业化导致其对利益的不断索取或对提供利益者本身的价值观念妥协,丧失公正性,信息传播中难免会出现偏激和误导,使媒体自身成了传播诚信道德的阻碍。所以,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媒体自身都应该时刻警惕网络媒体过度商业化后被资本控制,失去了原有的客观性。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进行约束,网络媒体自身应该不断地对自身资本的构成进行科学调整,积极地接受公众监督,避免受资本控制。

打破网络媒体的垄断性,形成真正的网络繁荣

网络媒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在发展中也存在垄断现象。大欺小强欺弱、强势联合等不合理现象既伤害了网民的利益,也限制了网络媒体的自由发展。境内外的大型门户网站所提供的信息直接影响了多数网民,其他中小型网站难以获得有效地关注和支持,造成了网络媒体的虚假繁荣。网络巨头间的恶性竞争也对诚信社会建设产生了极大地负面影响。不久前的“3Q大战”引起了轩然大波,直接伤害了网民权益,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所以,在网络媒体发展初期,政府必须担当监护人和裁判者的角色,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措施,打破网络中的垄断,适时引导和培养网络媒体,努力促成真正的网络繁荣,为网络媒体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质环境,从而使其成为促进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

因此,网络媒体在诚信社会的建设及自身发展中,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引导,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使网络媒体自觉地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阵地;同时,必须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强网络媒体的法律监管,以法治网,及时制止和纠正网络媒体的不当行为,杜绝异化现象的产生,使之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建设诚信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必红.诚信道德缺失与诚信社会构建研究[J].理论月刊,,04,P160-162

[2]曾盛聪.诚信社会建构的深层检视——制度安排与价值建构的两个雏度[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P58-68

[3]王瑶,韩丽楠 ,朱凯.网络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青岛传媒网《百姓说事》栏目说开[J].青年记者,,26

[4]张华,华汝国.试论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的作用[J].东南传播,,02

[5]十八大报告[OL].[11月8日]

[6]CNNIC:中国第29次互联网网民调查报告[OL]. [, 1月17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