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天涯何处无芳草(诗词故事)

天涯何处无芳草(诗词故事)

时间:2022-07-07 15:35:30

相关推荐

天涯何处无芳草(诗词故事)

引言:在浩瀚的历史长空中,涌现了多少文人雅士,他们不仅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俊杰,更是有血有肉的人。我们在拜读他们经典名作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呢?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王朝云与苏轼

苏轼的这首《蝶恋花》是描写春景的名词,尤其是那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苏轼的这首词,与他的侍妾王朝云大有渊源。据说苏轼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这首《蝶恋花》为苏轼聊解愁闷,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难掩惆怅,不胜悲伤,哭而止声。苏轼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苏轼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云不久抱疾而亡。朝云去世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

王朝云何许人也?王朝云(1062—1096),字子霞,浙江钱塘人。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又能歌善舞,因家境贫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装,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香,沁入苏轼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此时,本是丽阳普照,波光潋滟的西湖,由于天气突变,阴云蔽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种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轼灵感顿生,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随后,苏轼将时年12岁的朝云收留为夫人王闰之的侍女,四年后苏轼被贬黄州时纳其为妾。

相对王弗、王闰之这两位夫人来说,朝云只是苏轼的一名侍妾,名分低微。然而,在苏轼坎坷的一生中,她却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一次,苏轼在庭中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个回答:“先生腹中都是文章。”另一个说:“先生腹中满是见识”。苏轼听后直摇头,朝云微笑道:“大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轼听后捧腹大笑,称赞道:“知我者,朝云也。”在苏轼与司马光、王安石等人因政见不合而备受折磨时,只有朝云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红颜知己!

1094年,苏轼谪居惠州,身边姬妾尽皆散去,只有朝云始终相随。此时的苏轼已六十岁,朝云的坚贞相随让老年的苏轼倍感安慰,作诗: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称她为“天女维摩”,说她不像白居易的爱妾樊素在丈夫年老体衰时离开,赞她“独弹古调”。在惠州,朝云为他生下第二子,因产后失调至身体虚弱,34岁便与世长辞。朝云死后,苏轼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西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后来,苏轼为纪念朝云,写了一副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苏轼借这一联语感叹自己一生坎坷际遇的同时,又表达出失去知己的痛惜,内涵丰富,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白居易与樊素

同样是大诗人大文豪,相比之下,白居易就没苏轼这么幸运了。唐孟棨《本事诗·事感》:“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家姬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我们现在形容美女樱桃嘴、小蛮腰,都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白居易对樊素相当喜爱,在他六十多岁时,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可见樊素对白老爷子还是很有感情的,但是白居易让“未至衰摧”的樊素早点离开他,也是为了樊素将来的幸福着想。白老爷子去世时是七十四岁,距离樊素离开时又过了十多年,如果再留樊素十多年,樊素怎么也会有三十多岁了。在古代这个年龄就算相当大了,远不如二十来岁的她更能选得好人家,于是,白居易长叹一声,挥手作歌让她离去: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反厩,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乃目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我与尔归醉乡去来。最后,樊素还是离他而去。

唐文宗开成五年(836年)春,此时的白居易64岁,已是满头白发、病躯奄奄的老人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旧时,可谓风烛残年。酒宴散后,春尽花残,更添伤感,白居易突然感到莫名的惆怅和寂寞,他又想起了他最心爱的歌姬樊素,于是有感而作:《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开成五年三月三十日作)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然而正像诗中所说的——“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樊素和那烂漫的春光仿佛一起走远了,留给白居易的只有那满怀的病愁。

同样是大文豪,同样是壮志难酬,同样是坎坷一生,晚年的际遇却是如此大的不同;同样是家姬美妾,同样是能歌善舞,面对年老的丈夫却是如此大的差异。我们在感慨两位大文豪人生际遇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认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喜欢我作品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