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大全14篇)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大全14篇)

时间:2020-05-11 12:27:42

相关推荐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大全14篇)

财务内控制度通用

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状态,是人们追求的宝贵财富之一。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用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让读者易于理解和领会。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表达和写作技巧。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一

摘要:

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对于企业企业内部有着监督、控制、调配的作用,它对企业内部管理以及外在经济活动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将企业的资源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内部财务审计对于企业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也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审计问题,本文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找到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策略。

关键词: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二

战略是指战略策略一般指:1.一套能够实现目标的方案二根据形势发展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3.有斗争的艺术,注意方法和手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财务内部控制在管理内容方面涉及相对较为广泛,包括了货币资金控制、所有者权益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存货控制、无形资产控制以及其他资产控制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可靠。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行为实施,不仅需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相应的审核,同时也更加注重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2.确保企业内部资产的安全完整。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方面,便于企业的管理层准确的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能够有效的起到查缺补漏、及时止损的作用,进而确保企业财产安全的可靠完整。3.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主要是基于两方面来实现的,一方面是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这两项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强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能够以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财务管控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进而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1.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存在流程方面的漏洞。虽然现阶段按照现代化企业治理要求,对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构,但是不少制度体系仍然没有充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一些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的问题,进而造成了预算管理、应收账款、存货控制、货币资金控制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出现漏洞。2.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必须通过相应的机制建设,确保实现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反馈的全过程控制,但是目前不少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运行方面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财务内部控制约束不力的问题普遍存在。某公司主要是以医疗用品快消品的生产及销售型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由公司总经理的“一言堂”来进行销售运营决策,这都是凭借他多年的销售经验来决定产品销售量,就这样有时会造成某些产品销售量大增,有时增长率达到100%,但有些产品因决策不当,造成产品滞销,积压库存,最后以赠品方式配售,造成公司损失。所以要通过内部控制,对销售业务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对市场变化进行预测,才能有效避免总经理的“头脑风暴”发生,减少公司损失。3.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确保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必须重视内部审计监督等相关监督价值的建设。目前,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建设不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覆盖、审计深度以及审计整改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内部审计应有的监督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也不利于指导改进完善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1.改进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对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进行改进优化,首先应该注重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改进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业务活动特点、生产实际规模、外部行业环境以及风险管理等,综合确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目标,进而对各类内部控制要素进行设定和深化。其次,应该综合确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流程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一致,由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关键点构成。再次,应准确地识别分析财务内部控制关键点,把这些关键控制端全面的整合起来,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2.提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应该把信息系统建设作为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实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权限、操作权限等进行细化规范完善,尤其是在信息系统管理中落实好不相容职务分离和授权审批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确保制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新系统的规范完善。同时,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信息数据,建立完善制药企业的数据质量标准,对各项数据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确保各类数据在使用过程中都经过事中复核、事后检查等一系列的控制手段,提高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3.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具体建设方面,应该区分不同的内部控制管理内容,完善相应的制度设计,具体来说,应该突出以下方面:在投资活动方面,重点是规范投资项目决定实施的程序,确保投资项目按照目标规划,合理的安排资金投放结构,确保投资对象、金额、期限、持股比例以及利益分配都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执行。在营运资金的内部控制方面,应该注重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系统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规范资金使用,设置结算中心对资金管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企业内部资金正常运转起来。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方面,还应该强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企业供应链业务模块与财务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以审批点控制、记账对账控制、票据印章控制为重点,确保各类财务活动的安全规范。4.强化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有力的内部监督体系是确保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方面,应该结合企业的组织管理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体系,通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强化对企业的评估管理。在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应该把内部审计作为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的关键手段,在企业内部构建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覆盖范围和审计深度,加强对企业的各类原始财务资料、财务信息系统等的内部审计分析,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发现企业业务活动以及财务会计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管理中的各项薄弱环节,应该准确及时提出审计整改建议,促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管理方面,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针对在内部财务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内部财务控制活动执行、内部财务风险管理以及财务监督等方面,健全相应制度体系,促进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控水平,进而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1.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考虑到市场竞争的因素,大多把经济利益的创造放在首位。而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也更多考虑的是产品的安全生产,这就导致了过于重视企业利润,而轻视内部控制的局面。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且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由于对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不到位,导致对企业的利润只能进行宏观上的调控,在细节上容易出现财务问题。由于企业在财务风险方面缺乏防范和控制的意识,财务人员在此方面的应对能力也比较低。只能够完成基本的核算工作,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在企业突发事件时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主要是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防范的价值所在。认为其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形式,甚至认为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这都是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所导致的,防范意识的缺失使得企业资金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缺少控制财务风险的机构。

我国企业在现阶段形成的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社会监督及政府监督,而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监督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而企业的内部审计由于各种原因,其作用也仅限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财务风险审计的职能。对于企业来说,风险控制机构的建立能够合理地预测及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预防及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在风险来临时,安排企业内部工作合理有效地完成,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

然而很多国内企业还没有建立此类控制财务风险的内部机构,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企业在机构设立时,没有考虑到财务风险控制的工作安排;其次,负责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在实际中,大多企业在招聘时没有考虑到此类问题,所以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相关人才也存在短缺的问题。

3.内控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中,需要强有力的管理体系来支撑和保障。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中,不合理的流程与制度会引起管理机构与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的资源共享、信息同步是管理工作进行的基本要求。在大数据的信息技术指导下,企业要以一体化的工作流程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体系,与财务风险的内控体系做到协调和统一,避免出现财务风险的内部管理,与企业的规章制度相矛盾的情况。管理部门要做好分工,明确体系内的工作范围。在风险出现时,要落实到责任部门与具体个人,避免出现企业管理部门内部互相推诿的局面,维护企业的平稳运行。

国内企业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财务风险管理岗位的设置缺乏合理性。财务管理流程不规范,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考虑不足,没有从企业的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导致了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4.内部决策缺乏合理性。

国内部分企业由于缺乏专业财务风险分析机构的建立,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片面听从管理者的想法。而管理者的主观意识没有经过科学数据的验证,投资的项目也缺乏合理专业的分析,极易导致投资收益的降低。一旦管理者的决策出现失误,那么投资成本则会成为不可逆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财务危机。长此以往,企业的经营利润就会逐渐低于成本,未来的发展也不容乐观。这就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避免因领导者主观决策失误而导致的损失。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要想确保资金链的稳定,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决策机制。依靠现代化的财务风险控制模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障。但是国内的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也做不到客观、真实。内部控制的核心平台,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此项条件,则无法对财务风险做出及时和准确的评估,那么企业决策的合理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5.企业部门监管不当。

企业内部的监管部门理应对内部决策,和财务风险的控制情况做出监督和评价,对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的经营决策,要及时发现和叫停。基于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实际情况,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管理部门往往是分开的。财务管理部门在做出决策时并不经过内部控制的审核,这就容易造成企业经营决策出现分歧。内部监管部门要预防此类状况的发生,并做好预案,以防经济损失的发生。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无法衔接的问题,管理层要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对人员进行统筹安排。同时监管部门也要随时跟进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引导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从整体经营目标出发,内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时刻进行监测,以实现监督评价的职能。

1.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意识。

对于现在的国内企业来说,要想有效地防控财务风险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增强管理者及各部门的风险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细化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强化,确保其具有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以专业判断来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内部控制,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在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解决,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只有让企业中的管理者认识到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才能够确保工作的顺利有效展开,在最大限度上防止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对于企业中的财务工作者,也应增強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防范意识的教育。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方式,进行风险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在工作中避免因失误导致的财务风险。

2.完善企业风险控制机构。

在企业开展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时,其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也非常重要。要积极完善财务风险的控制结构,就要打破以往的旧规矩,切实增强企业的机构管理水平,落实工作人员的责任,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确保正常运营的同时,需要完善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制度。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控制机构的设立并不普遍,但这是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在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构的过程中,要根据岗位的要求和人才的专业特长来进行划分,对不同业务的工作人员要与其对应的岗位来进行匹配。从而建立起专业、高效的财务风险预防及应對机构,在风险来临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同时在日常工作中避免各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需要流动资金,资金的流动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建立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构,对风险进行防范和预测,是保障资金安全的最有效方式。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构,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财务状况和不安全的资金流动方向,风险控制机构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预测,从而进行有效的防范。企业应在自身经营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本行业的发展规律,做出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同时建立高效、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机构,以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

3.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国内企业要想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应在财务风险控制机构设立的基础上,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要想提高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首先要健全其内部的财务风险体系。这就需要管理者不断向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引进科学的管理方式,树立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真正意识到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内部控制理念的基础上,健全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针对企业发展方向与未来前景,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能够规范化、有效化地进行。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要依据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来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规划。从制度上规范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真正做到岗位负责制。对专业人才的安排要首先考虑到关键岗位,同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业绩考核标准。对于综合素质高、专业水平好的人才要优先安排到重要的岗位,使其工作能力得到有效运用。企业要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首先要重视内部的财务监督。建立健全监督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出现无章可循的情况。

4.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其次是外部投资的风险。如果企业没有在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很容易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最容易出现风险的财务工作,其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因此,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建立科学可行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状况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评估机制的建立,首先要对企业的行业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其次要考虑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以此来监测评估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5.加快企业管理体系信息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工作不再完全依赖人工。信息化的发展将我们带入大数据时代,实现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信息化,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同时大数据的测算与评估也能够为我们带来更精确的结果,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能够对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时的监管,执行情况能够更迅速地得到反馈。同时,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发展变化,调整自身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策略,避免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损失。

综上所述,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增强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意识。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的控制机构,这需要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共同努力。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对企业内部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监督,对外部投资加强审查。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对财务风险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率。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信息化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体制的不断创新改革,工业历程也在不断地创新,从蒸汽时代到电气化时代再到智能化时代,如今一个崭新的名词“工业4.0时代”诞生了。会计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经济命脉,而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决定了企业资金的安全。笔者就针对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及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供参考,以便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系中,内部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整个企业能够高校运转的有效保障,同时对企业资金安全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将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以公开透明的形式展现出来,确保内部控制会计财务管理材料的真实性,进而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

1.1理论不成熟,重视度不够。

1.2无视财务风险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许多企业盲目地进行扩建、扩产进而投入大量的资金,导致许多企业出现资金链中断,形成财务风险。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风险与机遇并存,投资更是如此,它受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其风险系数不可想象,企业盲目扩建、扩产不仅得不到经济效益的回报,严重的会造成企业破产。据有关数据显示,多数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只注重现有资产,无视风险控制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处处碰壁,由此可见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3控制效果不明显。

在我国多数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没有构建起相应的策略与机制,导致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无法正常开展。没有制度的控制就是一盘散沙,所以企业内各部门只是单纯管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相应的合作意识,无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对应的机制,有效的机制才能保障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向应的规章制度可以给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是控制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水平的瓶颈。与此同时还要开展相应的监管工作,它不但是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保障,还可以促进相应规章制度的实施,优化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以至于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企业来讲,财务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对于一些较大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转的如:企业的破产。只有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企业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提高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规避风险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更是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讲,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提升对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强化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对于一些较大项目或者是一些具有决策性项目,都要事先进行风险评估,进而优化企业的资金链,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

2.3加强企业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监督。

对于企业监督体系而言,它贯穿着整个企业。监督体系不仅仅是对监督企业的生产,还要肩负着对企业的行政监督及相关财务审核的监督。通过对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监督,可以将真实的财务状况展现出来,进而更好地在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从而促进企业达到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

对于企业来讲,经营管理者的思想导向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想企业快速、高效的发展,就不能忽视管理者的素质教育。同理,要想提高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工作,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不容忽视。那么,就可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以便在工作中学以致用。

在工业4.0这一新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保障。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不但可以提高相应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将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联系,对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管理人员来讲,可以第一时间查阅到相关核算资料,减少因传输过程造成的图像失真现象,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增强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信息化时代,通过信息技术在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应用,提高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水平。

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影响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竞争是发展的产物,发展越快竞争越激烈。成本核算成为制约各个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要根据企业现状建立全面管理体系,进行各项经济成本的控制,将各个独立的部门,通过财务一条线索进行整合,利用先进的技术及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济利润,增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三

内部控制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内部财务控制在内部控制中占很大作用,因为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对企业的盈亏有很大的影响。

内部财务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整体的盈利状况所采用的各种方法以及措施。

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防止会计控制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物业管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非常重要。

物业管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经济收益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围绕物业管理的工作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多种经营为企业创造收益,物业管理企业以服务为主,因此,管理费用的开支问题就是物业管理企业财务控制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物业费用的开支要坚持对客户负责的原则,这是物业管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最主要的因素。

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物业服务以及经营服务,物业服务就是为业主以及客户提供有效、经济的服务以及维护业主的财产。

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就必须密切注意费用的开支,在尽最大能力为业主提供服务的同时,有效节约成本,才能为企业创造利益,保证企业不陷于亏损状态。

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企业把对外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业服务功能整合起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把企业的成本分为营业成本和非营业成本。

根据成本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一般情况下实行定额管理办法控制成本费用,但是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费是很难计量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物业管理企业更乐于将收支差额作为成本计划目标,尽量压低成本费用。

但是物业管理企业更多的是涉及的费用,在平时的账务处理中,期间费用可以抵减损益,并不同制造费用一样计入产品成本,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财务方面就不能全面的显示费用,从而造成隐含成本,这也是物业管理企业内部财务区别于其它企业的地方,当然物业管理企业在内部财务控制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在这方面的管理也比较缺失,不利于进行科学的物业控制,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就不准确,这就不利于指导企业进行科学的决策,因为成本信息不够准确。

而且物业管理企业在财务成本的管理方面只注重提供产品成本数量上的变化,确不能有效的指出变化的原因,这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控制成本,提高企业效益都是不利的。

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应该重视成本的管理,重视期间费用的核算。

(二)物业收费标准有待明确。

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是为业主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从中获取利润,因此,必须收取服务费。

如今,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相对比较复杂,有的附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有的由房管部门转变为物业企业,有的是自主经营企业,总体来说盈利状况欠佳。

附属的物业管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相对薄弱,对于盈利的追求也不大,因此,在财务上对于物业收费方面不明确。

物业管理企业收取物业费并不能切合实际,财务部门更不能进行调查,有的物业管理企业收费过高,居民难以承受,使得物业管理企业越发不景气,有的物业管理企业收费标准低于成本,使得物业管理企业持续亏损经营难以发展,因此,加强物业管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非常必要,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健全物业管理的收费定价原则,使企业快速发展。

由前面的内容可知,物业管理行业比较复杂,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并未从开发商的售后服务中分离出来,因此,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对于物业管理的认识也就相对不足,缺乏物业管理方面的经验。

房管改为物业的企业对于物业管理的知识了解的也相对较少,房管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内部财务控制相对较为简单,物业管理企业虽然也不是非常复杂,但是涉及服务费方面的内容的处理还是很重要的,物业管理企业并不能深刻的认识这一点,造成很多企业持续亏损经营。

对于自主经营的物业管理企业虽然盈利状况相对较好,对物业管理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多,但是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较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企业,一般自主经营的物业管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如果企业想扩大规模,进行投资融资,现实的财务体制是不能满足其需要的。

因为现实的物业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对于投资筹资缺乏全面的财务预算,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只是简单的处理内部的账务,以服务为主,经营其它内容为辅,领导并不能加以重视,而且财务人员素质参差,因此,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样的发展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一)采用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

物业管理企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特殊性,其是以服务为主的行业,因此,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功能就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对象。

首先物业管理企业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确定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

这样可以拓宽成本核算的范围。

另外,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解决间接费用的问题。

物业管理企业最主要的就是来自于服务费,这涉及到企业的收益以及成本。

物业管理企业间接费用并不是非常高,但是包含的种类很多,项目很广泛,因此必须对这部分费用进行准确的分摊计入企业的成本,作业成本法可以解决这个主要的问题,将间接费用分摊计入成本,有效解决物业管理企业的难题。

而且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进行控制,良好运行企业的作业流程,为企业创造效益。

其次,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建立有效的物业管理成本核算系统,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每一个部分的投入成本进行科学的划分以及分析,将企业的整体作业流程理顺,力争做到效益最大,成本最低,满足客户以及业主的要求,为企业创造效益。

首先,物业管理企业要建立合理的物业管理成本系统,强化物业管理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这样就可以清晰明了的计算出物业管理企业的收费标准。

其次,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解决物业管理企业物业收费标准定价困难的问题。

物业管理企业原有的衡量方法无法根据客户以及产品品种衡量物业管理企业的收费多少问题,采用作业成本法建立在作业流程基础上,就可以明确的计算出物业管理企业的收费标准。

第三,物业管理企业要强化会计人员的素质,扩大财务部门的规模,使得财务人员能够通过其它部门的调查保证合理的计算出物业管理企业的收费标准,而且领导要加强对财务部门的重视,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人员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综合现状,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计算出最有利于物业管理企业以及最令客户满意的物业收费标准,从而令企业发展壮大。

上面已经提到,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都不能独立,要么原来从行政事业单位转变而来,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重视。

财务是企业的核心环节,企业要想扩大自身的规模,就必须发展壮大自身的财务队伍。

对于附属于建筑开发商的物业管理企业,竞争意识比较薄弱,开发商要加强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的重视,或者从外界来看,在招标时就要将物业纳入招标的过程中,这样才能加强开发商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的重视。

另外对于从行政事业单位转化为物业管理企业的单位,国家要注意政企分开,要保证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同时相应调低税金以及附加税的税率,这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不仅企业要加以重视,国家也要加以重视。

第三,对于自主经营的物业管理企业,领导自身要加以重视,要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保证财务部门合理处理账务,为企业节省成本,制定收费标准,为企业创造效益。

四、结论。

物业管理行业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服务行业,产品的特殊性使企业自身具有特殊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业管理企业成本问题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如果物业管理企业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从改善成本管理的现状入手,建立适应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新的成本模式,这就需要企业有一个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

因此,物业企业要加强内部财务控制,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加强对于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视,以更好地促进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四

财务管理的定义: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在企业中,一切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总体来看,组织企业财务活动需要财务管理,并且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很好的处理财务关系。财务管理是企业的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他是根据财务管理的基本体质,按照财经专业的法规制度,来组织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活动的一项经济工作。财务管理反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

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企业领导及时汇报财务情况并进行总结,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并使企业的各个部门能够齐心合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企业管理中,经营管理的得当,决策的合理,销路的畅通,技术的先进,在财务指标中他们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反映。举例来说,一个产品的本质的好与坏,销售的好坏,都可以突破产品销售数量,推动企业的发展,加快流动资金周转很快,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财务指标可以把以上信息更好的表述说明出来。可见,财务管理工作既依赖于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又具有其独立特性。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在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都产生改变,随着企业工作的改变,企业数据的同步化、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前的密闭环境,进而使以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有所降低。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控制背景的影响。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将发生财务管理结构简单化,经理和员工能够更直接地沟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内容更加简单,相关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更加清晰,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控制背景是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方面因素的概括,控制背景是其他内部控制因素的根本。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信息交流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需要迅速争取得到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财务信息,准确地在财务组织内部进行交流,从而让财务人员迅速地取得控制需求的相关资料,将责任进行到底,使现代化的财务信息具有与时俱进、科技化、系统化、整体化、具体化等新特性。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内部外部控制的影响。控制的重点由对个别人的控制为主转变共同相互控制为主,是降低实现企业目标所涉及的风险而进行的重要的措施。财务控制是企业为了使规定能够有效进行而制定并且实施的制度,控制程序也应当与信息化技术处理相适应。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运作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得到同步和统一,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个人企业,这些企业通常都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掌控,经营管理模式和所作决定的自身想法比较随意,相对财务管理缺乏专业性,了解不深,导致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该管的不管,使财务管理出错,没有财务监督,会计出纳虚假化。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财务内部规章制度、审核制度、管理制度、清查制度、核算成本制度、审批制度等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他在指定的环境下孕育产生。它有如下特点,实现信息沟通、资金运作、物流的同步,财务管理统一集体化,财务组织随机化以及财务资源供应链化等特点。因为中小企业具有其特殊的经营管理模式,他们在企业管理方面总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不能更好的融资。

尽管在刚开始的建立时,我国的中小企业都比较独立化,具有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仍然是融资的困难。银行的贷款管理机制与企业的资金需求互相不融合。

首先,银行为了降低贷款的风险性能,降低贷款成本,不情愿放款给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与银行繁杂的贷款手续不相适应,往往是当贷款下来时,商机已经错过。

在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会计机构的不健全,会计出纳人员专业基础较差,会计人员分配不合理等顽固问题,甚至有的企业根本没有会计机构,定期聘请企业外部会计来处理财务工作,所有的会计工作都让委托会计代理,让不相干人员处理财务工作,对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一点也不重视,中小企业大部分财会相关人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知识,无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相关凭证。

没有财务管理信息化,很难有效地应用财务分析工具。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局限于传统模式下的核算体系,不能事先将各项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结果和预想问题。生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忽略中长期的资金周转反而重视前期的自己周转。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为维护企业资金安全,阻止欺骗行为的发生,增强财务管理决策的有效性能,财务运营效果,保障财务相关信息的全面化和准确率,降低财务风险,并进一步实现财务目标的规章制度。良好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保证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能够保障企业财产安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以及企业经营的实现具有显著的作用。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财务的工作过程、工作顺序、工作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对财务运行体制、财务内部结构产生了重大的改变。

建立优秀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为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打下牢固的基础,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同步与信息统一,进一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整体工作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1]陈建。浅议企业财务管理与内控[j]。财经界。,12。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五

我们所说的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发展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不确定的因素进行管理的工作。通常情况下,企业为避免这些不确定因素产生的企业风险,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会提前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一定的权衡以及管理。这样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不利要素进行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对一个过程进行管理,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另一种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实施各种项目的投资时,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不论是哪一种过程,企业都必须分析并管理可能会对这一过程造成威胁的因素,以避免这些威胁因素影响企业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预案,即使这些可能因素产生影响,也能避免其影响扩大,使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这方面来讲,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也就是对这些在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对财务造成威胁的因素进行管理的过程。

第二,需要配备管理人员。同其他部门一样,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也需要配备特定的管理人员。一旦企业成立,便会产生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企业成立之后,一定要聘用专门的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第三,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应急性特点。在企业的发展以及各种项目投资的过程中,有些财务风险可以预知,但是仍有许多威胁性因素很难被人们预知到,这些威胁性因素可能会在一定的情况在突然产生。所以,这些突发性的威胁因素也应被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者考虑在内,从而使得常规财务风险和应急性财务风险都能够被有效的应对。

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员工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励。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很多方面,信息控制、财务控制、员工控制、生产销售控制等等。当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有序运行的重要工作。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管的有效提升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来实现,这样就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二,信息失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财务信息失真,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则能够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因此,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减少信息失真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第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现代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企业发展进行协调的一共重要环节就是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本行业中站稳脚跟。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者都是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人都是企业各部门相关员工,在实施的过程中,特别要求部门间和员工间的密切配合。不仅如此,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都一直贯穿在内。因此,他们的第一个联系就是具有共同的目标,要求员工全员参与并且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六

为了规避财务风险、化解财务危机,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预警及其控制体系.本文以预测结果为基础,重点论述了预警控制手段,从而更好的.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黄睿玲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刊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keji年,卷(期):25(5)分类号:f2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预警预警控制。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七

根据审计部工作计划,审计组于1月10日至31日对****有限公司的财务收支及内控制度情况进行了审计。

审计工作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公司提供的会计报表、帐簿、凭证等实施了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公司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对审计结果发表意见。

审计报告分为三大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经济效益情况。报告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第三部分、会计报表附注。报告截至12月31日资产、负债及其权益的现状。

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经济效益情况。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销售收入指标。

截至20底,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94%。

按照销售结构分析,***。

按照销售品种分析****。

(二)利润指标。

度****公司报表显示实现利润总额*万元,但存在潜亏因素。

****。

综合潜亏因素后,实现利润总额***-8*77=4***元。

第二部分审计发现问题及建议。

审计后,****公司在内部管理上加强了力量,做了很多的整改工作,在行政管理、员工管理、财务管理上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财务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改进,逐步将财务的核算职能向管理和监督职能转变,同时灵活管理和运用营运资金,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为业务部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但是,在内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一、

(1)****。

***。

二、资产管理方面。

1

三、内控制度方面。

(一)货币资金收支控制。

1、。

(二)采购流程控制环节薄弱。

(三)销售流程控制环节薄弱。

(四)固定资产控制环节薄弱。

四、财务核算及管理方面。

(一)**。

(二)***。

(三)*。

五、审计建议。

(一)*。

(二)资产管理方面。

(2)*。

1、货币资金的收支。

(四)财务核算和管理方面。

第三部分会计报表附注。

截至12月31日,****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权益情况如下:

一、资产情况。

截至12月31日,资产合计38031399.87元。明细如下。

(一)货币资金。

1、银行存款。

截至12月31日,银行存款余额*元,经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余额正确。明细如下:

2、现金。

截至12月31日,现金余额*元,经盘点现金,余额正确。

3、应收票据。

截至12月31日,应收票据余额*元*。

4、应收账款。

截至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29860922.75元。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八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出现了企业集团的雏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

化,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国外跨。

国公司抗衡,国内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合并等方式,组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集。

团,并迅速发展壮大,但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制度并未建立起来,监督体系尚。

不完善。导致了集团企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成员企业各。

自为政、财务控制协同效益差、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不能实现等,这些问题或多。

监督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2.1企业集团的涵义及特点。

2.1.1企业集团的涵义。

企业集团是在现代企业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个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产。

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为纽带,由众多的企业组织共同组成的规模巨大、多元化。

经营的利益联合体。

企业集团一般有三种基本类型1:一是产业型企业集团:产业链上下游衔接或。

同类产品、同类行业利用资源的整合优势或企业之间关联交易较为密切并存在整。

体纽带关系组建的企业集团;二是资本型企业集团:企业之间存在投资与被投资。

之间关系,形成母子公司的控股关系,一个母公司对多个子公司进行投资并控股。

或母公司对另外企业兼并收购为子公司而形成的企业集团;三是管理型企业集。

团:集团的各企业间并不存在控股与被控股关系,也不存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

关系,而是由同一自然人出资或同一自然人投资主体分别向多个企业出资,进行。

收购多数股本或出资组建新企业。

集团企业的特点是2:企业集团在结构形式上,表现为以大企业为核心、诸多。

企业为外围、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在联合的纽带上,表现为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

系为基础、实行资产联合的高级的、深层次的、相对稳定的企业组织联合体;在。

联合体内部的管理体制上,表现为企业集团中各成员企业既保持相对独立的地。

位,又实行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的制度;在联合体的规模和经营方式上,表现为。

规模巨大、实力雄厚,是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度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联合。

体。

1

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2页-第33页。

2

张雷:“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探讨”,《当代财经》,第4期。3。

由于企业集团是以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为纽带,由众多的企业组织共同。

组成的利益联合体,这使得企业集团的财务具有以下特征:

2.2.1财务主体多元化。

财务主体。

3

是指拥有独立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权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独立的财。

务活动、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享有独立的财务利益、承担相应财务责任的单位。

或组织。由于集团的母公司、子公司均是独立的法人,有着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和。

理财自主权。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主体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在以产权关系为。

纽带的企业集团里,母公司必然会借助资本杠杆效应,对成员企业实施层层控股。

与参股,从而在集团内部形成了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等多层级的控制结构体。

系,也就使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主体表现为多元化。

2.2.2以产权管理为核心。

集团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形成被投资企业的法人资本,通过资本控制关系实际。

控制成员企业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并通过这一过程控制企业集团的全部财务资。

源,对于成员企业来讲,母公司是投资者,享有投资人所拥有的全部权力,包括。

资产收益权、重大经营决策权和财务决策权等,形成产权资本的管理。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和单一企业财务管理一样,都要研究筹资管理、投资管理、

收益管理、计划与控制等内容。但由于企业集团财务主体多元化和财务管理的多。

层次化,使得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有其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

张双才于增彪刘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第11。

页。4。

2.3.1筹资管理。

企业集团的筹资管理一方面要关注企业内部融资,将所属企业的闲散资金集。

中起来,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调剂成员单位内部的资金余缺,提高。

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更要关注成员企业对外部的融资,合理分配融资权限,

保持合理的财务风险水平,控制筹资风险。

2.3.2投资管理。

主要关注于资本配置权限在不同的行为主体间的分配和制衡,同时应做好投。

资方向的引导、投资规模的控制和投资项目的审定等。

2.3.3.计划与控制。

集团公司管理的核心是如何保障各层级、各组织成员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而。

又主动地为实现集团公司整体目标而运作。避免因管得过死,而是子公司丧失积。

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要避免因放得过开而使子公司陷入分散和背离母公司的状。

态。

2.3.4收益管理。

收益管理是指围绕利润实现和利润分配,建立合理的分配管理机制,以调动。

成员企业的积极性,提高整个集团的经济效益,集团企业可采用价格转移和利润。

分成等办法。5。

我国的企业集团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

初,国有企业在政府推动和利益驱动下,向外寻求那些与他们在经济上有内在联。

系的企业联合,从而形成横向经济联合体,这就是我国企业集团的初始形态。随。

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运行逐步走上了由市场引导和支。

配的轨道上,尤其是加入wto后,为了加强国际竞争能力,国内涌现了越来越多。

公司关系不顺,产生内耗,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

3.1.1预算制度不健全。

尚未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或虽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由于对预算不重视,使预算。

没有成为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随意变更预算,使预算形同虚。

设,成为摆设,财务监督考核弱化。或有的由于预算不科学,缺乏可靠的预算依。

据和计量标准,使得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导致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使其无法执行。

3.1.2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一些企业集团的资金实行分散管理,就是实行集中管理,也与下属多级法人。

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的集团内部一些企业的资金大。

量闲置、沉淀,另一些企业却资金紧张,大量向银行贷款,结果出现了银行贷款。

居高不下,财务费用有增无减。6。

适从,对集团公司失去信心,母公司也因此丧失了威信。同时,企业领导者内部。

控制的随意性往往也限制内部财务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整个企业。

集团的发展。如郑州亚细亚自成立以来就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总经理。

就是制度,大事小事都是总经理一人说了算,集团成立9年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

彻底的外部审计,在内审中曾发现过几笔几百万资金被转移出去的事,后来也都。

不了了之,它的关门倒闭都与领导者不重视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有关。

3.1.4财务控制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

许多集团公司在决策形成之后,对于进一步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止于年度。

利润规划。他们满足于制订出全年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等几个总括。

性指标,而没有进一步将决策具体化,编制出据以进行控制管理的月份、季度、

年度财务预算,只有到年终决算时才知道预算的完成情况,无法做到事前和事中。

控制。

4

3.1.5.财务控制协同效益差,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致投资分散,各子公司的产品各不相连,导致各自为战,从而使企业集团公司失。

去了协同效应,丧失了集团企业的规模效益。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企业集团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国有企业的目标并非仅。

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有的还兼有其他一些职能,如扩大就业、维护金融秩序和。

政治稳定等,还有不少国有企业集团是在政府的撮合下形成的,从控制和控制权。

4

李明辉:“试论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7。

收益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集团的各级层领导人一般不喜欢做强,而是做大。

5

为在企业集团各层级领导当中,尤其是高层领导对国有企业的资源有相当的控制。

权,这就为各层级领导的“在职消费”提供了可能,在职消费将公司的生产性资。

源转为非生产性资源。同时,各层级领导人有着通过扩大集团企业规模来提高自。

身地位和收入的动机,因此,也就有着过度投资的冲动,给企业集团带来了财务。

风险和经营风险,削弱了财务控制的力度。

3.1.7财务信息失真、滞后。

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子公司的真实的财务动态,信息滞后、效率低下的问题十。

分突出。

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集团目前的财务控制体系仍处于。

初级的摸索阶段,难以适应目前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需要。因此,目前我国的企。

业集团迫切需要构建一个适应集团发展的财务监控体制,及时堵住各种财务失控。

和漏洞,发挥出财务管理强大的生命力,最终达成整个企业集团经营目标的一致。

性。

企业集团是由跨地域、跨行业、多层级法人组成的庞大的企业联合体,集团。

所拥有的资源分布于各子公司,而且各子公司内部又建立了相对独立的资源运。

动,为了保障企业集团整体有效的运营,发挥整体资源优势,企业集团必须建立。

3.2.1实现集团公司理财目标。

企业理财目标是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就企业集团来讲,母公司和成员企业。

都有着同等的法人地位,是彼此独立的利益主体,因而各成员企业在理财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诱发谋求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而这种自身局部利益的最大。

5

郑亚光,饶翠华:“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系的构建”《财会月刊》第3期。8。

业在确定各自的理财目标时,能考虑到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处理好局部利益与。

全局利益的关系,为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目标而努力。

3.2.2保证集团战略决策顺利实施。

企业集团整体资源与市场优势来自于成员企业彼此间在共同利益目标下聚。

合运行的协同性与有序性。

6

集团公司能否生存并不断得以发展,最为关键的是集。

团总部及其所集合起来的成员企业从整体上能否形成统一的战略目标。通过财务。

监控,可促使各成员企业服从集团战略决策的需要,顾全大局,并确保这种变化。

所需的较强大的财力支持。

3.2.3保证财务信息质量。

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般而言,母公司处于。

信息劣势,子公司处于信息优势。母公司的目标是使整个企业集团股东财富最大。

化,而子公司的目标可能是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和目标的相对。

不同,可能会使子公司因自身的利益而采取其舞弊行为,扭曲会计信息,从而达。

到操纵收益的目的,出现这种状况必然会对母公司的经营决策产生不利影响。所。

以,母公司必须利用财务控制作为强有力的武器,通过制订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

和控制制度,对子公司进行严格规范,增加其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从而确保母公。

司在准确的财务信息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并帮助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

达到“双赢”的效果。

3.2.4保证业绩考核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对子公司进行业绩考核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考核的科学性和正。

确性更直接影响到整个集团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和。

监督体制是保证集团公司建立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的前提。

6

赵德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三大关键点”《财会学习》第一期9。

3.2.5防范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

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实践中,我们经常见到由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贷款。

进行担保,或由集团母公司统一借贷资金给子公司使用并负责统一还贷。在资金。

的借贷过程中,集团公司和子公司无疑都存在着财务风险,因此,建立实施科学。

可见,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集。

团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确保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实现的必要手段,

对整个企业集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0。

4.1财务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建立的原则。

4.1.1整体性原则。

发,必须充分考虑企业集团的每一个组织层面,同时涉及到与企业经济活动有关。

的方方面面的控制。避免仅从财务单方面或集团本身出发考虑问题,不考虑其他。

方面或子公司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的可操作性差或。

时应把握全局,注重企业的整体实施效果。

4.1.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7

是指要根据集团总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财务会。

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集团切实有效的财务。

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财务。

管理水平。

4.1.3一贯性原则。

贯性,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动,否则,无法贯彻执行,各子公司失去了信心,

集团公司也因此会失去了威信。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原则,要力求制度尽。

7

李明慧:“论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11。

4.1.4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应根据企业集团发展变化的实际。

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改。适应性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外部的适应性;另。

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对企业竞争对手机制的适应。而内部适。

应性是指要适应企业集团本身的现状、战略目标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企业。

要把握这两个方面,制定适时适用的财务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

4.1.5适用性原则。

公司实际运用,也就是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这是制定。

财务内控制度的一个关键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操作性可简单概括为“内容规。

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灵活调整”。

根据企业集团管理要求和国内外成功企业集团的经验,企业集团要实现内部。

财务的有效控制与监督,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2.1规范治理结构。

4.2.1.1治理结构的涵义。

治理结构。

8

是指规范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员工和其他利。

益相关者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形成相互之间的制衡关系,以保证公。

司制度的有效运行。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激励制度、组织。

结构等内容。

4.2.1.2规范治理结构的对策。

现有企业集团多以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为母公司,上市公司(集团公司。

是上市公司的主体)资本结构中国有股“一股独大”,这种单一的国家资本产权。

8

何维达,《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5页。12。

结构产生了政府主导的单边法人治理结构,其行为会更多地带有浓厚的行政色。

彩,行政控制取代产权控制,导致集团内部财务监控乏力。因此,必须采取如下。

措施,规范集团企业治理结构:

4.2.1.2.1实现股权多元化。

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多以国有企业集团为主,引入多元股东,特别是非国。

有股东,有利于所有者职能到位,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多元股东的制衡,

易于实现政企分开,为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运作创造基本条件,实现企。

业的真正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

4.2.1.2.2合理确定企业集团的产权经营层次。

在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管理制度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把企业集团的产权。

经营层次控制在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两级,至多不超过母子孙公司三级。

9

;同时,应。

尽快研究制定一整套有效的企业集团产权投资经营管理制度。

总之,规范治理结构是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控制与监督的基本保障。

4.2.2合理设计财务组织结构。

4.2.2.1财务组织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组织设计的目的在于合理配置组织要素,使组织运行得更加有效率。对于企。

业集团而言,协调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利益关系,统一个成员企业的财务行为,

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整体优势和协同效应,是企业集团财务组织设计的目。

标。但在设计这一目标时,要把握以下原则:

4.2.2.1.1集权和分权适度原则。

集团公司财务总部集权过多,会影响子公司的理财积极性。但分权过度也容。

易出现失控现象。因此,我们要在保证集团公司财务总部集中必要的财务管理权。

的基础上(如:重大的投融资决策权),实行适度的分权。

4.2.2.1.2权、责、利均衡原则。

给予子公司的权限大但承担的责任小,就容易产生乱用权力的现象;反之,

则不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因此,权责应是对称的、均衡的。同样,责任和。

利益之间也应是对称的、均衡的。

企业集团较为理想的财务组织应该是集权分权适度、权责利均衡的多级、分。

9

郑宏亮:“公司治理结构与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研究》,1998年第10期。13。

层、分口控制系统。

10。

从纵向看,在成员企业间存在着“集团公司—子公司—孙。

公司”的多级控制关系,而在每个成员企业内部存在着“公司总部—分公司或事。

业部—车间”的分层控制关系。这种分层程度因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经营规模不。

同而有所差异;从横向看,在每一控制层级中有按其职责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进。

行归口管理和控制。

4.2.3财务集中管理。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普遍被国内外的企业集团所接受。

财务集中管理指的是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平台,通过集团制定统一的会计科。

目、统一的核算政策和统一的业务流程等实现统一的财务核算、统一的会计报告、

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的预算管理,更好的满足集团战略规划、决策分析和绩效。

考核等管理需要。目前,世界500强的公司,实现财务集中控制的已达80%,如。

美国的ibm、微软、通用等公司,日本的索尼、松下等公司。

4.2.3.1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准备工作。

要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4.2.3.1.1构建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各部门信息系统是孤立的,信息很难被实时动态获取、

件有机集成起来(如erp系统)。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企业间网络和国际互联网。

可以跨越信息传输的时空障碍。数据库不但能存储大量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

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定义数据结构、处理数据和管理数据,提高了数据的质。

量和利用率。管理软件则是企业管理主体对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进行管理的应用平台,为财务集中管理的实现提供了界面。将这三者有机集成起。

来,才能为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实施提供信息的载体。

4.2.3.1.2会计流程和业务流程一体化。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相分离,财务管理仅对财务收支。

活动进行管理,而对其相关的业务活动关注甚少,因此会计信息忽略了大量重要。

10。

平台,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将财务管理人员嵌入经济活动每一环节,当一项。

经济业务发生时,财会人员可以立即从“5w”角度,即what(发生何事,涉及哪。

生的地点)、why(事件的相关风险如何)来全面获取业务事件的相关信息,并经。

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时处理,将业务信息按照信息规则自动生成财务信息,这样。

保证了财务信息采集与加工的实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用性,更好地为财务。

集中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实现财务监督管理的实时性。

4.2.3.1.3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为适应it环境的搭建,为实现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一体化,企业集团的组。

织结构也要做出相应改变。为保证财务、业务协同化的实现,财务人员要渗透到。

各业务部门的每个工作环节。此外,出于财务信息效率性的考虑,尽量减少财务。

部的中间管理层次,有助于降低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总之,财务集中管理是借助网络和it技术达到信息的集成与资源的整合,

在横向上通过财务在企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嵌入,实现财务对整个企业集团作业。

流程和增值过程的管理。

11。

在纵向上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控力度,协调。

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经营目标,以更好地实现企业集团的规模效益。因此,财务。

集中管理的准备工作——it环境的构建、会计流程重组与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要。

同步进行,it环境要适应新型的会计流程,组织结构也要适应新型的会计流程而。

建立,同时会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也要使it技术能够真正发挥效用,

而不是只停留单纯的企业集团网络的建设上,要使得企业的网络是人性化的可运。

行的。

4.2.3.2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作用。

4.2.3.2.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资本经营意识。

企业集团通过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后把集团内各公司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

集中起来,分配给集团内需要资金的公司,调剂集团内资金余缺。通过资金的回。

笼和资金的调度,使集团从更高层次参与下属公司的管理,强化了资本运营,促。

进集团内部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实现资金流动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4.2.3.2.2加强内部监控。

企业集团一般成员企业众多,组织层次复杂,管理链条长,实施财务集中管。

理可以使集团内各子公司的经营运作,尤其是资金运作,完全置于集团的监控之。

11。

王浩明,张翼:《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第39页。15。

下,确保其经营行为规范、安全和高效。

4.2.3.2.3降低财务费用。

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使得集团内部可以相互融通资金、盘活资金、提高。

资金使用率,减少对银行资金的需求量,从而降低因对外借款而支付的利息,同。

时降低了公司高负债经营的风险。

4.2.3.2.4提高信用等级。

企业集团进行财务集中管理后,集团内各子公司不再单独与银行发生信贷关。

系,而是以企业集团的名义进行信贷活动,因为企业集团经济实力、社会影响,

以及政府的支持,银行不用担心其偿还能力,从而扩大了企业集团的对外信用,

集团可以较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融资,为公司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提供资本。

4.2.3.2.5实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可以把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集中到集团总部,使集团公司。

及时准确地了解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保证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控。

制,确保子公司的一切活动为整个企业集团的利益服务,以实现公司目标利润的最大化。

4.2.4资金集中管理。

财务集中管理是集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而财务集中。

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的集中管理。

4.2.4.1资金集中管理内涵。

资金集中管理也称司库制度。

12。

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大型企业集团资金。

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全部集中到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统。

一调度、统一管理和统一运用,其目的就是实现资金流动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门子、通用电气、松下等跨国集团就通过资金管理。

中心对集团内部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和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许多跨国集。

团都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资金集中管理方式。如爱立信集团资金管理中心就建。

立了一个基于网络支持的支付系统,将其与内部结算系统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发。

挥了内部银行的作用。我国的中远集团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竞争,在集团处。

于日常工作量大、操作复杂、资金管理分散、财务风险大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因。

分散管理而导致的资金沉淀,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节约资金成本,加强集团内。

12。

部财务控制,探索了财务管理的改革之路—资金集中管理。中远集团于1994年。

组建了中远资金结算中心,在集团范围内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集团公司对各子。

分公司的资金实施统一结算,提高了集团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随着中远集团业。

务的迅速发展,中远集团又成立了财务公司,财务公司的成立从组织和职能上为。

中远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保证。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之后,中远集团可以。

集中于咫尺之内,监控于天涯之外,实时监控各成员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以及资。

金沉淀情况,为集团内成员单位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了集团内部财务监控,有效化解了财务风险,显示了集团整体实力,提高了。

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4.2.4.2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

4.2.4.2.1共享原则。

共享原则是指企业集团在资金集中过程中要发挥集团资金的规模优势,实现。

资源的共享与分配,实现资金在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调剂和融通。

4.2.4.2.2经济利益原则。

经济利益原则是指通过资金集中管理产生比资金分散管理更大的经济利益,

使成员企业分享更多的经济收益。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成员企业加入资金集中。

管理,取代以行政手段强制其参加。

4.2.4.2.3避险原则。

避险原则是指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进行投资时,要将投资项目进行组合,

分散投资风险;在资金周转和资金配置过程中要避免现金流出量大于现金流入。

量,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财务风险。

4.2.4.3资金集中管理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是以集团财务部为主体的内部模式,内部资金。

集中管理方式主要有三种:

4.2.4.3.1统收统支方式。

统收统支方式。

13。

是指企业的一切资金收入和支出都集中在集团资金管理部。

门,所属各成员企业均不在外部银行设立账号。资金的使用权、决策权和融资权。

均掌握在集团公司手中。其优点是便于集团公司掌握整个企业集团资金的收支平。

衡,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减少资金的沉淀。但其缺点是不利于调动下属企业开源。

13。

王道菊,姚同山:“集团资金管理渐成趋势”,《北方经济》,3月17。

节流的积极性。

4.2.4.3.2拨付备用金方式。

拨付备用金方式是指集团公司根据各子分公司的实际情况拨付给其一定数。

额的备用金,用于经营周转,各分子公司发生现金支出后持有关凭证到集团公司。

报销以补足备用金。与统收统支方式相比,其特点是集团所属各分子公司有了一。

定的现金经营权,在集团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可以对拨付的备用金的使用行使决。

策权。但各子分公司仍不设独立的财务部门,同样难以调动他们开源节流的积极。

性。

4.2.4.3.3设立结算中心方式。

结算中心又叫内部银行。

14。

是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

部管理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机构,通常是隶属于集团公司财务部或与。

其平行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进行企业或集团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调。

拨,它具有“统一结算、统一拨付资金、统一对外筹资”的特点。各成员单位拥。

有现金的经营权和决策权,提高现金的周转效率,节约资金成本,各分子公司在。

财务上享有独立财权,对贷款有权按用途安排使用,即享有现金经营权和决策权。

但结算中心只是集团内部的管理机构,缺乏对外融资、投资、中介等功能。

拨付备用金和统收统支只适合于在企业集团组建初期同城或相距不远的非。

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使用,而结算中心只是集团内部的管理机构,不是金融机构,

没有筹融资功能,当资金头寸不足时,不能同外部金融市场建立有效联系,无法。

寻求外部融资。于是,适应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结算中心逐步从集团公司分离。

出来,成为拥有多种金融手段、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财务公司。

4.2.4.4财务公司模式。

4.2.4.4.1财务公司的内涵及业务范畴。

财务公司。

15。

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由集团紧密层成员企业出资认股以。

及吸收部分金融机构参股而组建的、专司集团内部存贷款、往来结算以及相互资。

金调剂、融通资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通常采用母公司。

控股方式。它的经营范围包括外汇、联合贷款、证券投资、包销债券、保险代理、

不动产抵押、财务与投资咨询等业务。

14。

孙静芹:《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第34页。

15。

4.2.4.4.2财务公司的职能。

财务公司是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其通常具有以下职能:

首先,通过财务公司在集团内部的转账结算可以加速资金周转;为企业集团。

内部各单位提供担保、资信调查、信息及投资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如。

宝钢集团财务公司为宝钢股份6.41亿元的长期外汇借款提供了担保。

其次,财务公司运用同业拆借、发行债券及新股、外汇业务及有价证券等手。

段,为集团开辟广阔的融资渠道,发挥其信贷中心的功能,及时弥补资金缺口。

中石化在其财务公司平均贷款余额高达412亿元,约占其短期和长期借款。

总额的40%。

此外,财务公司将集团暂时闲置的资金投向高效的产业和行业,或用于集团。

本身的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目前,财务公司已成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首选。如中石化、

中粮集团、海尔集团、上海宝钢等都成立了财务公司。

从财务公司的功能看,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是把一种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与企业。

或银企关系引入到集团资金管理中,使得集团各子公司具有完全独立的财权,可。

以自行经营自身的现金,对现金的使用行使决策权。另外集团对各成员单位的现。

金控制是通过财务公司进行的,财务公司对集团各成员单位进行专门约束,而且。

这种约束是建立在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基础上的。集团公司经营者不再直接。

干预子公司的现金使用和取得。

财务公司与内部结算中心相比,增加了更多的银行功能如发行债券和股票及。

同业拆借等,它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市。

场竞争关系;它是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行使银行的部分职能;

承担集团公司募集资金、供应资金和投资的功能,并且对集团所属子公司寻找项。

目供应资金。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并阅读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认为。

财务公司是目前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发展。

趋势和适宜的选择。但资金的集中管理不能千篇一律,我们应在不同的经济环境。

和体制下,结合集团本身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状况,选择适合自身情况和发展。

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使资金管理达到均衡和高效。19。

4.2.5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

16。

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

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安排。在企业集团。

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明。

确集团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

2002年4月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预。

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

核、控制,以便有效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由此可。

见,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所有经。

济活动的价值体现,是一种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它也是国际通用的强化企业集。

团内部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

4.2.5.1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套由预算的编制、执行、内审、评估与激励组成的可运行、

可操作的管理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8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指导思想。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九

会计信息化,是指融合了会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体技术,其中融合了许多计算机方面的科技技术。除此之外,现在发展最迅速最前端的信息和网络技术也应用到会计信息化当中,这使得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针对信息的简单处理,还大大扩展了其范围和含义。企业中原有的各自信息孤岛在互联网技术下相互连接起来了,企业在各方面的信息也得以融合在一起。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共享,结合员工流、物流、资金流等各个方面。从更深一层角度去理解,会计信息化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经营管理的思想,因为企业信息共享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关键有效的信息,为企业经营、控制、决策和运行提供了结实的保障。概括而言,会计信息化能够体现出,会计是一种企业管理工具,能够加深财务会计的计划、组织、控制以及决策等管理职能的工具。如果说会计电算化是手工会计记账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会计信息化就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产生第二次质的飞跃。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会计信息化是财务会计工具不断升级的必经之路,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内部控制,是指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条文性地制度和规范。内部控制通过俯视全局,整体把握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在能够提高经营效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符合国家的规章法律、企业自身的资产安全完整,而形成的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有: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合理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但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升级,管理部门的重新构造和会计人员及岗位组成结构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许多特定的问题和挑战,可以说对企业原有内控体系造成了明显的冲击。

1.内部控制环境发生改变。

企业内控体系的环境变化主要分为两点。首先是由简单到复杂,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传统的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地由会计专业人员构成,而会计信息化的现代会计部门有多种工种组成———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计算机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会计软件专家等;另一方面传统的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地对手中的数据进行核算、汇总储存处理,而会计信息化的现代会计部门已经通过管理决策软件进行更为复杂的经济业务,如各种业务活动预测、各种资源规划等。其次是由复杂到简单,也包括两方面:一是在电子单据形成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通讯快速的传递财务部门,会计财务工作人员一旦处理完经济业务,所有相关的会计信息都会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自动输出,瞬间就可以完成从原始单据凭证到最终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省去了中间的时间差和避免了人员交流产生的误差;二是现在信息化系统下,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员工就可以完成原本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经济业务活动。

2、内部控制内容更加广泛。

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在会计工作人员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形成电脑中的原始数据时,要规范化、标准化,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用性。而且,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就会出现很大的风险,因为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记录工具,导致集中了相对关联的职责权限。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是将经济业务记录到电磁介质中,实现会计电子核算无纸化。但由于电磁介质很容易损坏,增加了丢失、损毁的风险。所以必须加强内控建设,规范会计档案储存形式,尽量规避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各种风险。3、财务及其他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转型在账簿会计核算系统中,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很低,只要懂得会计专业知识、精通财经法律法规即可。但在新形势发展环境下,手工记账逐渐被电子化替代,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变成会计凭证的录入和审核,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变成会计工作的.重点。因为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只懂得会计专业知识远远不够,还要懂得有关的电子计算机信息知识、网络知识。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操作与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所以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十

物业管理企业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比较快,但是总的来说,整体盈利状况并不理想,房管部门转变为物业管理企业的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亏损比较大,开发商下附属的物业管理企业大部分由开发商决定,市场竞争意识薄弱,亏损状况也比较大。

自主经营的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好一些,但是盈利状况并不是非常理想。

究其原因,很大一方面就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并不完善,内部财务控制薄弱,使得企业不具备进行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十一

我们所说的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发展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不确定的因素进行管理的工作。通常情况下,企业为避免这些不确定因素产生的企业风险,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会提前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一定的权衡以及管理。这样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不利要素进行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对一个过程进行管理,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另一种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实施各种项目的投资时,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不论是哪一种过程,企业都必须分析并管理可能会对这一过程造成威胁的因素,以避免这些威胁因素影响企业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预案,即使这些可能因素产生影响,也能避免其影响扩大,使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这方面来讲,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也就是对这些在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对财务造成威胁的因素进行管理的过程。

第二,需要配备管理人员。同其他部门一样,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也需要配备特定的管理人员。一旦企业成立,便会产生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企业成立之后,一定要聘用专门的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第三,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应急性特点。在企业的发展以及各种项目投资的过程中,有些财务风险可以预知,但是仍有许多威胁性因素很难被人们预知到,这些威胁性因素可能会在一定的情况在突然产生。所以,这些突发性的威胁因素也应被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者考虑在内,从而使得常规财务风险和应急性财务风险都能够被有效的应对。

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员工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励。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很多方面,信息控制、财务控制、员工控制、生产销售控制等等。当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有序运行的重要工作。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管的有效提升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来实现,这样就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二,信息失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财务信息失真,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则能够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因此,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减少信息失真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第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现代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企业发展进行协调的一共重要环节就是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本行业中站稳脚跟。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者都是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人都是企业各部门相关员工,在实施的过程中,特别要求部门间和员工间的密切配合。不仅如此,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都一直贯穿在内。因此,他们的第一个联系就是具有共同的目标,要求员工全员参与并且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

第二,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包含五个主要因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以及沟通。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对信息的整合,避免出现产生财务风险的威胁因素。从这方面来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可以说是从内部控制的概念中延伸出的一个概念。在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企业控制的风险评估可以以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要素为标准。

第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进行内部控制。财务风险控制的工作是预测企业发展和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并进行提前的预防工作。而企业内部控制措主要是依据财务风险进行制定的。愈大的财务风险就需要愈详细的内部控制措施,因此,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第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同企业内部控制在内涵和边界上的区别。造成二者理解混淆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很多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实际上,从源头上来看,二者是有区别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围绕着会计与审计进行的,其考虑的主要风险是包括操作风险在内的经营风险,同财务风险控制有很大的区别。

第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同企业内部控制在内容上的区别。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防止产生信息失真状况,负责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保证企业的有序经营。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管理并规避财务风险,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损害企业利益的因素进行考虑,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企业财务损失。

第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同企业内部控制在结构上的区别。随着企业发展情况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扩展了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目标有所发展。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在结构上的区别。

[结论]。

当今社会,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就一定要充分的利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使二者以一个协调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曹卫军.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09)。

[2]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02)。

[3]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10)。

[4]阳春艳.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j].会计之友(下旬刊).(09)。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十二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可以说是就企业而言的内部控制法律文件,是中国内部控制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和以往的规范相比,从单纯的内部会计控制向企业内部控制全方位覆盖,出现了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正式向企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角度齐头并进的局面。《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发展战略。”第五条则提出了内部控制包括的要素:“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并提出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即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控制环境的要求,(一)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二)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三)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相关事宜等。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四)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五)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六)企业应当指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3、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4、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5、有关人力资源的其他政策。(七)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八)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九)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十三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审计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大部分的企业为了有效地开拓市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都建立了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是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重要评估系统,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促进企业价值的实现,因此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支持和重视。但是企业内部审计在发挥出推动作用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诸多风险的产生。所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势在必行。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活动不管是在当局内部,还是企业内部都发挥着核心、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的载体是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部门的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审计的相关政策、规程,严格审核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分析其可靠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并据此提出保障经济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相关建议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活动。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对风险进行系统、有效地管理,并及时控制风险,是增加企业价值,提高企业日常运作效率的保障性工作。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据此从战略性的眼光出发,制定相应的计划对策,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高效运作。

企业内部审计是保证企业高效运转的关键性保障,然而实践表明,企业的内部审计运作还存在着诸多风险,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

受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大部分的企业,尤其是还没有条件上市的企业,常常是将内部审计部门置于财务部门内部,而且审计部门接受财务部领导的控制,这直接影响到了审计部门在企业决策中的相对独立性。由于还受财务部领导的直接控制,这直接缩小了审计部门拥有的权利,导致它们很难对整个企业或是某个部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监督。即使是从属于董事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利,但一旦董事会内部发生纠纷,造成权利之间的相互限制,这必然是难以发挥出内部审计机构的充分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还表现在受到同级机构的影响。尤其是从属财务部,这种情况中的大多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中转部门过来的,受同事之间感情因素的影响,就不能够客观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些风险的存在都直接降低了审计的预期效果。

2、审计方法有缺陷。

现在企业内部审计方法主要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它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示出来。由于制度基础审计对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多依赖,导致风险的产生。第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方法落后。目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是为了查出错误之处,防止舞弊行为的产生。然而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在审计中对风险因素以及控制措施考虑不足,显然难以运用新型有效的审计方法来控制并且降低风险的`产生。第二,审计中容易受抽样审计误差的影响。由于抽样审计基本上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和标准来确定样本大小和样本结果的,这样极其容易忽视一些重要因素的影响,造成审计风险的产生。

3、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

内部审计包括了准备、实施以及结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了不同的内容和实施程序。但是在实际审计中,存在着不严格遵守程序、违规操作等问题。一是对于审计工作不能够积极地参与,指令性的安排过多。部门企业的审计部门尽量地简化程序,对于能够不进行审计的阶段,尽可能地删除;而对于必须审计的工作有的采取忽视的态度,有的进行表面的审计等等,这些都极容易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降低了审计的应有作用和所发挥出的作用。

4、审计质量的控制制度不完善。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至今为止,一部分的审计单位在审计中仍然缺少必要的审计规划,包括审计的计划、相关程序以及审计反馈等;此外,企业一般只对审计中的问题进行了记录,而未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关建议、注意事项等给予考虑,导致审计质量的控制难以有效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低,无法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不重视审计工作的开展,上交的审计报告大多是在肯定工作成就,进行表面现象的描述,无法正确地对待并且处理问题,内部审计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保障,加之尚未建立相应的审计风险责任制度,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还未建立起来,因此审计风险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审计质量更是难以得到有效地保障。

5、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偏低。

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直接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无法充分发挥出企业的真正价值,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有针对的措施严格控制审计风险,以切实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有效性与客观性,也是预防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前提。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要加强企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单独设置审计机构,从财务管理部门中将审计机构脱离出来,可以建立由公司的董事会或是主要的行政领导负责审计的制度;第二,可以建立下审一级或是多级审计体系,从而提高审计机构的层次,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重要性;第三,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要想真正实现审计的独立性,企业就必须单独划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审计,并且要尽量使经费的审批和使用程序简单化,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首先,企业必须推行回避制度,避免与审计人员有密切关系的人员进入到审计队伍,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有效性;其次,要在审计人员中实行一定的轮岗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防止渎职行为的发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2、改进审计方法。

要有效降低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基础审计的方法。它是一种立体式的审计方法,将被审计对象与外部环境相结合,从经营方式、治理机制等各个方面全面审计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这一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通过事前详细地调查分析,了解被审计对象,对审计对象中所存在的初始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第二,参考并且借鉴各方面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对被审计对象中可能存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所存在的薄弱环节;第三,针对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的分析,制定初步的评估报告。然后结合专业知识和详细的调查分析,做出有效地判断。并且针对风险因子的发展状况,采取有效科学的审查程序;第四,制定审计计划,并进行切实有效地执行,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审计报告;第五,进行全面的评估,最终得出书面的审计报告。这一方法,将风险评估作为出发点,通过较为严密可靠的审计方法尽力降低了审计中所存在的风险。

3、严格内部审计程序。

在完善审计方法的同时,也必须严格内部审计程序,这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审计工作程序贯穿了审计任务的下达、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实施、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审计报告这一系列的工作过程。在工作实施前要重视审计计划的制定;在审计进行中进行有效地取证;要认真详细地填好工作底稿,这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凭据,它能够为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并在审计中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素质;在审计报告之后要建立档案管理以及报告的评估和反馈工作。对于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整改,评估相关建议是否得到有效实施,最终有效降低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4、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这是降低内部审计中存在风险的有效措施。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健全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标准保障审计质量,并且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将其作为工作质量考察结果的一部分,使得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审计质量,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公正、有效地开展;其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绩效水平。在所建立的激励机制中,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审计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或是严重损失的人员给予严重的惩罚,从而不仅在观念上提高审计人员对于工作质量的重视程度,而且加强了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最后,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在对企业的基本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严密的质量控制制度,并且将这一制度成功推行到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以及业务中,保障审计工作的专业化以及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促使他们能够在每一环节上进行严格的把关,有效识别出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保障审计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中,可以实施相应的伴随制度,如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质量考察制度、轮岗制度等,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审计质量。

5、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对于审计人员就有了较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较强的分析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等等,从而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为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上岗资格条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在我国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硬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门槛,从而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第二,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从单一的财务人员转换到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上,将业务水平扎实,具有责任感的人员及时引进到审计队伍中;同时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技能,并且及时学习掌握相关的审计法规等;第三,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因此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要加强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使得他们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意识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等,也可以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邀请高校对审计人员的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使得他们真正从思想上以及技术水平上控制审计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叶姿辰:浅议企业内部审计[j]。中国经贸,(12)。

[2]丘朝才: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12)。

[3]韩春丽: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

[4]王彩真: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刍议[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1)。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篇十四

建筑企业自身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工程建设周期较长,生产方式多样性等特点,在成本预算、绩效考核等方面同一般生产企业还存在很大不同,实际需要面临的财务风险会更大。而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市场经济环境越发的复杂,科技水平更高,使得其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其自身发展规模和水平,这时就需要建筑企业在经营中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适时调整,从而有效满足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一、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1)建筑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足。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发展,推动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传统手工记账的方式逐渐被取代,需要不断的对建筑企业财务人员进行适时的调整,从而提高财务工作人员整体业务水平。而现在大多数财务人员流动性大,培训体系不健全,自身储备知识量有欠缺,导致其不能满足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

(2)财务控制欠缺。由于建筑行业竞争激烈,有些企业为了获取市场不惜放弃利润招揽项目,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经验的欠缺,造成了建筑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无形中增加了工程成本投入。财务人员对业主的经营状况不够重视,使得资金回收相对较慢,甚至出现坏账的情况。同时,由于对资金管理不到位,导致供应商出现断货、撤场以及诉讼等使企业整体收益受到影响。正是财务控制方面的欠缺,导致财务风险加大。

(3)财务监管不具备有效性,且没有落实到实处。建筑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的,部分企业会为未来利润的提升而对相应的交易活动进行较为刻意的隐瞒,使得财务账目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建筑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而核算体系中只是对其中一少部分经营活动进行反映,使得会计核算真实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导致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之间严重分离,加之财务监管的缺失,使得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不能被真实的反映出来。

(4)不具备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目前多数建筑企业管理人员都没有深刻的意识到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作用,由于意识不足也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并且在对风险管理结构的设置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使得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缺失。风险监控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在处理和解决财务风险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容易导致建筑企业的风险加剧。

首先,筹资风险。随着经济形势放缓,资金投入减缩,导致业主资金拨付不到位,而建筑企业为了保证发展规模以及合同履约率,通常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向银行申请贷款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大量利息的支付使得企业财务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其次,投资风险。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大,使得大部分建筑企业新添购置固定资产以及通过债权、债务投资等方式来作为企业的另一个利润增长点,然而由于企业相关投资不合理,信息不对称等情况的存在,使得企业收益严重受损,加剧了财务风险。再次,收益分配风险。在企业进行经营过程中,收益分配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方的积极性,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此外建筑企业预算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前期预算不能有效落实到实际,导致投资方利润分配和实际资金情况缺少必要的联系,容易导致企业担负大量的资金成本压力,使得建筑企业自身财务风险上升。

(1)提高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随着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因此,想要符合社会发展的的根本需求,就要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而在建筑企业中,要注重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分析能力和风险敏感度,加强职业判断能力。还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账目和实际情况相一致,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将其作为参考依据,从而对建筑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出准确的判断。

(2)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并对其过程进行控制。首先,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队伍。针对在建工程项目的管理,就要组建完善、且健全的管理队伍,然后按照科学流程对工程的整体设计方案、合同管理、施工技术等进行逐一审核,充分发挥其自身监督管理的职能和作用,进而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其次,对工程资金进行有效地统筹规划。根据工程招标的实际价格以及相关经验来制定适合该项目的资金使用明细,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对工程项目每一笔资金使用都进行严格管控和审核,保证资金使用符合工程的预算标准。再次,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管控,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由于市场环境的改变,使得人力、物资等方面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因此建筑企业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方案,从而推动企业能够健康长远的发展。最后,项目结算管理。工程整体建设完成以后,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结算,不但影响企业资金的回流,还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坏账损失,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组建结算小组,委派具体人员进行结算,否则易导致工程索赔失去法律依据。

(3)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建筑企业要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就要制定一套完善、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其中包含了企业财务预算、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预算额度以及经营预算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周期长、涉及资金量大、资金来源渠道广泛等特点,所以做好资金预算的有效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资金的有效管理,提升其监控水平和能力,确保企业资金能够被合理使用,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

(4)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体系。第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监测指标。按照建筑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的特点、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以及需要完善的财务指标等方面,进而确定财务监测指标。第二,对相应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首先,按照指标自身的重要性来确定其自身所有承担的权利大小。其次,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并选派企业相应人员共同进行探讨商议,从而对指标进行有效评估。最后,按照相应指标的权重对其进行打分。第三,充分结合相关财务指标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有效结合其他相关部门所提供的信息,再进行预警分析报告的编写。

(5)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水平。建筑企业希望有效执行风险管理体系,就一定要有目的的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权利,充分发挥其在保证企业运营以及风险防范方面的作用,并对建筑企业内部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同时,内部审计水平的提升能够减低财务风险出现几率,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