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吴立保:论本科教育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整体性变革—以知识范式转换为视角

吴立保:论本科教育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整体性变革—以知识范式转换为视角

时间:2018-12-02 11:03:33

相关推荐

吴立保:论本科教育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整体性变革—以知识范式转换为视角

摘要

我们处在一个更加不确定性时代,加速了确定性知识向不确定性知识的范式转换。面向不确定性知识,本科教育的价值诉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教育过程学生主体性发挥,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成性,关注教育价值的个体性。然而,我国本科教育仍然停留在确定性知识范式之中,由此造成本科教育改革的诸多实践困境。这就需要推进本科教育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整体性变革,在学校宏观层面回归学生中心,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中观层面的专业课程设置要回归全人教育的价值目标,强化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微观层面要加强师生互动,回归师生共同体,促进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

不确定性知识对本科教育改革

的价值意蕴

(一)不确定性知识的主要表征

与确定性知识相比,不确定性知识是指知识反映事物和行为时的随机性、不肯定性、不完备性、不稳定性,包括知识经验基础和理性基础的不确定性、知识生成过程的不确定性和知识成果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我们可以从知识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知识类型与知识标准五个方面来诠释不确定知识的主要表征。

1.从本体论上来看,不确定性知识观强调“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存,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将“偶然性”纳入了世界演化的自然法则之中,与“必然性”共同决定事物发展演化过程。

2. 从认识论来看, 知识的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符合知识自身演化发展的规律,是对知识本身认识的深化。

3. 从价值论来看,不确定性知识观强调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关注到知识的主体建构性和主体差异性,因而注重知识的相对性和知识主体的价值偏好。

4. 从知识的类型来看,受建构主义的影响,不确定知识观主张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和文化的传承性,因而,知识是多中心、多类型的。

5. 从知识标准来看,不确定性知识的多元性标准,强调知识标准的亦此亦彼, 旨在强调探索世界的多种可能性存在,需要多维创新来推动人类认识水平的提升,推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二)面向不确定性知识的本科教育价值诉

1. 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面向不确定性知识,本科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培养人的想象力和跨学科的处理综合复杂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这就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重视学生发展, 采用有利于学生探究不确定性知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适应变

化的环境,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2. 发挥教育过程的主体性。

教育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教育过程中有着多重选择。本科教育改革是面向生命主体的活动,重视教育主体的内在体验和生命感悟,为此,基于不确定性知识的本科教育价值诉求必须重视教育过程主体性,在审视和理解教育确定性之合理性的基础上,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统一与动态平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实现教育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个性发展。

3. 关注教育内容的生成性。

本科教育的价值诉求处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下, 而非一成不变的确定性。面向不确定性知识的本科教育,更加注重教育内容面对不确定性知识和多元化知识,强化教育主体对教育内容的生成性理解,由以往重视客观存在的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发展,学生的“学”成为本科教育内容的关注点。

4. 注重教育价值的个体性。

在不确定性知识观中,学生的成功不仅仅是本科教育的一张文凭,更重要的是获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本科教育的价值具有个性化和多元性。本科教育要承认教育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也影响到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本科教育的价值要适应人的发展目标的不同追求,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升华的差异,由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面向不确定性知识的本科教育

实践困境

(一)本科教育改革理念滞后,追求确定性知识

面向不确定性知识,本科教育范式必须要有整体的变革。目前,我国本科教育仍然局限于对确定知识的传授,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老三中心”仍然是绝大多数高校的本科教育模式,弱化了对不确定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无法培养与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本科教育专业壁垒阻隔,缺乏对知识的整合

我国本科教育专业设置主要是按学科门类划分,专业划分过细一直是被诟病的问题。强化专业归属和知识专业化,阻隔了跨专业知识的整合。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跨学科组织的形成才能满足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要。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育阶段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围绕确定的知识体系所分化的专业知识彼此割裂,造成专业之间“壁垒森严”。

(三)本科教育教学学术缺乏,教师重科研轻教学

教学学术性对本科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向不确定性知识,本科教育要开展以“问题”和“探索”为中心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之后,受绩效主义和审计文化的影响,大学教授只关心研究,不关心教学与学生,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成为影响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重科研轻教学是教师对科研与教学关系理解的偏狭,对本科教育应有责任的误读,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教师对不确定性知识在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影响是教师更愿意在课堂上讲授自己所研究的特别专的知识,课程内容中的知识体系却更加零散,综合性、探究性的知识在本科教育中被有意无意地忽视。

(四)本科教育学生主体式微,缺乏主动学习投入

面向不确定性知识的本科教育,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学生参与学习、投入学习才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然而,我国本科教育阶段学生的主体性式微,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生学习投入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

面向不确定性知识的本科教育

实现路径

(一)回归学生中心,构建学习中心的大学

面向不确定性知识的本科教育改革,确定“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念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对高校来说,重视本科教育,回归培养人的大学根本职能,意味着本科教育向“学习范式”的转换。“学习范式”的价值在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可能的答案”,核心在于将大学的使命重新定义为学习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需要从学校整体层面来推动和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否则改革很难成功为实现构建以学习为中心大学的使命和目标,在组织层面,面对不确定知识,大学要实现从自我封闭的和静态的机构到开放和不断变化的持续性学习组织的转变,使大学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有效。

(二)回归全人教育,强化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本科教育改革要回归全人教育的价值目标追求。全人教育根本价值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作为整体在生理、心理、智力、道德、精神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强调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仅限于知识的获取与掌握,是个体与他人及自然界的相互关联与互动中, 面对不确定性的知识和情境,寻求个体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情境相互关联性面对不确定性知识,本科教育跨学科专业知识的整合最终要落实在课程内容上, “课程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无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耗散性与生动的经验。”它应是“一种形成性的而不是预先界定的、不确定性的但却有界限的课程。”

跨学科专业知识的整合也是课程内容生成性的过程, 在复杂的、不确定性知识体系中,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要培养学生探索跨学科知识的能力,培育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模式,不排斥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形成跨学科整合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跨学科的、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复杂问题,适时而灵活地开展反思性思考。

(三)回归师生共同体,促进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

本科教育需要超越知识的传递,走向未来生活,融入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真正的教育应是人与人之间灵魂的沟通,是在特定场域下对教育价值和意义追求,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而非仅仅确定性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从人本性的价值性存在来重新审视大学本科教育,大学也应从传统的“学者共同体”走向“师生共同体。本科教育向“学习范式”转换,并非排斥确定性知识的传授,而是拓展了知识学习的范围,使我们不再局限于确定性知识的视域范围,并重新定义与理解本科教育的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回归师生共同体。面对不确定性知识,在师生共同体中,学习成为教与学关系的核心,“好的教学应该定义为帮助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应该成为好的教学的重点,而不是教师的教学活动。

-----

-----

本文节选自《中国高教研究》第6期

作者:吴立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

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