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048.儒学文化:人类文明发展程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048.儒学文化:人类文明发展程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时间:2023-08-02 13:56:04

相关推荐

048.儒学文化:人类文明发展程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我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来表述先秦时代第一次社会大转型的奠基状态。我这样讲可能还不足以让大家真正感受先秦时代的动荡状态,或者它的变化方向。那么我们下面从更直观的角度,再来对它做以剖析。

第一,对外兼并战争不断,而且越来越血腥。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大家要知道人类在文明化以前是从来没有战争的,所有动物之间也是从来没有战争的。动物之间发生同种斗争,一般仅出现在发情期,雄性动物争夺雌性生殖资源。它是个体化的斗争,绝不会形成集团化的战争。而且所有动物发生种内的这种斗争,它一定是点到为止的。比如雄性动物争夺雌性资源,一旦一方战败,另一方基本上绝不会追击,更不会致对方于死命。所以,在所有动物中它的个体性争斗,是非常有限度的。唯独人类文明化以后,开始出现集团化内部的残忍杀斗。 大家注意,这个文明化的内部战争的发生、同种之间的大规模自相残杀,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激烈化、爆裂化的。早期,氏族部落后期开始出现战争,打一次仗死几个人、几十个人就是不得了的事件。因为早期氏族部落的每一个社会群团也不过就几十个人,顶多上百个人。但是随后就出现部族战争,比如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族打成一片,这就是中国古代黄帝、炎帝、蚩尤战争的描述。随后商灭掉夏、周灭掉商,然后一百八十多个封国互相开始兼并。 要知道在春秋时代打仗一次,死几百人就算大战争。史书上就加以血腥的描述。要知道春秋时代打仗,都是讲理智的。《左传》记载说“不重伤,不禽(禽通擒)二毛,不鼓不成列”。这段话什么意思?他说春秋时代打仗,如果把敌军打败了绝不追击,这叫不重伤,不造成第二次伤害。所谓不擒二毛,就是不抓对方头上长着白头发和黑头发的老年人作为俘虏。所谓不鼓不成列,古代打仗敲鼓是进攻,鸣锣是收兵,对方战斗集团没有形成阵列,绝不偷袭敌军,叫不鼓不成列。所以,春秋时代从来打仗不用狡诈之术。 尽管《孙子兵法》发生在春秋末期,但它真正得到大规模使用,是在战国时代以后。因此,相对于战国而言,春秋时代的战争烈度非常之低。而到战国时代,打一仗死几千人、上万人,史书记载不绝。仅是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战将白起一次活埋赵军俘虏,就达四十万人以上。到此还没有结束,直到上个世纪人类已经高度文明,居然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直接死亡人数一千二百万以上。仅是德法边境一个小小的凡尔登,一个小镇机枪火炮之下,就让欧洲青年抛尸一百万具以上。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直接死亡人数五千万人以上,间接死亡人数二点五个亿,这就是人类文明的状态。 我就很奇怪了,我们人类总是把人群中最坏的分子说他有兽性,这简直是对兽性的诬蔑,要知道应该把野兽中最坏的那个分子说它有人性才对。我们可以看到文明的过程就是人性不断败坏的过程,而且就是人类自相残杀烈度越来越高的进程。

第二,我们再看对内政变不断发生,且自上而下层层糜烂。什么意思呢?我前面讲封建时代行将结束,封建结构松驰,周天子权威沦落到此并没有结束。紧接着架空了周天子的各诸侯国君,又被他的重臣所架空。比如我前面提到晋国国君,被韩赵魏三家架空。比如孔子所在国鲁国国君,被三桓架空。哪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到此还没有结束,那些架空了国君的重臣,竟然又被他的家臣所架空。大家读《论语》不断见到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阳虎,也叫阳货,一个叫公山不狃,这两个人是谁呢?是架空了鲁国国君三桓之首季孙氏的家臣,他们又把季孙氏架空。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到先秦时代春秋末期,它已经糜烂到何等程度。一个政治制度、一个社会结构,如果它上层摇荡,随之感染下层,整个社会层层糜烂到基层。政府机构都糜烂,标志着一个政治结构行将结束,标志着一个社会政治形态行将发生改变。周代稳定的封建制度,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大型最稳定的社会制度,到春秋时代也不过建立四五百年就已经出现剧烈动荡,它标志着社会结构稳定度在快速的下降。 第三,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大家注意我说的这八个字,是中国古人对人类道德趋势的描述。我们今天人都认为人类文明程度越高,他的道德水准就一定越高。可这个讲法和古人的说法完全相反。古人讲世风日下,是说人类的道德水准是一路降低的。谁说的对呢?古人说的对。大家知道,人类在远古时代从来没有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严刑峻法,那个时代叫以德治国。要知道法制社会只产生了三千年左右,人类存在上百万年,或者说氏族社会存在上百万年。人类从来不用法制来管理人类,不用暴力的严刑峻法来管理人类。他用什么?用柔和的、弥散性的道德体系,来维持社会稳定。它表明什么?表明人类社会文明程度越低,社会稳定度越高,社会柔和度越高,社会暴力层面的显现度越低。 大家看孔子说过一段话,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他说如果你用政治和刑罚的方式来管理社会,人们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就会不碰触法律,这叫民免,免除法律的制裁。但是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再缺德人们都敢干,这叫民免而无耻。我们今天就是民免而无耻的时代。孔子又讲,“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而不是以法治国,那么有耻且格。就是人们都有羞耻心,都不会做败德的事情,于是整个天下井井有条格格有序,这叫有耻且格。孔子再讲法制社会的出现是人类道德崩坏的产物,孔子用词叫礼坏乐崩。 我建议大家做一次驴友,要知道过去那些驴友扛着大包进深山老林里去旅游,他如果走累了,走渴了,走饿了,他让当地山民给他煮一碗水,做一碗饭,当地人会拿最好的东西招待他。他过后要给他们付钱,当地人是不好意思收的。随着文明之风刮入偏僻之地,他们全变成农家乐了,他巴望不得把你口袋里的钱掏空,尽管它是合法的。 我在讲人类的道德随着文明程度的发展,它一定是趋向于崩坏的,人类的纯朴性一定随着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消失。为什么?因为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狡诈、越来越败坏,以纯朴守德之心维系生存已经不可能了。它标志着,文明进程就是人性败坏的进程。 我们再看第四条:每有进步都伴之以社会的动荡化和民生的紧张化。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般人认为,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社会就越稳定。可实际上我前面在老子课的时候就讲过,社会越进步、越发展,社会的稳定度一定越丢失。人类在非农业文明,也就是采猎生存阶段,稳定生存了上百万年。农业文明存续了一万年,而工商业文明存在仅三四百年,今天正在被信息文明或者生物文明取代。那么从微观上看,社会结构的稳定度也在不断降低。 我再举例子,今天生活在城镇的人,甚至生活在农村的人,如果断水断电,你马上就会成热锅上的蚂蚁,正常生活根本无法维系。可在远古时代人类没有电,所有人都沿河而居,也永远不会断水。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生活越复杂文明度越高,社会生活的动荡度越高,社会生活的脆弱性越高。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发现,我们社会生活的紧张度也在不断提高。 大家首先要知道,人类农业文明一年只忙一两个月。因为古代黄河流域一年只种一季庄稼,他只有在播种期和收获期这两个月是农忙时间,其它一年十个月基本上都是农闲时间。因此古人过年,过四十五天。而今天你过年,只过六七天。平常所有的人,夫妇两个人每天上班,天天小跑着上班。要知道古人,一个男人在外面工作,也就是一个男人种田,种近百亩土地,粗放耕作,足以养活七八口人。 大家知道古人没有避孕技术,结婚以后生孩子,生十个八个孩子,就算活一半,四五个孩子,加上上面两个老人,一个男人养活七、八口人根本不成问题。女人只是在家里不停的带孩子、管老人,就已经占据了她的全部时间。所以一个人养活七八口人。那时候多生一个孩子叫多摆一双筷子而已,根本不构成任何负担。可是今天不但夫妇两个人整天奔忙,而且养一个孩子是中等收入家庭都难以承担的费用。 华商报统计说,现在把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养活到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你没有上百万元是很难实现。所以我就很奇怪了,你说你今天物质生活丰富了,请注意这不叫物质生活丰富了,这叫生存成本提高了,把概念别搞错。 可能有人会说,古人没有汽车、没有电视。可你要知道你今天汽车,是你的生活必需品,你没有汽车你上班都上不了,甚至菜都买不回家。你说没有电视总该可以吧,是可以,可是你这个艰苦朴素的优良品种,一定会因为找不见老婆而断子绝孙。所以我再强调一遍,这叫生活成本提高了,不叫物质生活丰富了。不仅如此,你今天的生存安全感还在一路丧失。 我举一个例子,古人是物物交换。早期从来没有通胀,到后来重金属作为货币,即使在歉收年节,粮食也不过涨价两三倍。可我们今天使用的钱是什么?是纸币, 是假钱,叫钞。这种东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通货膨胀。它在正常年份每年通货膨胀2%到3%,也就是每十五年,购买力下降一半。更重要的是,它动辄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我举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在魏玛共和期间,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德国马克通货膨胀八万倍。1948年到1949年民国政府行将崩溃,它的法币和金元券在一年时间里,通货膨胀三万倍。直到1991年前苏联解体,苏联卢布一息之间,通货膨胀一万两千倍。原来1卢布换3美元,短短几天时间变成4000卢布换1美元。我们就拿通货膨胀一万倍来计算,它是个什么含义?一个千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不到1000块钱的穷光蛋。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即使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他都没有安全感,他得拿自己的钱去干什么?去投资。投到哪?汇率、房产、股市、期货,这些东西是什么?是一个每分每秒都在不断振荡的曲线。 请大家想想,你把你的身心抛洒在这条每分每秒都让你心惊肉跳的曲线上,你还有什么幸福可言,你幸福个鸟!这就是为什么古人从来用不着编制幸福指数,人类一定是缺什么才喊什么。你今天是因为丢失了那个幸福感,处在极度的焦虑之中和不安定之中,因此你才得编制幸福指数。请大家注意听我在讲什么?我在讲一个表面上是一个相反说法的对文明的评价。现代人对文明进步给予高度评价,他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不知道古人的生活状态,生活安宁状态和生活幸福状态。古人生活是非常悠闲的,是非常宁静的,是绝无处处时时处之焦虑的那种宁静。而悠闲是幸福三大基础的要素之一,你连悠闲都丢掉了,你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今天的文明之所以我们人类给出误判,是因为文明已经长成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今天的人讲文明,相当于盲人摸象,相当于一叶障目。什么意思?你指着文明大树的一枝一叶,说这就叫文明,谁都看不清文明的全貌,因此才会对文明做出进步论的误判。为什么古人对文明都是持批判态度的,从老子到孔子到佛陀。你仔细想想佛教讲什么?戒定慧。他要解决什么?解决文明的纷扰。 为什么古人对文明都是批判态度?是因为古人看待文明,那时文明才是一个小小的树苗,他能看清文明的全貌,并且能看清文明增长的趋势。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文明进步的过程就是人性败坏和人类生活灾难化的进程,因此他们对文明大多取负面评价和警惕心态。这就是先秦时代,中国先贤们的基本社会观。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先秦时代的文化塑成、达成保守论的原因。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先秦时代对中国文化基本思想格调的奠定作用和奠定有序状态,它标志着一些深刻的眼光存留在其中。它同时为中国后来两千多年的稳定生存,奠定了全面基础。这就是先秦时代的大背景状态,作为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构造力所在。这就是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状态和文化生发状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