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中国诗词大会:“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何意?导师蒙曼解读“翻车”

中国诗词大会:“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何意?导师蒙曼解读“翻车”

时间:2023-05-24 21:11:20

相关推荐

中国诗词大会:“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何意?导师蒙曼解读“翻车”

为了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近年来相继出现了许多相关的电视节目,例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等。其中最为火爆的当属《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这档节目的高明之处,是邀请了很多在诗词领域上学识非常丰富的学者们,通过这些学识渊博的人,来敲定诗词本身真正的含义以及它表达的感情等。然而,正是因为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因此在许多诗词上都存在着争议。

其中有一期导师蒙曼解读完一首词之后差点“翻车”,到底是什么样的一首词,让《诗词大会》的导师差点翻了车呢?

这首词是《蝶恋花·春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所创作。苏轼借着春天的景色,表达出了他对春光易逝的感叹,以及自己的感情没有任何人知道的烦恼,融情于景,词意婉转,意境朦胧,韵味无穷,手法十分巧妙。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幅暮春美景图,花儿的残红褪去,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色杏子。燕子正是这个季节在天上飞舞着,清澈的流水环绕着住在这里的人家。枝子上的柳絮被吹得都离开了枝丫,天涯茫茫,何处没有芳草呢?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围墙外面的行人能够听见少女的笑声。

随着走远,少女的笑声逐渐听不见了,声音逐渐消散,行人怅然,仿佛是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伤害了。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出现了很多版本,曹树铭曾在他的书中提到,这首词大概就是公元1076年,苏轼在密州所作,那时的苏轼志在待考。

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公元1095年苏轼在被贬谪期间,和自己的侍妾待在惠州的时候,感慨自己遭遇的同时,因为侍妾王朝云的陪伴,心中有所感悟,才写下这首词,用来表达自己和王朝云的感情和遭遇。

苏轼的这首词是一首伤春之作,词人看见春光易逝,心中感悟,便悟出来“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感慨,感慨之余,依旧不能放下自己的抱负,于是就想用这首词自励自勉。词的上阙写了春光易逝的感慨,下篇则是写行人对佳人的相思,虽然“多情总被无情恼”,但是依旧改变了不了行人对墙内佳人的思念。

对于这首词,很多人的见解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中国诗词大会》的导师蒙曼教授一样。她在节目中解读说到“这首词是苏轼触景思乡所作,而非是形容爱情的”,这样一番解读之后,受到不少网友的抨击,到底是蒙曼的“翻车”还是网友对诗词不理解呢?

结合全词,这首词在下阙的时候描绘了一个爱情片段,写了一个行人对墙内的少女产生的爱慕之情,以及爱而不得的思念,因此网友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词。但是站在综合的角度出发,蒙曼导师拿出了依据,那就是宋朝有“集词”的习惯。

而苏轼的这首词,则是模仿屈原的《离骚》而作的,“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这句名句在屈原的笔下就是表达的是对家乡思念之情。因此,苏轼模仿屈原为的是表达是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结合创作背景,就能看出,苏轼的一生都在追求做官。

他想做出一番政绩,但是多次遭到贬谪,这首词写于被贬惠州期间,因此苏轼又如何想到了爱情?这首词,上阙展现的是一幅春光即将逝去,写得春天的景,但是残花等景物,表现的是词人落寞的心情。下阙写的是夏天的人,虽然写了一个爱情片段,但是在这个情景中,让人对两人的未知的结果充满了好奇。

苏轼真的是写爱情吗?并不是,苏轼不过是借着爱情的两人,隐晦地表达着自己和君主的关系。自己就如同墙外的行人,听见佳人的声音,心中相思,却没有结果。自己对待君主一心一意,想要成就一番政绩,然而君主就如同佳人,两人之间就是渐行渐远的过客和佳人。

自己的心意君主不能感受得到,苏轼感到心中无奈。再者,苏轼被贬谪之后,家中钱人、财散尽,只有妾室王朝云一直坚贞不渝地跟着他,他又如何会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的话呢?只不过,是远离了自己的家乡,贬谪之后生活大不如从前,陪伴自己的人也少之又少。

孤苦伶仃、心中抑郁,这时苏轼便想起了家乡的好,触景生情,在词中表达出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词,到如今为止一直存在着争议,“天涯何处无芳草”也成为了人们对待爱情的一种看法,很少有人再把它看作思念家乡的诗句。

所以,从深层次来说,蒙曼导师并没有“翻车”,导致网友误解的最直接原因便是没有深入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造成了对于诗词的不理解。

对于中国人而言,诗词就是代表中国灵魂的其中一种文化。从小,学校便开始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中华诗词的魅力,培养孩子们对于诗词的记忆。学习诗词真的很有必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遗忘诗词本身的意义,现在很多诗词被用做各种领域,甚至很多诗词都失去了它原本的含义。

就像苏轼的这首词一样,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所谓的爱情词,不过是是苏轼被贬谪之后对故乡的思念词。追根溯源,理解诗词的本身,不是通过众人皆知我跟风这样的方法,而是因为尊重诗歌自身的灵魂。

再比如,李商隐的这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对于这句诗的第一印象便是用来赞颂老师的。然而实际上,李商隐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歌颂的是爱情,和赞颂为师之道可以说得上没有丝毫关系。

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说到底是人们对于诗词的需求越发低下,人们在网络飞速发展的现在,已经很难再静下心去学习诗词了。很多网友在说蒙曼导师解读错误的时候,带入的便是众人皆知我跟风的态度,他们没有去追求诗词背后的故事,甚至不明白诗词背后所具有的含义,因此,“无知”的认为,他不知道的那一面就是错误的。

越来越多的诗词被人们乱用以及恶意解读之后,出现了意境杂乱的现象。面对这一现象,其实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改变诗词本身的含义,我们能做的是找到最有力的证据,去找寻诗人他本身就要表达情感,我们任何人都不是诗人,所以我们没有权力改变他的诗歌,唯有尊重。

最后,学习诗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诗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有代表的性的文化之一,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学习的。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完成不一样的诗歌传承,发扬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