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协同创新发展峰会心得体会范文 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体会发言(4篇)

协同创新发展峰会心得体会范文 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体会发言(4篇)

时间:2022-04-20 23:49:36

相关推荐

协同创新发展峰会心得体会范文 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体会发言(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协同创新发展峰会心得体会范文一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目标引领机制

我们党要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必须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在此基础上,将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协同发展的引领目标,不仅在思想建设领域要补足“精神之钙”,在制度建设领域,也要树立理想信念的灯塔,让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都在确定的目标引领下同向而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须遵循制度的规范。党的思想建设要有确定的目标来引导实践,制度建设也同样需要目标引领机制来规范实践。因此,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练成自身的看家本领,就要建立理想信念持续引领并支撑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体制机制,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既相互协调,也能够相互促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等学习教育活动机制的建立,就是在党的建设的目标引领下,推动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不断融合,同向发展。通过目标引领机制的构建,我们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将会更加深入,对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我们广大党员也能够进一步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动力推进机制

在理想信念的目标引领下,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协同发展还需要构建良好的动力推进机制,保证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党的建设不仅是个别党员思想的提升和个别制度的建设,其重心在于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和整体的管理制度与监督制度的建设。针对少数党的组织思想涣散和制度软弱问题,就必须建立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动力推进机制,使思想建设的水平不断提升,制度建设的力度持续加强。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动力推进机制的构建,必须着眼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中要具有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要将党的建设看作系统化的工程,既要在确定的目标引领下持续解放思想,创新制度,又要保证在思想上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还要在制度建设上具有稳定性与常态化;既要强化理论学习对于党的思想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改革,使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具有“苟日新、日日新”的内在发展机制,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协调发展机制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保持同向发力的关键在于建立二者相互融合的协调发展机制,能够让思想外化为制度,同时让制度内化为思想。党的思想建设是从内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党员的言行举止,而制度建设是从外在规范来约束党员的一言一行。但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不是两张皮,它们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当前党的建设局面总体欣欣向荣,但党内依然存在一些思想问题和利益矛盾,某些矛盾同其他社会矛盾错综交织。这些问题和矛盾,单纯从思想层面或制度层面来解决,难度都比较大。必须构建二者同向发力的协调发展机制,分析问题的症结,理清矛盾的根源,通过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互交融、协同发展,来正本清源、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尊崇党章,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相统一,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让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形成同向发力的协调发展机制,既通过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来锤炼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党规党纪来约束党员的行为举止,从而使全体党员既具有底线思维,又能够高标准自我要求;既注重对制度体系的严格遵循,又注重思想境界的自我提升。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政策保障机制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建设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学习教育、正风肃纪和反腐败领域中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并推动党的政治建设等各项建设的协同发展。从根本而言,这是运用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来构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政策保障机制。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着力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认识不深刻、意识形态教育不深入的问题,运用创新精神和辩证思维,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内学习教育机制。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不适应、不配套的问题,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健全党内生活制度,运用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党的制度建设要贯穿于其中,自身就要成为一个子系统,即制度建设必须形成一套完备的体制机制体系,才能够对党建系统工程形成总体性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党的建设要形成系统化的教育机制、防范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才能够对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命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同向发力发挥政策保障的重要功能。

有关协同创新发展峰会心得体会范文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让高校科技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充分释放,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傅永春认为,必须加强校地合作,有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克服结构性调整受制于人才和科技的最大短板,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发展。

自治区高校要扎根内蒙古,主动走出去

傅永春代表说,近日国务院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校科技人才汇集,是科技成果的蓄水池,但通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驱动地方创新发展的活力仍未得到足够释放。

傅永春代表认为,自治区高校要扎根内蒙古,主动走出去,找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在有效释放自身科技能力的同时,破解办学特色不鲜明、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同时也要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服务社会汲取营养,获取社会资源,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形成高校科技能力服务社会的良性机制

傅永春建议,各级政府要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创新体系建设,在成果转化和现实需求之间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助推高校科技能力得到有效释放。尤其是相关部门要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出台,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建设,落实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与高校建立“联合攻关,成果共享,技术共用”的合作科研运行机制,形成高校科技能力服务社会的良性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

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业服务业,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实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有关协同创新发展峰会心得体会范文三

20xx年,哈密市非公党工委要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拓宽工作领域,强化服务、指导意识,通过量上扩张,面上覆盖,点上突破来进一步提高我市非公经济党建工作质量。现结合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实际,就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激发非公有制组织党组织和党员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围绕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目标,切实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实现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规模以上(从业人员100人以上、50-99人且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不足3名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规模以下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先做到“应建尽建”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建立的群团组织中力争发展新党员,待条件成熟在企业建立党组织,20xx年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10%。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组建力度,进一步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要突出重点,把组建工作的重点放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集中的区域。要灵活设置党组织,对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且生产经营稳定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不足3名的,要按照行业相近或地域相邻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对没有党员的,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党组织。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由开发区、市场、街道社区统一建立党组织。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应同步改建或组建党组织。

组建过程中,要处理好加快进度与保证质量的关系,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对符合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条件的,按照规定及时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

(二)认真抓好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要选优配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选配党组织负责人要坚持标准,注意从管理和技术岗位选拔,从党性强、思想政治素质好、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中选拔。为便于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党组织负责人一般应由企业业主担任,或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的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担任。企业内部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可由上级党组织推荐或选派临时负责人,先行开展工作,再通过培养、调剂等办法逐步解决。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及时向企业推荐和输送优秀党务工作者。对选派或推荐的党组织负责人,上级党组织要与业主搞好沟通,以取得业主的支持和配合。规模较大、党员较多、党组织书记由党员业主担任的企业,要配备一名副书记,负责抓党建工作。选配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注意防止家族化倾向。业主家族成员在党组织领导班子中的数量一般不超过50%。对已经有家族化倾向的党组织领导班子,要采取措施逐步进行调整。企业解聘党组织负责人应事先征求上级党组织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要切实抓好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工作。市非公经济党工委将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协同通过各种渠道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进行轮训一遍。在培训内容上,要重点抓好党建理论、党务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党建理论、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要有计划地培训党员业主及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企业业主,对他们进行共同理想、责任意识、民主法制、科技和管理等“四项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对党的感情。

(三)积极做好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选派工作。20xx年,我们要与市委组织部协同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从机关、企事业单位、转业军人、部分退休老同志中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懂经营管理、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或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所在地、所属行业的党政领导干部担任或兼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保证所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配备有党建工作指导员。要重点将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到无党员或党员不足3人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企业一般应选派1名相对固定的党建工作指导员,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的企业,可由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若干家企业。各党委(工委)要结合实际,制定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选派、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等办法。选派工作中要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协商,取得业主的理解和支持。

(四)大力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我市非公党工委要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把发展重点放在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生产一线和优秀青年职工上;放在没有党员和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上,努力消灭党员发展的空白点。要坚持标准,健全制度,严格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质量。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员流动快、分布散的实际,制定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有效办法,依托群团组织,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好“比效益,争创‘五好’党组织”;比贡献,争当‘五个先锋’党员的“双比双争”活动,重点抓好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岗位创新能力,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来”的骨干力量和先锋模范。要建立健全党员业主“双重管理”制度,实行企业党组织为主,上级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行业协会党组织为辅的双重管理办法。在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要在广泛听取职工群众和工商、税务等部门意见基础上,对业主党员进行认真评议。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凡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半年以上的流动党员,要求他们及时把党员组织关系转到企业或企业所在地党组织。因特殊原因不能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工作岗位不稳定的党员,都要纳入流动党员范围进行管理,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五)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要按照党章要求,探索建立一套加强非公经济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的规章制度。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建立党员活动室,使党员活动有阵地,逐步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六)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要引导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按照“小型、业余、灵活、务实”的原则,着眼于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着眼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眼于加强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着眼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广泛开展“五个好”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帮助促进、引导监督、骨干带动和团结凝聚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其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协调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和化解劳资矛盾和职工内部矛盾,积极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要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创造学习型企业,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始终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职工的道德情操,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四、组织领导

非公党工委要进一步树立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地委、市委的统一部署上来,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加强工作指导中要注重分类指导。对党建工作比较好的企业,重点帮助总结提高,争创“五个好”党组织,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对党建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要帮助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帮助改进;工作中要借鉴哈密市劳务驾校、顶尊音乐广场等企业的成功做法,大胆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实现党组织的工作意图。对业主有抵触情绪、开展党建工作难度大的企业,党政主要领导要出面做说服教育工作。

有关协同创新发展峰会心得体会范文四

摘要:加强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工作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思政”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体育学的学科属性,体育是重要的思政教育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理应深入探究学校体育的思想内涵,加大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据此,深入探究了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1672-3198..18.072

0引言

“课程思政”理念自提出并实施以来,各类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积极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与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挥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了高等院校的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课的育人功能。体育类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顺应“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不断去挖掘体育类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引领体育教师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引领、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完善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建设,改变过去人们所认为的体育课程即技术课程的片面观念,充分发挥体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1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不论实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特别强调了体育之于德育和智育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因此,应该重新审视体育的本质和学校体育思想内涵,体育身体动作语言仅仅是一种载体,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等人非常重视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目前,各类课程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之路,体育也应该把握契机,在体育教学中体现思政元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体育课程育人和育德的功能。国务院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从多个维度论述了体育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的群体是青少年,因此,在高等院校将体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挖掘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才能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所提出的注重体育核心素养在学生体育认识中的价值与作用。体育强国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学校体育这主阵地,学校体育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体育课程的教学当中,改变传统的以重技术教学,轻文化传承的局面,注重学生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也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体育应该不断加强跨学科的交流,“体医融合”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也推动了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助力。

2“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2.1加强對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应该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扶持与鼓励。在校党委书记领导下,成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小组,在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的指导下,结合体育学的学科属性和体育课程的自身特点,不断挖掘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且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由教师发展中心每年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并由教务处做好体育课程的统筹规划,同时要改革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价标准,思政元素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其次,学校要积极动员各个学院之间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学校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发展需要各个学院之间的参与共同推进,尤其是负责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并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其他学院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交流,充分挖掘其他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派优秀教师对其他学院教师进行有关“课程思政”的培训,共同推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发展。

2.2建立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政”激励保障机制

高校要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改革,需要学校多个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当中去,教师发展中心每年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给予讲课优秀的教师一定的奖励,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的课程思政培训,让教师走出去,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另外,学校教学科研职能部门设立一些课程思政教学科研课题项目,加强与课程思政有关的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力度,鼓励体育课程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工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学校的人事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思想考核力度,将体育“课程思政”的能力纳入到职称评定、年终绩效考核当中去,鼓励教师加强自身的“课程思政”的能力提升。教务处要做好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规划工作,并鼓励教师编写体育“课程思政”教材,将思政元素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标准,在学院内部,也应该建立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相关的奖惩制度,给予教师鼓励,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听课和互评,在学院内容形成一种“课程思政”教学的氛围,将体育的育人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2.3加大体育“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首先,应该培育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体育课程教师应该在自身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应该加大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时俱进,学校在校党委书记的领导下,通过组织“课程思政”会议、讲座和教学专题报告等形式动员体育课程教师不断学习国家的“课程思政”最新的政策和会议文件,关注国家最新的教育政策,从而使体育课程类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深入的认知,培养体育“课程思政”的意识,始终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去,树立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育人的责任意识。

其次,要注重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更新,加强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把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前言动态,能够很快的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能力。通过“课程思政”培训,体育教师要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深刻领悟到知识背后的内涵,要做到课程育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认同感。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等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文件,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在大健康的大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做到全方位育人,体育教师应将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纲领性文件融入到体育课程的理论教学当中,让学生深入理解健康中国的内涵,深入领会中国女排精神,在体育促进健康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要不断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当中去,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符号,通过学习,增强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有深入的认知,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与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断加强交流,自身先要掌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背后的内涵,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当中。因此,要实现课程价值引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知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等的理解力,成为立德树人的真正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2.4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专题的设计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去构思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特殊的学科属性,其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就很多,通过专题教学设计体现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可以设置体育强国专题、健康中国专题、奥运会专题、军运会专题、残疾人体育专题、体育赛事志愿者专题、体育扶贫专题等,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体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育“课程思政”传达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不能将体育课与思想政治课簡单的叠加在一起,但是要体现思想政治的元素,体育课程让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道德修养等,让学生能够内化于心,切实感受到身上的责任感,并投身于社会服务当中去。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更多的是给予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

3结语

在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应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要做好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体育教师要培育体育“课程思政”意识,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渗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和思想,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做到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03-19.

[2]杨建超.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理性审视[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5(6):121-127.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1):43-46.

[4]赵麑.符号和记忆:女排精神的内涵、特征及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8):8-12.

[5]石书臣.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课程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7):15-20.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03-19.

[7]刘娜,吴纪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应着力实现“六个转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3):75.

[8]赵麑.符号和记忆:女排精神的内涵、特征及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8):8-12.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