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资深杂志人集结!看业内人士深度剖析杂志前景

资深杂志人集结!看业内人士深度剖析杂志前景

时间:2022-02-28 05:43:01

相关推荐

资深杂志人集结!看业内人士深度剖析杂志前景

大家都知道了,在最新一期《MiLK新潮流》中,我们便以杂志为主题回溯本源探讨其真谛。时代在变世界在变,无论再乐观去看待,也不能改变纸本杂志逐步式微的事实。然而式微并不代表面向夕阳,近年开始越来越多新杂志创办就证明纸本杂志还有着无限的出路。而但对于 “杂志” 的看法光听我们的怎么能够?当然要听听不同资深业内人士的观点了!

关于我们理解的杂志之一切都在本期实体志中了,还不快入手看看?

今天我们就找来 10 位在杂志行业内摸爬滚打数年、愿为杂志奉献一生的朋友们,他们有的是《MiLK》兄弟杂志的资深编辑、有的可能经历过十年前大陆版《MiLK》的创刊、有的可能正在经营着属于自己的杂志事业、有的可能依奋斗在第一线... 可无论何种经历、抱着何种心态,他们都享受在杂志中挥洒自己的热爱与诚挚,将最真诚的愿景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那么,在这 10 位资深媒体从业者眼中,时代更迭后的 “杂志” 究竟意味着什么、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所以,我们和他们聊了一下,谈一谈在大家的眼中,杂志有着怎样的未来;以及,我们正在走向怎样的未来。在闲聊当中,我们问了大家以下四个问题:

Q1进入媒体业的契机是?

Q2这么多年来, 工作中遇到最深刻的是?

Q3一直以来, 最喜欢的杂志是?

Q4现在还会买杂志吗?认为未来杂志业会变成怎样?

希望通过他们的回答,你能对 “杂志” 一词有着新的理解...

《MiLKX》

Q1_ 进入媒体业的契机是?Q2_这么多年来, 工作中遇到最深刻的是?

A1&2_没有特别原因,自己很喜欢读杂志,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几乎每一种类形的杂志都会翻看,这种兴趣慢慢由读者的身分,变成了自己职业。成为工作之后,有很多深刻的工作经验,既可以和自己欣赏的人做访问,又可以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去完成很有满足感的作品,还有,每次做创刊都...

Q3_一直以来, 最喜欢的杂志是?

A3_每一本杂志都有自己的个性,喜欢的杂志真的有非常多,一下子很难说出几本去代表,每个年代每个城市都有代表性的杂志,启蒙自己阅读杂志的,是英国的《i-D》和《The Face》。华洋杂处的香港,特别多机会接触到入口杂志,外国杂志如《Raygun》、《Interview》都经常看。

这是《MiLK X》在第 72 期中,有关 Ken Cheng 最喜欢的杂志选择

那边厢,当时香港有很多日资百货公司,可以接触到很多日本杂志,当时很喜欢《Checkmate》,另外早期的《Men"s Non No》、历史悠久的《Men"s Club》、《Popeye》和《Brutus》我都很喜欢看,还有初期的《Street》有很多好看的街拍… 后来的《Boon》、《Get On》、《Asayan》, 《Huge》、《Free & Easy》也值得追看。

Q4_现在还会买杂志吗?认为未来杂志业会变成怎样?

A4_现在还有购买杂志,但数量和种类比从前少了很多,还会坚持买的多是有趣又新奇的杂志,近来很想买但买不到的是《Buffalo》杂志。当年认识这本杂志是一个朋友从日本带回来,Chloe Sevigny 担任创刊号封面,看过后真的佩服他们的创意,最近一期他们恶搞其他有名气的杂志风格,非常大胆地以概念付诸实行。

关于杂志的未来,记得一位杂志前辈,日本的右近亨先生说过,擅长做杂志的人不再做,不擅长的人却进入这个行业,虽然杂志不景气很多年了,只要有能力的人去做编集工作,杂志仍然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MiLKX》主编 Ken Cheng 日常办公室的冰山一角

《MiLK》香港版

Q1_ 进入媒体业的契机是?A1_当我完成了中学课程后,就到了设计学校作进修,毕业后便尝试寻找工作机会,结果有一次在翻阅《新 Monday》杂志时,看到一版应征潮流记者的广告,于是乎便硬着头皮寄信到《新 Monday》办公室试试看,结果竟然收到当时《新 Monday》编辑的来电回覆,并要求约见,继而录取,随即展开潮流记者的生涯。

《新 Monday》

Q2_这么多年来, 工作中遇到最深刻的是?A2_在我近十八年的传媒生涯中,访问的艺术家、设计师可谓多不声数,而前 Bape General、Human Made 创办人兼 UT 创意总监的 Nigo 先生,是我暂时访问得最多次的人物。很记得某次在原宿跟 Nigo 先生作访问时,他便跟我说:“我俩好像已访问过一百次了。” 言谈间感觉像是跟老朋友见面。说实在从小我便十分欣赏 Nigo 先生的创意,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已购买 Bape 产品,到最后成为传媒跟自己欣赏的大人物作访问,是一件多么梦幻、深刻的事情。

Q3_一直以来, 最喜欢的杂志是?

A3_不论我多喜欢阅读日本时装杂志,但我最喜欢的杂志还是《MiLK》。原因是基本上我大半人生、最快乐时光都在《MiLK》度过,而且我更为读者无间断带来九百多期的内容、特集,跟很多读者一起成长。《MiLK》实在给予我太多美好回忆与情感,没有一本杂志能够替代。

Q4_现在还会买杂志吗?认为未来杂志业会变成怎样?

A4_我仍会购买杂志。就算现今互联网有多发达,愈来愈多潮流网站与资讯,之不过很多文章还是在纸本上阅读才有趣味。就好像一些品牌特辑,又或者是人物专访,将杂志实实在在拿在手阅读,绝对比起观看手提电话的小营幕好得多。

关于未来,的确现在的资讯实在太过发达,新产品的消息不消几分钟已在社交平台随处可见,所以纸本的未来必须要转换与众不同的题材方式才能生存,多做一些深入专题、品牌历史故事等等,令杂志的时间性不再受任何规限,在什么时候看也一样适合。

《Obscura》

Q1_ 进入媒体业的契机是?

A1_大学时期很喜欢读《Amoeba》,将近毕业时,碰巧大学师姐有杂志时装记者的工作介绍,便因此入行了。

Q2_这么多年来, 工作中遇到最深刻的是?

A2_在《Cream》工作期间,有幸帮忙策划 Comme des Garcons Guerrilla Store +852。

Q3_一直以来, 最喜欢的杂志是?

A3_早期 Elein Fleiss 有份参与策划制作的《Purple Journal》。

《Purple Journal》

Q4_现在还会买杂志吗?认为未来杂志业会变成怎样?

A4_现在遇到喜欢的杂志制作了感兴趣的题目,便会买。

关于杂志的未来,印刷版本的杂志刊物不一定会消失,大家也许会多思考在内容上钻研更有深度的题目,形式也有可能破格一点摆脱从前 “杂志” 给人会过期的印象,让刊物本身拥有让读者很想要去珍藏的价值/感觉。

《MiLKMotor Club》

Q1_ 进入媒体业的契机是?

A1_我在大学时是念翻译的,跟很多同学一样,毕业后就在报章当外电翻译,那时碰巧是香港传媒第一次科网热潮,公司要成立一个全新的汽车网站,因为我自小已是车迷,于是申请内部调职,就此成为了汽车传媒人。后来科网泡沫爆破,透过工作时认识的前辈,又转到汽车杂志工作,并一直留在业内至今。

Q2_这么多年来, 工作中遇到最深刻的是?

A2_应该是首次到法国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作现场报导的经验。从周三的不计时练习赛开始,一直追踪至周日下午比赛完结为止。期间试过在传媒中心席地而睡,又要在半夜带着长镜头顶着微冷到赛道旁拍照,感觉自己也实在地成为了当届比赛的组成部分。

Sobe Chow 的日常工作桌面状况

Q3_一直以来, 最喜欢的杂志是?

A3_向来最喜欢的都是汽车杂志,求学时期通常看本地出版的《人车志》、《武刚车纪》等,后来则多看了外国的汽车刊物,最喜欢英国出版的《Octane》,内容主要属专题报导,文章深入而详尽,是那种一个月也看不完的杂志。

《Octane》

Q4_现在还会买杂志吗?认为未来杂志业会变成怎样?

A4_买杂志的次数真的较以往少,通常是到外地时,有目标地寻找自己喜欢的刊物,例如专门讲述赛车历史的德国杂志《Automobilsport》,当然是英文版本。另外,每次到日本时,都会到纪伊国屋等大书店一次过补购很多期的《G.P. Car Story》、《Racing On》等,因为都是讲述昔日赛车的,所以内容也没什么时间性。

《Automobilsport》

关于未来,实体杂志的销量无论如何也不会回到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兴起前的盛世,但我深信杂志是不会彻底消失的,毕竟杂志在美术创作方面更具弹性,每一页的版面设计也可以完全不同,而不同的纸张,又会带出不同味道。但杂志选取的题材必定要够专门,要深入地说故事,因为如今还会购买杂志的人,应该都是喜欢阅读的,不介意看长篇文章。至于简单的新产品报导,还是让给数码平台去争先刊登吧!

《Nylon 尼龙》

Q1_ 进入媒体业的契机是?

A1_那年高中毕业,对未来没有什么规划,刚好有家人在杂志社工作,经过引荐便进入了媒体行业。

Q2_这么多年来, 工作中遇到最深刻的是?

A2_最深刻的 年《MiLK》大陆版创刊,那时候年纪尚轻刚好被委派到北京工作。对内地环境一点都不熟悉,连普通话都不会,一股勇气就跑去到北京,结果到现在依然在北京工作。当年创刊号做了一个 24p 有关上海长乐路购物指南,街上每一间觉得有趣的店铺就带着摄影师进去和店员沟通拍摄,总共花了一周整理图片。

Q3_一直以来, 最喜欢的杂志是?

A3_《Huge》&《Vogue Homme Japan》。

《Vogue Homme Japan》Q4_认为未来杂志业会变成怎样?

A4_关于未来,购物型目录式杂志慢慢会被淘汰,更多专题对谈的深度内容杂志出现,外国会有更多独立杂志诞生,同时内容种类亦会更细分。

《Madame Figaro 世界》

Q1_ 进入媒体业的契机是?

A1_学生时代就很喜欢时尚杂志,所以大学毕业之后就找了杂志实习,进入了行业。

Q2_这么多年来, 工作中遇到最深刻的是?

A2_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儿,其实每个月都在做不同的东西,一直要强迫自己去接受新的东西,然后快速的做一些事情,这些都挺不一样的。

Q3_一直以来, 最喜欢的杂志是?

A3_《i-D》&《W Korea》。

《W Korea》

Q4_认为未来杂志业会变成怎样?

A4_转型是肯定的,杂志本来就是杂学。其实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出形式和内容的调整不是坏事,重要的是,杂志和任何平台传递给外部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不是还能从精神或者各种方面去启发别人,这点需要媒体人自省和提高自己的水平吧。

《Size》

Q1_ 进入媒体业的契机是?

A1_虽然我接触 Sneaker 文化较晚( 年才开始看相关杂志和网站),但在大学的时候因为兴趣缘故加入了 Size 官方论坛的球鞋新闻组,并开始在论坛中从事相关的内容制作,之后也渐渐承担起了球鞋区版主的工作。大学暑假期间,凭借着之前的版主身份,我得以加入到了编辑部。从编辑助理开始做起,直到毕业之后( 年)便顺利地进入到了《Size • 尺码》杂志的编辑部,开始了我的编辑生涯。

Q2_这么多年来, 工作中遇到最深刻的是?

A2_最初入行时,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便是每月进行的杂志选题会。因为当时我的编辑经验并不多,所以当我每次需要在杂志同仁面前讲述选题时总是小心翼翼(当时需要将自己的选题写在黑板上,整理出逻辑及内容点),生怕自己有哪些考虑不周的内容,被 “训话” 。但实际上每次讲完之后,前辈们都会对我的选题进行一些合理化补充,完善内容的整体性与逻辑性,让选题制作起来更加顺畅,这让初入媒体行业的我受益匪浅。

Q3_一直以来, 最喜欢的杂志是?

A3_由于近些年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使得很多我之前喜欢的杂志也开始转变经营思路,从编辑手法到内容选题也相继发生了改变,所以至今都能保持风格不变的杂志,在我看来确实很少。我个人比较喜欢带有独特编辑手法及独有视角格调的杂志,当然内容方面也要与我平时所处的行业息息相关。内容导向的有前 15 期的《Obscura》,风格导向的是木下孝浩时期的《Popeye》(虽然我只有近两年的期刊)和前 18 期的《Prodism》,专访类的是《The New Order》。

铁瓷家中收藏的全套《Prodism》以及…

一期不落的《Obscura》

Q4_现在还会买杂志吗?认为未来杂志业会变成怎样?

A4_由于我和夫人至今都是相关产业的从业者,所以也都一直保持着购买杂志的习惯,特别是每次去代官山的 Tsutaya,都会买不少杂志以及相关纸质读物回来阅读。而国内近些年也开始涌现出更多的 “类杂志” 读物,在我看来有些像 Mook(Magazine + Book)的形式,可以说只要是我感兴趣的,都会买来看看。

《The New Order》

作为曾经的杂志从业者,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纸媒是全世界最为通用的媒介。因为新媒体环境会因各个国家的环境而定,所以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纸媒的地位仍然是任何媒介所无法撼动的。只不过以目前的 “信息大爆炸” 时代,杂志业的未来势必也会向着 “更独特” 的方向去发展,不论是角度还是内容,在我看来都需要进一步地去 “强化” 编辑理念在杂志中的重要性,因为这也恰恰是新媒体平台所无法企及的。当然,个人感觉,半月刊的方式也许会慢慢淡出舞台。因为 “强化” 之后的杂志势必会拉长每个内容的制作周期,而双月刊和季刊也许会是未来的走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相对充裕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去完善内容,相对于新媒体时代的 “快” ,也许 “慢下来” 的操作方式才是杂志业的未来。

Q1_ 进入媒体业的契机是?

A1_最早从 Blog 起家,后来觉得媒体工作需要专业技能,所以应征了杂志编辑。

Q2_这么多年来, 工作中遇到最深刻的是?

A2_经历了纸本式微、脸书崛起、脸书式微,现在改成视频当道,媒体定位越来越模糊。

Q3_一直以来, 最喜欢的杂志是?

A3_《Another Magazine》&《System Magazine》。

《Another Magazine》

Q4_认为未来杂志业会变成怎样?

A4_媒体会存在, 但是杂志会一直转型去适应读者阅读习惯。

《男人风尚》

Q1_ 进入媒体业的契机是?

A1_在大学时新闻学是我的第二专业,当时的理想也是成为一名媒体人。 年毕业后来到北京,因为主修专业是小语种的关系,得以机缘进入北京《瑞丽》杂志社,从此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媒体生涯。

Q2_这么多年来, 工作中遇到最深刻的是?

A2_ 年刚入行时,平面媒体还处在巅峰时期。到现在 7 年过去了,自己亲眼目睹了平面媒体一步步走入低谷。看着一本本在那个时代有着重要发声的媒体逐渐关刊,自己择业面一步步收窄,内心是惋惜和焦虑的。

Q3_一直以来, 最喜欢的杂志是?

A3_也谈不上最喜欢的杂志,因为每本杂志的定位都不同,随着年纪的变化自己关注的杂志也有所变化。总的来说,类似《男人风尚 Leon》的时尚类杂志当然还是觉得自家最好,其他类型杂志,也会关注比如日本的《Popeye》,这是一本每期围绕一个话题来展开的杂志,细节非常好,编辑功力深厚。

《Popeye》Q4_现在还会买杂志吗?认为未来杂志业会变成怎样?

A4_因为现在主要专注在专题领域,深知国内的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地变革,所以最近一阵子基本都是买外国杂志来参考的。相较于欧美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国内的媒体形态已经不可逆的被以手机端的新媒体形式所取代。所以我认为杂志在未来也许并不会消亡,但能存活下来的可能屈指可数。杂志的内容方面会更加趋向于精品化,印刷也会变得更加精美。但同时这样的传媒载体,也许终将作为新媒体端的附属而存在。

《Esquire Hong Kong》

Q1_ 进入媒体业的契机是?

A1_大学时修读新闻,虽然对时事有点抱负,但始终觉得硬新闻不太适合我,最后便选择了杂志作为自己的事业。我的整个青春期基本上都受《MiLK》、《东 Touch》等杂志所影响,在网络还没有这么流行的年代,我的潮流资讯都是从这些潮流杂志而来,所以将自己兴趣及修读的专业结合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吧。

Q2_这么多年来, 工作中遇到最深刻的是?

A2_印象最深刻是 Apple 的发布会、巴黎米兰时装周都有去过,基本上现在已经觉得死而无憾了。

Q3_一直以来, 最喜欢的杂志是?

A3_最喜欢还是《东 Touch》。虽然曾经作为一分子带点主观情绪,但《东 Touch》那种非纯粹鼓消费的氛还是个人的最爱。要知道流水作业的产品介绍在网络世代已经不乏,能够真正让你了解事物的媒介却没有很多。

《东 Touch》

Q4_认为未来杂志业会变成怎样?

A4_我希望未来杂志可以变成像 Netflix 或 Spotify 般的存在,其实美国的 Apple 现在也在做 Apple News+,但还是希望世界各地能够有相对的产品推出,始终杂志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排版、美感等元素也是不可忽视。

•••

好了,不同杂志人的闲聊时间到此结束,不知道你是不是对 “杂志” 的本质及未来有了属于自己的看法?顺带一天,今日内容来自第 268 / 269 期《MiLK新潮流》合刊,想要一览全部杂志相关内容?那就赶紧入手最新实体志吧!

BE OUR LOYAL READER /长期订阅

订阅方式 1 /全国各地邮局(营业网点)均可办理订阅邮发代号:28-399

订阅方式 2 /登陆全国邮政报刊订阅网(/index.do)搜索邮发代号:28-399 订阅咨询电话:010-6719606167196112、51005833

发售日每月 5 日出版

图片来源:milkphotography / hypebeast / vogue /

- RECOMMENDATION-推 荐阅 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